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吳軍北上
我要揍的勾踐生活不能自理! 作者:作者二三子行不行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12 吳軍北上
陳縣,曾經五六百年的陳國在這裏披荊斬棘,開建如此規模城市。
未來還有陳勝吳廣在這裏高唿: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造反定都,建立張楚政權。
提前一步抵達這裏的王後陳嫣笑臉相迎的把遷移百官,將士安排在陳都各個衙門,校場。
這些地方早已經規劃多年,進行重整。
哪怕陳國加固了五百多年的城池。
他們也在最外層,重新按照城堡設計,進行加固加修。
說實話,這個時候的土水泥的城牆,實際上還沒古人用糯米粉當粘稠劑修建的夯土城牆來的堅固,在沒有大炮的時代 。
這個時候貴族諸侯們修的城牆,做防守設施,其實已經夠了。
但要以少防多,還得改造成棱形城堡。就是類似五角星那樣的設計,這樣會讓城牆上麵接觸麵增加,可以站更多的弓箭手射擊。突出部也可以派人投石砸人。多麵防守。
唯一的壞處就是:造價更高一倍。
但是相比起軍事戰略考慮。
經濟成本隻能靠後。各路大軍就在淮陽郡郡兵們帶領下,迅速熟悉了改名京兆的陳都城防。
陳縣西南,原蔡國,就是瀕臨淮河水係支流大河:穎水修建。
而陳縣東北也是另一條支流汝水。
汝水的一條分叉支流繞城而過。實際上穎水也有條支流靠近陳縣。所以水運很發達。
這種位置的好處,就是不容易被水淹。
從汝水和穎水修堤壩水淹,都不現實。
反而泄洪很容易從汝水和穎水支流迴到下遊的淮河。
更何況,陳縣本來就修在易守難攻的高地位置。
可以說除非倒黴,碰上百年難遇的黃河泛濫期,也就是雨水漫天幾個月的那種情況。
陳縣被水淹城破的可能性並不高。
這個和新鄭類似。晉軍兩次臨門,但凡可以破城,智伯瑤都不會見好就收的撤軍。
吳國一群視察的高層,也是很滿意。
雖然重修一層陳縣外城,成本不低,但總比壽春那樣需要完全重建來的好。
沿用陳國防備設施的壞處就是:城內比較小。
想想五百多年前,陳國才多少人。
那個時候的規劃,自然是夠用的。
但到了人口和科技大爆發的春秋戰國時期。
就顯得有點小了。
對此,吳王地等人不介意:“如果不夠,就把首都職能,分給壽春和金陵等陪都一點。我們搬走了,那裏修建的城池和房屋不就沒有利用起來。”這就是吳王地的心態。
最關鍵,還是沒錢啊。剩下的一點儲備,要麽防著糧荒,要麽防著被入侵。相比起修城擴建。那些才是至關重要的一環。
慈禧太後用北洋軍費修園子的事情,他是幹不出來。後果可是賠了小鬼子2.3億兩白銀的教訓啊。由於沒了海軍,後來八國聯軍肆無忌憚入侵,又賠了4.5億兩。
這教訓還不深刻嗎。
所以,麵子丟一點點,沒多大事,一切艱苦樸素。
但裏子丟了,就和現在被人揉軟搓圓的鄭伯一樣,天天受氣。
“諸位,遷都的事情,各部門看著辦,現在,前線戰場出了件大事,那就是上次堅持了半年沒慫的鄭國,這次隻堅持了兩個月,就別晉國打崩,跪地求饒了。麵對鄭伯的叛吳投晉行為,已經深深傷害了吳國軍民的感情,是打你們的臉,也是打我吳王地的臉。所以,這次聊聊這個!”
