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有一次,他見紀秋月做飯的時候,把幹花椒用油炸了,撈出後油就成了椒麻味的,燒熱後刺啦一聲淋在涼拌的菜上,吃起來別有一番滋味。
因想著早些幹完這件事,陸穀一個人忙了整整一天,晌午啃了兩個饅頭就著酸水芹充饑,連晚飯都是簡單飯,炒一碗青菜菌子,還有一盤之前沒舍得吃的雞蛋,跟雜麵饅頭一起悶在鍋裏,隻等沈玄青迴來後煮個米酒,倒些米酒添些水,燒開就能喝,比熬米湯快,不用架火操心。
說是簡單,也是比著之前的魚湯辣炒兔肉而言,鄉下人平常能吃個炒雞蛋就很不錯了。
待沈玄青傍晚迴來,他聽見狗叫趕緊從西牆這一側走出來,三條狗跑過來圍住他,這段時日以來,連黑狗都跟他熟了,但因之前的事,陸穀還是最喜大灰。
手上黑髒,他沒在三個狗頭上摸。
沈玄青在院門口卸了沉重的大竹筐,見他還沒忙完,也到西牆外邊看了看。
“不多了。”見花椒樹上剩的不多,他幹脆跟陸穀一起摘,等會兒吃飯也不遲。
雞仔在籬笆圈裏叫,籬笆門關著,大灰還人立著站起來,前爪搭在竹籬笆上往裏頭看,這一看它似乎是放心了,下來後就恢複了沉穩,兩條細犬本身就不是很笨,還會有樣學樣,也學著它往裏頭瞅一眼。
陸穀跟沈玄青背對著它們,倒是沒看到這一幕。
沈玄青在山裏跑一天,這一天沒見陸穀了,迴來也想跟夫郎說說話,想了個措辭就問道:“今天吃什麽?”
家常的話最好說也最自然,他迴來陸穀很少詢問都打到些什麽,隻好他問陸穀了。
陸穀不問他他也不氣惱,本就是個膽小的性子,而且每次他從竹筐裏掏東西的時候,陸穀都會蹲在他旁邊認真看著聽著。
一聽還要煮米酒,沈玄青說道:“那你先去煮,剩下的我摘完背迴去。”
既如此,陸穀就聽話先迴去了,在院門口看到沈玄青的大筐子,他就想順手提進去,可提了一下沒提動,沉極了,隻得作罷。
等天色暗下來,陸穀煮好了米酒,又將飯菜端上桌,正要出去喊沈玄青吃飯就看見他背著花椒竹筐趕著雞鴨迴來了。
一天的操勞在關上院門後得以歇息,陸穀手上的黑髒用野澡珠洗了好幾遍都沒洗下來,隻能慢慢褪去,摘花椒就是這樣,他也不著急,洗著洗著過幾天就幹淨了。
“河裏魚蝦肥了,泥鰍也肥,我明天不出去,到河邊撒網撈些魚,再去抓些肚紫跟青螺,過兩天帶下山賣。”沈玄青說完吃了口炒雞蛋,心裏滿足了,這次上山帶的雞蛋不多,已吃過兩次,這次吃完該就沒有了。
一到這個時節,就有人說“秋風起,泥鰍肥,初冬泥鰍賽人參”(注),雖還沒到初冬,但泥鰍這會兒已肥了,更者入秋後河鮮肥美,豐穀鎮這幾年還學著府城的人講究“吃秋”,河鮮在鎮上酒樓飯館賣得好,何不趁這會兒賣些錢,肚紫跟青螺還挺貴的。
沈玄青在山林子裏每日奔波勞累,沒馬沒車的,隻靠兩條腿到處跑走,時日一久,鐵打的人都受不住,如今不用緊繃著掙錢,也想換個活計歇歇腿。
還有一個則是他的私心,和陸穀似乎愈發熟悉了,可他隻有晚上迴來才能見著,況且旁人說得什麽新婚燕爾,他是沒體會過的,成親好一陣日子才圓房,更別提其他,這心裏難免就有些惦記,也想跟夫郎多待待。
--------------------
作者有話要說:
注:“秋風起,泥鰍肥,初冬泥鰍賽人參”出自民俗諺語,並非原創。
第35章 二更
清晨露水很重,山林靜謐,早起還有白茫茫霧氣。
待太陽出來後,薄霧消散得很快,院子裏漸漸有了動靜,陸穀跟沈玄青都起來了。昨夜燒了兩大鍋水,一前一後在浴桶中浸泡洗去疲乏,又因春l宵情l動而睡晚了,是以今日起得較遲些。
打河鮮挖泥鰍也是費工夫下力氣的活,吃飽了再幹事半功倍,早上沈玄青不出去,陸穀就煮了米湯,他多煮了些,到晌午餓了迴來熱一熱就行,不用再費手做。
山裏冷,早起有一碗熱米湯下肚,吃完身上都是暖的。
出門之前,陸穀看太陽出來霧氣退散,不再潮了,就先把昨天摘得那四筐花椒倒在竹匾上曬,幸好隻有兩棵樹,不然太多還得用竹席,而因夏天山裏涼快,沈玄青壓根兒就沒帶竹席上來,還不好弄。
院子裏椒麻味散開,他倆用手把花椒鋪得均勻平展,末了陸穀還小聲問道:“這裏有沒有石臼?”
