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淳唱得確實不錯,後台兩旁的演員都點著頭鼓著掌。還好你是娛樂圈的,不然咱們得失業啊。
這水平,在娛樂圈混什麽啊,來我們這邊唱戲不好嗎?
李子淳笑著繼續說道:“我會的也就這一兩個小段了。接下來就再給大家來幾個小段吧。都聽好了哦。”
李子淳一個轉身再迴轉過來,周身氣質也截然不同了,隻聽他不卑不亢地唱道:“
壘起七星灶,銅壺煮三江。
擺開八仙桌,招待十六方。
來的都是客,全憑嘴一張。
相逢開口笑,過後不思量。
人一走,茶就涼。
(啊~~~~~~~~~~~~~)
有什麽周詳不周詳。”
現場觀眾一陣叫好,唱得確實不錯,據說是個歌手?迴去得聽聽他唱的歌。
李子淳笑著鞠躬說道:“好了,最後一個咯,就給大家來一個嬌俏點的吧。”
李子淳拿著話筒走了起來,一顰一笑頗有章法,隨後朗聲唱道:“
清早起來什麽鏡子照? 梳一個油頭什麽花香?
臉上擦的是什麽花粉? 口點的胭脂是什麽花紅?
清早起來菱花鏡子照, 梳一個油頭桂花香,
臉上擦的桃花粉, 口點的胭脂杏花紅。
什麽花姐? 什麽花郎? 什麽花的帳子? 什麽花的床?
什麽花的枕頭床上放? 什麽花的褥子鋪滿床?
紅花姐,綠花郎。幹枝梅的帳子、象牙花的床,
鴛鴦花的枕頭床上放, 木樨花的褥子鋪滿床。”
整個表演載歌載舞,唯美動聽,靈動詼諧。
雖然連著幾個都是小唱段,但是足夠吸引人了。
李子淳微不可察地緩了口氣,看著眾人說道:“我會的也就這麽多了,再多可就沒有了。”
這都還得感謝前世的積累和官方的宣傳,不然真的是啥都不會。
眾人拍著手笑著,不少人高聲叫著“好”,“再來一個”,“想聽歌”......
李子淳知道的其實還有很多,但是不能唱啊。要不是昨晚查了一下,都不知道京劇雖然通過口口相傳流傳了下來,但到底是殘缺的。有些唱段和文化都沒有。
他本來想唱的是《蘇三起解》和《鍘美案》的,但這些故事根本就沒傳下來啊!
《蘇三起解》為京劇劇目《玉堂春》中一折,取材於明朝馮夢龍《警世通言》第二十四卷《玉堂春落難逢夫》。而《鍘美案》是根據明代《包公案百家公案》和清代《三俠五義》及其續書《續七俠五義》改編的戲曲《鍘美案》又名《秦香蓮》,這些是有書籍和故事打底的,但這些在這個文化娛樂匱乏的次世界裏根本就不存在!
