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華殿內,正有人被新皇的一番話震撼得說不出話來。
劉一燝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心中滿是震撼。
這真是一位十六歲的少年能辦得到的事情嗎?
他承認,眼前的新皇的確是少年英主,有昔年魏明帝曹叡之風,可理清朝政,主持大局。
他
他也認為,這些能力對於有些人來說是天生的,畢竟曆史上不乏神童。
能一目十行,過目不忘者數不勝數,處理並批注如此海量的奏章,並非不可能。
然而那可是統兵啊!
是一將成而萬骨枯的戰場,是一仗敗而國家危及的關鍵。
一個十六歲,且無任何經驗的少年卻想要審理衛所,重振兵勇。
這不是天方夜譚嗎?
不僅如此,劉一燝還看到,這新皇還打算用自創陣法練兵。
這就更加不靠譜了。
曆朝曆代,哪位軍事大家,都隻敢說自己是研習陣法,不曾有人敢自創。
如今新皇一天兵也未曾統領,竟然還想要用自創陣法統兵?
雖然這個自創陣法的名字是叫八陣圖,但劉一燝並未把它同曆史上赫赫有名的八陣圖聯係在一起。
畢竟那陣法早就失傳了。
新皇手上的,應該是突發奇想畫出來的吧?
劉一燝可真坐不住了。
結合這兩項前提,他第一個念頭想到的並不是新皇會如何統兵殺敵,而是想到了一個可怕的名字。
明英宗朱祁鎮!
昔年英宗不也是如此,巧得內部安穩,遂想要統兵上陣殺敵,以求追趕成祖。
若說英宗乃是馬背出身,南征北戰,還則罷了,起碼有統兵經驗,不至於管不住手下將士。
可那英宗隻是仰慕成祖,根本沒有成祖之能力,自小更是生在富貴中,哪裏上得了戰場。
這一出戰,果然遭大敗,使大明精銳盡滅不說,自身更是被俘,成了大明之恥,又使百姓遭殃。
土木堡之變這種事情,是斷然不能再發生第二次了!
侵田的事情立馬被劉一燝泡於腦後了,當即下跪叩首道。
“皇上,您不能出宮,更不能去統禦那些軍隊啊!”
諸葛亮困惑,卻問道。
“這是為何?”
“皇上,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也,不可不察。而皇上您乃天子,一國之核心,萬民之敬仰,一旦有變,天下震動。
臣鬥膽禁言,請皇上穩坐紫禁城,以保社稷安康。”
劉一燝說完,又是三叩首。
他乃是飽讀史書之人,深知土木堡之後,大明之頹勢。
他劉一燝自問不是於謙,此時的大明更找不出第二個於謙。
所以他哪裏敢拿大明去賭眼前這位新皇的能力啊!
盡管劉一燝慷慨陳詞,但本質上還是在違背新皇的意誌。
一旁的王承恩忍不住的說道。
“劉大人如此言辭,可是要忤逆皇上?”
“這…臣不敢,這些都是臣的肺腑一言呐。”
麵對劉一燝如此激烈反對,諸葛亮開始是驚詫,後來是釋然。
他也知道大明前頭有過土木堡之變,大家都怕了。
畢竟文臣們鬥來鬥去,那還是朝堂上的唇槍舌戰。
真要被皇帝帶上戰場,迎擊後金,那可真是會掉腦袋的了。
不僅如此,百姓更會遭重,大明更有傾覆之像。
諸葛亮深知這一點,但依舊認為自己應當出宮,應當重組衛所。
不為其他,就為那一日劉家村時,二十五人全副武裝的衛所兵勇,正麵與九名劫匪交鋒,竟落的潰敗的結果。
在占據了兵甲,村道狹窄之地利,以及人數三種必勝條件後,這些衛所兵勇居然還是輸了!
足以見得,衛所兵勇糜爛到了何等程度。
若再不改變,大明滅亡,也隻是時間問題罷了。
至於能不能成,諸葛亮心有傲氣,不就是重組軍隊,再振軍心嘛。
他做過不止一次,這一次更是集合了前麵所有之得失經驗,如何不能成?