花椒曬幹後還可以用石臼舂成粉末,跟鹽一樣炒菜時能放。
“沒有,迴頭下山帶一個上來。”沈玄青答道,之前這兩棵花椒熟了後都是衛蘭香跟紀秋月上來摘,又或是他自己摘完帶下山,沒在山裏弄過。
陸穀點點頭,不再說什麽。
弄好這些後他倆背著竹筐扛著漁網就出門了,還把雞鴨趕出來,讓在外邊的籬笆圈裏找東西吃,這幾天雞鴨又大了點,自己會找食了就不用再費心喂養,外邊的草裏多的是小蟲子能吃。
沈玄青在平緩較深的流段下好網,又跟陸穀搬了許多石頭築了個半腿高的小壩攔住下遊水麵,河水從石頭縫隙裏流出去,魚既有網攔又有石頭阻擋,小的不說,大的魚石頭還是能擋住些的。
這張大網下好後,因為網眼大隻能攔住肥魚,別的小河鮮能從網眼裏鑽出去,他倆在下遊又放了張網眼密的小網,打算抓些河蝦,現在的白殼河蝦個頭也比夏天大。
做完這些也沒幹等,陸穀跟著沈玄青往屋後頭的北邊林子走,第一次來的時候聽沈玄青說北邊危險,他就沒靠近過這邊。
往北繼續走有片很大的密林子,離這裏三十多裏地,著實不遠了,但因那裏有野豬出沒,甚至老獵戶遇到的那頭熊也是北邊出來的,沈玄青就格外注意,在北邊林子橫向排開挖了不少陷阱,好幾個都是一人多深的大坑,坑底下還埋了幾排削尖的木楔子。
之前陸穀沒來這裏還好,這會兒來了,他指著附近好幾棵樹上被砍出來的幾道痕跡,上下左右各一道,看著跟個“口”字似的。
他告訴陸穀在山裏一旦看見這些,就不要往前走了,不是有陷阱就是野豬夾,挖的陷阱可不就是個口,等著野物掉下去嗎。這是他們這裏的習俗,常上山的人都知道,連陸穀也知道一些,就是沒見過,前山都是些小東西,野兔山雞之類的,這些年因人常抓就少見了,更不會去設什麽陷阱。
沈玄青隔幾天會來北邊看一次,前天看過沒什麽東西,狗也沒叫,應該沒東西掉進去,就跟背著竹筐的陸穀找了山核桃樹摘起葉子。
這葉子有點微毒,搗碎了把汁弄出來倒進河裏能醉魚,魚不會死,就算翻肚了也是暈過去,過會兒藥效沒了也就醒了。除了山核桃葉子外,還有一種醉魚草,可惜不怎麽好找,不如樹葉子來得方便。
見山核桃結了不少,這又是秋核桃,過段日子才熟,但陸穀若一個人的話是不敢來打的,他膽小怯懦,要是真遇到什麽野豬狼豹,估計連跑都跑不過。
但惜命有時候並非什麽壞事,起碼他不會在山中亂走讓人擔憂。
樹葉子毒性不強,所以得摘好多才能起效,竹筐裏的葉子被壓得很實在,塞滿後沈玄青就背上了。
他倆到河邊拿石頭把樹葉搗碎,弄完後,在下網這一片水域連汁帶碎渣倒進了河裏,綠色的汁水跟碎葉在水裏流淌開,陸穀站在河邊看著,但因藥效還未起,沒瞅到醉過去的魚,網裏倒是已經攔下一條草魚了。
沈玄青沒閑著,反正要等一會兒,他提著竹筐到河邊淤泥裏挖泥鰍,陸穀也跟了上來,都將鞋襪除了,褲管挽得很高。
“不到一月,水田裏稻穀就熟了,到時候也能在裏麵抓泥鰍泥鱔,還有秋稻魚,比河裏的魚好吃。”沈玄青邊說話邊彎腰在泥裏翻找,手上沾滿泥巴。
“嗯。”陸穀在旁邊聽著,也伸手在泥裏扒拉翻動,幸好這裏隻有他跟沈玄青,不然光著腳也就算了,褲子是絕不能挽這麽高的。
滑溜溜的泥鰍在手裏扭動著,陸穀差點沒握住,趕緊扔進了竹筐裏,這一小會兒的功夫,他倆已捉了七八條,長得都挺肥挺大。
“改明兒燉個湯吃,這東西好養活,不像魚,放水桶久了就翻肚了,有泥有水就能活好一陣,我以前拿木桶養過。”沈玄青又搜腸刮肚跟陸穀說話,燉泥鰍養人,也確實是美味,總得讓自己夫郎也滋補滋補。
正說話間,河裏的魚漸漸醉了,不再在水底藏著,遊到水麵上來擺尾巴,跟喝醉了一樣,所以把這撈魚的法子叫醉魚,有的還翻了白,看著跟死魚一樣。