這個世界沒有秦書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沒有《三國演義》《西遊記》這樣的四大名著,有的隻是荒涼的曆史記載和後人不倫不類的仿創。
或者說,有些故事早就毀在了那個劇烈變革發展的時代裏。
李子淳的心裏莫名生出一股濃鬱的散不去的悲涼,這裏到底不是華夏,自己從始至終都是一個外人。哪怕功成名就,腰纏萬貫,這種精神上無人共鳴的空虛寂寞,是不能為外人道的困惑。
還是早早完成任務離去吧,不然和這個世界糾纏太深,越是想把自己會的全都搬過來,給他們一個完整的華夏文化。
但,缺失本身也是一種美吧,如斷臂的維納斯一樣,就看他們如何自我補全了。沒有負擔的人最開心。幸福之人,史所不聞。
現場的觀眾雖然對他的表演很滿意,但誰不想要更多呢。這可是歌手,好不容易見到了本人,不得高低聽他來兩句。
李子淳笑著看向了戴榮,見對方也一臉的意猶未盡的樣子,不由得有點好笑,他大聲說著“隨便唱”。
李子淳搖了搖頭說道:“老板都發話了,那麽我就真的隨便來了。這關鍵的是,我會的戲曲也不多啊,都用完了。不過看大家這麽熱情,那就索性給大家來兩個我所知道的小曲兒吧。”
“這第一個啊,講的是一個淒涼的愛情故事,且聽我慢慢唱來。”
李子淳調整了一下嗓子咳嗽了兩下,眼睛一閉一睜,像是一個無關緊要的說書人一樣,站立在舞台中央,唱起了那首《探清水河》:“
桃葉兒尖上尖
柳葉兒就遮滿了天
在其位這個明阿公 細聽我來言呐
此事哎出在了 京西藍靛廠啊
藍靛廠火器營兒 有一個鬆老三
提起那鬆老三
兩口子落平川
一輩子無有兒
所生個女兒嬋娟呐
小妞哎年長一十六啊
取了個乳名兒 姑娘叫大蓮
姑娘叫大蓮
俊俏好容顏
此鮮花無人采
琵琶斷弦無人彈呐
奴好比貂蟬思呂布
又好比閻婆惜坐樓想張三
太陽落下山
秋蟲兒鬧聲喧
日思夜想的六哥哥
來到了我的門前呐
約下了今晚這三更來相會
大蓮我羞答答低頭無話言
五更天大明
爹娘他知道細情
無廉恥的這個丫頭哎
敗壞了我的門庭啊
今日裏一定要將你打呀
皮鞭子沾涼水
我定打不容情
大蓮無話說 被逼就跳了河
驚動了六哥哥 來探清水河呀
親人呐你死都是為了我
大蓮妹妹慢點兒走
等我六哥哥 秋雨下連綿
霜降那清水河
好一對多情的人
雙雙就跳了河呀
癡情的女子這多情的漢
編成了小曲兒來探清水河 編成了小曲兒來探清水河”
李子淳的唱腔低沉處溫婉迴轉,高亢處聲聲悠揚,悲傷卻不失溫柔,唯美動聽。講一個淒美的愛情悲劇就這麽展演在了眼前。
現場觀眾也覺得這種唱法很有意思,不同於一般歌曲,字裏行間的韻味很足,像是在傾訴,又像是在自說自話。
現場一陣叫好,大家雖然是第一次聽,但好就是好,無可指摘。
李子淳等大家都鼓掌完了才笑著繼續說道:“好了,就剩最後一個了,這個唱完可就真的沒有了,再唱就不是友情演出,得加錢了。”
現場一陣哄笑,還有幾個不知死活地大喊著“加錢”“再來一首”的。
李子淳也沒理會,咳嗽了笑著說道:“一首《送情郎》帶給大家,聽完也就真的結束了。”
這首依然是清唱,隻是聲音裏多了些纏綿和憂傷:
“一不叫你憂來呀,二不叫你愁啊
三不叫你穿錯了,小妹妹的花兜兜啊
小妹妹的兜兜,本是一個金鎖鏈啊
情郎哥的兜兜,八棱寶塔鍍金鉤啊
小妹妹送我的郎呀 送到了大門東啊
偏趕上這個老天爺 下雨又刮風啊
刮風不如下點小雨好啊
下小雨留我的郎多呆上幾分鍾啊
小妹妹送我的郎呀 送到了大門南啊
順腰中我就掏出來兩塊大銀元
這一元給我的郎買上一張火車票啊
這一元給我的郎買上一根中華煙
小妹妹送我的郎呀 送到了大門西呀
一抬頭我就瞧見了有一個賣梨的呀
我有心給我的郎買上梨兩個呀
又想起身子虛吃不得那涼東西呀
小妹妹送我的郎呀 送到了大門北呀
一抬頭我就瞧見了 一對鴛鴦來戲水呀
鴛鴦戲水成雙又配對呀
也不知情郎哥多久才能把家迴呀
也不知情郎哥多久才能把家迴”
李子淳唱完便鞠躬下台了,任你們雨打風吹,這驚喜也給到了,再多也沒有了。
戴榮和許成峰起立迎了上去,這兩還沒說話呢,一旁的許秋念反倒是先開口了:“子淳哥,你唱的可真好啊,動人又耐聽,看來這蓬轉閣要火了啊。”
李子淳笑了笑說道:“說笑了,不過是隨意哼了兩嗓子,愛聽的人自然覺得好,不愛聽的大概覺得也就那樣吧。”
許成峰接過話頭:“那是他們沒品味,一直以為老弟你隻會唱流行歌,沒想到老弟你還有這水準,比一些專業的老家夥都唱得好啊,看來沒少練習。”
戴榮笑著說道:“比《新貴妃醉酒》那時候還要好呢。”
李子淳詫異道:“戴老板之前看過那場演出?”
