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8.青春文旅-戲劇(二)


    薛晴柔的歌唱的優美動聽,雖然與其他的歌相比有些吃虧,但演出完了之後,還是得到了大家的喜歡。


    顧謙意例常地簡短介紹:“牽絲戲,也叫傀儡戲。傀儡多以木製,形體約一尺上下,四肢及頭部和關係部分皆綴以線,表演者在上方提線操縱傀儡動作。也叫懸絲傀儡、提線木偶......”


    他一邊介紹,後麵的幕布便是工作人員的快速布置,一個個場景道具快速地更換著,很快,便搭建好了一個專業的演出現場。


    “下麵有請利佳薇為我們帶來這首《牽絲戲》。”


    伴隨著顧謙意的講述聲,故事的大幕緩緩拉開。


    一個破廟裏,一個讀書人,一個偶戲演員,一個等身木偶。


    讀書人進京趕考,因為路遇風雪夜,於是選擇棲身在京郊的一座破廟裏。


    在那座廟裏,他遇見了他們:一個演傀儡戲的老人,和他的木偶。


    那是一種很奇怪的感覺。老爺子破衣爛衫,年紀足夠半截身子入土,隨身沒半點值錢玩意兒,除了那木偶——那木偶是個嬌貴女孩兒模樣,做工太好,嬌貴鮮豔得像是剛剛描畫出來似的,神情栩栩如生,眼角掛著一滴淚惹得讀書人都心猿意馬,好險沒伸手去接。


    可想而知,這淚自然是接不著的。


    讀書人迴過神來,重新打量了著眼前的兩人。


    這種天氣下偶遇也算有緣,夜深雪大無事可做,便索性同老爺子湊著一堆篝火前邊烤邊聊,話匣子一開便合不攏,聽他嘮嘮叨叨多半個時辰,從前事講了個底兒掉。


    原來啊,老人從前小時候何等貪玩,一聽見盤鈴聲就收不住腳,知道是演牽絲傀儡的賣藝人來了,就奔著那小戲台子去,給三尺紅綿台毯上木偶來來往往演出的傀儡戲勾了魂兒,一高興,幹脆學起了傀儡戲。


    時長日久,家裏打也打了罵也罵了,見是真的勸止不了,也隻好由得他去。就這麽入了行,也演了一輩子。


    漂泊過多少山水,賣藝的到底都是賣藝的,除了年輕時一股逍遙浪蕩的勁兒,還能剩下什麽呢?


    沒個家,沒個伴兒,一輩子什麽都沒剩下,除了這麽個陪了他一輩子的木偶。


    老爺子沒說完就哭了,拿補丁摞補丁的袖子揩臉,揩了再揩也揩不淨。


    讀書人也不知道該怎麽說,順著他口風哄了兩句,幹脆求老爺子亮亮手藝,想不到這招好使,老爺子擤擤鼻子止了哭,真給他演了一出。


    這演戲的老爺子本來就是劇院的老人了,也是國家級的傳承人,這點吃飯的手藝自然是不在話下。


    一個木偶在他手上翻轉蹦跳,竟如活人一般原地起舞。


    其實讀書人本來也看不太懂戲文裏咿咿呀呀悲欣交集,但那伴著盤鈴樂翩翩起舞的木偶美得觸目驚心,縱然知道隻是絲線牽出的舉手投足,也活了似的叫人忍不住想挽手相攙,看完叫人不得不歎一聲:這手藝,這活兒,真不愧演了一輩子。


    一曲舞罷,讀書人都看呆了,佩服地由衷說道:老爺子,您可真不愧是演了一輩子。


    老爺子聽著這句,也抱著木偶笑了笑,笑完,臉色就變了。


    他看著眼前閃爍跳動的篝火,嘴裏喃喃自語,感慨道:“一輩子啊,一輩子就幹了這麽一件事兒,活成這麽個慫樣,就這麽糟踐了自個兒這一輩子。”


    “怪誰?還不是怪這玩意兒。”


    他盯著懷裏那精致木偶看了半天:大雪滔天,棉衣都置備不上,這一冬眼看都要過不去了,還要你做什麽呢?