好歹我也自比管仲樂毅,又有大明目前餘力,重振兵勇,必然可信。
可心裏是這樣想,旁人不信,也不能怨他們。
畢竟自己目前隻是一位剛至十七歲的少年郎,無軍功傍身,難以服眾。
所以諸葛亮也沒有訓斥劉一燝,隻是緩和道。
“劉一燝你可放心,我此行並非真要當即掌握衛所,隻是檢閱一番,再尋一老兵商議這小圖即可。”
聽了這話劉一燝這才放鬆下來。
還好還好,不是犯了統兵癮就好。
他擦了擦汗,這才施禮道。
“既如此,老臣已心安。方才冒犯皇上,還請皇上降罪。”
“不知者無罪,劉一燝你速速去處理侵田案。另外這次我乃秘密出行,你須得為我保密一番。”
“多謝皇上恕罪,老臣怎敢胡言,這就退下處理侵田案去了。”
劉一燝這才轉身離去,行走間稍有輕鬆之意。
身旁的王承恩卻有幾分困惑,詢問到。
“皇上,我們當真隻是去看看嗎?”
“當然是,本次出行便交由你去安排,萬不可走漏了風聲,讓那些衛所有所察覺。”
“皇上請放心,錦衣衛斷不是吃素,老奴這就去安排。”
諸葛亮點點頭,便在大殿內等候。
約莫一個時辰後,錦衣衛的十位健兒就已經準備就緒,前往最近衛所的路上,也有各地的錦衣衛嚴格布控。
大家都相互盯著,誰敢走露風聲,下場便是人頭落地。
諸葛亮遂在王承恩的陪伴下,秘密出宮,騎馬趕往了五軍都督府目前所統衛的各個衛所中去。
這越看,諸葛亮越是心驚不已。
許多衛所之中根本就沒有什麽兵勇,全是老弱病殘。
說這些兵勇十成十沒有戰力有些誇張,可十損其九的沒戰力,卻是貼切。
不僅如此,很多兵甲都已有損毀,不少缺角有裂紋,卻依舊在使用。
任誰見了,都知道那些兵器用不長久。
偶爾幾副完善的鎧甲,也是用來充門麵的。
譬如那一日跟劉一燝出行的幾個衛兵,恐怕就是集齊了整個衛所之內的兵甲,才能湊出來的吧?
有此隊伍,大明危矣。
諸葛亮在掃視一圈以後,心中愈發焦慮。
衛所之兵,已到了不得重組的地步了。
劉一燝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心中滿是震撼。
這真是一位十六歲的少年能辦得到的事情嗎?
他承認,眼前的新皇的確是少年英主,有昔年魏明帝曹叡之風,可理清朝政,主持大局。
他
他也認為,這些能力對於有些人來說是天生的,畢竟曆史上不乏神童。
能一目十行,過目不忘者數不勝數,處理並批注如此海量的奏章,並非不可能。
然而那可是統兵啊!
是一將成而萬骨枯的戰場,是一仗敗而國家危及的關鍵。
一個十六歲,且無任何經驗的少年卻想要審理衛所,重振兵勇。
這不是天方夜譚嗎?
不僅如此,劉一燝還看到,這新皇還打算用自創陣法練兵。
這就更加不靠譜了。
曆朝曆代,哪位軍事大家,都隻敢說自己是研習陣法,不曾有人敢自創。
如今新皇一天兵也未曾統領,竟然還想要用自創陣法統兵?
雖然這個自創陣法的名字是叫八陣圖,但劉一燝並未把它同曆史上赫赫有名的八陣圖聯係在一起。
畢竟那陣法早就失傳了。
新皇手上的,應該是突發奇想畫出來的吧?
劉一燝可真坐不住了。
結合這兩項前提,他第一個念頭想到的並不是新皇會如何統兵殺敵,而是想到了一個可怕的名字。
明英宗朱祁鎮!
昔年英宗不也是如此,巧得內部安穩,遂想要統兵上陣殺敵,以求追趕成祖。
若說英宗乃是馬背出身,南征北戰,還則罷了,起碼有統兵經驗,不至於管不住手下將士。
可那英宗隻是仰慕成祖,根本沒有成祖之能力,自小更是生在富貴中,哪裏上得了戰場。
這一出戰,果然遭大敗,使大明精銳盡滅不說,自身更是被俘,成了大明之恥,又使百姓遭殃。
土木堡之變這種事情,是斷然不能再發生第二次了!
侵田的事情立馬被劉一燝泡於腦後了,當即下跪叩首道。
“皇上,您不能出宮,更不能去統禦那些軍隊啊!”
