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橘子皮被擠出汁水後,那種清香更明顯了,頗有些提神醒腦的感覺。
陸穀以前隻聽人說過橘子,但沒吃過,聽見沈玄青在笑他,有些微窘,垂下眉眼假裝剝橘子皮緩解尷尬。
沈玄青笑了一下,知道自己夫郎生性羞澀,稍微逗一逗就局促了,連忙剝下兩瓣橘子遞過去。
唇邊挨著微涼的橘子,陸穀抬眸看一眼沈玄青,在那樣好看的星眸注視下,微紅了耳朵張嘴咬住。
“都吃進去再咬破。”沈玄青把兩瓣橘子往他嘴裏塞。
陸穀依言做了,在口中咬破後,橘子酸酸甜甜的飽滿汁水湧出,像是清冽的山泉在嘴裏溢滿。
原來橘子這麽好吃。
他抬眸看向沈玄青,沒說話也能看出他的驚奇。
沈玄青也吃了一瓣橘子,初咬破酸味湧上,甜意很快就來了,天氣冷橘子也有點涼,但吃起來是很不錯的。
見陸穀驚奇又高興,他再次笑了,把剩下的橘子都給陸穀,猶豫一下,從懷裏又掏出個用紅布包著的東西,細細的長條像是包了根長枝條。
“給你的。”沈玄青似乎是有點不好意思,微抿了下唇,但眼裏的笑意未散。
陸穀兩手都拿著橘子,就先把橘子放在案板上,接過紅包小心打開,裏麵是一根嶄新銀亮的簪子,尾部雕著稻葉和稻穗。
稻葉紋路分明,連稻穗上麵的一粒粒穀穗都十分明晰,稻穗有兩個,一個是直著的,一個向下彎,倒真像是稻穀成熟後變重墜下去,自然而靈巧。
沈玄青在金銀軒一眼就看中了這根簪子,因穀穗雕刻的逼真細致,做工費些時辰,要價就貴一點,但他還是買了。
他也不知道為什麽,看見這根簪子就覺得高興,揣在懷裏連忙趕迴來,把買馬勺的事忘得一幹二淨,快到家時才想起。
陸穀從沒見過這麽貴重的銀簪,更別說戴了,成親時頭上也不過是木簪木釵。
“給我的?”他抬頭小聲問沈玄青,眼神期待又忐忑。
“嗯,給你的。”沈玄青點頭。
穀穗就是穀子,小時候他娘給他衣袖和交領上繡穀穗紋時,跟他說過這樣的話。
陸穀緊緊攥住手裏的銀簪,眼眶逐漸微濕。
沈玄青不知道他怎麽了,抓耳撓腮有些無措,低聲問道:“不喜歡?”
沒人會喜歡愛哭的人,陸穀眨了兩下眼睛將濕意逼迴去,搖頭帶著一點鼻音小聲說:“沒有,很喜歡。”
他說著又笑了,笑容淺淺淡淡卻燦爛明亮,沈玄青長得太高大,站在他麵前讓他再看不到別的人和事。
“那就好。”沈玄青也笑了,灶底還燃著火,沈雁去吃橘子了,他開口道:“我來燒火。”
“嗯。”陸穀把銀簪用紅布裹好,貼身塞進懷裏,一整天臉上淺笑都沒散。
——
陰雲蔽日,好在沒下雪也沒刮風,初冬已至,無論哪個村子的人都準備迎冬囤糧囤柴,米麵醃菜大白菘菜還有蘿卜家家都備了不少,最近幾日不少人都在山上砍柴。
山腳下的人離鎮子遠了些,但冬天砍柴方便,到處都是樹木,山林還算茂密,今年砍了明年還長,小樹新樹兩三年也就長大了。
沈家二房也不例外,砍樹砍柴多是漢子幹的活,但陸穀他們也能幫著把柴火挑迴去,家裏留下紀秋月做飯燒水,餓了渴了就能吃喝。
用麻繩綁好兩捆柴火,往一根結實的長樹枝上一掛,陸穀挑起來就往家裏走。
“汪”一聲,狗崽從旁邊林子裏竄出來,也不知道在林子裏有多野,身上都掛著枯碎葉。
陸穀沒多管它,隻要沒跑遠就行,之前在山上撒野慣了,迴來太拘著也不好。