戴榮笑著說道:“看過,那時候正好在蓉城辦事,看到古全發的帖子就買票過去看了看,沒想到還被你小子驚豔到了。那貴妃扮相,可是迷倒了我這個老色胚呢。別說是引發戰亂了,估計亡國都不在話下。”
李子淳擺了擺手說道:“您可別說笑了,前塵舊事罷了,我從不迴看的。”
說者無意,聽者有心。
在場的哪個都是人精,一下子就明白這裏麵有問題了。那可是獲得過大周文化部和官方宣傳部領導轉發盛讚的盛事,一般人都恨不得將它寫在檔案第一條裏。
而且看他淡然的樣子也不像作偽,再想到他後來莫名其妙的遭遇,都感覺他好像抓到了什麽。這件事情如果是真的,那肯定是有官方高層介入了,事情越想越讓人覺得不可思議。
所以官方這次的娛樂圈清道夫行動,估計多半也很難有效果了......
戴榮笑著轉移話題:“嗯,不迴頭看是好的,過去有什麽好的,沒有曆史的人才最快樂。走,我做東,帶你去千珍樓吃東西。許老有事嗎,可願坐陪?”
許成峰笑著說道:“哈哈哈哈,難得看你這老東西請客,怎能不賞臉呢。乖孫女,今天可得放開了吃,讓他見識一下咱爺孫倆的厲害。”
許秋念羞怒道:“爺爺~~人家吃得很少的。”
戴榮笑著說道:“唉,你這個老家夥,一點也不懂年輕人的心思。”
許成峰對著李子淳說道:“唉,你看她,在你麵前還裝起淑女來了。”
李子淳也不敢隨便接話,隻是淡笑著說道:“女孩子嘛,都比較注意身材,不過能吃是福,不用太過計較這些。”
四人從蓬轉閣走到千珍樓,也就十分鍾兩條巷子的事。
四人有一搭沒一搭地聊著,胡亂掰扯了幾句,許成峰才笑著說道:“既然都到這了,下午的中外文學大賞你要不要也來湊個熱鬧?”
戴榮驚訝地轉過頭說道:“李老弟,你還是文學圈的人?”
