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瀝青礦
穿越大唐:打造最強工業園 作者:威仔獸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雖然談不上跟周彭年多大過節,但是也算不上有什麽交情,所以直接了當道:“不知道周刺史特地留下來找我有什麽事。”
周彭年也不拐彎抹角,遂說道:“本官在任三年已滿,調令已至,不日便要前往劍州赴任。”
唉,這古人說話真的繞啊,莫名其妙的任期已滿關我什麽事。
不過這半年下來張小川也已經習慣了說話兜圈子,於是耐心的聽周彭年說下去。
“原本因為黃家的事多有不快,在下給二郎賠個不是。”
“沒事,我也沒放在心上。”
周彭年突然壓低聲音說道:“其實在下有一事相告。”
看周彭年這小心翼翼的樣子,估計事情很隱晦,於是往周彭年跟前湊了一些。
“請說!”
“二郎,可知你這玻璃已被人惦記上了?”
張小川差點脫口而出:講重點。
但一想,這肯定是有什麽了不得的人覬覦,不然周彭年也不至於如此鄭重,無奈隻得耐心答道:“還請刺史不吝指教。”
“乃是當朝第一人。”
張小川知道這個玻璃肯定會有大人物覬覦,但是沒想到這麽快就被這麽大的人物覬覦。
這當朝第一人張小川也知道,乃是唐朝有名奸臣李林甫,因為張小川除了發展科技,也沒少關心朝堂的大事。
如果是李林甫那真的大事不妙,這可是超級陰人,被稱為大唐第一陰人也不為過。因為他不僅狠而且特別能隱忍,往往在波瀾不驚中把事情做了。
唐玄宗李隆基在位四十五年,前二十五年換了十幾位宰相,而後二十年,李林甫一個人就當了十九年宰相,楊國忠幹了一年就發生安史之亂被弄死了。
從這就可以看出李隆基是多麽難伺候的主,李林甫卻能擔任宰相十九年且大權獨攬,可見其有多強了。
張小川對周彭年致謝道:“多謝周刺史告知,不然我大禍臨頭的時候還不知道是怎麽迴事。”
“二郎言重了,其實也沒那麽可怕,畢竟這當朝第一人也不會長久。”
這讓張小川有點困惑了,曆史上李林甫當宰相中間並沒有罷相的事呀,難道曆史已經改變了嗎?
於是問道:“刺史為什麽這麽說,李……幹的好好的,怎麽就不長久,莫非有什麽風聲?”
“那倒沒有,不過自聖人登基以來,還沒三年以上的首席宰府。”
聽周彭年這樣說,張小川也明白了,這是周彭年自己的推測,曆任首席宰相都是幹三年就撤了,以防止尾大不掉。
看來周彭年也是因為這個宰相快下台了才跟自己說這些的。誰能想到,到李林甫這就變了呢。
“哦,有所耳聞,可周刺史應該不會平白無故的,告訴我這麽大的秘密吧。”
“其實原因有二,其一就是,原本協助黃廖兩家奪取二郎的配方失敗,升遷無望。
誰曾想峰迴路轉,得益與二郎近半年所行種種,讓我有了比較好的功績。所以感念及此,便想與二郎交個朋友。”
“刺史這話見外了,我們本來就是朋友,還要恭喜刺史升遷了。”
周彭年擺擺手:“升遷倒沒有,隻是升了一級,平調而已。”
“那也還是要恭喜一下,不知道我做了什麽讓刺史有功績。”
周彭年見張小川一臉誠懇,好像真的不是很清楚,於是解釋道:
“這個一共三件事,一是安置流民擴戶三千有功;
二是很多莊子大量養家禽、牲畜,讓州府把常平倉裏的陳糧都賣出去了,還賣了個好價錢有功;
三是玻璃在蜀州售賣,運出要收關稅,稅收增加有功。”
確實這三件事都與自己有關,沒想到居然讓官府也得到了好處。
張小川道:“如此說來確實都與我有關,隻是這個常平倉我不是很懂,還請刺史解釋一二。”
周彭年耐心解釋道:“常平倉乃是用於平易糧價救濟災民所用。豐年糧賤為了防止穀賤傷農,官府便出錢提高糧價買糧充盈倉庫;如遇災年百姓無糧則穀貴傷農,官府便開倉低價賣糧,如遇災荒還會用於賑濟救災。”
這常平倉張小川在後世也了解過,是一直沿用的政策,隻是在現代叫‘糧食保護價’。政策能一直用就說明沒問題,可是為什麽在唐朝一遇災年就那麽多流民逃戶。
“那按刺史所說,近年一直都是風調雨順的,那應該是倉庫充盈,莊上這上萬流民……”
張小川問出這話,周彭年略微詫異了一下,看來人無完人,明明能弄出這麽多不得了的事,卻對官場人盡皆知的事看不透。
於是說道:“這些其實都是官場積弊,雖然平易糧價的方法好,可是首先享受政策的卻是豪紳富戶,等到庶民時官府已無力再行平易之事。”
張小川頓時恍然大悟,這感情普通百姓一點政策福利都享受不到,不死心的又問了句:“那常平倉不是還可以用來救災嗎?”
