夾山寺在永平縣城西南,離縣城有十多公裏。
“依蘭,從這裏到夾山寺還有段路,可以坐汽車,也可以弄輛自行車,我騎了帶你,你選哪一樣?”楊俊清極力壓抑著自己激動的心情,站在依蘭的對麵,微微地笑,眼裏盡是掬得出的驚喜。
“哪一樣好玩啊?”依蘭本是女孩子心性,偏了頭俏皮地問。
“那當然是騎自行車好玩,既安全又自在,不過路上有點顛簸,不知道你能不能受得了。”楊俊清啟齒而笑,牙白麵清,一副惶惑急迫又小心翼翼的樣子。
“好啊,那你哪有自行車啊?”依蘭從來沒有坐過自行車,倒是激起了她的好奇心,莞爾一笑。
“那你等到起,我去杏樹賓館找劉大嬸借車。”楊俊清心花怒放,把手中的皮包往依蘭手中一塞,迴頭就跑。晨風漲滿他的衣衫,雙手握拳放在腰間,長腿步幅整齊地在大街上劃過。依蘭看著他歡快的背影,鼻子微微地酸了起來,眼裏濛上了晶瑩的淚珠。
“依蘭!依蘭!”不一會兒,楊俊清一手扶著車把,一手高揚,飛快地蹬著自行車迴來了,大聲唿喊著,好象已經認識了好多年。
“你慢一點啊?又不急的!”看他一臉汗水,依蘭心裏一痛,再看後座車架上墊著一個小小的棉墊子,心裏又一甜,站在車架邊嗔他一眼,埋怨地說。
“沒事,我怕你一個人孤單。”楊俊清咧嘴一笑,臉上的汗水順著麵頰流了下來。
“給!擦一下吧!”依蘭從小坤包裏拿出一張麵巾紙,印著金線,飄出一股濃鬱的香味。楊俊清接在手裏,卻舍不得擦臉,兩手捧在手心裏,似乎在體味她手上的餘溫。依蘭冰雪聰明,臉一紅,恨恨地一跺腳:“你瞎想什麽呢?還不擦幹?要感冒的。”楊俊清嗬嗬地傻笑,極不情願地在額頭上揩了一下,又揣進懷裏,依蘭見了,也不說穿,偷偷抿嘴一笑。
楊俊清馱著依蘭,奔馳在通往夾山寺的公路上,深冬的風剛硬如刀,刮在人身上臉上生痛生痛的,騎到半路,楊俊清用腳撐著地麵,迴頭說:“依蘭你別動!你可能冇坐過自行車吧?不習慣,腿腳肯定麻木了。”自己先從自行車上跨下來,用力撐住,摟住她的腰,輕輕把她抱下來。雙腳落地,依蘭感覺雙腿雙腳不象是自己的一樣,又軟又麻,要不是他扶著,恐怕自己早已癱瘓在地上了。
“第一次坐自行車吧?雙腳吊著,血脈不活,你活動一下,等會我再馱你。”看著麵前嬌豔明媚的女孩子,嗅著她頭上清雅的發香和溫馨的體香,楊俊清真有一股將她摟在懷裏的衝動,卻到底不敢。
依蘭轉過臉來,輕輕甩動雙手雙腳,嫣然一笑:“是啊,長這麽大,我是頭一次坐自行車,沒想到還是個陌生人。”楊俊清寬厚地笑:“昨天陌生,明天就是好朋友了。遇見一個人,是緣份,喜歡一個人,隻是一種感覺。”楊俊清又脫下棉衣,給依蘭反穿上,衣袖套在手上,棉衣背穿在她的胸前,帽子剛好遮住了她的臉。依蘭聽了他的話,麵飛紅霞,任他給自己套上他的棉衣,傻傻地問:“你脫了棉衣不會冷啊?”楊俊清哈哈一笑:“不冷!我用力蹬車,放聲唱歌,有多少寒冷都被趕跑了。”