諸葛亮困惑,卻問道。
“這是為何?”
“皇上,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也,不可不察。而皇上您乃天子,一國之核心,萬民之敬仰,一旦有變,天下震動。
臣鬥膽禁言,請皇上穩坐紫禁城,以保社稷安康。”
劉一燝說完,又是三叩首。
他乃是飽讀史書之人,深知土木堡之後,大明之頹勢。
他劉一燝自問不是於謙,此時的大明更找不出第二個於謙。
所以他哪裏敢拿大明去賭眼前這位新皇的能力啊!
盡管劉一燝慷慨陳詞,但本質上還是在違背新皇的意誌。
一旁的王承恩忍不住的說道。
“劉大人如此言辭,可是要忤逆皇上?”
“這…臣不敢,這些都是臣的肺腑一言呐。”
麵對劉一燝如此激烈反對,諸葛亮開始是驚詫,後來是釋然。
他也知道大明前頭有過土木堡之變,大家都怕了。
畢竟文臣們鬥來鬥去,那還是朝堂上的唇槍舌戰。
真要被皇帝帶上戰場,迎擊後金,那可真是會掉腦袋的了。
不僅如此,百姓更會遭重,大明更有傾覆之像。
諸葛亮深知這一點,但依舊認為自己應當出宮,應當重組衛所。
不為其他,就為那一日劉家村時,二十五人全副武裝的衛所兵勇,正麵與九名劫匪交鋒,竟落的潰敗的結果。
在占據了兵甲,村道狹窄之地利,以及人數三種必勝條件後,這些衛所兵勇居然還是輸了!
足以見得,衛所兵勇糜爛到了何等程度。
若再不改變,大明滅亡,也隻是時間問題罷了。
至於能不能成,諸葛亮心有傲氣,不就是重組軍隊,再振軍心嘛。
他做過不止一次,這一次更是集合了前麵所有之得失經驗,如何不能成?
好歹我也自比管仲樂毅,又有大明目前餘力,重振兵勇,必然可信。
可心裏是這樣想,旁人不信,也不能怨他們。
畢竟自己目前隻是一位剛至十七歲的少年郎,無軍功傍身,難以服眾。
所以諸葛亮也沒有訓斥劉一燝,隻是緩和道。
“劉一燝你可放心,我此行並非真要當即掌握衛所,隻是檢閱一番,再尋一老兵商議這小圖即可。”
聽了這話劉一燝這才放鬆下來。
還好還好,不是犯了統兵癮就好。
他擦了擦汗,這才施禮道。
“既如此,老臣已心安。方才冒犯皇上,還請皇上降罪。”
“不知者無罪,劉一燝你速速去處理侵田案。另外這次我乃秘密出行,你須得為我保密一番。”
“多謝皇上恕罪,老臣怎敢胡言,這就退下處理侵田案去了。”
劉一燝這才轉身離去,行走間稍有輕鬆之意。
身旁的王承恩卻有幾分困惑,詢問到。
“皇上,我們當真隻是去看看嗎?”
“當然是,本次出行便交由你去安排,萬不可走漏了風聲,讓那些衛所有所察覺。”
“皇上請放心,錦衣衛斷不是吃素,老奴這就去安排。”
諸葛亮點點頭,便在大殿內等候。
約莫一個時辰後,錦衣衛的十位健兒就已經準備就緒,前往最近衛所的路上,也有各地的錦衣衛嚴格布控。
大家都相互盯著,誰敢走露風聲,下場便是人頭落地。
諸葛亮遂在王承恩的陪伴下,秘密出宮,騎馬趕往了五軍都督府目前所統衛的各個衛所中去。
這越看,諸葛亮越是心驚不已。
許多衛所之中根本就沒有什麽兵勇,全是老弱病殘。
說這些兵勇十成十沒有戰力有些誇張,可十損其九的沒戰力,卻是貼切。
不僅如此,很多兵甲都已有損毀,不少缺角有裂紋,卻依舊在使用。
任誰見了,都知道那些兵器用不長久。
偶爾幾副完善的鎧甲,也是用來充門麵的。
譬如那一日跟劉一燝出行的幾個衛兵,恐怕就是集齊了整個衛所之內的兵甲,才能湊出來的吧?
有此隊伍,大明危矣。
諸葛亮在掃視一圈以後,心中愈發焦慮。
衛所之兵,已到了不得重組的地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