“二郎可聽過一句話,叫救急不救貧,官府可以給百姓施粥數日,但無力常年施粥,更何況百姓來年還要納稅。”
張小川徹底明白了,百姓受災官府救災不力,就是罪責;來年百姓交不上稅還是罪責。但是百姓逃了就一了百了,直接報個數據,這些刁民跑了可不能怪地方官員辦事不力,上邊也不好再追究。
而逃民留下的土地,就有豪紳富戶象征性的出點錢,土地就此易主。如此豪紳得益、官員免責。隻是百姓從此沒了地,國家沒了稅收,因為豪紳大多都有免稅權。
如此往複發展下去,百姓沒了活路,官府財政崩盤,新一輪的造反財富大洗牌又開始了。
當然這些也不是自己能管得了的,張小川拋開胡思亂想,說道:“多謝刺史解惑,可是憑這個還不足以讓你告訴我這麽大的秘密。”
“確實。”
說到這周彭年停頓了一下,有點不好意思的繼續說道:“這不是還有其二嘛,這其二就是我若想三年後能夠升遷,還得要到新任上做些成績才行。這不是見二郎各種神仙手段層出不窮,想臨行前討個計策。”
“原來如此,隻是我這一時也不知道該怎麽辦,剛才周刺史說到劍州上任,不知道劍州有什麽特別之處。”
周彭年想了一下,說道:“這個我倒是知道一點,據說劍州劍門關有許多焦黑的似石似碳的東西,不知道算不算特別。”
張小川想了一下,猛然抬頭說道:“瀝青礦!”
周彭年也不拐彎抹角,遂說道:“本官在任三年已滿,調令已至,不日便要前往劍州赴任。”
唉,這古人說話真的繞啊,莫名其妙的任期已滿關我什麽事。
不過這半年下來張小川也已經習慣了說話兜圈子,於是耐心的聽周彭年說下去。
“原本因為黃家的事多有不快,在下給二郎賠個不是。”
“沒事,我也沒放在心上。”
周彭年突然壓低聲音說道:“其實在下有一事相告。”
看周彭年這小心翼翼的樣子,估計事情很隱晦,於是往周彭年跟前湊了一些。
“請說!”
“二郎,可知你這玻璃已被人惦記上了?”
張小川差點脫口而出:講重點。
但一想,這肯定是有什麽了不得的人覬覦,不然周彭年也不至於如此鄭重,無奈隻得耐心答道:“還請刺史不吝指教。”
“乃是當朝第一人。”
張小川知道這個玻璃肯定會有大人物覬覦,但是沒想到這麽快就被這麽大的人物覬覦。
這當朝第一人張小川也知道,乃是唐朝有名奸臣李林甫,因為張小川除了發展科技,也沒少關心朝堂的大事。
如果是李林甫那真的大事不妙,這可是超級陰人,被稱為大唐第一陰人也不為過。因為他不僅狠而且特別能隱忍,往往在波瀾不驚中把事情做了。
唐玄宗李隆基在位四十五年,前二十五年換了十幾位宰相,而後二十年,李林甫一個人就當了十九年宰相,楊國忠幹了一年就發生安史之亂被弄死了。
從這就可以看出李隆基是多麽難伺候的主,李林甫卻能擔任宰相十九年且大權獨攬,可見其有多強了。
張小川對周彭年致謝道:“多謝周刺史告知,不然我大禍臨頭的時候還不知道是怎麽迴事。”
“二郎言重了,其實也沒那麽可怕,畢竟這當朝第一人也不會長久。”
這讓張小川有點困惑了,曆史上李林甫當宰相中間並沒有罷相的事呀,難道曆史已經改變了嗎?
