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範蠡飛了


    “軍師,現在怎麽辦,我們迴不去了嗎”。


    他的部下也有心軍心不穩了,不怪他們,隻怪這一段時間太狼狽。


    範蠡拿出一張地圖,竟然正是吳地畫地那張,嗯,不對,應該是範蠡靠著記憶,繪製的。


    就在黃池會盟,範蠡多次瞧上了,最終過目不忘的本領發揮作用,迴頭就繪製了這張春秋時代最為精準的地圖。


    “不,我們不能再東進,隻能去楚國,要去楚國,先得去齊國,然後從宋國轉到楚國,然後從楚國南部百越地區繞迴”。範蠡有些苦笑,這個路,有點,太長了,估計靠兩條腿,不得半年才能完成。


    但是張道衍逼得那麽急,自己恐怕還真的得這麽幹,幸好此前和齊國有點交往,而宋國公子威可是恨死了吳地,借道這些都不是難事,楚國是越國盟友,肯定不願意越國損失這股力量,就一定會幫助自己,隻要到了楚國,他們就不會這麽狼狽了。


    可是緊追不舍的張道衍這個家夥怎麽辦。


    最終他狠下心,對士兵道“我們要繞道千裏去楚國返迴越國,路途遙遠,有傷的必須留下,為我們大部隊引開吳軍”。


    最終懷著大無畏精神的兩千多越兵走出,最終範蠡能跟他走的竟然隻有兩千七八百人,還不到三千。


    這次的損失實在是太大了,越國和吳國算是兩敗俱傷。自然吳國要更慘一點。


    如果範蠡知道,他殲滅的夫差主力,根本就不是吳軍十萬主力,而是一支雜牌軍,那麽他就不會這麽想,他損失了一萬二,吳軍損失了兩萬,看起來吳軍損失更多。可是按照人口比例,軍隊數量比例,越軍虧了。嗯,以後吳國的北方盟友也虛弱了。這也算一個好處。


    不過怎麽看都是齊國更有利吧。你把泗上各國精銳消滅了,又不能兼並,最終還是便宜了野心勃勃的齊國。範蠡沒辦法,如果不是西麵有微山湖擋住了,他都想直接穿過,進入宋國。可惜不行。


    徐郡兵肯定會和鄒國,魯國擋在他的前麵,他隻能穿過啟蒙山脈,進入齊國。


    可想而知,張道衍一路追殺,最終卻追到了兩千多越軍傷兵是多麽憤怒。


    他將這些人屠殺幹淨。對就是用長弓和強弩屠殺,


    然後他就得到魯國探報 ,有一隊人,約三千人,突破魯國邊界,進入了齊國。


    張道衍歎了口氣。“範蠡果然狡猾”。齊國原本就和吳國有恩怨,以前還不敢怎麽樣,現在,吳國虛弱了,恐怕就不會太客氣。


    果然齊國掌權者陳恆壓根不聽吳國使節說話就走了。範蠡卻成了齊國的座上賓。


    對此,張道衍也隻能氣在心中。


    當張道衍帶著大軍,還有陳蔡聯軍返迴江都的時候。


    整個江北江西正在進行大秋收。


    這個時候江北江西那是一片祥和。


    唯一不太祥和的整個吳國隻有兩處,還在鏖戰的吳郡,以及吳地不久前下令組建的“江夏郡”。也就是長江南岸,江西以西,鄂邑及以東地區。麵積很大,但人口不算多。


    吳地親自迎接張道衍迴京,張道衍那也算風光無限。


    “軍師,這是孤王答應給你的,”張道衍看了一下吳地的聖旨,竟然是側封他為吳國國師,禦史大夫,執掌大理寺,都察院的任命,還有為他開龍虎山立宗派,並把龍虎山方圓百裏賞賜給他。”


    張道衍一看,心裏不感動那是不可能的。沒想到自己也有這一天,沒想到自己隻是幾個月就逆襲了。


    比起黃山派,毫不孫色。


    “現在國庫空虛,孤王還沒有能力幫你修築道觀,等以後,我一定給國師修一棟豪華的天師觀。”