許是這裏沒人抓,魚竟有不少,一眼望去水麵上都是,陸穀眼睛都睜大了些,驚喜讓他雙眼變的晶亮,連忙跟沈玄青一起拽網,把魚往岸上拖。
今年天好物美,連水草都豐茂,秋魚吃得更肥,這一網拖上來沉甸甸的,連沈玄青都費了好大的勁。
岸上漁網裏,沒醉倒的魚兒扭擺著撲騰,尾巴啪啪啪打著地麵,那醉了的沒有反應,因下藥的水域較長,這一網還沒撈完,沈玄青讓陸穀迴去拿木桶跟竹筐深竹籃,自己跳下河抓了魚朝岸上扔。
陸穀匆忙跑迴去,拿了東西又匆匆跑來,又是喜悅又是忙碌,狗衝著亂動的肥魚汪汪叫,看著岸上那麽多魚兒,收獲頗豐的欣喜讓他不自覺臉上就有了笑意,一時間隻覺山美水美,連跑動時耳旁吹過的風都是喜悅暢快的。
沈玄青拿著竹筐在水裏舀魚,河水從竹筐底下嘩嘩滲出,陸穀提著較大的深竹籃也在水裏撈,一籃子入水再出水,裏頭就有好幾條魚在撲騰。
今日的收獲是沈玄青沒想到的,上百條魚被扔在岸邊,除了草魚以外,還有不少貴些的鯽魚跟河鱔,尤其河鱔,入秋肥了跟豆腐一塊兒燉補腰骨,鎮上不少人家都喜歡做這個。
他從前在山裏沒醉過魚,路途遠,魚很容易死,帶迴去的路上還得用水養著,隻會更沉,再者清溪河一直流向了山下,魚哪裏都能撈到,就沒想著累死累活弄一板車魚迴去賣。
方才也是過多的魚出現在眼前,他到底還年輕,激動之下一時就上了頭,跳下河把魚往岸上扔。
這會兒冷靜下來,看一眼岸上的肥魚,他便隻去撈更好活也貴一點的河鱔,這麽多能賣不少錢,此時天色尚早,才半早上,直接就能下山。
陸穀原本以為過兩天迴,這會兒聽他說今日就下山,手下就更賣力了。
密網裏攔下了蝦跟小魚,陸穀把小魚扔迴河裏,剩下的白殼河蝦又大又多,足足有大半魚簍呢。
為了不糟蹋這麽多魚,他倆把三個木桶全用上了,還用兩個竹筐裝著魚,都放在板車上,帶著幹糧鎖好門就下山了。
河鱔跟泥鰍一樣好養活,就放在竹筐裏,最便宜的草魚也在竹筐裏,剩下稍貴些的魚在水桶裏,兩個時辰的山路就算草魚迴去都死了,那也是今日的新鮮魚,不怕人說是死魚臭魚,因量多,便宜賣也能賣不少銅板,就當是個辛苦錢。
雖說匆忙了些,可他倆心裏都莫名高興,這一車魚就算賣不了五兩八兩的,二三兩也是有的,原本隻是興起網魚,不曾想竟有如此多,就算隻賣個二兩銀子也很不錯了。
雖說沈玄青打獵賺錢,可也有運氣差打不到東西的時候,隻能帶著幾隻野兔下山換些銅板,所以二兩銀子絕不算少,他們這些鄉下種莊稼的泥腿子,一個月能掙二兩銀子都很不錯了。
為讓沈玄青輕些好走,陸穀背著魚簍跟一個竹筐,等走上一段背不動了,這才把重的竹筐放到板車上。
路上顛簸,木桶裏的水搖晃出來不少,幸好他們走的路大多都離河不遠,邊走還能補些水。
這種錯愕般的意外之喜是跟陸穀一塊兒的,又見自己夫郎眼睛亮晶晶的,似乎很高興,讓沈玄青心情也大好,累算什麽,他又不是拉不動。
十七八歲到底太年輕,衝勁足,他倆就這樣悶頭莽著性子下了山,一到家門口連衛蘭香看著這一車魚都驚訝了,見他倆氣喘籲籲,一看就是趕路太急,她有些哭笑不得,力氣大也不能這樣使啊,水桶多重的,趕忙讓迴家歇息。
見魚這麽多,趁著剛死還新鮮要趕緊賣,紀秋月匆匆忙忙就去地裏沈堯青迴來,讓他拉車去鎮上賣魚,沈玄青累成這樣,哪還能再趕路。
--------------------
作者有話要說:
注意注意:現實裏用核桃樹葉子藥魚違法,千萬不要去做。
第36章
陸穀跟沈玄青坐在院裏喝水歇息,這會兒晌午過了,沈家其他人已吃過飯,一問他倆路上就啃了幹糧,衛蘭香連忙去廚房燒火做飯。