於是問道:“刺史為什麽這麽說,李……幹的好好的,怎麽就不長久,莫非有什麽風聲?”
“那倒沒有,不過自聖人登基以來,還沒三年以上的首席宰府。”
聽周彭年這樣說,張小川也明白了,這是周彭年自己的推測,曆任首席宰相都是幹三年就撤了,以防止尾大不掉。
看來周彭年也是因為這個宰相快下台了才跟自己說這些的。誰能想到,到李林甫這就變了呢。
“哦,有所耳聞,可周刺史應該不會平白無故的,告訴我這麽大的秘密吧。”
“其實原因有二,其一就是,原本協助黃廖兩家奪取二郎的配方失敗,升遷無望。
誰曾想峰迴路轉,得益與二郎近半年所行種種,讓我有了比較好的功績。所以感念及此,便想與二郎交個朋友。”
“刺史這話見外了,我們本來就是朋友,還要恭喜刺史升遷了。”
周彭年擺擺手:“升遷倒沒有,隻是升了一級,平調而已。”
“那也還是要恭喜一下,不知道我做了什麽讓刺史有功績。”
周彭年見張小川一臉誠懇,好像真的不是很清楚,於是解釋道:
“這個一共三件事,一是安置流民擴戶三千有功;
二是很多莊子大量養家禽、牲畜,讓州府把常平倉裏的陳糧都賣出去了,還賣了個好價錢有功;
三是玻璃在蜀州售賣,運出要收關稅,稅收增加有功。”
確實這三件事都與自己有關,沒想到居然讓官府也得到了好處。
張小川道:“如此說來確實都與我有關,隻是這個常平倉我不是很懂,還請刺史解釋一二。”
周彭年耐心解釋道:“常平倉乃是用於平易糧價救濟災民所用。豐年糧賤為了防止穀賤傷農,官府便出錢提高糧價買糧充盈倉庫;如遇災年百姓無糧則穀貴傷農,官府便開倉低價賣糧,如遇災荒還會用於賑濟救災。”
這常平倉張小川在後世也了解過,是一直沿用的政策,隻是在現代叫‘糧食保護價’。政策能一直用就說明沒問題,可是為什麽在唐朝一遇災年就那麽多流民逃戶。
“那按刺史所說,近年一直都是風調雨順的,那應該是倉庫充盈,莊上這上萬流民……”
張小川問出這話,周彭年略微詫異了一下,看來人無完人,明明能弄出這麽多不得了的事,卻對官場人盡皆知的事看不透。
於是說道:“這些其實都是官場積弊,雖然平易糧價的方法好,可是首先享受政策的卻是豪紳富戶,等到庶民時官府已無力再行平易之事。”
張小川頓時恍然大悟,這感情普通百姓一點政策福利都享受不到,不死心的又問了句:“那常平倉不是還可以用來救災嗎?”
“二郎可聽過一句話,叫救急不救貧,官府可以給百姓施粥數日,但無力常年施粥,更何況百姓來年還要納稅。”
張小川徹底明白了,百姓受災官府救災不力,就是罪責;來年百姓交不上稅還是罪責。但是百姓逃了就一了百了,直接報個數據,這些刁民跑了可不能怪地方官員辦事不力,上邊也不好再追究。
而逃民留下的土地,就有豪紳富戶象征性的出點錢,土地就此易主。如此豪紳得益、官員免責。隻是百姓從此沒了地,國家沒了稅收,因為豪紳大多都有免稅權。
如此往複發展下去,百姓沒了活路,官府財政崩盤,新一輪的造反財富大洗牌又開始了。
當然這些也不是自己能管得了的,張小川拋開胡思亂想,說道:“多謝刺史解惑,可是憑這個還不足以讓你告訴我這麽大的秘密。”
“確實。”
說到這周彭年停頓了一下,有點不好意思的繼續說道:“這不是還有其二嘛,這其二就是我若想三年後能夠升遷,還得要到新任上做些成績才行。這不是見二郎各種神仙手段層出不窮,想臨行前討個計策。”
“原來如此,隻是我這一時也不知道該怎麽辦,剛才周刺史說到劍州上任,不知道劍州有什麽特別之處。”
周彭年想了一下,說道:“這個我倒是知道一點,據說劍州劍門關有許多焦黑的似石似碳的東西,不知道算不算特別。”
張小川想了一下,猛然抬頭說道:“瀝青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