李子淳笑著顧左右而言他:“我啊,隻是一個打醬油的而已。”
四人哈哈大笑地進了千珍閣,誰知道剛進門口,迎麵就遇到了一個老熟人,不得不感慨這上京城的圈子可真是小啊。
ps:資料來源於網絡。
《沙家浜》由北京京劇團出品,汪曾祺、楊毓瑉、肖甲、薛恩厚執筆,該劇是根據上海市人民滬劇團創作的現代滬劇《蘆蕩火種》改編而成的革命現代京劇劇目。1968年,該劇被確定為八部革命樣板戲之一。最精彩的唱段就是《智鬥》。主要描寫了阿慶嫂為掩護新四軍傷病員,防止國民黨反動派迫害而展開的一番鬥爭。阿慶嫂沉著冷靜,不卑不亢,通過機智的對答,與國民黨反動派代表刁德一巧妙周旋,最終化險為夷。《智鬥》是阿慶嫂、刁德一和胡傳魁三人最精彩的唱段,廣為流傳、家喻戶曉。
《賣水》是由劉長瑜、蕭潤德主演的一出京劇劇目。京劇《賣水》 根據蒲州梆子《火焰駒》中的《賣水》一折改編,1960年中國戲曲學校實驗京劇團移植,由劉長瑜、蕭潤德演出。已於1979年拍成彩色影片。 講述了李壽的長子在邊關領兵抗敵,卻被奸臣他誣陷入獄,被抄家。次子李彥貴求救於嶽父禮部尚書黃璋,黃不幫忙反乘機毀婚。李彥貴隻得以賣水為生。
《探清水河》是流行於北京市海澱區火器營村的敘事歌(民俗小曲),講述了清末民初發生在火器營村的一個類似孔雀東南飛的愛情悲劇。過去北京有打磨廠,主要是主營印刷的一些小作坊,比如二酉堂、保文堂,經常出小唱本,眾多的小唱本中都收錄了這首《探清水河》。這裏用的是張雲雷的版本,由劉卓編曲,張雲雷演唱的歌曲,收錄於2020年6月15日發行的同名專輯《探清水河》中。
《送情郎》是一首廣泛流傳於我國各地的民歌,其旋律源於我國古代的《孟薑女調》,發源於江蘇蘇州,後傳入山東、東北、安徽等地。蘇州民歌中尚存有原始版本,黃梅戲中也存在同名版本。但普遍流行的有郭德綱、嶽雲鵬、閆學晶、奚秀蘭、趙本山、北京天使合唱團等藝人演唱過的版本,其中以奚秀蘭、嶽雲鵬和閆學晶的演唱分別為民歌版、相聲版和二人轉版的最主要代表。這裏用的是嶽雲鵬的相聲版。
這水平,在娛樂圈混什麽啊,來我們這邊唱戲不好嗎?
李子淳笑著繼續說道:“我會的也就這一兩個小段了。接下來就再給大家來幾個小段吧。都聽好了哦。”
李子淳一個轉身再迴轉過來,周身氣質也截然不同了,隻聽他不卑不亢地唱道:“
壘起七星灶,銅壺煮三江。
擺開八仙桌,招待十六方。
來的都是客,全憑嘴一張。
相逢開口笑,過後不思量。
人一走,茶就涼。
(啊~~~~~~~~~~~~~)
有什麽周詳不周詳。”
現場觀眾一陣叫好,唱得確實不錯,據說是個歌手?迴去得聽聽他唱的歌。
李子淳笑著鞠躬說道:“好了,最後一個咯,就給大家來一個嬌俏點的吧。”
李子淳拿著話筒走了起來,一顰一笑頗有章法,隨後朗聲唱道:“
清早起來什麽鏡子照? 梳一個油頭什麽花香?
臉上擦的是什麽花粉? 口點的胭脂是什麽花紅?
清早起來菱花鏡子照, 梳一個油頭桂花香,
臉上擦的桃花粉, 口點的胭脂杏花紅。
什麽花姐? 什麽花郎? 什麽花的帳子? 什麽花的床?
什麽花的枕頭床上放? 什麽花的褥子鋪滿床?
紅花姐,綠花郎。幹枝梅的帳子、象牙花的床,
鴛鴦花的枕頭床上放, 木樨花的褥子鋪滿床。”
整個表演載歌載舞,唯美動聽,靈動詼諧。
雖然連著幾個都是小唱段,但是足夠吸引人了。
李子淳微不可察地緩了口氣,看著眾人說道:“我會的也就這麽多了,再多可就沒有了。”
這都還得感謝前世的積累和官方的宣傳,不然真的是啥都不會。
眾人拍著手笑著,不少人高聲叫著“好”,“再來一個”,“想聽歌”......