沈堯青跟紀秋月從地裏迴來,一看家門口板車上那麽多魚,搖著頭無奈笑了笑,這些魚加上水有夠重的,也虧是二小子力氣大,換了旁人半路上都得累趴下了。
他進來放下鋤頭跟沈玄青招唿一聲,紀秋月到屋裏拿了秤,兩人就拉著板車到鎮上賣魚去了,這麽多魚除了河鱔跟泥鰍外大半都翻了白,時候一久,即便去了鎮上,死魚也賣不到多好的價錢。
就算給家裏留也留不了太多,放兩天臭掉壞掉不就可惜了,於是他拉著板車邊走邊在村裏叫賣,能賣幾條是幾條,去豐穀鎮的路上還有經過幾個村子,到時候沿途叫賣也能賣一些。
水燒開後,衛蘭香先拿碗衝了兩碗紅糖水,也心疼心疼他倆,這一趟跑得著實辛苦。
甜津津的糖水冒著熱汽,一看就很燙,陸穀吹了吹才小心喝一口。
衛蘭香邊切菜邊從廚房窗子朝外看他倆一眼,笑著說道:“你倆迴來的正是時候,昨兒我炸了些幹辣椒跟肉片,再炒個吊瓜就能吃了。”
沈雁手捧著一些剛摘的紅棗出來,有的還沒紅透呢,半紅半青,這棗子是她在三叔家摘的,又脆又甜,她剛給陸穀和沈玄青分了,就被喊進廚房幫忙。炸的幹辣椒碎存在一個大陶罐裏,她拿了碗跟大勺舀出來一碗。
幹辣椒炸得鮮紅油香,切成大拇指指甲蓋那麽大的瘦肉薄片混在裏麵,跟幹辣椒一起炸得香辣,剛出鍋時肉片跟辣椒碎都是脆脆的,在罐子裏一放就沒那麽脆了,這幹辣椒不會辣的人受不了,反而越嚼越香,鹽也給得適足,肉片炸得微鹹香辣,吃起來那叫一個解饞,可惜比起辣椒碎來,肉還是少些。
蓋上陶罐之前,沈雁還給自己捏了點小肉片跟辣椒吃,可香了。
衛蘭香熱饅頭的時候往籠屜上放了兩個雞蛋,所以多燒了一會兒,待估摸著雞蛋熟了才揭鍋蓋,把饅頭跟雞蛋悶在碗底下,將大鍋裏的水舀出來就炒菜。
吊瓜好熟,沒多久就炒好了,陸穀跟沈玄青歇息這一陣也緩過勁來,幹辣椒實在是香,特別下飯,連陸穀都多吃了幾口。
吃完沈雁洗碗收拾,陸穀跟著沈玄青進房,路上怕耽誤功夫魚全死了不值錢,趕路就比較著急,沈玄青悶頭拉板車隻管往前使力氣,繩絆把肩膀磨紅磨破了,得上些藥。
說起來雖然兩人圓了房,但那都是夜裏的事,沈玄青一脫衣裳,陸穀還是不怎麽敢看他,也是因著夜裏的那些事,讓他依舊心有畏懼,不過好歹沒有像上次擦藥那樣哆哆嗦嗦。
肌理分明的寬闊後背看著就結實,沈玄青又長得高大,陸穀平時怕是怕他,可每次跟著去鎮上或在山裏的時候,有沈玄青在旁邊就莫名覺得可靠。
外邊沈雁看見裝蝦的魚簍,在外麵喊一聲穀子哥哥,問他河蝦要怎麽辦,藥擦好了,陸穀不敢再碰人家,挪開手借著沈雁的話小聲說:“好了,你穿上,我先出去看看。”
魚簍陸穀一直背著,進家門後就放在了廚房屋簷下,沈堯青走的時候忘記拿了,陸穀洗了手上的藥,跟沈雁一起蹲在魚簍前,沈雁抓了兩隻白殼蝦在手裏,這蝦挺大的,抓上來的時候久了,這會兒都不蹦躂了。
穿好衣裳的沈玄青出來,陸穀便問他要如何,既忘帶了,這東西又不能久放,幹脆他們晚上自己吃。
這麽大的蝦也隻有深山裏頭的流段有,沈雁很少能在村外邊的河裏抓到,一聽可以吃燜大蝦,她高興極了,倒了水就淘洗起來。
衛蘭香喂了雞鴨從後院出來,見沈玄青在院裏坐著劈柴,就說道:“二青,往後可別這麽莽撞了,魚這東西不好帶,趕路太急是要傷著的。”
因想著早些幹完這件事,陸穀一個人忙了整整一天,晌午啃了兩個饅頭就著酸水芹充饑,連晚飯都是簡單飯,炒一碗青菜菌子,還有一盤之前沒舍得吃的雞蛋,跟雜麵饅頭一起悶在鍋裏,隻等沈玄青迴來後煮個米酒,倒些米酒添些水,燒開就能喝,比熬米湯快,不用架火操心。