楊俊清撩上自行車,放開喉嚨大聲地唱:“輕輕敲醒沉睡的心靈,慢慢張開你的眼睛,看那忙碌的世界,是否依然孤獨地轉個不停。”依蘭先是靜靜地聽著,心裏暖暖的,後來用套著衣袖的雙手,環在楊俊清的腰上,輕輕地靠在他寬厚的背脊上。楊俊清渾身一震,如在夢中,猛地精神大漲,弓起腰,一邊放聲歡唱一邊奮力蹬車,十多公裏路一會兒就到了。
夾山寺又名靈泉禪院,始建於公元870元(唐鹹通11年),曆經唐懿宗、宋神宗、元世祖“三朝禦修”。夾山寺因有奉天明玉和尚而名噪一時,永平縣人民政府投入資金,按清朝澧洲知府何璘親臨夾山勘訪所記述的原貌,對夾山寺、闖王陵園進行修複重建。夾山寺內現有建築主要有山門、九曲橋、鍾鼓樓、天王殿、大雄寶殿、大悲殿、法堂、藏經樓、靈泉塔、齋堂。
闖王殿和大雄寶殿處在對街的兩個院子裏,山間更深露重,遊人稀少,闖王殿外的青石板上長滿青苔,楊俊清推著自行車,指著麵前的建築說:“依蘭,這就是奉天明玉和尚修行的地方。”依蘭右手攏一下披散在額頭的秀發,抬頭一笑,柔媚地看他一眼:“奉天明玉和尚就是闖王麽?他不是死在湖北九宮山了嗎?”楊俊清倒不關心奉天明玉和尚是哪個,看著依蘭,魂兒都要被她蕩飛了,剛好依蘭腳下有個坑口,楊俊清喊一聲:“看腳下!”手不由自主地伸了出去,牽起她的手。依蘭嚇一跳,幾乎踏空,被楊俊清一手挽住,身子靠過來,一陣不熟悉卻極溫暖極迷醉的發香體香奶香傳到楊俊清的鼻子裏,楊俊清幾乎把持不住,硬生生地頂著依蘭將倒欲倒的嬌軀,身體僵硬喉嚨發緊,想趁機在她手上親一口,可是不敢,一來怕依蘭生氣,二來身在佛地,不知道哪個菩薩躲在屋門口看著呢。
果然,一聲佛號:“阿彌陀佛!兩位施主好雅興。”一個身披袈裟的半百老和尚走了過來。“老師傅,年輕人這廂有禮了。”楊俊清一手推自行車,不便作揖,彎腰深深一鞠躬,平靜又莊重地說:“久聞貴寺乃世外桃源,奉天玉和尚名揚四海,還有得道高僧道真師傅,隻是無緣得見,敢問老師傅在家否?”老和尚慈眉善目,看著楊俊清人雖然極年輕,卻五官端正,麵色紅潤鼻挺耳闊,說話穩重有理,哈哈一笑:“莫道世人癡,莫道世人傻。老僧隻不過偶爾給進山禮佛的客人看看麵相,解解疑惑罷了,不想外麵卻傳得神乎其技,倒真是抬舉老僧了。”
“老師傅還會看相啊?您給我看看好不好?”依蘭對麵容慈善言語機鋒的道真老師傅很有好感,轉過臉款款一笑。
道真和尚看著衣著華美、明麗端莊的依蘭,嗬嗬地笑:“女施主耳廓紅潤肥厚,是聚財之相;眉清而長,不濃不濁,是長壽之相;鼻梁堅挺,準頭圓滑,鼻翼豐滿,顏色黃潤,是宜夫之相。”依蘭聽得道真和尚說到宜夫之相,臉一紅,瞟一眼楊俊清,嗤嗤地笑:“老師傅說得樣樣好,想讓我多捐幾個香火錢吧?”