    張道衍道“謝主公”。這一句話道盡了他心中的五味。


    隨後吳地拉著她一起乘馬車返迴。


    當張道衍看見計然,那震驚 不言而喻,而讓吳地更震驚的是,張道衍竟然叫計然為“師叔”。


    計然還欣然接受,一副長輩的派頭。


    吳地終於反應過來,計然不愧是計然,竟然還是張道衍師傅,一個傳奇的不能能在傳奇的存在---老子李耳,據說還是太上老君的化身。


    休息一日。次日


    吳地再次召開早朝,這一次他要確定吳國的新官製,以及權利分配原則。


    “我說,你們聽,然後記下,我認為現有的製度,或者說以前的體製很不合理,那就是權責不明,所以我開創了六部,明確了權利劃分和領導體係,橫向和縱向同時並存。


    縱向,中央六部直接領導各郡六部對應部門,橫向,中央委派的郡守,郡丞,長史,判官(屬大理寺)和六部曹一起領導了該郡各縣事物。


    各郡的情況,大軍都是下麵提拔上來的,體製清晰而明了,不容易扯皮。


    但是中央就沒有明確。現在孤就要明確他,中央設置三公和六部,統攝群臣和處理朝政。重大事情,召開朝會討論,一般事情各部門自行處理,較重要,孤處理,不能決斷的,有沒必要召開大潮會,可以由孤召集重臣進行禦前會議,裁斷。”


    吳地的話清晰明了,也沒人自找沒趣。


    “六部,這些天大家都已經熟悉,,現在主要說三公,三公我把它分為上中下三公。


    下三公就是我們熟悉的相國,大將軍和禦史大夫。中三公為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太子太師,其轉為儲君培養而設,地位超然,上三公為太傅,太保,太師,他們就是國家的太傅,太師,太保。”


    吳地的話,很快引起大家議論紛紛。


    但不可方否認,吳地的三公體係,比簡單的三公更加合理,雖然太傅等六人不負責具體國務,可是確是國君的智囊,太子的智囊。必要的地位和參與國事的權柄要有!對於維持國內穩定很有意義。


    自然吳地不會放著這些賢才浪費,於是這六人各掌一閣,負責管理各類科文檔和資料。


    於是什麽文淵閣,武韜閣等六閣就被六人把握,這實際上還意味著他們掌握著吳國的“知識”而知識就是力量。就是他們培養弟子的而關鍵儲備。


    比如不願意擔任政府要職的計然,吳地就給了他太傅一職,按照他的九品等級製度,那就是正一品的存在,而張道衍很快接替他的額工作成為禦史大夫。


    而戶部尚書辛評,就被他委以重任,成為第一任新君相國,吳地也沒辦法,吳國需要富國強兵,而這個計然最牛逼,可是計然不願意上位,他隻能把他兒子拉上去,到時候辛評解決不了,那最後還是要求他老子幫忙。


    不想卷入也不行,而王孫雒又被他加封太保一職,莫無傷的爹,自己的東宮娘娘的爺爺莫不邪,直接就是太師。反而是太子太傅這些沒人,自然如果能把姑蘇解圍了,有資曆擔任的,那是大把人在。


    吳地詳細介紹他對這套製度的理解,最終也得到廣泛支持。


    然而這事情沒幾日剛剛塵埃落定。吳地又出幺兒子。


    那就是他在大朝會上麵再度宣布組建“元老會”。


    至於原因就在於吳地認為,夫差,也就是國君能任意妄為,是由於權利沒有約束,沒有人勸諫。


    於是希望又各郡百姓推選賢德的人擔任元老會的國家元老。


    “元老會的作用有至少三點,第一對君王納諫,因此他們不能因為納諫而收到處罰,甚至失去生命的權利。一個沒有講真話,沒有忠臣的國君是不能長久的,因此長老不僅僅要有,還要多。因此按照每個郡選舉兩人,組建元老會,以後每隔兩年就選一次,那些不能履行職責的元老就需要讓給那些敢作敢為的人。


    第二,修正法律,有些法律不合時宜,甚至殘暴,那麽就需要有人修正,國君和大臣的立場注定了法令會有不公正性,那麽就需要有站在百姓角度的額元老去修正,去廢除”。


    “第三點,元老應該代表百姓監督百官,因此禦史大夫需要對元老會負責,他還應該是百姓直接民選產生,不由朝廷,甚至不能由君主認命,他必須是反應民意的存在。甚至孤認為,禦史大夫未來必須要由元老會推薦,以保證禦史大夫的公正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要揍的勾踐生活不能自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作者二三子行不行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作者二三子行不行並收藏我要揍的勾踐生活不能自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