李子淳知道的其實還有很多,但是不能唱啊。要不是昨晚查了一下,都不知道京劇雖然通過口口相傳流傳了下來,但到底是殘缺的。有些唱段和文化都沒有。
他本來想唱的是《蘇三起解》和《鍘美案》的,但這些故事根本就沒傳下來啊!
《蘇三起解》為京劇劇目《玉堂春》中一折,取材於明朝馮夢龍《警世通言》第二十四卷《玉堂春落難逢夫》。而《鍘美案》是根據明代《包公案百家公案》和清代《三俠五義》及其續書《續七俠五義》改編的戲曲《鍘美案》又名《秦香蓮》,這些是有書籍和故事打底的,但這些在這個文化娛樂匱乏的次世界裏根本就不存在!
這個世界沒有秦書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沒有《三國演義》《西遊記》這樣的四大名著,有的隻是荒涼的曆史記載和後人不倫不類的仿創。
或者說,有些故事早就毀在了那個劇烈變革發展的時代裏。
李子淳的心裏莫名生出一股濃鬱的散不去的悲涼,這裏到底不是華夏,自己從始至終都是一個外人。哪怕功成名就,腰纏萬貫,這種精神上無人共鳴的空虛寂寞,是不能為外人道的困惑。
還是早早完成任務離去吧,不然和這個世界糾纏太深,越是想把自己會的全都搬過來,給他們一個完整的華夏文化。
但,缺失本身也是一種美吧,如斷臂的維納斯一樣,就看他們如何自我補全了。沒有負擔的人最開心。幸福之人,史所不聞。
現場的觀眾雖然對他的表演很滿意,但誰不想要更多呢。這可是歌手,好不容易見到了本人,不得高低聽他來兩句。
李子淳笑著看向了戴榮,見對方也一臉的意猶未盡的樣子,不由得有點好笑,他大聲說著“隨便唱”。
李子淳搖了搖頭說道:“老板都發話了,那麽我就真的隨便來了。這關鍵的是,我會的戲曲也不多啊,都用完了。不過看大家這麽熱情,那就索性給大家來兩個我所知道的小曲兒吧。”
“這第一個啊,講的是一個淒涼的愛情故事,且聽我慢慢唱來。”
李子淳調整了一下嗓子咳嗽了兩下,眼睛一閉一睜,像是一個無關緊要的說書人一樣,站立在舞台中央,唱起了那首《探清水河》:“
桃葉兒尖上尖
柳葉兒就遮滿了天
在其位這個明阿公 細聽我來言呐
此事哎出在了 京西藍靛廠啊
藍靛廠火器營兒 有一個鬆老三
提起那鬆老三
兩口子落平川
一輩子無有兒
所生個女兒嬋娟呐
小妞哎年長一十六啊
取了個乳名兒 姑娘叫大蓮
姑娘叫大蓮
俊俏好容顏
此鮮花無人采
琵琶斷弦無人彈呐
奴好比貂蟬思呂布
又好比閻婆惜坐樓想張三
太陽落下山
秋蟲兒鬧聲喧
日思夜想的六哥哥
來到了我的門前呐
約下了今晚這三更來相會
大蓮我羞答答低頭無話言
五更天大明
爹娘他知道細情
無廉恥的這個丫頭哎
敗壞了我的門庭啊
今日裏一定要將你打呀
皮鞭子沾涼水
我定打不容情
大蓮無話說 被逼就跳了河
驚動了六哥哥 來探清水河呀
親人呐你死都是為了我
大蓮妹妹慢點兒走
等我六哥哥 秋雨下連綿
霜降那清水河
好一對多情的人
雙雙就跳了河呀
癡情的女子這多情的漢