“禮佛之心,在於至誠,心到了,一文就是萬貫,心不到,萬貫也是枉然。”道真和尚也不生氣,嗬嗬地笑:“世人謬獎老僧,不過信於老僧的偈語罷了。這樣吧,你隨便說一個字或一個詞,老僧給你作一偈語,女施主十年二十年之後再去驗證,看老僧是也不是。”又微微歎一口氣,“人過古稀,無欲無求,老僧誑你何來?”楊俊清一驚:還以為道真不過五十來歲呢,不想卻七八十了,又看走了眼,心裏想著今天認識依蘭,真是天賜良緣,當下脫口而出:“就依蘭兩個字吧?依靠的依,蘭花的蘭。”
“嗬嗬……”道真和尚融融地笑,看看楊俊清,又看看依蘭,閉目有頃,俄而睜開眼睛,口出一偈:“楊柳初絛,柔枝相依。青山藍水,風雲萬裏。”楊俊清細細念誦這幾句偈語,本希望老和尚能把自己和依蘭聯係起來,好讓她相信和自己本是姻緣天定,卻不想是這幾句似通不通的話,微微有些失望。道真好象看穿了他的心事,嗬嗬地笑:“小施主麵有恚色,想是不喜歡這幾句了。姻緣前程乃是天定,日後就明白老僧所言不謬了。”又指著他的自行車說:“小施主把這物事放在這廂吧,敝寺香客稀少,又近年關,不會失了的,老僧帶二位到大雄寶殿去看看吧。”依蘭聞言對著楊俊清款款地笑:好象在說,還永平第一景呢?誑我的吧?楊俊清麵皮一紅,狡賴地一笑,別過臉去,隻當沒看見。
“本殿清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重修,磚木結構,重簷歇山頂,九脊琉璃,黃瓦屋麵,下簷外部不用柱,而用磚牆,翼角起翹,角山牆成45度輻射,自金磚砌至簷柱,高出下簷成弓山牆,為本省其他寺宇中所少見。”道真和尚帶著楊俊清和依蘭在大殿裏轉看,隻有兩個小和尚在殿前殿後掃地,除了他們,再沒有遊人,功德箱前空蕩蕩的,想起馬上要過年,老道真也是不容易,楊俊清把身上所有的四百塊錢全部遞給依蘭,依蘭一起投進功德箱裏。
“阿彌陀佛!小施主是實誠之人,你在佛前,尚有後緣。”
寶殿殿麵闊7間,合27米,進深5間共17米,通高13米,麵積459平方米。青石台基,寶柱石欄杆,柱墩多為乳釘鼓形狀,內金柱置覆盆柱礎(為唐、宋遺物),棱花格扇裝修,後簷牆立園門一道,殿前東側封牆有康熙四十四年(公元1705年)《重修夾山靈泉功德》碑一方,西側與之相對立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重修夾山靈泉寺》碑一方,均為楷書陰刻,剛勁有力,兩碑上方牆上存有《娛樂圖》和《唐僧取經》墨彩壁畫2幅。殿內原有佛像20尊和一口宋鍾均已毀。兩碑上記載該寺興廢和李自成與該寺淵源,原“大雄寶殿”橫額,相傳即“奉天玉”和尚親筆所書。清乾隆時,澧州知州何璘,親巡此地考察,撰有《書李自成傳後》一文,論述“奉天玉”和尚即李自成,並對其隱居夾山寺記述其詳。
楊俊清跟在道真身後,聽他如數家珍,依蘭不經意地牽起了楊俊清的手。楊俊清心猿意馬,又心潮澎湃:早知如此,我要把年終獎金捐一半都出來。
“依蘭,從這裏到夾山寺還有段路,可以坐汽車,也可以弄輛自行車,我騎了帶你,你選哪一樣?”楊俊清極力壓抑著自己激動的心情,站在依蘭的對麵,微微地笑,眼裏盡是掬得出的驚喜。
“哪一樣好玩啊?”依蘭本是女孩子心性,偏了頭俏皮地問。
“那當然是騎自行車好玩,既安全又自在,不過路上有點顛簸,不知道你能不能受得了。”楊俊清啟齒而笑,牙白麵清,一副惶惑急迫又小心翼翼的樣子。
“好啊,那你哪有自行車啊?”依蘭從來沒有坐過自行車,倒是激起了她的好奇心,莞爾一笑。
“那你等到起,我去杏樹賓館找劉大嬸借車。”楊俊清心花怒放,把手中的皮包往依蘭手中一塞,迴頭就跑。晨風漲滿他的衣衫,雙手握拳放在腰間,長腿步幅整齊地在大街上劃過。依蘭看著他歡快的背影,鼻子微微地酸了起來,眼裏濛上了晶瑩的淚珠。
“依蘭!依蘭!”不一會兒,楊俊清一手扶著車把,一手高揚,飛快地蹬著自行車迴來了,大聲唿喊著,好象已經認識了好多年。
“你慢一點啊?又不急的!”看他一臉汗水,依蘭心裏一痛,再看後座車架上墊著一個小小的棉墊子,心裏又一甜,站在車架邊嗔他一眼,埋怨地說。
“沒事,我怕你一個人孤單。”楊俊清咧嘴一笑,臉上的汗水順著麵頰流了下來。
