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滅楚


    於是當吳地抵達載郢的時候,發現這裏都是一座空城,城門都沒人把守。


    然後前鋒的馬孫成就輕鬆占據載郢這個繁華的都城。


    吳地得知以後,都不敢置信。直到夫差帶著大軍趕到載郢。


    兩人一會盟,吳地就明白了,“恭喜父王,羅城之戰的勝利,楚越全軍覆沒。隻要招撫了石乞,如今楚國盡屬於我大吳。”


    夫差點頭“可是勾踐,葉公高等人都沒死,以他們的本事,早晚會圖謀複國,必須盡快剪除。”


    兩人很快達成合擊。很快兩人就得報葉公高楚王等人逃入巴國,石乞帶兵兩萬追殺。反而是勾踐等人不知所蹤。


    於是吳地下令“全國懸賞通緝。務必徹底絞殺,”雖然他們不過幾百人,可是他對吳地和夫差而言就是幾座大山。張道衍和辛評非常支持,打蛇不死,反被其害的道理他們非常清楚,而勾踐就是最毒的響尾蛇。


    由於勾踐等人還不知所在,張道衍,辛評隻能采取防範布網進行抓捕。


    因此被吳地留在了改名宜城的載郢,這裏以後隻是吳國南陽郡最南端的一個縣,哪怕他人口眾多,也不過是一個縣。


    緊接著,夫差帶兵四萬,吳地帶兵五萬,也就是他的五萬禁軍,一路沿著石乞追擊路線向西追殺。


    負責指揮十五萬吳軍的張道衍,辛評兩人,一麵賑濟百姓,救濟難民,一麵全麵排查隱藏起來的勾踐等人。可惜狡猾的範蠡-文種哪裏那麽好追殺。他們居然抱著幾顆木頭就泅渡到了漢水北岸,然後喬裝打扮,利用吳國新占據楚國,戶籍不嚴等各種空隙,輕鬆的逃入蔡國。


    雖然蔡侯也得到吳國通報,可是底下壓根沒有重視。


    於是他們分散逃離。


    範蠡建議勾踐不要去秦國和晉國,而是去齊國。至於原因。範蠡在蔡國首都新蔡就告訴了勾踐“如今秦國封閉,加上吳國不知道用了什麽辦法,一直使得秦國對吳國侵略楚國見死不救,指望秦國收留,太過於危險。而晉國,權分四家,去年趙鞅死後,知家和趙家針鋒相對,矛盾極為尖銳,哪裏還有心思對付吳國。反而是齊國經曆多年安穩,而陳恆此人野心勃勃,絕對不會安於現狀。隻要我們挑動齊國爭霸,吳齊必然衝突,隻要有矛盾,我們就可以借助齊國力量擊敗吳軍,甚至可以渡海,殺入會稽,重新複國”。


    範蠡的話很有道理,尤其是最後一句。讓勾踐這個忍者神龜,最終選擇了齊國。


    而不出所料,逐漸恢複元氣的齊國也逐步準備他們的爭霸事業。而和曆史上夫差欣賞範蠡一樣,陳恆,陳盤父子對範蠡同樣極為欣賞。欣然接納了越國君臣。而得到消息的張道衍等人,也無可奈何。


    別看吳國現在侵吞了楚國,國力迅速膨脹。可是那是長遠的。短期情況就是被內戰外戰弄得疲憊不堪的楚國百萬人口全都是難民。吳國不得不搭上大量糧食才能保證他們不餓死。才能穩住局麵。


    現在別提爭霸中原,就是恢複楚國地區的國力和穩定。吳國君臣們就得費心費力。短時間,隻能圖自保。


    吳地是很有錢,通過殖民貿易,吳國也很有錢。可是並不代表她有充足糧草,那玩意才是最要命的。


    原本吳國生產的糧食很夠吃,為此對外戰爭也沒啥問題,可是如果再養著上百萬加入吳國的楚人,那麽就得一起“節約用糧”了。


    自然,三五年後,休養生息的恢複元氣的楚國自然是吳國巨大助力。但是,那是以後。現在還是吳國的“投入期”。


    另一頭吳地,夫差追入巴國的結果隻有一個,接納的巴國被石乞攻破了。


    於是巴王不得不跟著葉公高等人一起逃入蜀國,然後吳地和夫差一合計。這樣追下去不是辦法。


    於是合計一邊設立巴郡,管理巴國,然後又派人威逼蜀國交出人。


    吳地認為:“與其逼著蜀國和我們作對,還不如讓他們幫我們除掉葉公高等人!”,急攻必然使他們團結,不如,分化瓦解,於是在巴國按兵不動,同時派人威脅蜀王!。


    自然這個時候吳地國內事情太多,尤其是得知勾踐等人逃入齊國。頭皮都發麻,這就是打不死的小強啊,命這麽長?於是跟夫差說了聲,就帶人撤離了巴郡,隨後巴郡並入西吳。西吳國君夫差也知道短時間長途奔襲蜀國或者齊國基本沒戲,於是也班師返迴江陵。