說是簡單,也是比著之前的魚湯辣炒兔肉而言,鄉下人平常能吃個炒雞蛋就很不錯了。
待沈玄青傍晚迴來,他聽見狗叫趕緊從西牆這一側走出來,三條狗跑過來圍住他,這段時日以來,連黑狗都跟他熟了,但因之前的事,陸穀還是最喜大灰。
手上黑髒,他沒在三個狗頭上摸。
沈玄青在院門口卸了沉重的大竹筐,見他還沒忙完,也到西牆外邊看了看。
“不多了。”見花椒樹上剩的不多,他幹脆跟陸穀一起摘,等會兒吃飯也不遲。
雞仔在籬笆圈裏叫,籬笆門關著,大灰還人立著站起來,前爪搭在竹籬笆上往裏頭看,這一看它似乎是放心了,下來後就恢複了沉穩,兩條細犬本身就不是很笨,還會有樣學樣,也學著它往裏頭瞅一眼。
陸穀跟沈玄青背對著它們,倒是沒看到這一幕。
沈玄青在山裏跑一天,這一天沒見陸穀了,迴來也想跟夫郎說說話,想了個措辭就問道:“今天吃什麽?”
家常的話最好說也最自然,他迴來陸穀很少詢問都打到些什麽,隻好他問陸穀了。
陸穀不問他他也不氣惱,本就是個膽小的性子,而且每次他從竹筐裏掏東西的時候,陸穀都會蹲在他旁邊認真看著聽著。
一聽還要煮米酒,沈玄青說道:“那你先去煮,剩下的我摘完背迴去。”
既如此,陸穀就聽話先迴去了,在院門口看到沈玄青的大筐子,他就想順手提進去,可提了一下沒提動,沉極了,隻得作罷。
等天色暗下來,陸穀煮好了米酒,又將飯菜端上桌,正要出去喊沈玄青吃飯就看見他背著花椒竹筐趕著雞鴨迴來了。
一天的操勞在關上院門後得以歇息,陸穀手上的黑髒用野澡珠洗了好幾遍都沒洗下來,隻能慢慢褪去,摘花椒就是這樣,他也不著急,洗著洗著過幾天就幹淨了。
“河裏魚蝦肥了,泥鰍也肥,我明天不出去,到河邊撒網撈些魚,再去抓些肚紫跟青螺,過兩天帶下山賣。”沈玄青說完吃了口炒雞蛋,心裏滿足了,這次上山帶的雞蛋不多,已吃過兩次,這次吃完該就沒有了。
一到這個時節,就有人說“秋風起,泥鰍肥,初冬泥鰍賽人參”(注),雖還沒到初冬,但泥鰍這會兒已肥了,更者入秋後河鮮肥美,豐穀鎮這幾年還學著府城的人講究“吃秋”,河鮮在鎮上酒樓飯館賣得好,何不趁這會兒賣些錢,肚紫跟青螺還挺貴的。
沈玄青在山林子裏每日奔波勞累,沒馬沒車的,隻靠兩條腿到處跑走,時日一久,鐵打的人都受不住,如今不用緊繃著掙錢,也想換個活計歇歇腿。
還有一個則是他的私心,和陸穀似乎愈發熟悉了,可他隻有晚上迴來才能見著,況且旁人說得什麽新婚燕爾,他是沒體會過的,成親好一陣日子才圓房,更別提其他,這心裏難免就有些惦記,也想跟夫郎多待待。
--------------------
作者有話要說:
注:“秋風起,泥鰍肥,初冬泥鰍賽人參”出自民俗諺語,並非原創。
第35章 二更
清晨露水很重,山林靜謐,早起還有白茫茫霧氣。
待太陽出來後,薄霧消散得很快,院子裏漸漸有了動靜,陸穀跟沈玄青都起來了。昨夜燒了兩大鍋水,一前一後在浴桶中浸泡洗去疲乏,又因春l宵情l動而睡晚了,是以今日起得較遲些。
打河鮮挖泥鰍也是費工夫下力氣的活,吃飽了再幹事半功倍,早上沈玄青不出去,陸穀就煮了米湯,他多煮了些,到晌午餓了迴來熱一熱就行,不用再費手做。
山裏冷,早起有一碗熱米湯下肚,吃完身上都是暖的。
出門之前,陸穀看太陽出來霧氣退散,不再潮了,就先把昨天摘得那四筐花椒倒在竹匾上曬,幸好隻有兩棵樹,不然太多還得用竹席,而因夏天山裏涼快,沈玄青壓根兒就沒帶竹席上來,還不好弄。
院子裏椒麻味散開,他倆用手把花椒鋪得均勻平展,末了陸穀還小聲問道:“這裏有沒有石臼?”