“給!擦一下吧!”依蘭從小坤包裏拿出一張麵巾紙,印著金線,飄出一股濃鬱的香味。楊俊清接在手裏,卻舍不得擦臉,兩手捧在手心裏,似乎在體味她手上的餘溫。依蘭冰雪聰明,臉一紅,恨恨地一跺腳:“你瞎想什麽呢?還不擦幹?要感冒的。”楊俊清嗬嗬地傻笑,極不情願地在額頭上揩了一下,又揣進懷裏,依蘭見了,也不說穿,偷偷抿嘴一笑。
楊俊清馱著依蘭,奔馳在通往夾山寺的公路上,深冬的風剛硬如刀,刮在人身上臉上生痛生痛的,騎到半路,楊俊清用腳撐著地麵,迴頭說:“依蘭你別動!你可能冇坐過自行車吧?不習慣,腿腳肯定麻木了。”自己先從自行車上跨下來,用力撐住,摟住她的腰,輕輕把她抱下來。雙腳落地,依蘭感覺雙腿雙腳不象是自己的一樣,又軟又麻,要不是他扶著,恐怕自己早已癱瘓在地上了。
“第一次坐自行車吧?雙腳吊著,血脈不活,你活動一下,等會我再馱你。”看著麵前嬌豔明媚的女孩子,嗅著她頭上清雅的發香和溫馨的體香,楊俊清真有一股將她摟在懷裏的衝動,卻到底不敢。
依蘭轉過臉來,輕輕甩動雙手雙腳,嫣然一笑:“是啊,長這麽大,我是頭一次坐自行車,沒想到還是個陌生人。”楊俊清寬厚地笑:“昨天陌生,明天就是好朋友了。遇見一個人,是緣份,喜歡一個人,隻是一種感覺。”楊俊清又脫下棉衣,給依蘭反穿上,衣袖套在手上,棉衣背穿在她的胸前,帽子剛好遮住了她的臉。依蘭聽了他的話,麵飛紅霞,任他給自己套上他的棉衣,傻傻地問:“你脫了棉衣不會冷啊?”楊俊清哈哈一笑:“不冷!我用力蹬車,放聲唱歌,有多少寒冷都被趕跑了。”
楊俊清撩上自行車,放開喉嚨大聲地唱:“輕輕敲醒沉睡的心靈,慢慢張開你的眼睛,看那忙碌的世界,是否依然孤獨地轉個不停。”依蘭先是靜靜地聽著,心裏暖暖的,後來用套著衣袖的雙手,環在楊俊清的腰上,輕輕地靠在他寬厚的背脊上。楊俊清渾身一震,如在夢中,猛地精神大漲,弓起腰,一邊放聲歡唱一邊奮力蹬車,十多公裏路一會兒就到了。
夾山寺又名靈泉禪院,始建於公元870元(唐鹹通11年),曆經唐懿宗、宋神宗、元世祖“三朝禦修”。夾山寺因有奉天明玉和尚而名噪一時,永平縣人民政府投入資金,按清朝澧洲知府何璘親臨夾山勘訪所記述的原貌,對夾山寺、闖王陵園進行修複重建。夾山寺內現有建築主要有山門、九曲橋、鍾鼓樓、天王殿、大雄寶殿、大悲殿、法堂、藏經樓、靈泉塔、齋堂。
闖王殿和大雄寶殿處在對街的兩個院子裏,山間更深露重,遊人稀少,闖王殿外的青石板上長滿青苔,楊俊清推著自行車,指著麵前的建築說:“依蘭,這就是奉天明玉和尚修行的地方。”依蘭右手攏一下披散在額頭的秀發,抬頭一笑,柔媚地看他一眼:“奉天明玉和尚就是闖王麽?他不是死在湖北九宮山了嗎?”楊俊清倒不關心奉天明玉和尚是哪個,看著依蘭,魂兒都要被她蕩飛了,剛好依蘭腳下有個坑口,楊俊清喊一聲:“看腳下!”手不由自主地伸了出去,牽起她的手。依蘭嚇一跳,幾乎踏空,被楊俊清一手挽住,身子靠過來,一陣不熟悉卻極溫暖極迷醉的發香體香奶香傳到楊俊清的鼻子裏,楊俊清幾乎把持不住,硬生生地頂著依蘭將倒欲倒的嬌軀,身體僵硬喉嚨發緊,想趁機在她手上親一口,可是不敢,一來怕依蘭生氣,二來身在佛地,不知道哪個菩薩躲在屋門口看著呢。
果然,一聲佛號:“阿彌陀佛!兩位施主好雅興。”一個身披袈裟的半百老和尚走了過來。“老師傅,年輕人這廂有禮了。”楊俊清一手推自行車,不便作揖,彎腰深深一鞠躬,平靜又莊重地說:“久聞貴寺乃世外桃源,奉天玉和尚名揚四海,還有得道高僧道真師傅,隻是無緣得見,敢問老師傅在家否?”老和尚慈眉善目,看著楊俊清人雖然極年輕,卻五官端正,麵色紅潤鼻挺耳闊,說話穩重有理,哈哈一笑:“莫道世人癡,莫道世人傻。老僧隻不過偶爾給進山禮佛的客人看看麵相,解解疑惑罷了,不想外麵卻傳得神乎其技,倒真是抬舉老僧了。”
“老師傅還會看相啊?您給我看看好不好?”依蘭對麵容慈善言語機鋒的道真老師傅很有好感,轉過臉款款一笑。
道真和尚看著衣著華美、明麗端莊的依蘭,嗬嗬地笑:“女施主耳廓紅潤肥厚,是聚財之相;眉清而長,不濃不濁,是長壽之相;鼻梁堅挺,準頭圓滑,鼻翼豐滿,顏色黃潤,是宜夫之相。”依蘭聽得道真和尚說到宜夫之相,臉一紅,瞟一眼楊俊清,嗤嗤地笑:“老師傅說得樣樣好,想讓我多捐幾個香火錢吧?”