    都不如燒了——還能勉強暖暖身子。


    還沒等讀書人迴過神來,老爺子手一揚,木偶就進了火堆。


    讀書人攔也攔不住,話都說不出,隻恨自己速度太慢,阻攔不及,滿腦子隻剩一句可惜。


    然而接下來的那一幕,讓他此生難忘。


    火光舔過木偶一身綺麗舞袖歌衫,燎著了椴木雕琢的細巧骨骼,燒出嗶嗶啵啵響動。


    那一瞬間它忽地動了,一骨碌翻身而起。


    這人不是別人,正是開場便一直隱於一堆柴火之中的舞蹈演員楊輕輕。


    李子淳之前和他合作過《月光》,對她的舞蹈功底還是十分信賴,這次需要人員的時候便一同把她叫過來了。


    她的衣衫和之前的木偶一般無二,在火光的映照下反而更顯生動。


    隻見她悠然自在地悠悠下拜,眼角的淚痣光華閃耀,又端然又嫵媚地對著老爺子作了個揖,帶著哭腔泣訴道:“感念君一世相陪,得以踏遍千山萬水,識得人間冷暖。今緣盡於此,別離之際,心若寒燭,愁腸百結。零落徒留一縷魂,殘香孤影愧君心。唯有以身伺火,一舞相贈,願君此夜安暖,不負相伴一場。”


    楊輕輕說完便隨著暗處利佳薇的歌聲緩緩起舞:“隻願君心似我心 定不負相思意


    嘲笑誰恃美揚威 丟了魂如何相配


    盤絲舞人醉 帷幕間燈火幽微 我和你 最天生一對


    沒了你才算原罪 丟了魂才好相配


    你襤褸我彩繪 並肩行過山與水


    你憔悴 我替你明媚


    是你含情脈脈 吻我眼角珠淚 演離合相遇悲喜為誰


    洞外林蔭青翠 我眼裏隻剩漆黑 問世間哪有更完美


    蘭花指撚紅塵似水


    暗箭無妨 唯恐相思味


    唱別久悲不成悲 勾魂攝魄心成灰


    願誰記得誰 最好的年歲


    你一寐我夢如飛 你一醒我魂皆歸


    苦樂都相隨 天羅地網不複迴


    將謙卑 溫柔成絕對


    你錯我不肯對 你懵懂我蒙昧


    心火怎甘心揚湯止沸


    你枯我不曾萎 你倦我也不敢累


    用什麽暖你一千歲


    風雪依稀秋白發尾


    秋波橫黛 輕觸你眼眉


    假如你舍一滴淚 假如老去我能陪


    蛛絲盡成灰 也去得完美


    風雪依稀秋白發尾


    秋波橫黛 輕觸你眼眉


    假如你舍一滴淚 假如老去我能陪


    蛛絲盡成灰 也去得完美”


    一曲歌罷,利佳薇又隱入黑暗之中。


    楊輕輕舞步飛旋如花,身上絲線盡斷,於火光之中揚起含淚的臉兒,突然對著老人笑了笑,哢地一聲碎入炭灰,再不複存。


    那晚的火燃得格外久也格外暖,分明沒太多柴火,一堆火卻直到天光放亮才漸漸冷下去。


    我和老人被這沁入心脾的暖意勾來了睡意,在幽微的火光中睡了過去。


    也不知道過了多久,我被老爺子放聲大哭的聲音吵醒了,看著眼前那發白的炭灰,他嚎啕得就像當年被爹娘攔著阻著不準去看牽絲傀儡戲的那個孩子 。


    讀書人看著麵前的白灰也是一陣感慨,拚盡全力地,暖了那麽一次。暖了那麽一次,孤單了一輩子。


    第二天天亮之時,老翁終於醒悟,現在的他才是真正的孤身一人了!


    老人悠悠地站起身來,與讀書人告別。他現在是真正地隻身一人了,煢煢獨處,形影相吊,好不淒慘。


    突然,他像是想到了什麽,神色悲戚地大笑著走出破廟,讀書人也不知該如何勸慰,看著他越走越遠。


    在外麵瑩白的風雪之中,讀書人仿佛看見他身上斷裂的絲線,不由得自嘲一笑:“嗬,誰又不是這紅塵俗世間的一個提線木偶呢?”


    讀書人整理了一下衣冠,也大笑著朝外麵走去,嘴裏念念有詞地念起了唐玄宗李隆基的那首《傀儡吟》:“


    刻木牽絲作老翁,雞皮鶴發與真同。


    須臾弄罷寂無事,還似人生一夢中。”


    整個舞台也隨著讀書人的遠去驟然燈滅,大幕緩緩合上。


    誰也不知道那個老翁最後去了哪裏,那個讀書人又有了怎樣的際遇,彩繪木偶又魂歸何處?這些事誰也說不清。


    年少時苦追一生的技藝,隨著篝火付之一炬,現實裏的人們,又何嚐不是如此?


    在這個利益為主、實用主義至上的今日,誰年少時沒有幾個沒做完未實現的夢呢?