    獲取了巴郡和江陵的西吳,如今國力也越來越強。夫差一迴來,就犒賞三軍,然後對伯噽,公孫雄道:“不管蜀國怎麽做,下一個,我們要滅亡的就是蜀國。向西南擴張是我們未來既定計劃”。


    由於北麵已經是東吳的兒子吳王地控製,自然不好擴張,但是他的野心,決定了,他會向西南擴張,尤其是他控製黔中和巴郡的時候,等於有了鑰匙。伯噽,公孫雄也不希望和自己祖國刀兵相向。於是紛紛讚成。建立一個雄霸西南的西吳國,比起爭雄中原顯得簡單多了,這可是未來蜀漢劉備諸葛亮的版圖,並不小,也不弱,尤其是西南各國太落後,戰鬥力也很差。最大問題反而是道路和惡劣環境。


    而返迴吳國的吳地,也是沒閑著。他沒想到戰國第一年竟然是吳國滅楚的大日子,難道這就是標誌性事件。


    但不可否認,當他帶兵坐鎮宛城,就是蠢蠢欲動的秦晉兩國也不敢動手。


    隻能說吳國太犀利了,竟然兵不血刃的奪取了楚國五六百年的基業,絕對很讓人驚悚。而吳地返迴南陽以後,還幹了一件事,那就是遷移吳國軍戶充實漢中郡,同樣也是封鎖漢中防止逃入蜀國的楚國君臣從這裏逃入秦國。


    至於他們能不能從青藏高原繞過去。嗬嗬,他就不管了。


    他知道那絕對是玩命的探路活動。而西南和他父親夫差合計了,那是西吳的勢力範圍,未來擴張核心。別看羅城之戰以後,西吳也就七八萬人,加上巴國江陵等地也不過十萬壯丁,能戰的不過四五萬人,可是在西南稱霸已經足夠了。如果曆史上勾踐是在西南崛起,恐怕也會順利很多。可惜他偏偏在強大的吳國背後。


    宛城,返迴宛城的吳地並沒有呆在載郢等地,而是巡視各新占郡縣的指導工作。自然這也是他在等待他召集的各位大員從各自工作中脫身,然後來這裏開會。一場決定吳國西部安全的會議。


    占據楚國大部以後,吳地滿足了,因此他更加重視如何守住既得利益,不讓楚國人造反,複國。


    而賑濟百姓,重新分割土地,廢除楚國的苛捐雜稅等往往效果極佳。鏟除既得利益者,重新扶持一批製度吳國的既得利益者,才是上策!


    如果不是楚國建立實在是太久了,底蘊太深厚,尤其是文化認同感太強,比如他巡視的時候,總是能看到一群老頭子哭著敵視他。他估計都會被辛評,張道衍等人的軍事成就盲目驚歎。


    但也正是那群老人對楚國的“愚忠”。於是整個如今統治整個楚國的基層居然都是一群隻要一二十歲的楚國年輕人,他們都有一個特點--他們父母都是奴隸階層,而他們是反抗最激烈的奴隸子弟。當吳國聘用他們組建新的官僚體係的時候,他們表現的極為激烈和叛逆。


    於是老謀深算的辛評,張道衍等人就成功激發他們的“階級仇恨”用來對抗吳國的“愛國主義”。而實際上,吳地返迴就能看到穩定有秩序的楚國四郡,和他們策略不無關係。各郡高層都是吳國調撥來的官僚。縣級也是調撥的來自吳國各大學校的學生,他們更加熟練熟悉吳國的官僚體係。自然也會少部分吸納楚國主動投效的知識分子,可惜這個時代的知識分子基本上都是貴族,在楚國,也就等於奴隸主,或者奴隸主子孫,因此數量真心不多,但是吳國想當官的學生多不勝數,更何況想出人頭地的奴隸子弟,紛紛報名,雖然他們的能管理也就各鄉村而已,但是吳地相信,隻要讓他們徹底掌握實權,楚國那群隱藏分子也很難顛覆吳國在楚國的統治。


    而他要做的就是看看,他布置得工作如何執行了,還有就是他們的賑濟挽救了多少快餓死的楚國人。


    自然他也不斷宣揚“追隨吳王,依靠吳國,才能繁榮昌盛的官方理論”。同時挑起奴隸們對舊有的奴隸主,也就是楚國貴族們的敵視!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要揍的勾踐生活不能自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作者二三子行不行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作者二三子行不行並收藏我要揍的勾踐生活不能自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