“禮佛之心,在於至誠,心到了,一文就是萬貫,心不到,萬貫也是枉然。”道真和尚也不生氣,嗬嗬地笑:“世人謬獎老僧,不過信於老僧的偈語罷了。這樣吧,你隨便說一個字或一個詞,老僧給你作一偈語,女施主十年二十年之後再去驗證,看老僧是也不是。”又微微歎一口氣,“人過古稀,無欲無求,老僧誑你何來?”楊俊清一驚:還以為道真不過五十來歲呢,不想卻七八十了,又看走了眼,心裏想著今天認識依蘭,真是天賜良緣,當下脫口而出:“就依蘭兩個字吧?依靠的依,蘭花的蘭。”
“嗬嗬……”道真和尚融融地笑,看看楊俊清,又看看依蘭,閉目有頃,俄而睜開眼睛,口出一偈:“楊柳初絛,柔枝相依。青山藍水,風雲萬裏。”楊俊清細細念誦這幾句偈語,本希望老和尚能把自己和依蘭聯係起來,好讓她相信和自己本是姻緣天定,卻不想是這幾句似通不通的話,微微有些失望。道真好象看穿了他的心事,嗬嗬地笑:“小施主麵有恚色,想是不喜歡這幾句了。姻緣前程乃是天定,日後就明白老僧所言不謬了。”又指著他的自行車說:“小施主把這物事放在這廂吧,敝寺香客稀少,又近年關,不會失了的,老僧帶二位到大雄寶殿去看看吧。”依蘭聞言對著楊俊清款款地笑:好象在說,還永平第一景呢?誑我的吧?楊俊清麵皮一紅,狡賴地一笑,別過臉去,隻當沒看見。
“本殿清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重修,磚木結構,重簷歇山頂,九脊琉璃,黃瓦屋麵,下簷外部不用柱,而用磚牆,翼角起翹,角山牆成45度輻射,自金磚砌至簷柱,高出下簷成弓山牆,為本省其他寺宇中所少見。”道真和尚帶著楊俊清和依蘭在大殿裏轉看,隻有兩個小和尚在殿前殿後掃地,除了他們,再沒有遊人,功德箱前空蕩蕩的,想起馬上要過年,老道真也是不容易,楊俊清把身上所有的四百塊錢全部遞給依蘭,依蘭一起投進功德箱裏。
“阿彌陀佛!小施主是實誠之人,你在佛前,尚有後緣。”
寶殿殿麵闊7間,合27米,進深5間共17米,通高13米,麵積459平方米。青石台基,寶柱石欄杆,柱墩多為乳釘鼓形狀,內金柱置覆盆柱礎(為唐、宋遺物),棱花格扇裝修,後簷牆立園門一道,殿前東側封牆有康熙四十四年(公元1705年)《重修夾山靈泉功德》碑一方,西側與之相對立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重修夾山靈泉寺》碑一方,均為楷書陰刻,剛勁有力,兩碑上方牆上存有《娛樂圖》和《唐僧取經》墨彩壁畫2幅。殿內原有佛像20尊和一口宋鍾均已毀。兩碑上記載該寺興廢和李自成與該寺淵源,原“大雄寶殿”橫額,相傳即“奉天玉”和尚親筆所書。清乾隆時,澧州知州何璘,親巡此地考察,撰有《書李自成傳後》一文,論述“奉天玉”和尚即李自成,並對其隱居夾山寺記述其詳。
楊俊清跟在道真身後,聽他如數家珍,依蘭不經意地牽起了楊俊清的手。楊俊清心猿意馬,又心潮澎湃:早知如此,我要把年終獎金捐一半都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