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寄意自然,感喟生命——《大地的迴響》序


    張德明


    說起來,毛江凡應可劃入“新歸來詩群”之列。這位步入中年的詩人,早在高中時期就愛上了詩神繆斯,一粒鍾情於分行創作的火種已然埋下。爾後,因為工作的緣故和生活的壓力,他曾與詩歌拉開了一定距離,那些浪潮般洶湧的抒情文字,也許隻能在內心深處隱而不發,沒能現身於筆端紙上。不過,詩歌有如煙癮,一個人一旦深愛上它,無論怎麽戒恐怕都難以戒掉,這種癮到了一定時候,就會無端發作。果不其然,新世紀之後,因為生活條件的日益改善,加之工作的逐漸穩定以及周邊詩朋文友的影響和激發,毛江凡那顆沉眠已久的詩心悄然蘇醒了,汩汩不絕的詩情被點燃。那些懷帶著體溫、躍動著心跳的晶亮詩行,不停在其電腦屏幕上竄出來,野草一般瘋長起來,蔓延開來。新近推出的詩集《大地的迴響》,多數正是他詩心重新蘇醒之後而生成的藝術文字。


    毛江凡的詩歌視野是開闊而幽深的,表達方式也靈活多變,詩集《大地的迴響》生動體現著詩人在藝術表達上題材多樣、思緒繁複的美學個性。不過,在詩人紛繁多樣的題材之中,我最為看重的是兩類:一類是吟詠自然之詩,一類是感喟生命之詩。從這兩類詩歌中既能窺探到詩人觀察與思考之細膩深切,又能體味到他思想感情之豐富深邃。在這兩類題材的文本中,我們還能發現不少具有藝術完整性和形式獨創性的詩歌成品。


    大千世界是紛繁多樣的,也是蕪雜瑣碎的,在平常人眼裏,大自然的詩性精神不僅不是蔥鬱豐厚的,甚而還可能顯得淡薄乃至稀缺。不過,在詩人看來,一切自然其實都存有可以不斷提煉而出的詩意素質。春夏秋冬之季候變幻,風花雪月之景觀更替,山巒雲煙之氣象蒸騰,凡此種種,對於詩人來說,無不充溢著美的潛能,散發著藝術的光彩。毛江凡是一個對自然世界異乎敏感而用心的詩人,在詩集《大地的迴響》中,我們能讀到他寫下的許多吟哦自然、表達心意的詩章。“雨拍打著窗戶落下來,落下來\/像一串串滾動的佛珠\/在寂靜無聲的夜裏\/一個被雨聲喚醒的人\/他的眼睛裏閃爍著孩子的光芒”(《三更雨》),這是一個失眠的詩人,在夜深人靜的時候,從窗外滴落的雨聲中,聽出的詩情和詩意。在詩人看來,細雨如佛珠,滴落在寂靜的黑夜裏,而那鍾情於雨的未眠人,“他的眼睛裏閃爍著孩子的光芒”,那是欣喜、沉醉、陶然的心態之閃現,又是若有所思、若有所悟的心懷之表露。“四月芳菲,斜陽正稠\/新龍村外的古河汊上\/楊柳輕舞衣袖,江水依然浩渺\/而千年古渡口,不見舟楫往來\/卻多了幾分寂寞”(《西渡斜陽》),從稠密的斜陽古渡裏,詩人看到的是無邊的浩渺和悄然升起的寂寞。正所謂“以我觀物,故萬物皆著我之色”(王國維《人間詞話》),詩人對自然的吟詠和抒寫,從來不是停留於簡而化之的客觀呈現之寫實主義,而是用主體的眼光來觀照和審視自然,讓自然流露出撩撥心弦的主觀情感和人生意蘊。


    這也正是詩人毛江凡吟詠自然時獨到的表現方式:從主體出發來觀照自然,從自然中抽繹出別具意味的情思,讓自然之物彰顯出啟人心智的深遠意義和深厚哲理來。詩人都是心思細敏、善於發現的一群人,他們總能尋找到自然世界與人類生命的密切關聯,毛江凡也是如此。看見楓樹,他聯想到人的命運:“這棵楓樹的每一片葉子都是三角的\/葉子上每一條細微的脈絡\/卻各有其蹤\/\/這個塵世裏的每一個人都是確定的\/每一個人繁複的掌紋裏\/卻有命運不同的暗語”(《隱喻》),因為楓葉的脈絡與人的掌紋有著驚人的相似性;看到落葉,他想到了靈魂:“每一片落葉,就像途經這裏的每一個靈魂\/輕靈,寂靜,孤獨\/至於重生之路,我們一無所知\/就像明年春天的枝頭\/那些歡喜的新葉,究竟是誰裁出?”(《往生之路》)的確,落葉那寂靜、孤獨而輕靈的身態,與人類靈魂的情狀之間,有著種種可以相互比擬之處。對九月這一季節符號的沉吟和書寫,可以說是其季節感悟中最有分量的篇章:“九月,若一株成熟的稻穗\/時光日漸飽滿\/酒過三巡,菜過五味\/人生在席間碰杯,響聲繚亂\/而命數已定,一顆彈簧心\/納百川,融天地,通達於塵世\/至於身後安危,秋風悲歌\/倒不如付諸杯中之物\/澆灌心頭,盡醉方休\/醉了,方知學那稻穗\/低下高貴的頭顱\/靜候下一季的未知和遼闊”(《九月之末》)在“時光日漸飽滿”的九月,詩人與一幫朋友聚首一處把盞問秋,在對飛逝的光陰體味良多、思忖既久之後,領悟到“醉了,方知學那稻穗\/低下高貴的頭顱\/靜候下一季的未知和遼闊”的人生真諦,這是一種生命的徹悟,也是一種精神的成熟與自覺。這是詩人從自然時間之中提取到的存在深意。


