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20)
20
25日早晨,皮埃爾離開莫紮依斯克。他在陡峭崎嶇的山坡上下了車,徒步前進。那條山路通往城裏,路的右邊有一座大教堂,教堂裏鍾聲當當,正在做禮拜。有一個騎兵團在他後麵下山,團的歌詠隊走在前麵。一隊大車迎麵趕上山來,車上載著昨天在戰鬥中掛彩的傷員。趕車的農民吆喝和鞭打著他們的馬,不斷從這邊跑到那邊。每輛大車上躺著和坐著三四名傷員。大車在陡峭的石頭山路上顛簸著。傷兵包著破布,臉色蒼白,嘴唇緊閉,眉頭緊蹙,雙手抓住橫木,在車上搖晃著,互相碰撞著。幾乎每個傷兵都懷著天真的好奇心,望著皮埃爾的白色禮帽和綠色禮服。
皮埃爾的車夫怒氣衝衝地對著傷兵大車吆喝,要他們靠邊走。騎兵團唱著歌直衝著皮埃爾的輕便馬車下山,把道路堵住了。皮埃爾被擠到山路邊上停下。陽光被山坡擋住,還沒照到道路深處,這裏又陰冷又潮濕;但皮埃爾的頭上卻是燦爛的八月驕陽,空中蕩漾著教堂的快樂鍾聲。有一輛傷兵車緊靠著皮埃爾停在路邊。穿樹皮鞋的車夫上氣不接下氣地跑到自己那輛車旁,把一塊石頭墊在沒有輪胎的後輪下,動手整理馬的皮帶。
一個負傷的老兵吊著一條手臂跟在車子後麵,用他那隻完好的手抓住車子,迴頭向皮埃爾瞅了一眼。
“喂,老鄉,是不是要把我們撂在這裏?還是送到莫斯科去?”他問。
皮埃爾正在沉思,沒聽見問話。他時而望望迎著傷兵車走來的騎兵團,時而瞧瞧身邊的大車,車上坐著兩個傷兵,躺著一個傷兵,仿佛能從他們身上找到他所關心的問題的答案。坐在大車上的一個兵大概臉頰上受了傷,整個腦袋都用破布包紮著,一邊腮幫腫得有小孩的頭那麽大。他的嘴和鼻子歪在一邊。這個兵望著教堂,畫了個十字。另一個是半大孩子的新兵,頭發淡黃,皮膚白淨,白嫩的臉上沒有一點兒血色,帶著呆滯的微笑望著皮埃爾。第三個傷兵在車上,因此看不見他的臉。騎兵團的歌手正走過這輛傷兵車。
“唉,頑強的漢子……不見了……”
“住在異國他鄉……”他們唱著士兵的歌曲。空中蕩漾著當當的鍾聲,仿佛在用另一種歡樂響應他們。灼熱的陽光傾瀉在山坡頂上,也增加了歡樂的氣氛。但在停著傷兵車的山坡底下,在皮埃爾附近喘氣的馬匹旁邊,卻是又潮濕,又陰暗,又悲慘。
臉頰腫起的士兵怒氣衝衝地望著騎兵歌手。
“哼,公子哥兒!”他責罵道。
“如今不僅有士兵,還有農民!農民也被趕上戰場了,”站在車旁的士兵苦笑著對皮埃爾說,“如今大家都一樣……他們動員全民。一句話,為了莫斯科,他們要拚到底。”盡管那兵口齒不清,皮埃爾還是明白他的意思,就讚同地點點頭。
道路通了,皮埃爾下了山,繼續乘車前進。
皮埃爾一邊走,一邊望著道路兩邊,找尋著熟人,但到處隻看見各兵種的陌生軍人,他們都驚訝地瞧著他的白色禮帽和綠色禮服。
他走了四俄裏光景,終於遇見一個熟人,就高興地招唿他。這熟人是一位高級軍醫。那軍醫坐著一輛篷車向皮埃爾迎麵駛來,他旁邊還有一個青年醫生。他一認出皮埃爾,就吩咐坐在馭座上的哥薩克停下來。
“伯爵!大人怎麽來到這裏?”軍醫問。
“啊,想來瞧瞧……”
“對,對,是有點兒什麽可瞧的……”
皮埃爾下了車,站住,跟軍醫攀談起來,對他說自己想參加作戰。
醫官勸他直接去找總司令。
“唉,在會戰的時候天知道您該待在哪裏,誰也不知道,”軍醫和青年同行對看了一眼,說。“總司令畢竟知道您,他會親切地接待您的。我看,老兄,就這麽辦吧。”軍醫說。
軍醫顯得疲勞而焦急。
“您這樣想嗎……我還想問您一下,陣地到底在哪裏?”皮埃爾問。
“陣地嗎?”軍醫說,“這可不是我分內的事。您到塔塔利諾瓦去,那裏有許多人在挖戰壕。您爬上那個土崗就看得見了。”軍醫說。
“從那兒看得見嗎?……您要是……”