山上可以說是沒有路的,樹木石頭擋道,走起來崎嶇坎坷,尋常人上山都是背竹筐走路,拉板車是件很費力的事。
這兩天沈玄青沈堯青兄弟倆拿著長斧柴刀又是砍又是劈的,沒工夫拉車,他們三個婦人雙兒就沒用板車,沈雁年紀又小,背一捆柴倒是能行,他們家是村裏離山最近的,前山又不算遠,一趟趟跑下來柴房慢慢就滿了。
當然陸穀他們挑的背的多是樹枝細幹,剩下的一根根主幹堆在一起,砍得多是比碗口粗一些的樹,太粗太沉的樹木不好砍伐,即便這樣,在山上拿鋸子鋸木頭到底麻煩,到時候砍夠了拿麻繩一捆,太重就少捆上幾根,在村裏找幾個漢子一同抬迴去。
村裏家家都要備柴,今日幫沈家抬了,明天沈玄青沈堯青也要幫著別人家去抬木頭,是互相的人情。
陸穀一進院門,紀秋月放下手裏的針線說道:“穀子渴不渴,這蜂蜜水溫的,剛能下口。”
“你去放,我給你拿。”她也不等陸穀迴答就匆匆進了廚房。
“好。”陸穀慢她一步但還是答應了一聲,就到柴房把兩捆柴火解開,和別的堆放齊整了。
紀秋月拿了碗往柴房門口來了,朝裏麵一看說道:“不少了,明兒再有一天半天你們就能歇了。”
柴火越多過冬越暖,不用冒著冬天的嚴寒到山上砍柴,陸穀看著這麽多柴火心裏覺得很踏實,點頭附和道:“嗯,快了。”
他拿了麻繩和長樹枝出來,接過紀秋月手裏的碗喝了幾口,甜津津的蜂蜜水讓笑意也變得更甜。
見紀秋月頭上戴著一根鳳尾鑲銀珠的發簪,銀簪是新的,是以很亮,他眉眼微彎,心想阿嫂戴著真好看,隨即又想起自己的那根銀簪。
這兩天山上山下一趟趟跑,他舍不得戴,怕萬一掉了,還是放在房裏安心。
再說女人還好,頭上有些簪子釵子是慣常的,但他們鄉下的雙兒總是布巾纏起頭發,和漢子差不多,哪有人戴這麽銀亮的簪子,想想要是有人看他,他就有點退縮。
紀秋月不知他所想,笑著說道:“天冷,我看梨子還有不少,到傍晚抓把枸杞子,再放些紅棗,拿黃糖煮了,又熱乎又清甜潤燥,從前隻聽別人吃,今天咱們也吃一迴。”
黃糖鎮上的人又叫冰糖,他們鄉下常見紅糖,見著塊狀的黃色甜糖就按顏色叫了,家裏那點黃糖是沈堯青買的,想著讓媳婦也吃吃沒吃過的東西。
家裏肉多是沈玄青打的買的,今年還留了獾子皮,一人做個毛領護脖子,紀秋月平時會有一點私心,別人不說,衛蘭香這個婆婆做事說話不能太偏袒,不然她心裏是會計較一下的,但家裏人素來對她都好,自己有了好東西給家裏嚐嚐也是應該的,藏著掖著算什麽。
“好。”陸穀淺笑著答應,喝完蜂蜜水又出門挑柴火。
一家子在山上忙碌三天,到第三天下午,衛蘭香知道沈家三房在哪裏砍樹,過去把沈順旺和沈玉平喊來了,半路上又遇到石大陳一家,她打趣說笑幾句,也把大陳拽來當勞力。
沈玉平比沈玄青小一歲,今年才十七,長得不算低矮,和沈玉一樣都是大眼睛,炯炯有神的,因這雙眼睛,六分的臉也湊了個八分的俊。
“玉平得多練練,這砍柴幹活的功夫好了,以後老丈人丈母娘都得誇。”沈堯青一見堂弟過來就笑說道。
沈順旺和周香君這幾天在給沈玉平相看好人家的姑娘雙兒,來沈家二房說了兩次,讓衛蘭香幫著多打聽,是以他才這麽說。
沈玉平年紀小點,沈家三房日子一直都不錯,沒吃過什麽苦,他看著要稚嫩些,一想到娶媳婦就撓頭憨笑,露出一口白牙,傻兒子樂成這樣讓他爹沈順旺看了都笑出聲,輕拍一下兒子後腦勺,嗬斥道:“多大的人了,一點老成勁都沒有,別傻樂,快幹活去!”
