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意外成陰謀,奏疏引期盼
大宴過後,眾人退散,文華殿又再次恢複平靜。
諸葛亮伏案牘繼續閱讀奏章,處理積壓的政務。
今日收三位良才,又安排李標陪同前往陝西賑災,真可謂收獲頗豐。
這般喜悅的心情下,諸葛亮手中的筆都行走的快了些。
也就在此時,新任的錦衣衛千戶,盧劍星走了進來,下跪施禮道。
“皇上恕罪,今日負責直道值班的錦衣衛千戶劉吳,因畏懼懲罰,已在家中自縊了。他還留下一封遺書,請皇上過目。”
“噢?自縊了?”
諸葛亮提筆的手稍緩,心有疑慮。
今日馬匹意外之事,他其實並沒有放在心上。
畢竟意外收獲了三位良才,高興還來不及,如何在意這些事情呢。
然而他卻沒想到,剛上任的盧劍星,就已經去調查整件事情的來龍去脈了,沒想到竟是這個結果。
諸葛亮隨即接過遺書,審視了一番後,已經察覺出不對勁來。
“這遺書字跡可與那劉吳一致?”
“迴皇上,臣對照過,大體是一致的,就是這遺書寫得比較清爽些。”
盧劍星小心翼翼的說著,留下了線索,供諸葛亮來追問。
這也是他的為官之道了,那就是永遠不要表現得比你的上司更聰明,就算知道什麽,也應該暗中引導對方,讓對方意識到問題,讓他認為是自己探究出的結果。
如此一來,不管事情最後是否對錯,自己都能立於不敗之地,甚至還會招來上司的青睞。
隻可惜從前閹黨當道,他這樣的小把戲,也就能讓他保持著總旗的位置,不至於被人頂替。
諸葛亮聽了這話,怎會不知他的弦外之音,當即訓勸道。
“盧劍星,在我麵前,不必隱瞞,你可大膽說出自己的推測。若是錯了,我不會怪罪你,若是對了,還有獎勵。”
盧劍星聞言,嘴上應了一句,心裏卻不敢應。
伴君如伴虎,萬一哪天皇上想要徇私時,自己這時候可真是說也說不清了。
“迴皇上,臣以為,此事必有蹊蹺。您每日往返軍營的路,一來是人流相對較小,二是周密保護,應該不會有小攤小販的東西擺在街道上的,更別提還有散戶馬匹路過,簡直詭異。
再者就是您今日出行,完全是臨時起意,其他人應該不知才對,除非有人早就布局,就篤定您會有著急的一天,故而早早設伏...那樣的話,臣便不敢多想了。”
這盧劍星說完,又補充道。
“另外,臣又去檢查了一下那幾匹驚馬,都是較為溫順的馬兒,而且這些馬兒,還都是我山西老家的馬,應不至於如此衝撞。臣以為,此事當一查到底,否則歹人遲早會再出手的。”
諸葛亮聞言,連連點頭,暗讚盧劍星辦事能力高超,確實是能人。
同時他更是肯定道。
“汝之分析,甚為中肯。盧劍星,便由伱去徹查,務必要揪出這其中的幕後人來!”
“是!臣必不負皇上厚望!”
盧劍星神色一震,當即接下了這一委任,這才退出了殿內。
諸葛亮這時候才隱隱覺得後怕,自言自語道。
“廷杖,紅丸,落水...魏忠賢讓我注意自己的安危,原來卻是這麽迴事。”
他不禁想到,若是自己在這裏就倒下,豈非辜負大明?