但軍醫打斷他的話,轉身向馬車走去。
“我真想陪您去,真的,可是(軍醫在喉嚨口比畫了一下,表示忙得不可開交)我現在要到軍長那兒去。我們的情況怎麽樣?……您知道,伯爵,明天會戰就要開始:十萬大軍估計至少有兩萬負傷,可是我們的擔架、病床、醫生、護士連六千人都不夠用。大車倒是有一萬輛,但還需要別的東西,隻能對付著辦啦。”
這幾萬名老老少少、身強力壯的人此刻正好奇地打量著他的帽子,他們中間有兩萬人注定要負傷或者陣亡——這個古怪的念頭不禁使皮埃爾感到震驚。
“他們說不定明天就會死去,除了死,他們何必再考慮別的事呢?”由於一種古怪的聯想,他生動地想象著莫紮依斯克的山坡、載著傷員的大車、教堂的鍾聲、太陽的斜暉和騎兵的歌聲。
“騎兵去戰鬥,路上遇見傷員,可是他們根本沒想到他們自己的前途,隻向傷員擠擠眼走過去。他們中間有兩萬人注定要死,可是他們卻對我的帽子發生興趣!真怪!”皮埃爾想著,繼續往塔塔利諾瓦前進。
路左邊有一所地主的邸宅,旁邊停著許多馬車、輜重車,站著幾個勤務兵和哨兵。總司令的行轅就設在這裏。不過,皮埃爾來的時候總司令正好不在,司令部裏幾乎一個人也沒有。大家都到教堂做禮拜去了。皮埃爾就向果爾基走去。
皮埃爾上了山,來到一條不大的村街上,第一次看見身穿白襯衫、帽上有十字架的民團農民。他們興高采烈,大聲說笑,在路右邊野草叢生的大土崗上幹活,個個滿頭大汗。
有人用鐵鏟挖土,有人用手推車沿跳板運泥,有人站在那裏什麽事也不幹。
兩個軍官站在土崗上指揮他們幹活。皮埃爾看見那些農民對他們的新職顯然很感興趣,他又想起莫紮依斯克的傷兵,這時他突然明白了那個兵說的話:他們動員全民。這些在戰場幹活的大胡子農民、他們腳上笨重古怪的靴子、熱汗淋漓的脖子、有些人解開襯衫斜領露出的曬黑的鎖骨,這些景象使皮埃爾比所見所聞更強烈地感受到此時此刻的莊嚴和重要。
20
25日早晨,皮埃爾離開莫紮依斯克。他在陡峭崎嶇的山坡上下了車,徒步前進。那條山路通往城裏,路的右邊有一座大教堂,教堂裏鍾聲當當,正在做禮拜。有一個騎兵團在他後麵下山,團的歌詠隊走在前麵。一隊大車迎麵趕上山來,車上載著昨天在戰鬥中掛彩的傷員。趕車的農民吆喝和鞭打著他們的馬,不斷從這邊跑到那邊。每輛大車上躺著和坐著三四名傷員。大車在陡峭的石頭山路上顛簸著。傷兵包著破布,臉色蒼白,嘴唇緊閉,眉頭緊蹙,雙手抓住橫木,在車上搖晃著,互相碰撞著。幾乎每個傷兵都懷著天真的好奇心,望著皮埃爾的白色禮帽和綠色禮服。
皮埃爾的車夫怒氣衝衝地對著傷兵大車吆喝,要他們靠邊走。騎兵團唱著歌直衝著皮埃爾的輕便馬車下山,把道路堵住了。皮埃爾被擠到山路邊上停下。陽光被山坡擋住,還沒照到道路深處,這裏又陰冷又潮濕;但皮埃爾的頭上卻是燦爛的八月驕陽,空中蕩漾著教堂的快樂鍾聲。有一輛傷兵車緊靠著皮埃爾停在路邊。穿樹皮鞋的車夫上氣不接下氣地跑到自己那輛車旁,把一塊石頭墊在沒有輪胎的後輪下,動手整理馬的皮帶。
一個負傷的老兵吊著一條手臂跟在車子後麵,用他那隻完好的手抓住車子,迴頭向皮埃爾瞅了一眼。
“喂,老鄉,是不是要把我們撂在這裏?還是送到莫斯科去?”他問。
皮埃爾正在沉思,沒聽見問話。他時而望望迎著傷兵車走來的騎兵團,時而瞧瞧身邊的大車,車上坐著兩個傷兵,躺著一個傷兵,仿佛能從他們身上找到他所關心的問題的答案。坐在大車上的一個兵大概臉頰上受了傷,整個腦袋都用破布包紮著,一邊腮幫腫得有小孩的頭那麽大。他的嘴和鼻子歪在一邊。這個兵望著教堂,畫了個十字。另一個是半大孩子的新兵,頭發淡黃,皮膚白淨,白嫩的臉上沒有一點兒血色,帶著呆滯的微笑望著皮埃爾。第三個傷兵在車上,因此看不見他的臉。騎兵團的歌手正走過這輛傷兵車。
“唉,頑強的漢子……不見了……”