沈順旺和沈順福有幾分像,也都是能下苦賣力氣的性子,幹農活是一把好手,還會趕大車,連馬車都替人趕過,雖自己家買不起車馬,但也能掙幾個趕車錢,家裏隔幾日吃頓大油葷是沒問題的,還能攢下一些銀錢。
鄉下幾乎人人都是幹活的好手,已經下午了,都沒耽誤工夫,男人把好幾根主幹捆起來往家裏抬,陸穀和沈雁抬不動太多,就撿著稍細的木頭抬了一根。
“穀子哥哥,要不我們弄兩根。”沈雁抬起木頭後覺得不算重。
她才十一歲,個頭連陸穀都比不上,瘦瘦矮矮的,還不等陸穀說話,衛蘭香聽見就笑道:“你和你穀子哥哥抬一根就行。”
“行,那娘我倆先迴去了。”沈雁點點頭,他倆不用把木頭捆起來,比幾個漢子快,陸穀在前她在後,兩人就先下山了。
砍好柴後還要一段段鋸開,這樣好塞進柴房,省得堆在院裏下雨下雪打濕了。
鋸木頭在院裏,不用在外麵跑,家裏隻有一個大鋸,沈玄青沈堯青輪番上陣,有時候他倆不在,給大陳家和三叔幫忙抬木頭去了,陸穀就和衛蘭香在院裏鋸,一個人弄不了,兩個人拉大鋸就輕些。
好幾天院裏都有木屑,這些木屑也沒扔,太陽一曬又輕又幹,能留作火引和草絨一起用。
晌午飯吃過,陸穀洗完碗見沈玄青在院裏鋸木頭,就過去把鋸好的幾段抱到柴房,放下後再抬手,一個不小心被粗糙樹皮刮到了手背和手指,皮破了但隻滲出一點血,肉眼可見血就止住了。
經常幹粗活就是這樣,陸穀看一眼沒放在心上,出去後沈玄青瞥見他手背上的破皮,停下手裏的活問道:“蹭破了?”
“嗯,沒流血,不礙事的。”陸穀答道,見地上不少木屑又去拿掃帚。
冬天本就容易長凍瘡,又幹燥,手也容易幹裂,前兩年沈雁就是,手上長了凍瘡又疼又癢,手指也紅腫,結痂看起來更是淒慘。
因此去年他獵到獾子就給家裏留了獾子油抹手腳,還買了一點棉花讓衛蘭香給沈雁縫了個筒袖,筒袖是圓筒狀,能把手伸進去,若一隻手的話能往胳膊上拉,套在袖子上,冬天不幹活了就把雙手塞進筒袖裏,布裏縫著棉花到底暖和。
凍瘡一年長了,後頭容易年年長,不知道陸穀有沒有長過。
第75章
沈玄青想著,見陸穀拿了掃帚過來就問了。
陸穀不解他怎麽突然問起這個,但還是如實說道:“長過。”
果真如此,沈玄青眉頭微斂,開口道:“那今年多留神,買了湯婆子就常用,別看這幾日不怎麽冷,也不能大意,凍到就會又長,時常捂著。”
陸穀長了好幾年凍瘡,也知曉這個道理,聞言點點頭,因沈玄青的關切,他抿唇露出個很淺的笑意。
“家裏不是有棉花,你這兩天縫個厚的筒袖,做飯洗菜也把水燒熱了再用。”沈玄青又說道。
“嗯。”陸穀答應著,過來把地上木屑掃成一堆,省得等會兒堆積太多。
沈玄青又開始鋸木頭,鋸起來不快不慢,總之得等,他就拿了長斧子,到旁邊拿起一根圓木豎在地上,掄起斧子往下,借著長斧的重量,木頭利落的被劈成兩半。
“夜裏洗完腳,要是覺著腿腳幹,就抹點獾子油潤一下,防著幹裂。”沈玄青又想起這個,邊說手下活也不停。
