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上庸之變(感謝支持)
三國,漢高祖親自匡扶漢室 作者:一騎若遊龍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漢魏吳三方的主要人物都已將目光投向了上庸之地,而當事人孟達對此毫不知情,依舊忙著給諸葛亮寫信。
“諸葛丞相,我亦知你公事繁忙,不便叨擾,隻是前些時日的信件不知道你是否收到,靜候來信。”
孟達寫完之後,看了看,忽然覺得不太滿意,隨手將信件揉成一團。
“唉,法孝直若在,我何至於淪落如此境地?”
“太守大人,大事不好了!”一個人從門外闖了進來,連連驚唿。
孟達的思緒被人打斷,有些不滿:“出什麽事了?這般大驚小怪的,細細說來!”
來人名叫李輔,是孟達部將,此時剛入初春,他卻急得一腦門子汗。
“大事不好,您的外甥鄧賢已經派人去了京城,密告您謀反!這可如何是好啊?”
“什麽!”
孟達吃了一驚,“噌”地一下站了起來,給李輔嚇得連連倒退。
在經過一瞬間的驚慌之後,孟達又慢慢坐下來:“不…不會的。我自己的親外甥,怎麽會誣告我呢?好端端的,我為何要謀反?”
“末將也不知啊,剛剛聽說來的,人都已經去了京城好多天了!走了沒多久,鄧賢又親自率領著數十人出了城,至今未歸,也不知去了何處!”李輔將自己知道的消息全都說了出來。
孟達見他說得言之鑿鑿,不禁有些狐疑起來,他的確已經好幾天沒看見這小子了。
“當真?”
“千真萬確,不然末將怎敢過來胡亂稟報啊?”
孟達坐不住了,站起身來迴兜起了圈子:“這…我…這傻孩子,我寫個信而已,他告發我做什麽?”
就這樣不知轉了多少圈,他才一點點地冷靜了下來。
“無妨,無妨,我與諸葛亮的信件皆有保留,都是一些尋常問候,又不曾聊起國家大事,我怕什麽?”
“我的太守大人啊!你這麽想,那陛下能這麽想嗎?依我看,現在應該速速趕赴京城,自辯清白才行,晚了可就來不及了!”李輔著急地催促道。
孟達見李輔如此著急,又猶豫不決了起來:“你說的倒也是…現在文帝已死,我在朝中又無人脈…”
就在這時,又有數十人從門外走進來,為首一人大步流星,手中還滴溜著好幾顆人頭!
來者是鄧賢,他走到孟達麵前,將人頭往地上一丟,隨即對李輔冷笑道:“哼,你好大的膽,還敢派人去京城報信!我舅父坐鎮上庸多年,莫說他沒有反心,就算當真要反,你又怎樣?”
孟達看見這地上的數顆人頭,吃了一驚:“鄧賢,這是…”
“李輔偷偷派了四五撥人往朝廷報信,被我發現了,這些就是那信使們的人頭!”鄧賢惡狠狠地盯著李輔。
李輔見此情形,知道自己事情敗露,當即就要奪路而逃。可鄧賢帶來的從人早就將他包圍起來了,見他有動靜,立馬一擁而上,舉刀將他砍死在當場。
孟達半天沒迴過神來:“這…”
“舅父,信使我未曾全部追迴,還是給他們逃了一個。現在情況緊急,為防止生亂,將城外兵馬都召進城來吧。”鄧賢提醒說道。
孟達聽了連連點頭,今天的變故實在太多了,還是將兵馬召進城穩妥一些。
鄧賢吩咐從人清理李輔的屍體和地上的首級,孟達則去派人調撥兵馬。很快,駐紮在上庸城外的三萬大軍便浩浩蕩蕩地開赴城中。
城外,山林中,一小撮人馬俯瞰著上庸城,為首三人,皆是麵色冷峻。
“使者大人,您也看到了,孟達將兵馬收攏入城,這還不是要造反嗎?我等也是為了您的安全著想,若是您就這麽貿貿然進去,隻怕生死難料啊!”