    舞台下一陣沉默,隨後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


    顧謙意等掌聲漸弱之後才慢慢上台,他看到這出戲時也被震撼到了。這樣的深情,現在已經很少見了。


    顧謙意笑著抑揚頓挫地說道:“酒闌有感牽絲戲,也伴兒童看到明。”


    “好了,接下來就沒有這麽長的故事了,讓我們進入到下一首歌的音樂時刻。”


    “有請蔣依一和昆劇表演團成員一起,給我們帶來歌曲《青絲》。”


    大幕拉開,鄭從虎和蔣依一一身戲服站在荷花亭台邊,隨著音樂唱起了這首《青絲》:“


    落花紛飛飄散 迷亂我雙眼


    煙波江畔漁船 今宵燈火闌珊


    我依然 醉生夢死般 笑看世事似水變遷


    伊人歎 歎不盡相思苦 憶華年


    君不見妾起舞翩翩


    君不見妾鼓瑟綿綿


    君不見妾嫣然一笑醉人容顏


    君不見妾翠消紅減


    君不見妾泣涕漣漣


    君不見一縷青絲一生歎


    不知不覺 時光流轉又一年


    煙花為誰絢爛 今夜依舊無眠


    我輕歎 世人都沉醉


    窗外風景隨心變換


    燈火閃邀明月共舉杯 話從前......”


    綰青絲,挽情思,任風雨飄搖,人生不懼。醉眼看世間,浮生一夢。


    兩位都是浸淫歌壇多年的老將了,配合起來自然是行雲流水,手到擒來。戲腔的變化也足夠抓耳,優美動聽,一點也不尖刻。


    眾人唱完後,笑著鞠躬退下了。


    接下來,在顧謙意的介紹下是劇院演員演唱的一出黃梅戲《天仙配》的選段。


    就是那首清新質樸的田園牧歌,同時也是傳唱海內的愛情二重唱《夫妻雙雙把家還》:“樹上的鳥兒成雙對,綠水青山帶笑顏。


    隨手摘下花一朵,我與娘子戴發間。從今不再受那奴役苦,夫妻雙雙把家還。你耕田來我織布,我挑水來你澆園。寒窯雖破能避風雨,夫妻恩愛苦也甜。


    你我好比鴛鴦鳥,比翼雙飛在人間。”


    《天仙配》又名《七仙女下凡》《董永賣身》,是黃梅戲早期積累的“三十六大本”之一、黃梅戲的保留劇目之一,是首部以電影方式出現的黃梅戲。作品講述了七仙女不顧天規,私自下凡與董永結為伉儷,憧憬美好生活,最終被玉帝生生拆散了的愛情故事。


    1952年班友書等改編了《路遇》一折,將董永由秀才改為農民,將七仙女由“奉旨成婚”改為“思凡下嫁”;1953年陸洪非改編了全本,形成了《賣身》《鵲橋》《路遇》《上工》《織絹》《滿工》《分別》七場戲;後來在長期的演出實踐中不斷磨合定型為始於《鵲橋》,終於《分別》的六場次。


    淮北師範大學音樂學院講師陳雲燕寫到:“經典劇目《天仙配》改編前後在人物形象和主題思想上都發生了重大變化,董永的形象經改編變得單薄,主題思想由“孝悌”變為 “情愛”,這既有成功的一麵,也有不足的方麵。改編後的《天仙配》之所以能為人喜好,最重要的原因在於唱腔,其綿軟、柔美、細膩、婉轉,具有純音樂的質素。”


    全本戲時間太長,自然不可能在台上演完,隻能選取音樂片段了。


    他們唱完直接下去,換了另一組演員上台,直接唱起了下一首歌。


    ps:數據來源於網絡。


    《牽絲戲》是由vagary填詞,銀臨譜曲,灰原窮編曲,銀臨、aki阿傑演唱的古風單曲,於2015年推出。之後,甘虎重新編曲,由黃齡演唱,發行於2020年10月20日。


    《青絲》是由徐東徽和孫義勇作詞,徐東徽作曲,時光膠囊編曲,時光膠囊演唱的歌曲,收錄於專輯《記憶給他的禮物》中,發行於2013年11月13日。


    《天仙配》是黃梅戲早期積累的“三十六大本”之一,是根據東漢董永遇仙故事編成的,最先編入話本的是宋元時期《董永遇仙傳》;最早編成雜劇是在元代,僅留下《路遇》一套《商調集賢賓》載於明郭勳所編《雍熙樂府》。1951年11月,班友書完成了《天仙配》改編初稿。後又經班友書、劉芳鬆、鄭立鬆、王聖偉等加工。1953年5月,陸洪非改編全劇,對劇本進行了增刪,喬誌良運用京昆中的傳統舞蹈,對原演出形式加以徹底改造,使之成為一出小型舞劇。1954年,《天仙配》,作者也就正式署名為“陸洪非執筆”。1956年以後,又對舞台演出本做了幾次修改,潘漢明、王文治、方紹墀、時白林等先後參與了全劇的音樂設計工作。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萬象錄之為樂而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Deer雪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Deer雪城並收藏萬象錄之為樂而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