花椒曬幹後還可以用石臼舂成粉末,跟鹽一樣炒菜時能放。
“沒有,迴頭下山帶一個上來。”沈玄青答道,之前這兩棵花椒熟了後都是衛蘭香跟紀秋月上來摘,又或是他自己摘完帶下山,沒在山裏弄過。
陸穀點點頭,不再說什麽。
弄好這些後他倆背著竹筐扛著漁網就出門了,還把雞鴨趕出來,讓在外邊的籬笆圈裏找東西吃,這幾天雞鴨又大了點,自己會找食了就不用再費心喂養,外邊的草裏多的是小蟲子能吃。
沈玄青在平緩較深的流段下好網,又跟陸穀搬了許多石頭築了個半腿高的小壩攔住下遊水麵,河水從石頭縫隙裏流出去,魚既有網攔又有石頭阻擋,小的不說,大的魚石頭還是能擋住些的。
這張大網下好後,因為網眼大隻能攔住肥魚,別的小河鮮能從網眼裏鑽出去,他倆在下遊又放了張網眼密的小網,打算抓些河蝦,現在的白殼河蝦個頭也比夏天大。
做完這些也沒幹等,陸穀跟著沈玄青往屋後頭的北邊林子走,第一次來的時候聽沈玄青說北邊危險,他就沒靠近過這邊。
往北繼續走有片很大的密林子,離這裏三十多裏地,著實不遠了,但因那裏有野豬出沒,甚至老獵戶遇到的那頭熊也是北邊出來的,沈玄青就格外注意,在北邊林子橫向排開挖了不少陷阱,好幾個都是一人多深的大坑,坑底下還埋了幾排削尖的木楔子。
之前陸穀沒來這裏還好,這會兒來了,他指著附近好幾棵樹上被砍出來的幾道痕跡,上下左右各一道,看著跟個“口”字似的。
他告訴陸穀在山裏一旦看見這些,就不要往前走了,不是有陷阱就是野豬夾,挖的陷阱可不就是個口,等著野物掉下去嗎。這是他們這裏的習俗,常上山的人都知道,連陸穀也知道一些,就是沒見過,前山都是些小東西,野兔山雞之類的,這些年因人常抓就少見了,更不會去設什麽陷阱。
沈玄青隔幾天會來北邊看一次,前天看過沒什麽東西,狗也沒叫,應該沒東西掉進去,就跟背著竹筐的陸穀找了山核桃樹摘起葉子。
這葉子有點微毒,搗碎了把汁弄出來倒進河裏能醉魚,魚不會死,就算翻肚了也是暈過去,過會兒藥效沒了也就醒了。除了山核桃葉子外,還有一種醉魚草,可惜不怎麽好找,不如樹葉子來得方便。
見山核桃結了不少,這又是秋核桃,過段日子才熟,但陸穀若一個人的話是不敢來打的,他膽小怯懦,要是真遇到什麽野豬狼豹,估計連跑都跑不過。
但惜命有時候並非什麽壞事,起碼他不會在山中亂走讓人擔憂。
樹葉子毒性不強,所以得摘好多才能起效,竹筐裏的葉子被壓得很實在,塞滿後沈玄青就背上了。
他倆到河邊拿石頭把樹葉搗碎,弄完後,在下網這一片水域連汁帶碎渣倒進了河裏,綠色的汁水跟碎葉在水裏流淌開,陸穀站在河邊看著,但因藥效還未起,沒瞅到醉過去的魚,網裏倒是已經攔下一條草魚了。
沈玄青沒閑著,反正要等一會兒,他提著竹筐到河邊淤泥裏挖泥鰍,陸穀也跟了上來,都將鞋襪除了,褲管挽得很高。
“不到一月,水田裏稻穀就熟了,到時候也能在裏麵抓泥鰍泥鱔,還有秋稻魚,比河裏的魚好吃。”沈玄青邊說話邊彎腰在泥裏翻找,手上沾滿泥巴。
“嗯。”陸穀在旁邊聽著,也伸手在泥裏扒拉翻動,幸好這裏隻有他跟沈玄青,不然光著腳也就算了,褲子是絕不能挽這麽高的。
滑溜溜的泥鰍在手裏扭動著,陸穀差點沒握住,趕緊扔進了竹筐裏,這一小會兒的功夫,他倆已捉了七八條,長得都挺肥挺大。
“改明兒燉個湯吃,這東西好養活,不像魚,放水桶久了就翻肚了,有泥有水就能活好一陣,我以前拿木桶養過。”沈玄青又搜腸刮肚跟陸穀說話,燉泥鰍養人,也確實是美味,總得讓自己夫郎也滋補滋補。