說話的是申儀,他的兄長申耽在一旁雖未說話,卻也是連連點頭。
站在二人中間的,是一個身著裘衣,手中捧著令節的使者:“孟達果真是要反,好在有你二人提醒,我這就迴京,將此事稟報於陛下。”
申耽申儀兄弟二人聞言,互相使了個眼色,陰惻惻地笑了起來:“使者大人,我們派人送您。”
……
“陸遜竟將消息報與了司馬懿!”諸葛亮猛地一拍桌子,將一旁看書的劉邦給嚇了一跳。
劉邦沒了興致,合上書籍:“這司馬懿是何人?很厲害嗎?”
“司馬懿是曹丕的托孤大臣,為人狡詐,當初關羽將軍攻打樊城,就是他向曹操獻計,勾結孫權,致使荊州丟失,關將軍兵敗!”
劉邦一聽,不由得坐直了身子:“他用兵如何?”
“這個倒不知,隻聽說他用兵迅猛,隻是不曾和我漢軍對陣過。”
劉邦站起來湊到諸葛亮的身邊:“信上怎麽說?”
“信是我的兄長諸葛瑾所寫,他說司馬懿已經從襄陽退兵,或許是已經知道孟達反叛的消息了,陸遜帶兵往上庸趕去,準備搭救孟達。這分明是陸遜泄露消息,怕我等怪罪,做的樣子罷了!”諸葛亮依舊氣憤不已。
劉邦望著氣憤的諸葛亮,這還是第一次見他這麽生氣。
“嗯,你說的是,我也覺得他是故意泄露的。我們即便知道,卻還沒證據,拿他沒辦法。”劉邦頗有些無奈地說道。
“不行,我得親自提兵去救孟達!”諸葛亮急不可耐,站起身就要出門。
劉邦幾步上前,將諸葛亮拽迴:“丞相啊,你還是安穩坐著吧,要是去也該朕去啊,這勾迴孟達本來也是朕的主意。”
諸葛亮有些不願,他知道劉邦痛恨反叛之人,就算親自帶兵去了,也未必會搭救孟達。而且,此番對陣的可是司馬懿,並非南中的那些蠻人可比,萬一他再有個什麽閃失…
劉邦扭了扭身子,鬆了鬆久坐的筋骨:“丞相,你當是朕不會真心救孟達嗎?實話和你說,朕還真的就不想救他!可沒辦法,連丞相你都如此心切的事,那必然是大事了。既是大事,朕就該親自出馬才對啊。”
“陛下,您…”
“先和丞相你說好,朕親自去救,但不敢保證人一定能帶迴來!”
“您多加小心…”
“諸葛丞相,我亦知你公事繁忙,不便叨擾,隻是前些時日的信件不知道你是否收到,靜候來信。”
孟達寫完之後,看了看,忽然覺得不太滿意,隨手將信件揉成一團。
“唉,法孝直若在,我何至於淪落如此境地?”
“太守大人,大事不好了!”一個人從門外闖了進來,連連驚唿。
孟達的思緒被人打斷,有些不滿:“出什麽事了?這般大驚小怪的,細細說來!”
來人名叫李輔,是孟達部將,此時剛入初春,他卻急得一腦門子汗。
“大事不好,您的外甥鄧賢已經派人去了京城,密告您謀反!這可如何是好啊?”
“什麽!”
孟達吃了一驚,“噌”地一下站了起來,給李輔嚇得連連倒退。
在經過一瞬間的驚慌之後,孟達又慢慢坐下來:“不…不會的。我自己的親外甥,怎麽會誣告我呢?好端端的,我為何要謀反?”
“末將也不知啊,剛剛聽說來的,人都已經去了京城好多天了!走了沒多久,鄧賢又親自率領著數十人出了城,至今未歸,也不知去了何處!”李輔將自己知道的消息全都說了出來。
孟達見他說得言之鑿鑿,不禁有些狐疑起來,他的確已經好幾天沒看見這小子了。
“當真?”
“千真萬確,不然末將怎敢過來胡亂稟報啊?”
孟達坐不住了,站起身來迴兜起了圈子:“這…我…這傻孩子,我寫個信而已,他告發我做什麽?”
就這樣不知轉了多少圈,他才一點點地冷靜了下來。
“無妨,無妨,我與諸葛亮的信件皆有保留,都是一些尋常問候,又不曾聊起國家大事,我怕什麽?”
“我的太守大人啊!你這麽想,那陛下能這麽想嗎?依我看,現在應該速速趕赴京城,自辯清白才行,晚了可就來不及了!”李輔著急地催促道。
孟達見李輔如此著急,又猶豫不決了起來:“你說的倒也是…現在文帝已死,我在朝中又無人脈…”
就在這時,又有數十人從門外走進來,為首一人大步流星,手中還滴溜著好幾顆人頭!
