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更)
23號,重陽節。
西江省,省城昌江市。
此刻,省政府會議室裏正在召開的是全省的經濟工作專題會議。
在會上。
列席會議的贛江市委常委市長鄭知南按照周揚的意思,提出了要重新拓寬從省城昌江市到贛江的高速通道,徹底打通省城連接贛江經濟大動脈的提議。
此外,還提出以昌江市和贛江市為南北兩個中心。
同時以西邊的和春市為基點,重新構建西江省的內三角經濟循環圈,發揮省城昌江市和新興區域經濟中心贛江市的區域帶動作用。
會議室裏。
隨著鄭知南的這個提議說出來,當即就引發了極大的爭議。
其中極具代表性的意見就是認為和春市的經濟規模能否支撐起第三個區域經濟支點的問題。
大部分人都認為和春的經濟體量太小,而且境內並沒有具備先發優勢的產業,僅僅從政策上來強行鎖定和春的經濟地位,未免有些揠苗助長的意思。
“我還是比較認同這個意見的,目前西江省的重要產業鏈和經濟區塊基本上都集中在省城昌江市和贛江市兩地,其餘的地方基本上都是處於一個比較初級的狀態。”
“聯通這兩個地方首先肯定能爆發出更大的經濟動能,其次嘛對於促進全省經濟發展還是利大於弊的。”
“至於剛剛國龍同誌所說的和春經濟規模不足的問題,我想我們可以辯證地來看待。”
“不錯,和春的經濟體量確實不足,但是這個提議的關鍵點不在於經濟體量,而在於內三角的經濟循環問題。”
“這麽做的目的是什麽?是發展經濟。”
“如果和春的經濟規模足夠的話,那我們完全沒有必要這麽做。”
“之所以選和春這個地方,就是為了打造內部經濟循環圈,從西江整體的發展上來講是最合適的。”
“我舉個例子,黃陽的經濟狀況相對來說是比較好的,經濟規模排名全省第三,如果按照誰的經濟規模來算的話,那我們鎖定黃陽更好。”
“但是黃陽的區位優勢並不好,發展起來了,對全省的經濟推動作用大不大?”
會議室裏。
第一次參加這種會議的鄭知南也有些意外。
因為第一個站出來支持這個觀點的竟然會是昌江市的市委書記李蕭逸。
不過這位李書記看問題還是比較透徹的。
算是真正明白了周書記的用意。
畢竟目前最大的分歧就是和春能不能作為這個支撐的問題。
然而正如李蕭逸所言。
周書記考慮的從來就不是和春的經濟規模夠不夠,而是區位。
這其中的道理。
就跟當年把深南一個小漁村劃為特區是一個意思。
“我看要麽等周揚同誌迴來了再討論這個問題吧,現在就這麽爭論下去也爭論個結果不出來。”
會議室裏。
見眾人爭論不休,完全拿不定主意,省長蕭萬年也隻好打個圓場說道。
實際上。
這個提議從心裏來講,蕭萬年還是比較支持的。
不過他同樣有這個疑惑。
在蕭萬年看來,和春的經濟不管是從發展的規模還是從發展的質量上來講,都是不足以作為內三角經濟循環圈的支持點。
不過蕭萬年很清楚周揚的性格。
這位周副省長,從他推動贛江經濟發展的路子來看,最喜歡不走尋常路。
所以他並不急著做決定,而是想聽聽周揚自己到底是怎麽考慮的。
不過眼下,周揚正在漢江那邊參加中部六省的城市發展論壇。
原本這個會議應該是由他這個省長去參加。
不過蕭萬年還是指定讓周揚過去。
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
一個是因為這幾年西江的經濟發展水平確實不怎麽樣,可以說是墊底的存在。
另一方麵,贛江可以說在整個西江的經濟版圖裏麵就是一枝獨秀。
讓周揚過去,麵子上畢竟也要好看一點。
隻不過蕭萬年也沒料到,這一次的經濟工作會議,代表周揚過來開會的鄭知南,竟然會拋出這麽一個重大的提議。
雖然鄭知南的出發點是從贛江的角度來提議的,但是明眼人都知道這背後肯定是周揚的手筆。
然而此刻,聽到蕭萬年的話,常務副省長朱國龍卻有點不肯鬆口了,緊接著直接就開口道:
“王書記,蕭省長,我倒是覺得這個問題不管周副省長是怎麽考慮的,但是和春作為全省發展的第三個經濟支點肯定不行。”
“不錯,這麽做固然對於進一步提振昌江和贛江的經濟發展有利,但是如果和春在這個內循環的過程中掉鏈子,那所謂的內部循環圈根本就發揮不了作用,這就是做無用功了。”
會議室裏。
眾人聽到朱國龍的話,一部分人暗暗點了點頭。