不等陸穀說話,他又道:“等會兒我找一下,去年留了些還有剩的,老油比新油好使,剩的不多但能用一陣。”
“好。”陸穀點頭,彎腰又把一根木頭豎起來。
兩人一個鋸木頭一個劈木頭,時而說幾句話,一個下午過去,隻剩三根大木頭。
陸穀去做晚飯了,沈玄青加了把勁,將這三根鋸成長段長段的,年前蒸包子燉肉蒸肉直接往灶底架一根大柴,旺火燒起來也省事。
天黑得早了,因鋸木頭耽誤了一會兒,到吃飯時天徹底暗了,沈雁從灶底引了火點燃燭燈,堂屋緩緩亮起來,見燈芯短了,針線籃子恰在高桌上,她撿了根長針撥了撥。
沈玄青鋸完最後一根木頭,沈堯青把三根長柴抱進柴房。
一下午忙碌,身上不免沾著灰塵木屑,沈玄青進堂屋取了牆上掛著的布條甩子,握著木柄甩起來拍打周身,將身上的塵土渣屑甩幹淨,見沈堯青從柴房出來,就把甩子遞過去,自己到廚房門口洗手。
陸穀和沈雁陸續把飯菜端上桌,等他倆收拾幹淨飯菜也齊了。
一點燈燭微搖,雖黯淡些,但也足能看清桌上的東西。
每人一碗熱騰騰的湯餅,餅子是前兩天衛蘭香烙的,筋道有韌勁,特意多烙了些,把餅子切成跟麵條差不多粗細,白菘菜切成細絲,再把泡發的地皮菜和黑木耳切成小塊。
陸穀在院裏挖了棵有綠葉的秋菜,切碎後起鍋燒油,把這麽多菜倒進去用不多的油翻炒一下,才倒水帶餅條一鍋煮了,舀出來後按著家裏人愛吃辣的程度,給碗裏放了辣椒油,鮮紅鮮紅的,也是個點綴。
一碗裏有飯又有菜,他們鄉下一般是不會再炒菜的,今晚煮的多一人起碼能吃兩碗,大鍋被占著,陸穀也沒地兒再炒菜,不過還是撈了酸豇豆,衛蘭香醃的時候放了酸辣子水,吃起來帶一點微辣,十分開胃。
陸穀吃了一碗半,說起來第二碗也是多半,和兩碗差不多了,他下午一直劈柴幹活,費了力氣,再說冬天吃這種熱飯,辣椒油和鹽都放的剛合適,菜也好幾樣,本就讓人胃口大開。
吃完渾身都是熱的,手腳一點不冷,吃的人舒坦又滿足。
沈玄青沈堯青更是吃得多,到最後陸穀給他倆去舀飯,連鍋底都刮幹淨了,一點沒剩。
吃完飯刷鍋的時候,沈雁幫他給灶底添了把柴,不然刷鍋水太冷了,她還說道:“穀子哥哥,你做飯手藝越來越好了,今晚的湯餅比娘做的還好呢。”
“就是菜放的多。”陸穀被誇有點不好意思,但眼睛微彎明顯高興。
他之前在山上的時候給沈玄青做過一次湯餅,放的菜多沈玄青說好吃,今天就也放了好幾樣菜,他們鄉下夏天吃湯餅還好,到冬天大多就隻切一些白菘菜,單調不說,有時候還舍不得用油炒,白水煮出來就沒有那麽香。
橘子皮被擠出汁水後,那種清香更明顯了,頗有些提神醒腦的感覺。
陸穀以前隻聽人說過橘子,但沒吃過,聽見沈玄青在笑他,有些微窘,垂下眉眼假裝剝橘子皮緩解尷尬。
沈玄青笑了一下,知道自己夫郎生性羞澀,稍微逗一逗就局促了,連忙剝下兩瓣橘子遞過去。
唇邊挨著微涼的橘子,陸穀抬眸看一眼沈玄青,在那樣好看的星眸注視下,微紅了耳朵張嘴咬住。
“都吃進去再咬破。”沈玄青把兩瓣橘子往他嘴裏塞。
陸穀依言做了,在口中咬破後,橘子酸酸甜甜的飽滿汁水湧出,像是清冽的山泉在嘴裏溢滿。