“打,先揍鄭伯,再揍智伯瑤那個不要臉的。”公孫雄絕對的主戰派。
說話擲地有聲、
其他大臣,也紛紛響應。相比起經常被淮河大霧籠罩的壽春,陳縣的天氣就明顯沒那麽潮濕。
明顯幹燥很多,也明媚很多。
秋高氣爽,寒冬將至。正是殺人好季節。
左右相蕭靖和辛評也認為要打,不然以後各國朝貢就不好收上來了,那可不是個小數目。
在吳王經常減免賦稅的時候,這些錢是國庫少有的流動資產。
王孫雒不在,兩人就是文官之首,因此,上下很快達成一致。
吳王地然後看向太尉張道衍。
張道衍道:“京兆有郡兵數萬已經足以自保。陛下可以傾巢出動,禁衛軍兩萬,禦林軍兩萬,虎賁軍兩萬,水師近萬,這些人馬已經足以對付鄭國和晉軍了。至於京兆郡兵,潁川郡兵,自保各地郡縣即可。”
兵部尚書石乞深以為然道:“太師所言有理,論戰備,吳國要遠遠好過不團結的晉國和虛弱的齊國。剩下的就是將士用命,指揮官用謀了。”當過越國人,也當過楚國人,現在有當過吳國人的石乞也是久經戰陣的名將。
如果是多年前,吳王地對他還有戒備,現在雙方已經達成了妥協。算是互相了解了。
石乞少了太多忐忑,吳王地也多了太多信任。
最終在選帥方麵,吳王地還是選擇最為足智多謀的張道衍。這家夥太聰明,哪怕不能贏,也不至於吃大虧。
相比之下,石乞太有功利性,容易被利用。
北軍都督巨臣和法正,執行力一流,但缺乏足夠多的臨機應變,這點法正還好點,巨臣尤為明顯。
南軍都督麻成,公孫信也有類似特點。
中軍都督馬孫成和水軍都督徐承要好很多。但要掌控一個國家機器的對抗,不論是資曆還是經驗都差了很多。
不是不給機會,而是兵兇戰危,要為士兵和士兵家庭負責任。
“太尉,此次出征,就麻煩你了。”
公孫雄和公叔山兩對奇葩的嗷嗷叫。
吳王地看向太尉張道衍,張道衍點點頭。
“既如此,你二人就當個助手吧,記得要聽太尉號令!”
公孫雄和公叔山急忙點點頭。
不是他們要爭功勞啊。
而是20年前的那場夫差北上爭霸戰,輸的太莫名其妙了。
作為兩個核心經辦人,自然不甘心,要雪恥。
可惜黃池會盟後,吳國國力急轉直下。
直到最近十年,接連滅亡楚越等國後,吳國才從南方爭霸的糾纏中脫身。而且更比從前。
錦衣不還鄉,猶如夜行啊。
當年有多麽不甘心把霸主位置讓給晉定公。
現在就有多想揍晉出公。
隨後,吳王下令戶部尚書莊惠準備錢糧,兵部尚書石乞準備兵馬調動,工部尚書莫無傷準備器械鎧甲,以及攻城用具。
吏部尚書費禕準備記錄功勞,從將軍到士兵。
刑部尚書木僚要派人嚴明軍紀。
蕭靖,辛評要做好各部門協調。吳王地就負責坐鎮陳都,穩定軍民人心。
分工明確後,整個吳國就像一個戰爭機器,戰爭流水線。
開始整個運轉。
曾經秦始皇分六代才建立的戰爭機器,吳國經曆吳王闔閭,吳王夫差和吳王地三代,也已經建立起來了。
不是吳國更強,而是秦國崛起的時候太晚了,那個時候魏趙韓都已經崛起了,更不提老牌貴族大戶齊燕楚。
此時的吳國崛起的對手,主要是晉國和齊國。
比起後來的秦國要好太多。
齊國內部因為田氏代齊,矛盾不小。
晉國更是直接,四家瓜分晉公權柄和版圖。
隨後,吳軍在吳王地的親自鼓動下,北上!
鼓動的言論,核心就是:我不想打仗,我不想打仗,但是幫我們看住北大門,讓我們不受欺負的小弟,鄭國被欺負了,鄭國受不了,還反叛了我們。這怎麽能忍。鄭國到陳都才多遠啊。才350裏(後來有高速170多公裏),哪怕是最差的步兵一個禮拜就能打到城下。
所以,我們為了自保,為了正義,為了反抗壓迫,必須揍迴去!