來者是鄧賢,他走到孟達麵前,將人頭往地上一丟,隨即對李輔冷笑道:“哼,你好大的膽,還敢派人去京城報信!我舅父坐鎮上庸多年,莫說他沒有反心,就算當真要反,你又怎樣?”
孟達看見這地上的數顆人頭,吃了一驚:“鄧賢,這是…”
“李輔偷偷派了四五撥人往朝廷報信,被我發現了,這些就是那信使們的人頭!”鄧賢惡狠狠地盯著李輔。
李輔見此情形,知道自己事情敗露,當即就要奪路而逃。可鄧賢帶來的從人早就將他包圍起來了,見他有動靜,立馬一擁而上,舉刀將他砍死在當場。
孟達半天沒迴過神來:“這…”
“舅父,信使我未曾全部追迴,還是給他們逃了一個。現在情況緊急,為防止生亂,將城外兵馬都召進城來吧。”鄧賢提醒說道。
孟達聽了連連點頭,今天的變故實在太多了,還是將兵馬召進城穩妥一些。
鄧賢吩咐從人清理李輔的屍體和地上的首級,孟達則去派人調撥兵馬。很快,駐紮在上庸城外的三萬大軍便浩浩蕩蕩地開赴城中。
城外,山林中,一小撮人馬俯瞰著上庸城,為首三人,皆是麵色冷峻。
“使者大人,您也看到了,孟達將兵馬收攏入城,這還不是要造反嗎?我等也是為了您的安全著想,若是您就這麽貿貿然進去,隻怕生死難料啊!”
說話的是申儀,他的兄長申耽在一旁雖未說話,卻也是連連點頭。
站在二人中間的,是一個身著裘衣,手中捧著令節的使者:“孟達果真是要反,好在有你二人提醒,我這就迴京,將此事稟報於陛下。”
申耽申儀兄弟二人聞言,互相使了個眼色,陰惻惻地笑了起來:“使者大人,我們派人送您。”
……
“陸遜竟將消息報與了司馬懿!”諸葛亮猛地一拍桌子,將一旁看書的劉邦給嚇了一跳。
劉邦沒了興致,合上書籍:“這司馬懿是何人?很厲害嗎?”
“司馬懿是曹丕的托孤大臣,為人狡詐,當初關羽將軍攻打樊城,就是他向曹操獻計,勾結孫權,致使荊州丟失,關將軍兵敗!”
劉邦一聽,不由得坐直了身子:“他用兵如何?”
“這個倒不知,隻聽說他用兵迅猛,隻是不曾和我漢軍對陣過。”
劉邦站起來湊到諸葛亮的身邊:“信上怎麽說?”
“信是我的兄長諸葛瑾所寫,他說司馬懿已經從襄陽退兵,或許是已經知道孟達反叛的消息了,陸遜帶兵往上庸趕去,準備搭救孟達。這分明是陸遜泄露消息,怕我等怪罪,做的樣子罷了!”諸葛亮依舊氣憤不已。
劉邦望著氣憤的諸葛亮,這還是第一次見他這麽生氣。
“嗯,你說的是,我也覺得他是故意泄露的。我們即便知道,卻還沒證據,拿他沒辦法。”劉邦頗有些無奈地說道。
“不行,我得親自提兵去救孟達!”諸葛亮急不可耐,站起身就要出門。
劉邦幾步上前,將諸葛亮拽迴:“丞相啊,你還是安穩坐著吧,要是去也該朕去啊,這勾迴孟達本來也是朕的主意。”
諸葛亮有些不願,他知道劉邦痛恨反叛之人,就算親自帶兵去了,也未必會搭救孟達。而且,此番對陣的可是司馬懿,並非南中的那些蠻人可比,萬一他再有個什麽閃失…
劉邦扭了扭身子,鬆了鬆久坐的筋骨:“丞相,你當是朕不會真心救孟達嗎?實話和你說,朕還真的就不想救他!可沒辦法,連丞相你都如此心切的事,那必然是大事了。既是大事,朕就該親自出馬才對啊。”
“陛下,您…”
“先和丞相你說好,朕親自去救,但不敢保證人一定能帶迴來!”
“您多加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