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38)


    38


    戰場上屍橫遍野、傷員累累的慘象,自己頭腦裏沉重的感覺,二十名熟識將軍傷亡的消息,以及自己原來強有力的手臂變得軟弱無力的意識,這一切對拿破侖起了意料不到的作用。拿破侖一向愛看傷亡的景象,以為這可以考驗自己的意誌。這天戰場上的可怕景象卻壓倒了他的精神力量,他自以為具有這種力量,因而高人一等。他匆匆騎馬離開戰場,迴到舍瓦爾季諾土崗。他臉色枯黃、浮腫、陰鬱,眼睛模糊;鼻子發紅,聲音嘶啞,坐在折椅上,情不自禁地聽著炮轟,沒有抬起眼睛。他懷著病態的憂鬱指望結束這場由他挑起而無法製止的戰爭。人類感情刹那間勝過了他長期追求的生活幻象。他親身體驗到他在戰場上看到的苦難和死亡。他頭腦沉重,精神壓抑,想到他也可能遭到這樣的痛苦和死亡。在這一刹那,他既不要莫斯科,也不再要勝利和榮譽。他還需要什麽榮譽呢?他現在唯一的希望就是休息、安靜和自由。不過,當他來到謝苗諾夫高地時,炮兵指揮官要求他再調幾個炮兵連到高地,以加強火力對付聚集在克尼亞茲科伏的俄軍。他同意了,並命令向他報告這些炮兵連發揮了什麽作用。


    副官騎馬跑來說,奉皇帝聖旨,調來兩百門炮轟擊俄軍,但俄軍仍堅守陣地。


    “我們向他們開排炮,但他們仍沒有動。”副官說。


    “他們還嫌不夠!”拿破侖啞著嗓子說。


    “陛下,您是說?”副官沒有聽清楚,問道。


    “他們還嫌不夠,”拿破侖皺起眉頭,聲嘶力竭地說,“那就再給他們一些。”


    他想做的事,沒有他的命令就在做了。他之所以發布命令,是因為他以為大家在等他的命令。他又迴到原來妄自尊大的幻想世界,又馴服地扮演他那命定的殘忍、悲傷、痛苦的滅絕人性的角色,好像一匹馬拉著磨盤轉,還自以為是在替自己幹活。


    這個人應負的責任比誰都多。他的理智和良心不僅在這一天、這一小時變得暗淡無光,直到生命的末日,他永遠無法理解真、善、美,無法理解自己倒行逆施、滅絕人性的行為的意義。他不能放棄自己受半個世界歌功頌德的行為,因此他也就不得不放棄真和善,放棄一切合人性的東西。


    不僅這一天,他騎馬巡視屍橫遍野、傷員成堆的戰場,他知道這是由他的意誌造成的。他瞧著這些傷亡的官兵,計算著幾個俄國人抵一個法國人。他自欺欺人,認為一個法國人要抵五個俄國人,並因此而陶醉。不僅這一天,他寫信到巴黎,說戰場十分壯觀,因為上麵橫著五萬具屍體。但後來在聖海侖娜島上,在與世隔離的寧靜中,他說他要利用空暇來敘述他做過的偉大事業,他寫道:


    對俄戰爭是當代最得人心的戰爭:這是一場明智和有益的戰爭,是保障人類平靜和安全的戰爭,這場戰爭完全是愛好和平的、保守的。


    這場戰爭是為了實現偉大目的,結束意外事件,開創太平局麵。新的天地、新的工作就可以開展,大家就能豐衣足食,幸福安康。新的歐洲秩序就能確立,隻要加以組織就行。


    隻要這些重大問題得到解決,到處都安定下來,那麽,我也就有自己的國會和自己的神聖同盟。這些思想他們是從我這裏盜用的。在這次各國偉大君主的聚會上,我們可以像一家人那樣討論我們的利益,並像賬房向東家交賬那樣向人民交賬。


    這樣,歐洲很快就能成為一個統一的民族,不論誰到哪裏旅行,都會覺得像在共同的祖國。


    我願宣布,所有的河流都對一切人開放,海洋是公有的,龐大的常備軍要縮編成為各國君王的近衛軍,等等。


    我要是迴到法國,迴到我那偉大、強盛、壯麗、太平、光榮的祖國,我將宣布它的國界永不變更,未來的任何戰爭都是防禦性的,一切擴張都是反民族的,我要率領我的兒子一起管理帝國,我的獨裁要宣告結束,憲政將要開始……


    巴黎將成為世界的京都,法國人將為各國人民所羨慕!


    然後,我將在皇後幫助下,在我兒子受皇室教育時期,利用閑暇和晚年,像一對鄉村夫婦那樣,悠閑地巡視全國各地,接受訴狀,平反冤獄,在各處興建大廈,造福民眾。


    他命定要擔任各國人民劊子手的可悲角色,卻自欺欺人地說,他行動的目的是為各國人民謀福利,他能支配千百萬人的命運,並能依靠權力造福於民!


    他接著敘述對俄戰爭道:


    在跨過維斯拉河的四十萬人中,有一半是奧地利人、普魯士人、撒克遜人、波蘭人、巴伐利亞人、符騰堡人、梅克倫堡人、西班牙人、意大利人和那不勒斯人。嚴格地說,皇軍有三分之一是荷蘭人、比利時人、萊茵河兩岸居民、皮埃蒙特人、瑞士人、日內瓦人、托斯卡納人、羅馬人、三十二師[117]、不來梅人、漢堡人等,其中說法語的至多十四萬人。


    遠征俄國其實使法國損失不到五萬人;俄軍自維爾諾退至莫斯科,在各次會戰中損失四倍於法軍;莫斯科大火使俄國損失十萬人,都是死於樹林中的寒冷和饑餓;最後,俄軍從莫斯科反攻到奧德河也因天氣嚴寒而損失慘重;俄軍在抵達維爾諾時隻有五萬人,而到卡利什時已不足一萬八千人。


    他認為,對俄戰爭是憑他的意誌發動的,但可怕的結局並未使他膽戰心驚。他勇敢地承擔這事的全部責任,而他那喪失理智的頭腦還在替自己辯解,說什麽幾十萬陣亡的人中,法國人少於黑森人和巴伐利亞人。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戰爭與和平(中)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俄)列夫·托爾斯泰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俄)列夫·托爾斯泰並收藏戰爭與和平(中)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