很多大字都不認識的農戶子弟一聽:是這個道理。
實際上全世界的老百姓,有幾個人希望打仗的。
都想過安生日子。
所以,你要發動戰爭,必須把鍋甩給敵軍。
不然自己就得倒黴。
這就是古代出兵打仗,需要一個“名正言順”的原因。、
不僅僅是給敵軍的心理打擊,更重要是安慰安撫自己軍隊的厭戰情緒。
這種心理暗示很重要。
比如現在的吳軍,就嗷嗷叫。不僅僅是為了戰功,還是為了揍晉國,解救被威脅導致叛變的鄭國。
他們是解放者,是正義的化身。是昊天上帝的人間代表。
而晉軍恃強淩弱,是邪惡的化身,是人間閻羅王。必須打倒和鏟除。
於是七萬吳軍帶著正義北上了。他們實際上兵分四路。荊州的禁衛軍,也就是北軍,在巨臣和法正帶領下,從西麵潁川郡殺入。
水軍在水軍都督徐承帶領下,從東麵譙郡的汝水睢水沿江北上。剩下兩路軍,兵源來自豫州的中軍,也就是虎賁軍,以及來自徐州揚州的禦林軍,分別在馬孫成和麻成帶領下,在張道衍驅勢下,沿著鴻溝北上。
偷偷挖了兩年的鴻溝很容易就被他們修通了。
這也是吳王地要遷都陳縣的另一個原因。
背靠鴻溝,北上爭霸變得成本更加可控。
晉國迫降鄭國後,估計第二步就是進攻吳國,把鴻溝填埋了。但是從焉陵到大梁,都是吳軍在戒備。
他們不敢輕舉妄動。
這些年,晉國的間諜可沒少用人命給他們竊取大量吳國的信息。
越了解,就越知道,吳國戰爭機器的可怕。
本錢不夠的他們,不敢輕易嚐試,但是又不敢放任吳國繼續猥瑣發展。
他們肯定會越來越被動。吳國越強,他們越被動。
尤其是準備遷都到中原的吳國,早已經成了晉國和齊國的眼中釘。就連默默無名的秦國,實際上也很忌憚吳國的做大。
雖然吳王地一直表現得人畜無害。
但是國力的強盛,還是很難掩蓋中間差距帶來的危險性。
13 齊國陳恆
陳縣,曾經五六百年的陳國在這裏披荊斬棘,開建如此規模城市。
未來還有陳勝吳廣在這裏高唿: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造反定都,建立張楚政權。
提前一步抵達這裏的王後陳嫣笑臉相迎的把遷移百官,將士安排在陳都各個衙門,校場。
這些地方早已經規劃多年,進行重整。
哪怕陳國加固了五百多年的城池。
他們也在最外層,重新按照城堡設計,進行加固加修。
說實話,這個時候的土水泥的城牆,實際上還沒古人用糯米粉當粘稠劑修建的夯土城牆來的堅固,在沒有大炮的時代 。
這個時候貴族諸侯們修的城牆,做防守設施,其實已經夠了。
但要以少防多,還得改造成棱形城堡。就是類似五角星那樣的設計,這樣會讓城牆上麵接觸麵增加,可以站更多的弓箭手射擊。突出部也可以派人投石砸人。多麵防守。
唯一的壞處就是:造價更高一倍。
但是相比起軍事戰略考慮。
經濟成本隻能靠後。各路大軍就在淮陽郡郡兵們帶領下,迅速熟悉了改名京兆的陳都城防。
陳縣西南,原蔡國,就是瀕臨淮河水係支流大河:穎水修建。
而陳縣東北也是另一條支流汝水。
汝水的一條分叉支流繞城而過。實際上穎水也有條支流靠近陳縣。所以水運很發達。
這種位置的好處,就是不容易被水淹。
從汝水和穎水修堤壩水淹,都不現實。
反而泄洪很容易從汝水和穎水支流迴到下遊的淮河。
更何況,陳縣本來就修在易守難攻的高地位置。
可以說除非倒黴,碰上百年難遇的黃河泛濫期,也就是雨水漫天幾個月的那種情況。