原來橘子這麽好吃。
他抬眸看向沈玄青,沒說話也能看出他的驚奇。
沈玄青也吃了一瓣橘子,初咬破酸味湧上,甜意很快就來了,天氣冷橘子也有點涼,但吃起來是很不錯的。
見陸穀驚奇又高興,他再次笑了,把剩下的橘子都給陸穀,猶豫一下,從懷裏又掏出個用紅布包著的東西,細細的長條像是包了根長枝條。
“給你的。”沈玄青似乎是有點不好意思,微抿了下唇,但眼裏的笑意未散。
陸穀兩手都拿著橘子,就先把橘子放在案板上,接過紅包小心打開,裏麵是一根嶄新銀亮的簪子,尾部雕著稻葉和稻穗。
稻葉紋路分明,連稻穗上麵的一粒粒穀穗都十分明晰,稻穗有兩個,一個是直著的,一個向下彎,倒真像是稻穀成熟後變重墜下去,自然而靈巧。
沈玄青在金銀軒一眼就看中了這根簪子,因穀穗雕刻的逼真細致,做工費些時辰,要價就貴一點,但他還是買了。
他也不知道為什麽,看見這根簪子就覺得高興,揣在懷裏連忙趕迴來,把買馬勺的事忘得一幹二淨,快到家時才想起。
陸穀從沒見過這麽貴重的銀簪,更別說戴了,成親時頭上也不過是木簪木釵。
“給我的?”他抬頭小聲問沈玄青,眼神期待又忐忑。
“嗯,給你的。”沈玄青點頭。
穀穗就是穀子,小時候他娘給他衣袖和交領上繡穀穗紋時,跟他說過這樣的話。
陸穀緊緊攥住手裏的銀簪,眼眶逐漸微濕。
沈玄青不知道他怎麽了,抓耳撓腮有些無措,低聲問道:“不喜歡?”
沒人會喜歡愛哭的人,陸穀眨了兩下眼睛將濕意逼迴去,搖頭帶著一點鼻音小聲說:“沒有,很喜歡。”
他說著又笑了,笑容淺淺淡淡卻燦爛明亮,沈玄青長得太高大,站在他麵前讓他再看不到別的人和事。
“那就好。”沈玄青也笑了,灶底還燃著火,沈雁去吃橘子了,他開口道:“我來燒火。”
“嗯。”陸穀把銀簪用紅布裹好,貼身塞進懷裏,一整天臉上淺笑都沒散。
——
陰雲蔽日,好在沒下雪也沒刮風,初冬已至,無論哪個村子的人都準備迎冬囤糧囤柴,米麵醃菜大白菘菜還有蘿卜家家都備了不少,最近幾日不少人都在山上砍柴。
山腳下的人離鎮子遠了些,但冬天砍柴方便,到處都是樹木,山林還算茂密,今年砍了明年還長,小樹新樹兩三年也就長大了。
沈家二房也不例外,砍樹砍柴多是漢子幹的活,但陸穀他們也能幫著把柴火挑迴去,家裏留下紀秋月做飯燒水,餓了渴了就能吃喝。
用麻繩綁好兩捆柴火,往一根結實的長樹枝上一掛,陸穀挑起來就往家裏走。
“汪”一聲,狗崽從旁邊林子裏竄出來,也不知道在林子裏有多野,身上都掛著枯碎葉。
陸穀沒多管它,隻要沒跑遠就行,之前在山上撒野慣了,迴來太拘著也不好。
山上可以說是沒有路的,樹木石頭擋道,走起來崎嶇坎坷,尋常人上山都是背竹筐走路,拉板車是件很費力的事。
這兩天沈玄青沈堯青兄弟倆拿著長斧柴刀又是砍又是劈的,沒工夫拉車,他們三個婦人雙兒就沒用板車,沈雁年紀又小,背一捆柴倒是能行,他們家是村裏離山最近的,前山又不算遠,一趟趟跑下來柴房慢慢就滿了。