另一部分人則在遲疑。
隻有鄭知南心底忐忑的厲害。
其實鄭知南也知道,現在西江省內部有不少人都認為周書記十有八九是要調離贛江,甚至直接離開西江了。
這個說法原本還隻是在私底下流傳,但是隨著這一次周書記從組織部談話迴來,他在贛江市委市政府內部都聽到了這種言論。
可想而知,省裏恐怕傳得更加厲害。
實際上。
這一次來省城開會之前,周書記就已經叮囑過他。
這個提議肯定不會一下子就通過,他也不用在會上跟一眾省領導去硬頂,隻要提出來就可以了。
但是有一點。
如果有人以和春的實力不夠為理由來否定這個提議的話,那也不能幹坐著,最好是退而求其次從贛江的發展角度來談。
因為這個提議不僅僅事關接下來贛江能不能在現在的發展基礎之上再上一個台階的問題,而且也關係到西江省的總體經濟盤子。
在組織部正式的任命通知下發之前,鄭知南其實並不清楚這裏麵的邏輯。
但是他很清楚,周書記既然要推動這個項目,那就說明肯定是有目的的。
所以聽到朱副省長的聲音。
盡管鄭知南此刻心底無比忐忑。
不過仍然硬著頭皮開口道:“王書記,蕭省長,還有各位領導。”
“實際上這個提議我們主要還是站在贛江市發展的角度上提出來的。”
“贛江的發展速度快,發展的潛力大,但是西江整體的經濟發展水平並不高。”
“這樣一來就容易導致贛江的發展空間受限。”
“而打通省城昌江跟和春之間的經濟通道,主要是為了進一步擴大內循環的經濟市場,從而進一步提升贛江的經濟發展潛力,同時也帶動區域經濟的提速。”
“至於剛剛朱副省長說的做無用功的問題,可能有一點言過其實,畢竟贛江跟昌江的經濟發展,可以說是足以占據全省半壁江山的。”
會議室裏。
鄭知南的這一番話說完,眾人當即就變了臉色。
常務副省長朱國龍更是有些麵色發冷地看了這位狐假虎威的鄭市長一眼。
很顯然眾人都聽出了鄭知南的意思。
贛江市提出這個想法,並不是在考慮全省的經濟發展如何,而是考慮贛江的經濟發展如何。
換句話就是。
如果說這個提議對促進西江省的經濟發展有沒有用,那完全可以去爭論嘛。
但是這是省裏考慮的問題,並不是贛江考慮的問題,先前贛江的發展省裏在政策上沒有任何支持。
那現在省裏是不是該有一些改變了?
尤其是在當下西江省委省政府剛剛被上麵批評的情況下。
畢竟不管怎麽說。
贛江他也不是別人的贛江,而是西江省的贛江,經濟規模排名第二,發展速度全省第一的城市。
或者說,難不成這一次有些人還要犯上次一樣的錯誤?
23號,重陽節。
西江省,省城昌江市。
此刻,省政府會議室裏正在召開的是全省的經濟工作專題會議。
在會上。
列席會議的贛江市委常委市長鄭知南按照周揚的意思,提出了要重新拓寬從省城昌江市到贛江的高速通道,徹底打通省城連接贛江經濟大動脈的提議。
此外,還提出以昌江市和贛江市為南北兩個中心。
同時以西邊的和春市為基點,重新構建西江省的內三角經濟循環圈,發揮省城昌江市和新興區域經濟中心贛江市的區域帶動作用。
會議室裏。
隨著鄭知南的這個提議說出來,當即就引發了極大的爭議。
其中極具代表性的意見就是認為和春市的經濟規模能否支撐起第三個區域經濟支點的問題。
大部分人都認為和春的經濟體量太小,而且境內並沒有具備先發優勢的產業,僅僅從政策上來強行鎖定和春的經濟地位,未免有些揠苗助長的意思。
“我還是比較認同這個意見的,目前西江省的重要產業鏈和經濟區塊基本上都集中在省城昌江市和贛江市兩地,其餘的地方基本上都是處於一個比較初級的狀態。”
“聯通這兩個地方首先肯定能爆發出更大的經濟動能,其次嘛對於促進全省經濟發展還是利大於弊的。”
“至於剛剛國龍同誌所說的和春經濟規模不足的問題,我想我們可以辯證地來看待。”
“不錯,和春的經濟體量確實不足,但是這個提議的關鍵點不在於經濟體量,而在於內三角的經濟循環問題。”
“這麽做的目的是什麽?是發展經濟。”
“如果和春的經濟規模足夠的話,那我們完全沒有必要這麽做。”
“之所以選和春這個地方,就是為了打造內部經濟循環圈,從西江整體的發展上來講是最合適的。”
“我舉個例子,黃陽的經濟狀況相對來說是比較好的,經濟規模排名全省第三,如果按照誰的經濟規模來算的話,那我們鎖定黃陽更好。”
“但是黃陽的區位優勢並不好,發展起來了,對全省的經濟推動作用大不大?”