陳縣被水淹城破的可能性並不高。
這個和新鄭類似。晉軍兩次臨門,但凡可以破城,智伯瑤都不會見好就收的撤軍。
吳國一群視察的高層,也是很滿意。
雖然重修一層陳縣外城,成本不低,但總比壽春那樣需要完全重建來的好。
沿用陳國防備設施的壞處就是:城內比較小。
想想五百多年前,陳國才多少人。
那個時候的規劃,自然是夠用的。
但到了人口和科技大爆發的春秋戰國時期。
就顯得有點小了。
對此,吳王地等人不介意:“如果不夠,就把首都職能,分給壽春和金陵等陪都一點。我們搬走了,那裏修建的城池和房屋不就沒有利用起來。”這就是吳王地的心態。
最關鍵,還是沒錢啊。剩下的一點儲備,要麽防著糧荒,要麽防著被入侵。相比起修城擴建。那些才是至關重要的一環。
慈禧太後用北洋軍費修園子的事情,他是幹不出來。後果可是賠了小鬼子2.3億兩白銀的教訓啊。由於沒了海軍,後來八國聯軍肆無忌憚入侵,又賠了4.5億兩。
這教訓還不深刻嗎。
所以,麵子丟一點點,沒多大事,一切艱苦樸素。
但裏子丟了,就和現在被人揉軟搓圓的鄭伯一樣,天天受氣。
“諸位,遷都的事情,各部門看著辦,現在,前線戰場出了件大事,那就是上次堅持了半年沒慫的鄭國,這次隻堅持了兩個月,就別晉國打崩,跪地求饒了。麵對鄭伯的叛吳投晉行為,已經深深傷害了吳國軍民的感情,是打你們的臉,也是打我吳王地的臉。所以,這次聊聊這個!”
“打,先揍鄭伯,再揍智伯瑤那個不要臉的。”公孫雄絕對的主戰派。
說話擲地有聲、
其他大臣,也紛紛響應。相比起經常被淮河大霧籠罩的壽春,陳縣的天氣就明顯沒那麽潮濕。
明顯幹燥很多,也明媚很多。
秋高氣爽,寒冬將至。正是殺人好季節。
左右相蕭靖和辛評也認為要打,不然以後各國朝貢就不好收上來了,那可不是個小數目。
在吳王經常減免賦稅的時候,這些錢是國庫少有的流動資產。
王孫雒不在,兩人就是文官之首,因此,上下很快達成一致。
吳王地然後看向太尉張道衍。
張道衍道:“京兆有郡兵數萬已經足以自保。陛下可以傾巢出動,禁衛軍兩萬,禦林軍兩萬,虎賁軍兩萬,水師近萬,這些人馬已經足以對付鄭國和晉軍了。至於京兆郡兵,潁川郡兵,自保各地郡縣即可。”
兵部尚書石乞深以為然道:“太師所言有理,論戰備,吳國要遠遠好過不團結的晉國和虛弱的齊國。剩下的就是將士用命,指揮官用謀了。”當過越國人,也當過楚國人,現在有當過吳國人的石乞也是久經戰陣的名將。
如果是多年前,吳王地對他還有戒備,現在雙方已經達成了妥協。算是互相了解了。
石乞少了太多忐忑,吳王地也多了太多信任。
最終在選帥方麵,吳王地還是選擇最為足智多謀的張道衍。這家夥太聰明,哪怕不能贏,也不至於吃大虧。
相比之下,石乞太有功利性,容易被利用。
北軍都督巨臣和法正,執行力一流,但缺乏足夠多的臨機應變,這點法正還好點,巨臣尤為明顯。
南軍都督麻成,公孫信也有類似特點。
中軍都督馬孫成和水軍都督徐承要好很多。但要掌控一個國家機器的對抗,不論是資曆還是經驗都差了很多。
不是不給機會,而是兵兇戰危,要為士兵和士兵家庭負責任。
“太尉,此次出征,就麻煩你了。”
公孫雄和公叔山兩對奇葩的嗷嗷叫。
吳王地看向太尉張道衍,張道衍點點頭。
“既如此,你二人就當個助手吧,記得要聽太尉號令!”