“住在異國他鄉……”他們唱著士兵的歌曲。空中蕩漾著當當的鍾聲,仿佛在用另一種歡樂響應他們。灼熱的陽光傾瀉在山坡頂上,也增加了歡樂的氣氛。但在停著傷兵車的山坡底下,在皮埃爾附近喘氣的馬匹旁邊,卻是又潮濕,又陰暗,又悲慘。
臉頰腫起的士兵怒氣衝衝地望著騎兵歌手。
“哼,公子哥兒!”他責罵道。
“如今不僅有士兵,還有農民!農民也被趕上戰場了,”站在車旁的士兵苦笑著對皮埃爾說,“如今大家都一樣……他們動員全民。一句話,為了莫斯科,他們要拚到底。”盡管那兵口齒不清,皮埃爾還是明白他的意思,就讚同地點點頭。
道路通了,皮埃爾下了山,繼續乘車前進。
皮埃爾一邊走,一邊望著道路兩邊,找尋著熟人,但到處隻看見各兵種的陌生軍人,他們都驚訝地瞧著他的白色禮帽和綠色禮服。
他走了四俄裏光景,終於遇見一個熟人,就高興地招唿他。這熟人是一位高級軍醫。那軍醫坐著一輛篷車向皮埃爾迎麵駛來,他旁邊還有一個青年醫生。他一認出皮埃爾,就吩咐坐在馭座上的哥薩克停下來。
“伯爵!大人怎麽來到這裏?”軍醫問。
“啊,想來瞧瞧……”
“對,對,是有點兒什麽可瞧的……”
皮埃爾下了車,站住,跟軍醫攀談起來,對他說自己想參加作戰。
醫官勸他直接去找總司令。
“唉,在會戰的時候天知道您該待在哪裏,誰也不知道,”軍醫和青年同行對看了一眼,說。“總司令畢竟知道您,他會親切地接待您的。我看,老兄,就這麽辦吧。”軍醫說。
軍醫顯得疲勞而焦急。
“您這樣想嗎……我還想問您一下,陣地到底在哪裏?”皮埃爾問。
“陣地嗎?”軍醫說,“這可不是我分內的事。您到塔塔利諾瓦去,那裏有許多人在挖戰壕。您爬上那個土崗就看得見了。”軍醫說。
“從那兒看得見嗎?……您要是……”
但軍醫打斷他的話,轉身向馬車走去。
“我真想陪您去,真的,可是(軍醫在喉嚨口比畫了一下,表示忙得不可開交)我現在要到軍長那兒去。我們的情況怎麽樣?……您知道,伯爵,明天會戰就要開始:十萬大軍估計至少有兩萬負傷,可是我們的擔架、病床、醫生、護士連六千人都不夠用。大車倒是有一萬輛,但還需要別的東西,隻能對付著辦啦。”
這幾萬名老老少少、身強力壯的人此刻正好奇地打量著他的帽子,他們中間有兩萬人注定要負傷或者陣亡——這個古怪的念頭不禁使皮埃爾感到震驚。
“他們說不定明天就會死去,除了死,他們何必再考慮別的事呢?”由於一種古怪的聯想,他生動地想象著莫紮依斯克的山坡、載著傷員的大車、教堂的鍾聲、太陽的斜暉和騎兵的歌聲。
“騎兵去戰鬥,路上遇見傷員,可是他們根本沒想到他們自己的前途,隻向傷員擠擠眼走過去。他們中間有兩萬人注定要死,可是他們卻對我的帽子發生興趣!真怪!”皮埃爾想著,繼續往塔塔利諾瓦前進。
路左邊有一所地主的邸宅,旁邊停著許多馬車、輜重車,站著幾個勤務兵和哨兵。總司令的行轅就設在這裏。不過,皮埃爾來的時候總司令正好不在,司令部裏幾乎一個人也沒有。大家都到教堂做禮拜去了。皮埃爾就向果爾基走去。
皮埃爾上了山,來到一條不大的村街上,第一次看見身穿白襯衫、帽上有十字架的民團農民。他們興高采烈,大聲說笑,在路右邊野草叢生的大土崗上幹活,個個滿頭大汗。
有人用鐵鏟挖土,有人用手推車沿跳板運泥,有人站在那裏什麽事也不幹。
兩個軍官站在土崗上指揮他們幹活。皮埃爾看見那些農民對他們的新職顯然很感興趣,他又想起莫紮依斯克的傷兵,這時他突然明白了那個兵說的話:他們動員全民。這些在戰場幹活的大胡子農民、他們腳上笨重古怪的靴子、熱汗淋漓的脖子、有些人解開襯衫斜領露出的曬黑的鎖骨,這些景象使皮埃爾比所見所聞更強烈地感受到此時此刻的莊嚴和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