正說話間,河裏的魚漸漸醉了,不再在水底藏著,遊到水麵上來擺尾巴,跟喝醉了一樣,所以把這撈魚的法子叫醉魚,有的還翻了白,看著跟死魚一樣。
許是這裏沒人抓,魚竟有不少,一眼望去水麵上都是,陸穀眼睛都睜大了些,驚喜讓他雙眼變的晶亮,連忙跟沈玄青一起拽網,把魚往岸上拖。
今年天好物美,連水草都豐茂,秋魚吃得更肥,這一網拖上來沉甸甸的,連沈玄青都費了好大的勁。
岸上漁網裏,沒醉倒的魚兒扭擺著撲騰,尾巴啪啪啪打著地麵,那醉了的沒有反應,因下藥的水域較長,這一網還沒撈完,沈玄青讓陸穀迴去拿木桶跟竹筐深竹籃,自己跳下河抓了魚朝岸上扔。
陸穀匆忙跑迴去,拿了東西又匆匆跑來,又是喜悅又是忙碌,狗衝著亂動的肥魚汪汪叫,看著岸上那麽多魚兒,收獲頗豐的欣喜讓他不自覺臉上就有了笑意,一時間隻覺山美水美,連跑動時耳旁吹過的風都是喜悅暢快的。
沈玄青拿著竹筐在水裏舀魚,河水從竹筐底下嘩嘩滲出,陸穀提著較大的深竹籃也在水裏撈,一籃子入水再出水,裏頭就有好幾條魚在撲騰。
今日的收獲是沈玄青沒想到的,上百條魚被扔在岸邊,除了草魚以外,還有不少貴些的鯽魚跟河鱔,尤其河鱔,入秋肥了跟豆腐一塊兒燉補腰骨,鎮上不少人家都喜歡做這個。
他從前在山裏沒醉過魚,路途遠,魚很容易死,帶迴去的路上還得用水養著,隻會更沉,再者清溪河一直流向了山下,魚哪裏都能撈到,就沒想著累死累活弄一板車魚迴去賣。
方才也是過多的魚出現在眼前,他到底還年輕,激動之下一時就上了頭,跳下河把魚往岸上扔。
這會兒冷靜下來,看一眼岸上的肥魚,他便隻去撈更好活也貴一點的河鱔,這麽多能賣不少錢,此時天色尚早,才半早上,直接就能下山。
陸穀原本以為過兩天迴,這會兒聽他說今日就下山,手下就更賣力了。
密網裏攔下了蝦跟小魚,陸穀把小魚扔迴河裏,剩下的白殼河蝦又大又多,足足有大半魚簍呢。
為了不糟蹋這麽多魚,他倆把三個木桶全用上了,還用兩個竹筐裝著魚,都放在板車上,帶著幹糧鎖好門就下山了。
河鱔跟泥鰍一樣好養活,就放在竹筐裏,最便宜的草魚也在竹筐裏,剩下稍貴些的魚在水桶裏,兩個時辰的山路就算草魚迴去都死了,那也是今日的新鮮魚,不怕人說是死魚臭魚,因量多,便宜賣也能賣不少銅板,就當是個辛苦錢。
雖說匆忙了些,可他倆心裏都莫名高興,這一車魚就算賣不了五兩八兩的,二三兩也是有的,原本隻是興起網魚,不曾想竟有如此多,就算隻賣個二兩銀子也很不錯了。
雖說沈玄青打獵賺錢,可也有運氣差打不到東西的時候,隻能帶著幾隻野兔下山換些銅板,所以二兩銀子絕不算少,他們這些鄉下種莊稼的泥腿子,一個月能掙二兩銀子都很不錯了。
為讓沈玄青輕些好走,陸穀背著魚簍跟一個竹筐,等走上一段背不動了,這才把重的竹筐放到板車上。
路上顛簸,木桶裏的水搖晃出來不少,幸好他們走的路大多都離河不遠,邊走還能補些水。
這種錯愕般的意外之喜是跟陸穀一塊兒的,又見自己夫郎眼睛亮晶晶的,似乎很高興,讓沈玄青心情也大好,累算什麽,他又不是拉不動。
十七八歲到底太年輕,衝勁足,他倆就這樣悶頭莽著性子下了山,一到家門口連衛蘭香看著這一車魚都驚訝了,見他倆氣喘籲籲,一看就是趕路太急,她有些哭笑不得,力氣大也不能這樣使啊,水桶多重的,趕忙讓迴家歇息。
見魚這麽多,趁著剛死還新鮮要趕緊賣,紀秋月匆匆忙忙就去地裏沈堯青迴來,讓他拉車去鎮上賣魚,沈玄青累成這樣,哪還能再趕路。
--------------------
作者有話要說:
注意注意:現實裏用核桃樹葉子藥魚違法,千萬不要去做。