也就在此時,王承恩入了殿,為諸葛亮添了一點燭火以後,詢問道。
“皇上,夜深了,不如早點休息吧。您這幾日白天奔走在軍營,晚上迴來還要趕一次晚朝,入了夜卻還要看這些奏章,老奴真是擔心您的身體啊。”
諸葛亮收斂心神,繼續迴歸到政務上來,並立馬寫了旨意,開口道。
“不妨事。春耕即將到來,我有意領四省大生產,再傳我指令,讓軍中各工匠暫緩鑄造兵器,開始鑄造農具。務必保證結實耐用,春耕來時,我有大用。”
說完,他便把旨意給了王承恩。
王承恩接過,心中多有感慨。
他這個秉筆太監啊,基本就是跑腿的,再沒有當初天啟時魏忠賢之權勢了。
因為天子事無巨細,皆需評判。
他讀書雖也不少,但同皇上比起來,那還是小巫見大巫,壓根不夠看了。
所以這後宮裏的太監們,也跟著王承恩一樣,盡皆老實起來,再不敢鬧事了。
目送著王承恩離開,諸葛亮又繼續批注奏章,直到深夜方才睡下。
他雖疲憊,但由於這身子尚算年輕,一覺過後,又是容光煥發,可以繼續投入繁忙的軍務之中了。
袁崇煥,孫承宗皆在領了官印公文以後,奔赴東西兩線。
有他們整理前線軍務,再加上李標處理陝西官場,諸葛亮稍有放鬆。
眼下他的任務,便是管理好後方。
陝西遭災嚴重,漕運淤堵甚多,江南稅收難繳,京畿地區又較難收上來稅。
這些問題都是需要解決的,而隨著春耕即將到來,組織各地大生產的問題,還得提升日程。
也就在此時,諸葛亮想起了一本奏章,他當即從自己的案牘一角中,找到了自己留存的那本奏章。。
“甘薯疏。”
他念到,隨後便想起了那個人的名字。
徐光啟。
想到此處,他當即問道。
“王承恩何在?”
“迴皇上,老奴在呢。”
“前番曾受人舉薦的袁可立,徐光啟為何不見人影?連袁崇煥都不遠萬裏趕來,他二人也該有迴信了吧?莫非是生了病痛,難以到來?”
“咦,皇上,您莫非有未卜先知之能?受舉薦的袁大人,確實因為病痛而無法來朝複官,至於徐光啟徐大人,吏部也派人去催了,可是徐大人目前還停留在山西省,說是在研究什麽東西。”
王承恩如實迴答道。
諸葛亮聽了這話,隻說道。
“袁可立為四朝老臣,大明名將,征戰多年落下一身病根,情有可原。你速派太醫領宮中珍藥送往袁可立府上,隻說叫他好生休養,身體健康第一位。至於徐光啟,立馬派出一隊錦衣衛前去山西相尋,春耕即將到來,我想同他談一談這《甘薯疏》!”
對於這甘薯,諸葛亮懷了許多的期盼。
若甘薯果真同這奏疏上所說的一樣,耐寒耐旱,那大明便有福了!
大宴過後,眾人退散,文華殿又再次恢複平靜。
諸葛亮伏案牘繼續閱讀奏章,處理積壓的政務。
今日收三位良才,又安排李標陪同前往陝西賑災,真可謂收獲頗豐。
這般喜悅的心情下,諸葛亮手中的筆都行走的快了些。
也就在此時,新任的錦衣衛千戶,盧劍星走了進來,下跪施禮道。
“皇上恕罪,今日負責直道值班的錦衣衛千戶劉吳,因畏懼懲罰,已在家中自縊了。他還留下一封遺書,請皇上過目。”
“噢?自縊了?”
諸葛亮提筆的手稍緩,心有疑慮。
今日馬匹意外之事,他其實並沒有放在心上。
畢竟意外收獲了三位良才,高興還來不及,如何在意這些事情呢。
然而他卻沒想到,剛上任的盧劍星,就已經去調查整件事情的來龍去脈了,沒想到竟是這個結果。
諸葛亮隨即接過遺書,審視了一番後,已經察覺出不對勁來。
“這遺書字跡可與那劉吳一致?”
“迴皇上,臣對照過,大體是一致的,就是這遺書寫得比較清爽些。”
盧劍星小心翼翼的說著,留下了線索,供諸葛亮來追問。
這也是他的為官之道了,那就是永遠不要表現得比你的上司更聰明,就算知道什麽,也應該暗中引導對方,讓對方意識到問題,讓他認為是自己探究出的結果。
如此一來,不管事情最後是否對錯,自己都能立於不敗之地,甚至還會招來上司的青睞。
隻可惜從前閹黨當道,他這樣的小把戲,也就能讓他保持著總旗的位置,不至於被人頂替。
諸葛亮聽了這話,怎會不知他的弦外之音,當即訓勸道。
“盧劍星,在我麵前,不必隱瞞,你可大膽說出自己的推測。若是錯了,我不會怪罪你,若是對了,還有獎勵。”
盧劍星聞言,嘴上應了一句,心裏卻不敢應。
伴君如伴虎,萬一哪天皇上想要徇私時,自己這時候可真是說也說不清了。
“迴皇上,臣以為,此事必有蹊蹺。您每日往返軍營的路,一來是人流相對較小,二是周密保護,應該不會有小攤小販的東西擺在街道上的,更別提還有散戶馬匹路過,簡直詭異。
再者就是您今日出行,完全是臨時起意,其他人應該不知才對,除非有人早就布局,就篤定您會有著急的一天,故而早早設伏...那樣的話,臣便不敢多想了。”
這盧劍星說完,又補充道。
“另外,臣又去檢查了一下那幾匹驚馬,都是較為溫順的馬兒,而且這些馬兒,還都是我山西老家的馬,應不至於如此衝撞。臣以為,此事當一查到底,否則歹人遲早會再出手的。”
諸葛亮聞言,連連點頭,暗讚盧劍星辦事能力高超,確實是能人。
同時他更是肯定道。
“汝之分析,甚為中肯。盧劍星,便由伱去徹查,務必要揪出這其中的幕後人來!”
