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6)
6
在逗留彼得堡初期,安德烈公爵覺得他在離群索居中所形成的想法,完全被這個城市裏的各種瑣事所淹沒。
晚上迴家,他在筆記本裏記下四五處必要的訪問和約定的會見。生活的機器,緊湊的日程,耗費了他大部分精力。他什麽也沒做,甚至什麽也沒想,也沒有工夫想,而隻是說話,順利地說出他在鄉間思考的事。
他有時也覺得不滿意,因為在同一天裏在不同的場合重複著同樣的話。不過,他成天忙忙碌碌,甚至無暇想到其實他什麽事也沒有做。
斯佩蘭斯基星期三在家裏單獨接見安德烈,推心置腹地同他談了好半天。也像第一次在柯楚別依家那樣,斯佩蘭斯基給安德烈公爵留下深刻的印象。
安德烈公爵認為大多數人都無足輕重,不屑一顧。他很想找到一個心目中的理想人物,因此一旦遇到斯佩蘭斯基,就認為斯佩蘭斯基正是這種智慧和道德的化身。如果斯佩蘭斯基跟安德烈出身同一階級,教養也跟安德烈一樣,那麽,安德烈很快就會在他身上發現庸俗軟弱的一麵,不像個英雄。可是現在,斯佩蘭斯基超人的邏輯思維能力卻使他肅然起敬,因為安德烈還不太了解他。此外,也許是因為賞識安德烈公爵的才能,也許是因為覺得需要爭取他,斯佩蘭斯基在安德烈公爵麵前竭力賣弄他那公正而冷靜的思維能力,並且微妙地奉承安德烈公爵。這種奉承夾雜著一種自負,暗示隻有他們兩人深知眾人的愚蠢和自己思想的明智與深刻。
他們星期三晚上長談時,斯佩蘭斯基一再說:“我們看問題總是擺脫不了根深蒂固的習慣……”或者含笑說:“但我們要讓狼吃飽肚子,也要使羊平安無事……”或者說:“這一層他們無法理解……”而他的神情仿佛總是在說:“我們都明白,他們是什麽人,我們是什麽人。”
這次同斯佩蘭斯基的長談進一步加深了安德烈公爵初見斯佩蘭斯基時的感情。他覺得斯佩蘭斯基是個頭腦冷靜、邏輯嚴謹、智力發達的人,他憑充沛的精力和頑強的意誌獲得權力,並用這種權力來造福俄國。在安德烈公爵的眼裏,斯佩蘭斯基就是他希望做的那種人:能理智地解釋各種生活現象,承認理性的重要,凡事都能用理性來衡量。斯佩蘭斯基的表達簡單明了,安德烈公爵不由得事事都同意他。要是安德烈公爵提出反駁和爭論,那隻是為了表示他有獨立的見解,不完全同意斯佩蘭斯基的看法。一切都很正確,一切都很合理,隻有一樣東西使安德烈公爵感到困惑:那就是斯佩蘭斯基洞察一切而又不讓人窺探自己靈魂的冰冷目光,以及他那雙白嫩的手。安德烈公爵不由自主地瞧著他那雙手,就像一般人瞧著握有大權的人的手那樣。他那洞察一切的目光和白嫩的手不知怎的使安德烈公爵感到不快。還有使安德烈公爵感到不快的是,斯佩蘭斯基過分蔑視人,同時總是不擇手段地證明自己意見的正確。除了比喻,他還運用各種論證方法,而安德烈公爵覺得他從一種方法轉到另一種方法時做得過分大膽。他忽而站在實幹家的立場上斥責空想家,忽而站在諷刺家的立場上嘲笑反對派,忽而嚴格地講究邏輯,忽而上升到玄學的範疇(最後這種方法他用得特別多)。他把問題提到玄學的高度,給空間、時間和思想下定義,由此得出反證,再迴到原來爭論的問題上。
總的來說,斯佩蘭斯基使安德烈公爵吃驚的思想特點在於他毫不動搖地堅信理性的力量和正確。顯然,斯佩蘭斯基從來沒有產生過安德烈公爵常有的那種想法,就是不能把所想的一切都毫無保留地表達出來;他也從來不產生這樣的懷疑:“我所想和所相信的一切是不是很荒唐?”而斯佩蘭斯基的這種思想特點最使安德烈公爵折服。
在他們認識初期,安德烈公爵十分欽佩他,就像他一度欽佩拿破侖那樣。斯佩蘭斯基是神父的兒子,庸夫俗子可能因此瞧不起他(有許多人就是這樣的),但安德烈公爵卻因此格外珍惜他對斯佩蘭斯基的感情,而且這種感情不知不覺越來越深。
在安德烈公爵第一次來訪的晚上,他們談到立法委員會,斯佩蘭斯基就帶著諷刺口吻對安德烈公爵說,立法委員會存在已有一百五十年,花掉了幾百萬盧布,結果一事無成,羅森坎姆普夫隻在比較法的條文上貼上一些標簽。
“這就是國家花去幾百萬盧布的收獲!”斯佩蘭斯基說,“我們想把新的司法權交給樞密院,可是我們沒有法律。因此,公爵,像您這樣的人現在不為政府做事是一種罪過。”
安德烈公爵說,做這種事必須學過法律,而他沒有學過。
“其實誰也沒有學過,您有什麽辦法呢?這是一個文魔圈[2],必須把它衝破。”
一星期後,安德烈公爵進了軍事條令委員會,而且出乎他的意料,當上了條令編纂委員會的處長。遵照斯佩蘭斯基的要求,他負責編纂民法第一部分,並參考《拿破侖法典》和《查斯丁尼法典》起草有關人權條文。