當然陸穀他們挑的背的多是樹枝細幹,剩下的一根根主幹堆在一起,砍得多是比碗口粗一些的樹,太粗太沉的樹木不好砍伐,即便這樣,在山上拿鋸子鋸木頭到底麻煩,到時候砍夠了拿麻繩一捆,太重就少捆上幾根,在村裏找幾個漢子一同抬迴去。
村裏家家都要備柴,今日幫沈家抬了,明天沈玄青沈堯青也要幫著別人家去抬木頭,是互相的人情。
陸穀一進院門,紀秋月放下手裏的針線說道:“穀子渴不渴,這蜂蜜水溫的,剛能下口。”
“你去放,我給你拿。”她也不等陸穀迴答就匆匆進了廚房。
“好。”陸穀慢她一步但還是答應了一聲,就到柴房把兩捆柴火解開,和別的堆放齊整了。
紀秋月拿了碗往柴房門口來了,朝裏麵一看說道:“不少了,明兒再有一天半天你們就能歇了。”
柴火越多過冬越暖,不用冒著冬天的嚴寒到山上砍柴,陸穀看著這麽多柴火心裏覺得很踏實,點頭附和道:“嗯,快了。”
他拿了麻繩和長樹枝出來,接過紀秋月手裏的碗喝了幾口,甜津津的蜂蜜水讓笑意也變得更甜。
見紀秋月頭上戴著一根鳳尾鑲銀珠的發簪,銀簪是新的,是以很亮,他眉眼微彎,心想阿嫂戴著真好看,隨即又想起自己的那根銀簪。
這兩天山上山下一趟趟跑,他舍不得戴,怕萬一掉了,還是放在房裏安心。
再說女人還好,頭上有些簪子釵子是慣常的,但他們鄉下的雙兒總是布巾纏起頭發,和漢子差不多,哪有人戴這麽銀亮的簪子,想想要是有人看他,他就有點退縮。
紀秋月不知他所想,笑著說道:“天冷,我看梨子還有不少,到傍晚抓把枸杞子,再放些紅棗,拿黃糖煮了,又熱乎又清甜潤燥,從前隻聽別人吃,今天咱們也吃一迴。”
黃糖鎮上的人又叫冰糖,他們鄉下常見紅糖,見著塊狀的黃色甜糖就按顏色叫了,家裏那點黃糖是沈堯青買的,想著讓媳婦也吃吃沒吃過的東西。
家裏肉多是沈玄青打的買的,今年還留了獾子皮,一人做個毛領護脖子,紀秋月平時會有一點私心,別人不說,衛蘭香這個婆婆做事說話不能太偏袒,不然她心裏是會計較一下的,但家裏人素來對她都好,自己有了好東西給家裏嚐嚐也是應該的,藏著掖著算什麽。
“好。”陸穀淺笑著答應,喝完蜂蜜水又出門挑柴火。
一家子在山上忙碌三天,到第三天下午,衛蘭香知道沈家三房在哪裏砍樹,過去把沈順旺和沈玉平喊來了,半路上又遇到石大陳一家,她打趣說笑幾句,也把大陳拽來當勞力。
沈玉平比沈玄青小一歲,今年才十七,長得不算低矮,和沈玉一樣都是大眼睛,炯炯有神的,因這雙眼睛,六分的臉也湊了個八分的俊。
“玉平得多練練,這砍柴幹活的功夫好了,以後老丈人丈母娘都得誇。”沈堯青一見堂弟過來就笑說道。
沈順旺和周香君這幾天在給沈玉平相看好人家的姑娘雙兒,來沈家二房說了兩次,讓衛蘭香幫著多打聽,是以他才這麽說。
沈玉平年紀小點,沈家三房日子一直都不錯,沒吃過什麽苦,他看著要稚嫩些,一想到娶媳婦就撓頭憨笑,露出一口白牙,傻兒子樂成這樣讓他爹沈順旺看了都笑出聲,輕拍一下兒子後腦勺,嗬斥道:“多大的人了,一點老成勁都沒有,別傻樂,快幹活去!”