會議室裏。
第一次參加這種會議的鄭知南也有些意外。
因為第一個站出來支持這個觀點的竟然會是昌江市的市委書記李蕭逸。
不過這位李書記看問題還是比較透徹的。
算是真正明白了周書記的用意。
畢竟目前最大的分歧就是和春能不能作為這個支撐的問題。
然而正如李蕭逸所言。
周書記考慮的從來就不是和春的經濟規模夠不夠,而是區位。
這其中的道理。
就跟當年把深南一個小漁村劃為特區是一個意思。
“我看要麽等周揚同誌迴來了再討論這個問題吧,現在就這麽爭論下去也爭論個結果不出來。”
會議室裏。
見眾人爭論不休,完全拿不定主意,省長蕭萬年也隻好打個圓場說道。
實際上。
這個提議從心裏來講,蕭萬年還是比較支持的。
不過他同樣有這個疑惑。
在蕭萬年看來,和春的經濟不管是從發展的規模還是從發展的質量上來講,都是不足以作為內三角經濟循環圈的支持點。
不過蕭萬年很清楚周揚的性格。
這位周副省長,從他推動贛江經濟發展的路子來看,最喜歡不走尋常路。
所以他並不急著做決定,而是想聽聽周揚自己到底是怎麽考慮的。
不過眼下,周揚正在漢江那邊參加中部六省的城市發展論壇。
原本這個會議應該是由他這個省長去參加。
不過蕭萬年還是指定讓周揚過去。
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
一個是因為這幾年西江的經濟發展水平確實不怎麽樣,可以說是墊底的存在。
另一方麵,贛江可以說在整個西江的經濟版圖裏麵就是一枝獨秀。
讓周揚過去,麵子上畢竟也要好看一點。
隻不過蕭萬年也沒料到,這一次的經濟工作會議,代表周揚過來開會的鄭知南,竟然會拋出這麽一個重大的提議。
雖然鄭知南的出發點是從贛江的角度來提議的,但是明眼人都知道這背後肯定是周揚的手筆。
然而此刻,聽到蕭萬年的話,常務副省長朱國龍卻有點不肯鬆口了,緊接著直接就開口道:
“王書記,蕭省長,我倒是覺得這個問題不管周副省長是怎麽考慮的,但是和春作為全省發展的第三個經濟支點肯定不行。”
“不錯,這麽做固然對於進一步提振昌江和贛江的經濟發展有利,但是如果和春在這個內循環的過程中掉鏈子,那所謂的內部循環圈根本就發揮不了作用,這就是做無用功了。”
會議室裏。
眾人聽到朱國龍的話,一部分人暗暗點了點頭。
另一部分人則在遲疑。
隻有鄭知南心底忐忑的厲害。
其實鄭知南也知道,現在西江省內部有不少人都認為周書記十有八九是要調離贛江,甚至直接離開西江了。
這個說法原本還隻是在私底下流傳,但是隨著這一次周書記從組織部談話迴來,他在贛江市委市政府內部都聽到了這種言論。
可想而知,省裏恐怕傳得更加厲害。
實際上。
這一次來省城開會之前,周書記就已經叮囑過他。
這個提議肯定不會一下子就通過,他也不用在會上跟一眾省領導去硬頂,隻要提出來就可以了。
但是有一點。
如果有人以和春的實力不夠為理由來否定這個提議的話,那也不能幹坐著,最好是退而求其次從贛江的發展角度來談。
因為這個提議不僅僅事關接下來贛江能不能在現在的發展基礎之上再上一個台階的問題,而且也關係到西江省的總體經濟盤子。
在組織部正式的任命通知下發之前,鄭知南其實並不清楚這裏麵的邏輯。
但是他很清楚,周書記既然要推動這個項目,那就說明肯定是有目的的。
所以聽到朱副省長的聲音。
盡管鄭知南此刻心底無比忐忑。
不過仍然硬著頭皮開口道:“王書記,蕭省長,還有各位領導。”
“實際上這個提議我們主要還是站在贛江市發展的角度上提出來的。”
“贛江的發展速度快,發展的潛力大,但是西江整體的經濟發展水平並不高。”
“這樣一來就容易導致贛江的發展空間受限。”
“而打通省城昌江跟和春之間的經濟通道,主要是為了進一步擴大內循環的經濟市場,從而進一步提升贛江的經濟發展潛力,同時也帶動區域經濟的提速。”
“至於剛剛朱副省長說的做無用功的問題,可能有一點言過其實,畢竟贛江跟昌江的經濟發展,可以說是足以占據全省半壁江山的。”
會議室裏。
鄭知南的這一番話說完,眾人當即就變了臉色。
常務副省長朱國龍更是有些麵色發冷地看了這位狐假虎威的鄭市長一眼。
很顯然眾人都聽出了鄭知南的意思。
贛江市提出這個想法,並不是在考慮全省的經濟發展如何,而是考慮贛江的經濟發展如何。
換句話就是。
如果說這個提議對促進西江省的經濟發展有沒有用,那完全可以去爭論嘛。
但是這是省裏考慮的問題,並不是贛江考慮的問題,先前贛江的發展省裏在政策上沒有任何支持。
那現在省裏是不是該有一些改變了?
尤其是在當下西江省委省政府剛剛被上麵批評的情況下。
畢竟不管怎麽說。
贛江他也不是別人的贛江,而是西江省的贛江,經濟規模排名第二,發展速度全省第一的城市。
或者說,難不成這一次有些人還要犯上次一樣的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