上輩子


    當李非把李泌的囑托說給太子時,李亨眼中閃現出一絲狐疑,反問李非道:


    “那為何李泌沒有親自來說,反而交由右相轉述?”


    李非也不知道李泌為什麽要這麽做,隨聖駕返迴長安之後,李泌便如閑雲野鶴一般,一直未入東宮,個中緣由無人可知。李非稍加思索後說道:


    “臣也不清楚,可能他認為聖上既然覺得你過於依托朝臣,他自然也需退避吧,以免有瓜田李下之嫌。”


    太子微微點了點頭,對李非的推測表達了認可。


    不久之後,高仙芝討伐小勃律的捷報傳迴長安,當政事堂拿到這份捷報,高仙芝已經在返迴長安的路途當中。捷報中描述此一役,由龜茲始,高原行軍四千裏,克天險邊雲堡,翻越坦駒嶺,破阿弩越城,直抵小勃律首都孽多,共殺敵五萬,並虜獲小勃律國王及王後,斬忠於吐蕃的酋長十餘人,並另立小勃律王族為新國君,徹底平定小勃律國,帶迴金銀器物無數。


    太子一看,極為興奮,連忙親自跑到金殿,將捷報獻給了玄宗。


    原以為玄宗看到捷報必定大喜過望,哪知玄宗看完後隻是淡淡說道:


    “慶功及封賞事宜,就交給你去做吧。”然後便將太子喝退。


    太子失望而歸,對於玄宗的態度不明就裏,便又有些惶惶不安。李輔國旁邊提醒道:


    “太子不必對此掛懷,聖上隻是為了看你如何處理政務,李非此前已經將此點透,你隻管去做便好。聖上即便對你冷言,但他心中必定欣喜高仙芝凱旋。”


    李亨聽從了李輔國的建言,隨即開始著手準備對高仙芝返京後的封賞事宜。但就在此時,監軍邊令誠的一封奏章在捷報之後又送達在政事堂的案頭。


    奏章中說,高仙芝虛報軍功,在平定小勃律之時,暗中收受小勃律王族的賄銀,小勃律新立之國君其實和吐蕃相近,並非和大唐親善之人,撤軍之後,小勃律必然反複。另外,高仙芝號稱滅敵五萬,其實小勃律將寡兵疏,加起來也不到一萬,高仙芝為求功名,肆意誇大戰報,當追其罪。


    短短幾天,兩份奏報便截然不同,孰是孰非根本無從判定,太子一下子犯了難。


    政事堂裏麵的眾人也不敢妄下結論,這些事情也隻能等高仙芝迴來和邊令誠當麵對質,但太子心知如果要等高仙芝返京最快也要兩個月後,玄宗那邊恐怕又會覺得自己行事不決,看眾人沒有主意,便直接下發了一道監國旨。


    太子讓高仙芝率兵在歸途中直接駐紮河西,俘獲金銀作為封賞慰勞三軍。然後高仙芝,邊令誠和隨軍的軍曹、判官一同快馬返京,待事情明晰之後再做定奪。


    太子對於此事的處理無所謂好壞,所以中書省擬旨後,門下省也未做批駁,直接通過。


    監國旨派快馬發出,讓專使在涼州等待返程的高仙芝。就在聖旨下發後的次日,安西都護府大都護夫蒙靈察返京,求見太子。


    對於夫蒙靈察的突然返京,眾人都頗為不解,太子詢問夫蒙靈察返京的原因,夫蒙靈察答道:


    “臣專門從龜茲而來,就是因為高仙芝的一些不軌之舉,需要親口向太子稟報。”


    高仙芝打了勝仗,還在歸途之中,竟然已經接連有兩人禦前告狀,不由的讓眾人心中開始起疑。太子也一樣,聽夫蒙靈察說完便問道:


    “怎麽,你手裏也有高仙芝的罪證嗎?”


    “正是,高仙芝在龜茲發兵之時,酒後狂言定能拿下小勃律,自誇其身為高麗悍將,若當年高宗征伐高麗之時有他,則高麗不可滅,酒後真言,如此犯上,說明此人心有不臣之意!”


    太子猶豫了一下,問道:


    “可高仙芝平定小勃律國當是首功,如此酒後之言隻能說他輕狂,不足以因言獲罪吧!”


    “太子殿下,此次獲勝,皆因小勃律國兵將廢弛,地廣人疏,隨手可破而已。此人身為唐將,食大唐官俸,卻一直遠念其當年故土,是為不忠,高仙芝乃臣一手提拔,初也是因其勇武,此前未能發現其狼子野心,所以,這次迴京,也是自請降罪。”


    打了勝仗,卻連番遭到檢舉,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


    一旁的楊國忠聽完直接說道:


    “既然如此,那就應將高仙芝抵達涼州之時,直接解去兵權,押往長安候審,等待聖裁。”


    太子看向韋堅問道:


    “韋堅,你怎麽看?”


    “若大都護說的屬實,確實有犯上之虞,再加上虛報軍功一事,依唐律,功過不能相抵,還是需要提前處置的。”


    “那右相呢?”太子問。


    “臣覺得,還是讓高仙芝依監國旨意,先迴到長安再說。”


    +++++++++++++++++++++++++++


    下輩子


    李飛看到了魏堅的慌張,也知道他一定有更重要的事情沒有告訴自己,對於韋堅突然提出要去幽州,很可能就是劇變的開始。


    李飛隨手又翻開手邊的《全唐書》,愕然發現安史之亂的章節內容突然增加了許多。


    高仙芝討伐小勃律國之後,被邊令誠和夫蒙靈察二人構陷,返程途中,在涼州被免去節度使之職,返迴長安後,被玄宗一通訓斥後,以犯上之罪投入死牢,安西節度使一職由封常清接任,這和先前的內容不同。


    在原來的曆史中,夫蒙靈察原本應該是河西節度使,高仙芝由他一手提拔,在高仙芝征討勝利之後,因沒有事先告知夫蒙靈察而直接向玄宗邀功,引起夫蒙靈察不滿,對著高仙芝一頓臭罵,高仙芝因為受其蒙恩,皆概括承受。並沒有夫蒙靈察構陷高仙芝的內容。


    因為曆史進程的改變,現在書中的夫蒙靈察成為了安西大都護,和節度使一職並無上下級的關係,所以就沒有了夫蒙靈察痛罵高仙芝的內容,變成了跑到長安告黑狀,而高仙芝的下場也完全變了。


    再往後看,原本守衛東都洛陽的人由原本的高仙芝變成了在長安西線防守的張守珪,潼關守將封常清變成了河南尹達奚珣,張守珪苦守洛陽三個月之後兵敗退守長安,但達奚珣隨後竟然直接投降,使得安祿山暢通無阻直抵長安。


    這個時候,李飛第一次看到了自己的名字。


    玄宗跑路蜀地,並留太子李亨鎮守長安,守將張守珪、李非。


    因為張守珪守衛洛陽之時兵力損耗甚巨,所帶兵馬乃是在長安臨時募集,根本沒有戰鬥經驗,隻是守了一個月,長安便陷入叛軍之手,無奈之下,太子帶著殘兵敗將一路戰戰兢兢逃往朔方,隨後稱帝,遙尊玄宗為太上皇......


    一下子這麽多的變動,讓人有些目不暇接,李飛將整個章節詳細捋順了一遍後,依然沒有看到韋堅的影子。


    但高仙芝的下場,應該就是這整個改變的推手。


    這其中雖然沒有韋堅的影子,但在李飛看來,韋堅似乎無處不在。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上輩子,下輩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二手廢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二手廢柴並收藏上輩子,下輩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