沈順旺和沈順福有幾分像,也都是能下苦賣力氣的性子,幹農活是一把好手,還會趕大車,連馬車都替人趕過,雖自己家買不起車馬,但也能掙幾個趕車錢,家裏隔幾日吃頓大油葷是沒問題的,還能攢下一些銀錢。
鄉下幾乎人人都是幹活的好手,已經下午了,都沒耽誤工夫,男人把好幾根主幹捆起來往家裏抬,陸穀和沈雁抬不動太多,就撿著稍細的木頭抬了一根。
“穀子哥哥,要不我們弄兩根。”沈雁抬起木頭後覺得不算重。
她才十一歲,個頭連陸穀都比不上,瘦瘦矮矮的,還不等陸穀說話,衛蘭香聽見就笑道:“你和你穀子哥哥抬一根就行。”
“行,那娘我倆先迴去了。”沈雁點點頭,他倆不用把木頭捆起來,比幾個漢子快,陸穀在前她在後,兩人就先下山了。
砍好柴後還要一段段鋸開,這樣好塞進柴房,省得堆在院裏下雨下雪打濕了。
鋸木頭在院裏,不用在外麵跑,家裏隻有一個大鋸,沈玄青沈堯青輪番上陣,有時候他倆不在,給大陳家和三叔幫忙抬木頭去了,陸穀就和衛蘭香在院裏鋸,一個人弄不了,兩個人拉大鋸就輕些。
好幾天院裏都有木屑,這些木屑也沒扔,太陽一曬又輕又幹,能留作火引和草絨一起用。
晌午飯吃過,陸穀洗完碗見沈玄青在院裏鋸木頭,就過去把鋸好的幾段抱到柴房,放下後再抬手,一個不小心被粗糙樹皮刮到了手背和手指,皮破了但隻滲出一點血,肉眼可見血就止住了。
經常幹粗活就是這樣,陸穀看一眼沒放在心上,出去後沈玄青瞥見他手背上的破皮,停下手裏的活問道:“蹭破了?”
“嗯,沒流血,不礙事的。”陸穀答道,見地上不少木屑又去拿掃帚。
冬天本就容易長凍瘡,又幹燥,手也容易幹裂,前兩年沈雁就是,手上長了凍瘡又疼又癢,手指也紅腫,結痂看起來更是淒慘。
因此去年他獵到獾子就給家裏留了獾子油抹手腳,還買了一點棉花讓衛蘭香給沈雁縫了個筒袖,筒袖是圓筒狀,能把手伸進去,若一隻手的話能往胳膊上拉,套在袖子上,冬天不幹活了就把雙手塞進筒袖裏,布裏縫著棉花到底暖和。
凍瘡一年長了,後頭容易年年長,不知道陸穀有沒有長過。
第75章
沈玄青想著,見陸穀拿了掃帚過來就問了。
陸穀不解他怎麽突然問起這個,但還是如實說道:“長過。”
果真如此,沈玄青眉頭微斂,開口道:“那今年多留神,買了湯婆子就常用,別看這幾日不怎麽冷,也不能大意,凍到就會又長,時常捂著。”
陸穀長了好幾年凍瘡,也知曉這個道理,聞言點點頭,因沈玄青的關切,他抿唇露出個很淺的笑意。
“家裏不是有棉花,你這兩天縫個厚的筒袖,做飯洗菜也把水燒熱了再用。”沈玄青又說道。
“嗯。”陸穀答應著,過來把地上木屑掃成一堆,省得等會兒堆積太多。
沈玄青又開始鋸木頭,鋸起來不快不慢,總之得等,他就拿了長斧子,到旁邊拿起一根圓木豎在地上,掄起斧子往下,借著長斧的重量,木頭利落的被劈成兩半。