公孫雄和公叔山急忙點點頭。
不是他們要爭功勞啊。
而是20年前的那場夫差北上爭霸戰,輸的太莫名其妙了。
作為兩個核心經辦人,自然不甘心,要雪恥。
可惜黃池會盟後,吳國國力急轉直下。
直到最近十年,接連滅亡楚越等國後,吳國才從南方爭霸的糾纏中脫身。而且更比從前。
錦衣不還鄉,猶如夜行啊。
當年有多麽不甘心把霸主位置讓給晉定公。
現在就有多想揍晉出公。
隨後,吳王下令戶部尚書莊惠準備錢糧,兵部尚書石乞準備兵馬調動,工部尚書莫無傷準備器械鎧甲,以及攻城用具。
吏部尚書費禕準備記錄功勞,從將軍到士兵。
刑部尚書木僚要派人嚴明軍紀。
蕭靖,辛評要做好各部門協調。吳王地就負責坐鎮陳都,穩定軍民人心。
分工明確後,整個吳國就像一個戰爭機器,戰爭流水線。
開始整個運轉。
曾經秦始皇分六代才建立的戰爭機器,吳國經曆吳王闔閭,吳王夫差和吳王地三代,也已經建立起來了。
不是吳國更強,而是秦國崛起的時候太晚了,那個時候魏趙韓都已經崛起了,更不提老牌貴族大戶齊燕楚。
此時的吳國崛起的對手,主要是晉國和齊國。
比起後來的秦國要好太多。
齊國內部因為田氏代齊,矛盾不小。
晉國更是直接,四家瓜分晉公權柄和版圖。
隨後,吳軍在吳王地的親自鼓動下,北上!
鼓動的言論,核心就是:我不想打仗,我不想打仗,但是幫我們看住北大門,讓我們不受欺負的小弟,鄭國被欺負了,鄭國受不了,還反叛了我們。這怎麽能忍。鄭國到陳都才多遠啊。才350裏(後來有高速170多公裏),哪怕是最差的步兵一個禮拜就能打到城下。
所以,我們為了自保,為了正義,為了反抗壓迫,必須揍迴去!
很多大字都不認識的農戶子弟一聽:是這個道理。
實際上全世界的老百姓,有幾個人希望打仗的。
都想過安生日子。
所以,你要發動戰爭,必須把鍋甩給敵軍。
不然自己就得倒黴。
這就是古代出兵打仗,需要一個“名正言順”的原因。、
不僅僅是給敵軍的心理打擊,更重要是安慰安撫自己軍隊的厭戰情緒。
這種心理暗示很重要。
比如現在的吳軍,就嗷嗷叫。不僅僅是為了戰功,還是為了揍晉國,解救被威脅導致叛變的鄭國。
他們是解放者,是正義的化身。是昊天上帝的人間代表。
而晉軍恃強淩弱,是邪惡的化身,是人間閻羅王。必須打倒和鏟除。
於是七萬吳軍帶著正義北上了。他們實際上兵分四路。荊州的禁衛軍,也就是北軍,在巨臣和法正帶領下,從西麵潁川郡殺入。
水軍在水軍都督徐承帶領下,從東麵譙郡的汝水睢水沿江北上。剩下兩路軍,兵源來自豫州的中軍,也就是虎賁軍,以及來自徐州揚州的禦林軍,分別在馬孫成和麻成帶領下,在張道衍驅勢下,沿著鴻溝北上。
偷偷挖了兩年的鴻溝很容易就被他們修通了。
這也是吳王地要遷都陳縣的另一個原因。
背靠鴻溝,北上爭霸變得成本更加可控。
晉國迫降鄭國後,估計第二步就是進攻吳國,把鴻溝填埋了。但是從焉陵到大梁,都是吳軍在戒備。
他們不敢輕舉妄動。
這些年,晉國的間諜可沒少用人命給他們竊取大量吳國的信息。
越了解,就越知道,吳國戰爭機器的可怕。
本錢不夠的他們,不敢輕易嚐試,但是又不敢放任吳國繼續猥瑣發展。
他們肯定會越來越被動。吳國越強,他們越被動。
尤其是準備遷都到中原的吳國,早已經成了晉國和齊國的眼中釘。就連默默無名的秦國,實際上也很忌憚吳國的做大。
雖然吳王地一直表現得人畜無害。
但是國力的強盛,還是很難掩蓋中間差距帶來的危險性。
13 齊國陳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