編成了小曲兒來探清水河 編成了小曲兒來探清水河”
李子淳的唱腔低沉處溫婉迴轉,高亢處聲聲悠揚,悲傷卻不失溫柔,唯美動聽。講一個淒美的愛情悲劇就這麽展演在了眼前。
現場觀眾也覺得這種唱法很有意思,不同於一般歌曲,字裏行間的韻味很足,像是在傾訴,又像是在自說自話。
現場一陣叫好,大家雖然是第一次聽,但好就是好,無可指摘。
李子淳等大家都鼓掌完了才笑著繼續說道:“好了,就剩最後一個了,這個唱完可就真的沒有了,再唱就不是友情演出,得加錢了。”
現場一陣哄笑,還有幾個不知死活地大喊著“加錢”“再來一首”的。
李子淳也沒理會,咳嗽了笑著說道:“一首《送情郎》帶給大家,聽完也就真的結束了。”
這首依然是清唱,隻是聲音裏多了些纏綿和憂傷:
“一不叫你憂來呀,二不叫你愁啊
三不叫你穿錯了,小妹妹的花兜兜啊
小妹妹的兜兜,本是一個金鎖鏈啊
情郎哥的兜兜,八棱寶塔鍍金鉤啊
小妹妹送我的郎呀 送到了大門東啊
偏趕上這個老天爺 下雨又刮風啊
刮風不如下點小雨好啊
下小雨留我的郎多呆上幾分鍾啊
小妹妹送我的郎呀 送到了大門南啊
順腰中我就掏出來兩塊大銀元
這一元給我的郎買上一張火車票啊
這一元給我的郎買上一根中華煙
小妹妹送我的郎呀 送到了大門西呀
一抬頭我就瞧見了有一個賣梨的呀
我有心給我的郎買上梨兩個呀
又想起身子虛吃不得那涼東西呀
小妹妹送我的郎呀 送到了大門北呀
一抬頭我就瞧見了 一對鴛鴦來戲水呀
鴛鴦戲水成雙又配對呀
也不知情郎哥多久才能把家迴呀
也不知情郎哥多久才能把家迴”
李子淳唱完便鞠躬下台了,任你們雨打風吹,這驚喜也給到了,再多也沒有了。
戴榮和許成峰起立迎了上去,這兩還沒說話呢,一旁的許秋念反倒是先開口了:“子淳哥,你唱的可真好啊,動人又耐聽,看來這蓬轉閣要火了啊。”
李子淳笑了笑說道:“說笑了,不過是隨意哼了兩嗓子,愛聽的人自然覺得好,不愛聽的大概覺得也就那樣吧。”
許成峰接過話頭:“那是他們沒品味,一直以為老弟你隻會唱流行歌,沒想到老弟你還有這水準,比一些專業的老家夥都唱得好啊,看來沒少練習。”
戴榮笑著說道:“比《新貴妃醉酒》那時候還要好呢。”
李子淳詫異道:“戴老板之前看過那場演出?”
戴榮笑著說道:“看過,那時候正好在蓉城辦事,看到古全發的帖子就買票過去看了看,沒想到還被你小子驚豔到了。那貴妃扮相,可是迷倒了我這個老色胚呢。別說是引發戰亂了,估計亡國都不在話下。”
李子淳擺了擺手說道:“您可別說笑了,前塵舊事罷了,我從不迴看的。”
說者無意,聽者有心。
在場的哪個都是人精,一下子就明白這裏麵有問題了。那可是獲得過大周文化部和官方宣傳部領導轉發盛讚的盛事,一般人都恨不得將它寫在檔案第一條裏。
而且看他淡然的樣子也不像作偽,再想到他後來莫名其妙的遭遇,都感覺他好像抓到了什麽。這件事情如果是真的,那肯定是有官方高層介入了,事情越想越讓人覺得不可思議。
所以官方這次的娛樂圈清道夫行動,估計多半也很難有效果了......