    在詩集《大地的迴響》之中,還有一類作品也具有不俗的品位和質量,那就是審視人世、感喟生命之詩。對人世的觀照,無外乎兩種方式:觀己與觀人。觀己就是自我審察,通過對自我存在情態和內心真實的審視、盤詰、追問,而達到對宇宙人生的深沉領悟。“就好比照鏡子的你\/鏡中的你和鏡外的你,誰是真實的你\/是你在看鏡中人,還是鏡中人在打量你\/當你一動這樣的念頭,鏡中之門隨即開啟\/不用分辨,你是否在春秋見過孔子\/在唐朝遇到李白\/在隱秘處,世界已經砰的一聲\/像一根彈簧,在你麵前坍縮\/不是預言\/一切可能發生的,正在發生”(《半啟門》),詩中的你,其實就是我,詩人攬鏡自照,借助鏡裏鏡外兩個我的對視和互審,闡發“一念起,天下生;一念滅,諸法空”的禪理佛趣,頗有幾分道理與新意。“有時你閉上眼睛\/世界並沒有消失\/\/有時你即使睜大眼睛\/世界仍然一樣的虛無”(《虛實》),這是自我與世界之隱秘關係的藝術闡釋,是耐人尋味的。在詩人看來,世界之存在抑或消失,並不取決於世界自身,而是取決於主觀之我,我心意幾何,便決定著世界之在或者不在。這種對世界存在與否的認識,流露著鮮明的佛家旨趣。


    毛江凡的觀己之詩意味深長,其觀人之詩也顯出眼光獨到、表意不凡的優長。他寫母親四姐妹:“現在她們全部失去了丈夫\/母親四姐妹,同病相憐\/她們偶爾會放下悲傷,約在一起住上一陣\/想想年輕時的往事\/打打牌,聊聊天,念念佛\/\/人生就像一個圓圈\/等她們把人間塵世經曆了一遍\/似乎又迴到了少年”(《四姐妹》),平實的敘說中,讓人真切目睹到人生的蒼涼與無奈。他寫被誤診的表叔在病房的遭遇:“我是來接表叔出院的\/他是這家腫瘤醫院的第三十六床病號\/躺了整整一個冬天\/現在他死裏逃生了\/\/他被切下的那部分肺葉\/醫生化驗後告訴他是良性的\/他把好消息告訴了\/同病房的五個病友\/\/誰知道,昨天他們還在一起\/有說有笑,視死如歸\/今天他們對表叔不理不睬了\/仿佛他做了一件多麽不可原諒的錯事\/成了他們確鑿無疑的——仇敵”(《36床病號》),將人類麵對死亡時複雜的心態和矛盾的情感藝術彰顯出來。毛江凡也是一位善於觀察普通人、借書寫普通人的生活遭遇來折射曆史與時代的優秀詩人,他曾說:“在一個時代的進程中,永遠有一群人,在猝不及防的時刻,打動你的內心,觸動你的靈魂,這中間的一個個人,構成了一個完整社會的每一麵,見證了正在發生的曆史,所以,對他們的關注,是一個作者自發的也是自覺的寫作良知。”《盲人張末》《老張頭》《齊天大聖》等,都是對平常百姓的詩化描摹,用語樸實但意味豐厚。《重逢》一詩寫自己與朋友的再度相遇,也頗有情味,最後一節寫道:“現在,我們麵對麵而坐\/似乎並不在意時光的行走\/更不問彼此的過往\/隻顧一杯杯喝酒,像一次次與往事幹杯\/我們寒暄、相互致意,說些不鹹不淡的段子\/我們一開始還笑著,笑著\/忽然間便淚流滿麵”,借助重逢相聚的時機,詩人將觀己與觀人巧妙連在一切,麵對光陰荏苒、生命短促的時間哲學,詩行中流溢的那種試圖放達慷慨而又心懷感觸的複雜人生況味唿之欲出、撲麵而來,讓人內心深處波瀾層起、慨歎叢生。


    毛江凡的詩不是淩虛蹈空的胡思亂想,而是紮根於生活和存在的及物寫作,這些寄意自然、感喟生命的精彩詩章,體現出不俗的精神氣質,具有感人肺腑、打動人心的藝術魅力。


    2021年3月5日


    南方詩歌研究中心


    (作者為詩歌評論家、南方詩歌研究中心主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地的迴響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毛江凡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毛江凡並收藏大地的迴響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