6
在逗留彼得堡初期,安德烈公爵覺得他在離群索居中所形成的想法,完全被這個城市裏的各種瑣事所淹沒。
晚上迴家,他在筆記本裏記下四五處必要的訪問和約定的會見。生活的機器,緊湊的日程,耗費了他大部分精力。他什麽也沒做,甚至什麽也沒想,也沒有工夫想,而隻是說話,順利地說出他在鄉間思考的事。
他有時也覺得不滿意,因為在同一天裏在不同的場合重複著同樣的話。不過,他成天忙忙碌碌,甚至無暇想到其實他什麽事也沒有做。
斯佩蘭斯基星期三在家裏單獨接見安德烈,推心置腹地同他談了好半天。也像第一次在柯楚別依家那樣,斯佩蘭斯基給安德烈公爵留下深刻的印象。
安德烈公爵認為大多數人都無足輕重,不屑一顧。他很想找到一個心目中的理想人物,因此一旦遇到斯佩蘭斯基,就認為斯佩蘭斯基正是這種智慧和道德的化身。如果斯佩蘭斯基跟安德烈出身同一階級,教養也跟安德烈一樣,那麽,安德烈很快就會在他身上發現庸俗軟弱的一麵,不像個英雄。可是現在,斯佩蘭斯基超人的邏輯思維能力卻使他肅然起敬,因為安德烈還不太了解他。此外,也許是因為賞識安德烈公爵的才能,也許是因為覺得需要爭取他,斯佩蘭斯基在安德烈公爵麵前竭力賣弄他那公正而冷靜的思維能力,並且微妙地奉承安德烈公爵。這種奉承夾雜著一種自負,暗示隻有他們兩人深知眾人的愚蠢和自己思想的明智與深刻。
他們星期三晚上長談時,斯佩蘭斯基一再說:“我們看問題總是擺脫不了根深蒂固的習慣……”或者含笑說:“但我們要讓狼吃飽肚子,也要使羊平安無事……”或者說:“這一層他們無法理解……”而他的神情仿佛總是在說:“我們都明白,他們是什麽人,我們是什麽人。”
這次同斯佩蘭斯基的長談進一步加深了安德烈公爵初見斯佩蘭斯基時的感情。他覺得斯佩蘭斯基是個頭腦冷靜、邏輯嚴謹、智力發達的人,他憑充沛的精力和頑強的意誌獲得權力,並用這種權力來造福俄國。在安德烈公爵的眼裏,斯佩蘭斯基就是他希望做的那種人:能理智地解釋各種生活現象,承認理性的重要,凡事都能用理性來衡量。斯佩蘭斯基的表達簡單明了,安德烈公爵不由得事事都同意他。要是安德烈公爵提出反駁和爭論,那隻是為了表示他有獨立的見解,不完全同意斯佩蘭斯基的看法。一切都很正確,一切都很合理,隻有一樣東西使安德烈公爵感到困惑:那就是斯佩蘭斯基洞察一切而又不讓人窺探自己靈魂的冰冷目光,以及他那雙白嫩的手。安德烈公爵不由自主地瞧著他那雙手,就像一般人瞧著握有大權的人的手那樣。他那洞察一切的目光和白嫩的手不知怎的使安德烈公爵感到不快。還有使安德烈公爵感到不快的是,斯佩蘭斯基過分蔑視人,同時總是不擇手段地證明自己意見的正確。除了比喻,他還運用各種論證方法,而安德烈公爵覺得他從一種方法轉到另一種方法時做得過分大膽。他忽而站在實幹家的立場上斥責空想家,忽而站在諷刺家的立場上嘲笑反對派,忽而嚴格地講究邏輯,忽而上升到玄學的範疇(最後這種方法他用得特別多)。他把問題提到玄學的高度,給空間、時間和思想下定義,由此得出反證,再迴到原來爭論的問題上。
總的來說,斯佩蘭斯基使安德烈公爵吃驚的思想特點在於他毫不動搖地堅信理性的力量和正確。顯然,斯佩蘭斯基從來沒有產生過安德烈公爵常有的那種想法,就是不能把所想的一切都毫無保留地表達出來;他也從來不產生這樣的懷疑:“我所想和所相信的一切是不是很荒唐?”而斯佩蘭斯基的這種思想特點最使安德烈公爵折服。
在他們認識初期,安德烈公爵十分欽佩他,就像他一度欽佩拿破侖那樣。斯佩蘭斯基是神父的兒子,庸夫俗子可能因此瞧不起他(有許多人就是這樣的),但安德烈公爵卻因此格外珍惜他對斯佩蘭斯基的感情,而且這種感情不知不覺越來越深。
在安德烈公爵第一次來訪的晚上,他們談到立法委員會,斯佩蘭斯基就帶著諷刺口吻對安德烈公爵說,立法委員會存在已有一百五十年,花掉了幾百萬盧布,結果一事無成,羅森坎姆普夫隻在比較法的條文上貼上一些標簽。
“這就是國家花去幾百萬盧布的收獲!”斯佩蘭斯基說,“我們想把新的司法權交給樞密院,可是我們沒有法律。因此,公爵,像您這樣的人現在不為政府做事是一種罪過。”
安德烈公爵說,做這種事必須學過法律,而他沒有學過。
“其實誰也沒有學過,您有什麽辦法呢?這是一個文魔圈[2],必須把它衝破。”
一星期後,安德烈公爵進了軍事條令委員會,而且出乎他的意料,當上了條令編纂委員會的處長。遵照斯佩蘭斯基的要求,他負責編纂民法第一部分,並參考《拿破侖法典》和《查斯丁尼法典》起草有關人權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