“夜裏洗完腳,要是覺著腿腳幹,就抹點獾子油潤一下,防著幹裂。”沈玄青又想起這個,邊說手下活也不停。
不等陸穀說話,他又道:“等會兒我找一下,去年留了些還有剩的,老油比新油好使,剩的不多但能用一陣。”
“好。”陸穀點頭,彎腰又把一根木頭豎起來。
兩人一個鋸木頭一個劈木頭,時而說幾句話,一個下午過去,隻剩三根大木頭。
陸穀去做晚飯了,沈玄青加了把勁,將這三根鋸成長段長段的,年前蒸包子燉肉蒸肉直接往灶底架一根大柴,旺火燒起來也省事。
天黑得早了,因鋸木頭耽誤了一會兒,到吃飯時天徹底暗了,沈雁從灶底引了火點燃燭燈,堂屋緩緩亮起來,見燈芯短了,針線籃子恰在高桌上,她撿了根長針撥了撥。
沈玄青鋸完最後一根木頭,沈堯青把三根長柴抱進柴房。
一下午忙碌,身上不免沾著灰塵木屑,沈玄青進堂屋取了牆上掛著的布條甩子,握著木柄甩起來拍打周身,將身上的塵土渣屑甩幹淨,見沈堯青從柴房出來,就把甩子遞過去,自己到廚房門口洗手。
陸穀和沈雁陸續把飯菜端上桌,等他倆收拾幹淨飯菜也齊了。
一點燈燭微搖,雖黯淡些,但也足能看清桌上的東西。
每人一碗熱騰騰的湯餅,餅子是前兩天衛蘭香烙的,筋道有韌勁,特意多烙了些,把餅子切成跟麵條差不多粗細,白菘菜切成細絲,再把泡發的地皮菜和黑木耳切成小塊。
陸穀在院裏挖了棵有綠葉的秋菜,切碎後起鍋燒油,把這麽多菜倒進去用不多的油翻炒一下,才倒水帶餅條一鍋煮了,舀出來後按著家裏人愛吃辣的程度,給碗裏放了辣椒油,鮮紅鮮紅的,也是個點綴。
一碗裏有飯又有菜,他們鄉下一般是不會再炒菜的,今晚煮的多一人起碼能吃兩碗,大鍋被占著,陸穀也沒地兒再炒菜,不過還是撈了酸豇豆,衛蘭香醃的時候放了酸辣子水,吃起來帶一點微辣,十分開胃。
陸穀吃了一碗半,說起來第二碗也是多半,和兩碗差不多了,他下午一直劈柴幹活,費了力氣,再說冬天吃這種熱飯,辣椒油和鹽都放的剛合適,菜也好幾樣,本就讓人胃口大開。
吃完渾身都是熱的,手腳一點不冷,吃的人舒坦又滿足。
沈玄青沈堯青更是吃得多,到最後陸穀給他倆去舀飯,連鍋底都刮幹淨了,一點沒剩。
吃完飯刷鍋的時候,沈雁幫他給灶底添了把柴,不然刷鍋水太冷了,她還說道:“穀子哥哥,你做飯手藝越來越好了,今晚的湯餅比娘做的還好呢。”
“就是菜放的多。”陸穀被誇有點不好意思,但眼睛微彎明顯高興。
他之前在山上的時候給沈玄青做過一次湯餅,放的菜多沈玄青說好吃,今天就也放了好幾樣菜,他們鄉下夏天吃湯餅還好,到冬天大多就隻切一些白菘菜,單調不說,有時候還舍不得用油炒,白水煮出來就沒有那麽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