“是!臣必不負皇上厚望!”
盧劍星神色一震,當即接下了這一委任,這才退出了殿內。
諸葛亮這時候才隱隱覺得後怕,自言自語道。
“廷杖,紅丸,落水...魏忠賢讓我注意自己的安危,原來卻是這麽迴事。”
他不禁想到,若是自己在這裏就倒下,豈非辜負大明?
也就在此時,王承恩入了殿,為諸葛亮添了一點燭火以後,詢問道。
“皇上,夜深了,不如早點休息吧。您這幾日白天奔走在軍營,晚上迴來還要趕一次晚朝,入了夜卻還要看這些奏章,老奴真是擔心您的身體啊。”
諸葛亮收斂心神,繼續迴歸到政務上來,並立馬寫了旨意,開口道。
“不妨事。春耕即將到來,我有意領四省大生產,再傳我指令,讓軍中各工匠暫緩鑄造兵器,開始鑄造農具。務必保證結實耐用,春耕來時,我有大用。”
說完,他便把旨意給了王承恩。
王承恩接過,心中多有感慨。
他這個秉筆太監啊,基本就是跑腿的,再沒有當初天啟時魏忠賢之權勢了。
因為天子事無巨細,皆需評判。
他讀書雖也不少,但同皇上比起來,那還是小巫見大巫,壓根不夠看了。
所以這後宮裏的太監們,也跟著王承恩一樣,盡皆老實起來,再不敢鬧事了。
目送著王承恩離開,諸葛亮又繼續批注奏章,直到深夜方才睡下。
他雖疲憊,但由於這身子尚算年輕,一覺過後,又是容光煥發,可以繼續投入繁忙的軍務之中了。
袁崇煥,孫承宗皆在領了官印公文以後,奔赴東西兩線。
有他們整理前線軍務,再加上李標處理陝西官場,諸葛亮稍有放鬆。
眼下他的任務,便是管理好後方。
陝西遭災嚴重,漕運淤堵甚多,江南稅收難繳,京畿地區又較難收上來稅。
這些問題都是需要解決的,而隨著春耕即將到來,組織各地大生產的問題,還得提升日程。
也就在此時,諸葛亮想起了一本奏章,他當即從自己的案牘一角中,找到了自己留存的那本奏章。。
“甘薯疏。”
他念到,隨後便想起了那個人的名字。
徐光啟。
想到此處,他當即問道。
“王承恩何在?”
“迴皇上,老奴在呢。”
“前番曾受人舉薦的袁可立,徐光啟為何不見人影?連袁崇煥都不遠萬裏趕來,他二人也該有迴信了吧?莫非是生了病痛,難以到來?”
“咦,皇上,您莫非有未卜先知之能?受舉薦的袁大人,確實因為病痛而無法來朝複官,至於徐光啟徐大人,吏部也派人去催了,可是徐大人目前還停留在山西省,說是在研究什麽東西。”
王承恩如實迴答道。
諸葛亮聽了這話,隻說道。
“袁可立為四朝老臣,大明名將,征戰多年落下一身病根,情有可原。你速派太醫領宮中珍藥送往袁可立府上,隻說叫他好生休養,身體健康第一位。至於徐光啟,立馬派出一隊錦衣衛前去山西相尋,春耕即將到來,我想同他談一談這《甘薯疏》!”
對於這甘薯,諸葛亮懷了許多的期盼。
若甘薯果真同這奏疏上所說的一樣,耐寒耐旱,那大明便有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