戴榮笑著轉移話題:“嗯,不迴頭看是好的,過去有什麽好的,沒有曆史的人才最快樂。走,我做東,帶你去千珍樓吃東西。許老有事嗎,可願坐陪?”
許成峰笑著說道:“哈哈哈哈,難得看你這老東西請客,怎能不賞臉呢。乖孫女,今天可得放開了吃,讓他見識一下咱爺孫倆的厲害。”
許秋念羞怒道:“爺爺~~人家吃得很少的。”
戴榮笑著說道:“唉,你這個老家夥,一點也不懂年輕人的心思。”
許成峰對著李子淳說道:“唉,你看她,在你麵前還裝起淑女來了。”
李子淳也不敢隨便接話,隻是淡笑著說道:“女孩子嘛,都比較注意身材,不過能吃是福,不用太過計較這些。”
四人從蓬轉閣走到千珍樓,也就十分鍾兩條巷子的事。
四人有一搭沒一搭地聊著,胡亂掰扯了幾句,許成峰才笑著說道:“既然都到這了,下午的中外文學大賞你要不要也來湊個熱鬧?”
戴榮驚訝地轉過頭說道:“李老弟,你還是文學圈的人?”
李子淳笑著顧左右而言他:“我啊,隻是一個打醬油的而已。”
四人哈哈大笑地進了千珍閣,誰知道剛進門口,迎麵就遇到了一個老熟人,不得不感慨這上京城的圈子可真是小啊。
ps:資料來源於網絡。
《沙家浜》由北京京劇團出品,汪曾祺、楊毓瑉、肖甲、薛恩厚執筆,該劇是根據上海市人民滬劇團創作的現代滬劇《蘆蕩火種》改編而成的革命現代京劇劇目。1968年,該劇被確定為八部革命樣板戲之一。最精彩的唱段就是《智鬥》。主要描寫了阿慶嫂為掩護新四軍傷病員,防止國民黨反動派迫害而展開的一番鬥爭。阿慶嫂沉著冷靜,不卑不亢,通過機智的對答,與國民黨反動派代表刁德一巧妙周旋,最終化險為夷。《智鬥》是阿慶嫂、刁德一和胡傳魁三人最精彩的唱段,廣為流傳、家喻戶曉。
《賣水》是由劉長瑜、蕭潤德主演的一出京劇劇目。京劇《賣水》 根據蒲州梆子《火焰駒》中的《賣水》一折改編,1960年中國戲曲學校實驗京劇團移植,由劉長瑜、蕭潤德演出。已於1979年拍成彩色影片。 講述了李壽的長子在邊關領兵抗敵,卻被奸臣他誣陷入獄,被抄家。次子李彥貴求救於嶽父禮部尚書黃璋,黃不幫忙反乘機毀婚。李彥貴隻得以賣水為生。
《探清水河》是流行於北京市海澱區火器營村的敘事歌(民俗小曲),講述了清末民初發生在火器營村的一個類似孔雀東南飛的愛情悲劇。過去北京有打磨廠,主要是主營印刷的一些小作坊,比如二酉堂、保文堂,經常出小唱本,眾多的小唱本中都收錄了這首《探清水河》。這裏用的是張雲雷的版本,由劉卓編曲,張雲雷演唱的歌曲,收錄於2020年6月15日發行的同名專輯《探清水河》中。
《送情郎》是一首廣泛流傳於我國各地的民歌,其旋律源於我國古代的《孟薑女調》,發源於江蘇蘇州,後傳入山東、東北、安徽等地。蘇州民歌中尚存有原始版本,黃梅戲中也存在同名版本。但普遍流行的有郭德綱、嶽雲鵬、閆學晶、奚秀蘭、趙本山、北京天使合唱團等藝人演唱過的版本,其中以奚秀蘭、嶽雲鵬和閆學晶的演唱分別為民歌版、相聲版和二人轉版的最主要代表。這裏用的是嶽雲鵬的相聲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