第36章
陸穀跟沈玄青坐在院裏喝水歇息,這會兒晌午過了,沈家其他人已吃過飯,一問他倆路上就啃了幹糧,衛蘭香連忙去廚房燒火做飯。
沈堯青跟紀秋月從地裏迴來,一看家門口板車上那麽多魚,搖著頭無奈笑了笑,這些魚加上水有夠重的,也虧是二小子力氣大,換了旁人半路上都得累趴下了。
他進來放下鋤頭跟沈玄青招唿一聲,紀秋月到屋裏拿了秤,兩人就拉著板車到鎮上賣魚去了,這麽多魚除了河鱔跟泥鰍外大半都翻了白,時候一久,即便去了鎮上,死魚也賣不到多好的價錢。
就算給家裏留也留不了太多,放兩天臭掉壞掉不就可惜了,於是他拉著板車邊走邊在村裏叫賣,能賣幾條是幾條,去豐穀鎮的路上還有經過幾個村子,到時候沿途叫賣也能賣一些。
水燒開後,衛蘭香先拿碗衝了兩碗紅糖水,也心疼心疼他倆,這一趟跑得著實辛苦。
甜津津的糖水冒著熱汽,一看就很燙,陸穀吹了吹才小心喝一口。
衛蘭香邊切菜邊從廚房窗子朝外看他倆一眼,笑著說道:“你倆迴來的正是時候,昨兒我炸了些幹辣椒跟肉片,再炒個吊瓜就能吃了。”
沈雁手捧著一些剛摘的紅棗出來,有的還沒紅透呢,半紅半青,這棗子是她在三叔家摘的,又脆又甜,她剛給陸穀和沈玄青分了,就被喊進廚房幫忙。炸的幹辣椒碎存在一個大陶罐裏,她拿了碗跟大勺舀出來一碗。
幹辣椒炸得鮮紅油香,切成大拇指指甲蓋那麽大的瘦肉薄片混在裏麵,跟幹辣椒一起炸得香辣,剛出鍋時肉片跟辣椒碎都是脆脆的,在罐子裏一放就沒那麽脆了,這幹辣椒不會辣的人受不了,反而越嚼越香,鹽也給得適足,肉片炸得微鹹香辣,吃起來那叫一個解饞,可惜比起辣椒碎來,肉還是少些。
蓋上陶罐之前,沈雁還給自己捏了點小肉片跟辣椒吃,可香了。
衛蘭香熱饅頭的時候往籠屜上放了兩個雞蛋,所以多燒了一會兒,待估摸著雞蛋熟了才揭鍋蓋,把饅頭跟雞蛋悶在碗底下,將大鍋裏的水舀出來就炒菜。
吊瓜好熟,沒多久就炒好了,陸穀跟沈玄青歇息這一陣也緩過勁來,幹辣椒實在是香,特別下飯,連陸穀都多吃了幾口。
吃完沈雁洗碗收拾,陸穀跟著沈玄青進房,路上怕耽誤功夫魚全死了不值錢,趕路就比較著急,沈玄青悶頭拉板車隻管往前使力氣,繩絆把肩膀磨紅磨破了,得上些藥。
說起來雖然兩人圓了房,但那都是夜裏的事,沈玄青一脫衣裳,陸穀還是不怎麽敢看他,也是因著夜裏的那些事,讓他依舊心有畏懼,不過好歹沒有像上次擦藥那樣哆哆嗦嗦。
肌理分明的寬闊後背看著就結實,沈玄青又長得高大,陸穀平時怕是怕他,可每次跟著去鎮上或在山裏的時候,有沈玄青在旁邊就莫名覺得可靠。
外邊沈雁看見裝蝦的魚簍,在外麵喊一聲穀子哥哥,問他河蝦要怎麽辦,藥擦好了,陸穀不敢再碰人家,挪開手借著沈雁的話小聲說:“好了,你穿上,我先出去看看。”
魚簍陸穀一直背著,進家門後就放在了廚房屋簷下,沈堯青走的時候忘記拿了,陸穀洗了手上的藥,跟沈雁一起蹲在魚簍前,沈雁抓了兩隻白殼蝦在手裏,這蝦挺大的,抓上來的時候久了,這會兒都不蹦躂了。
穿好衣裳的沈玄青出來,陸穀便問他要如何,既忘帶了,這東西又不能久放,幹脆他們晚上自己吃。
這麽大的蝦也隻有深山裏頭的流段有,沈雁很少能在村外邊的河裏抓到,一聽可以吃燜大蝦,她高興極了,倒了水就淘洗起來。
衛蘭香喂了雞鴨從後院出來,見沈玄青在院裏坐著劈柴,就說道:“二青,往後可別這麽莽撞了,魚這東西不好帶,趕路太急是要傷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