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番高論過後的錢謙益駐足在了隊列前方,那昂首挺胸的模樣,真讓人以為他是一介忠臣,正在為大明百姓謀求福祉。
隻是稍有聽過他剛剛高論的人,都會為被征收的百姓捏一把冷汗。那言語間,都不把底層農民當人。
諸葛亮眯縫著眼睛看了此人一眼,語氣平淡道。
“征遼餉,果真能鎮邊安民?”
錢謙益一聽這話,心中大喜過望。
他早就聽聞黃首輔前一月請發內帑時,新皇腦袋一熱,居然以天下為公之名,公布內帑收入,與戶部共管,讓黃首輔賺足了名聲。
這迴莫不是要輪到他了?
他忙一施禮,朗聲道。
“迴皇上,定能如此,神宗在時,亦是靠此法頂住遼東建奴進攻,就是先皇,也是靠此法取得支撐寧遠大捷的。”
錢謙益一說完,就等著這個腦袋容易發熱的新皇下聖旨了。
年輕皇帝嘛,總是容易被先輩的事跡所刺激,從而對戰事念念不忘。
有土木堡戰神之事跡在前,錢謙益不怕新皇不上當。
您那木匠哥哥都靠著此法取得大捷,您還不趕緊上鉤?
可就在此時,耳畔卻傳來新皇忽然大轉彎的話來。
“可我卻聽聞,除卻征收遼餉,神宗皇帝更收過江南各地的礦,商二稅,諸位以為如何?”
聽了這句話,莫說錢謙益,就是半個朝堂上的群臣,心裏都咯噔一下。
開甚麽玩笑,朝江南地區的收礦,商二稅?
此時閹黨已經倒,東林黨即將一家獨大,此刻重啟礦,商兩稅,豈不是要惹惱了東林黨人背後的商賈們?
要知道神宗下令收的這兩稅,主要針對的,就是位於江南地區的商賈們呐!
幸好神宗人死政消,這兩稅總算是不必上交了,畢竟繳稅這種事情,丟給那些窮鬼最好,怎麽能從他們身上動刀呢?
這時候錢謙益也意識到了事情的不對勁,他才剛從家鄉的商賈手中收了添頭,這會要是在朝堂上默不作聲,隻怕祖墳都要被人刨了,遂趕忙說道。
“皇上,萬萬不可啊!收此等稅收,那是與民爭利,是陷我大明於水火的下下策啊!”
“噢?這還是件奇事,怎麽收繳遼餉便不是下策,偏是這礦商二稅就是下策了呢?”
“迴皇上,江南地區乃是我大明錢糧之命脈,乃是對抗遼東建奴的重要後方,萬萬以穩為主。若是貿然收繳此稅,說不得會激起民變,莫說對抗建奴,我等甚至還要分兵安撫後方。屆時腹背受敵,那才萬萬不妙啊!”
不等諸葛亮開口,一旁還站著的周延儒也急了,拱手道。
“稟皇上,臣讚同禮部侍郎所言,不僅如此,臣還想補充幾點。”
“講。”
“是...神宗皇帝收繳二稅務之中,礦稅不必提,江南地區本就礦產不多,大頭都在商稅上。然而商稅乃是極高的三十稅一,我大明以農立國,商業為輔,江南地區的商賈們多是小本經營,此稅一開,不知有多少小商淪為難民,還請皇上萬望三思啊!”
他說完,兩手一攤,麵露憂國憂民之象,而朝堂之上盡是附和之人。
而那些站定在原地默不作聲的人,竟然還會被東林黨人瞪眼以待,被迫乖乖出列附和。
諸葛亮在龍台上看得一清二楚,卻默然不語。
而台下的錢謙益見有那麽多人強撐自己,心中大定,連腰杆子都直了不少,當即趁熱打鐵道。
“皇上,還是收繳遼餉,最為穩妥!”
諸葛亮凝視著如此朝堂,藏於長袖之下的雙拳微握。
經過這幾日的反複研究,他對於大明國的稅收已經有了一個初步的認知。
大明稅收分幾種,除開賦稅以外,大頭是關稅,所謂關稅,便是字麵意思。境內境外,入關即可收稅。
其中細分可分為,鈔關稅,意在收過往船舶,漕運等商稅務,種類繁多,大頭在此。
海關稅,這就是針對各地貢船上夾帶的私貨收取的,往往十抽其二,算是次一級的稅收來源。
還有今日的重頭戲,商稅,俗稱是三十稅一,針對市麵上百貨,飲食果蔬等進行收稅。明太祖時漸漸式微,因為當年實際上收不齊多少稅收來。
可那是當年,不是現在。萬曆年間收過一次該稅,收獲頗豐,遠非周延儒口中所說的小商小販那麽簡單。
若想改稅,最好的辦法便是往這些稅務身上改動。
要是再急征遼餉,以陝西遭荒這等情況來看,隻怕要激起更大的民變。
結果大臣們盡皆忽視,隻想著用天啟年間拿來應急的遼餉補齊,豈不是笑話!
這簡直就是漢末時期的翻版,稅收都往農民身上收,導致越收越反,而那些富商大賈們,卻一個個吃得紅光滿麵,半點稅也不肯交。
此刻要是真的遂了這些人的意思,隻怕這大明百姓,又要遭殃。
諸葛亮心念至此,已經有了主意,嘴角的微笑,也浮現了出來。
一旁的王承恩見了,冷不丁的打了一個哆嗦,旁人瞄了一眼,都以為他著涼了。
殊不知王承恩可清楚了,這是有人要倒黴的前兆。
這時諸葛亮大方起身,來到了台前,裝作一副顧慮重重的樣子,皺眉沉吟道。
“諸位之建議,我已知曉,那不如就……施行遼餉?”
群臣們一聽,當時就喜不自勝,忙說道。
“好哇,皇上您別再猶豫了!”
可諸葛亮話鋒猛得一轉,敲了敲額頭,又發愁道。
“然而遼餉終究會傷了農民,還不如收繳礦,商兩稅……”
群臣們又如喪考妣一般,連忙阻止道。
“萬萬不可啊,皇上,這是與民爭利啊!”
看著群臣如此快速的情緒變化,站在幕後低頭的王承恩也笑了。
因為在他眼中,自家新皇就像是在耍猴一般,將這些大臣們耍得團團轉。
果不其然,看似猶豫的諸葛亮忽然語氣堅決道。
“既然收繳遼餉又不妥,收繳商稅又與民爭利,兩害取其輕,不如全麵恢複張居正改革時曾推出的各項法製,重振國稅,諸位以為如何?”
群臣們,特別是那些東林黨人一聽,瞬間臉就綠了。
好嘛,這更是要他們的命啊!
當年張居正推出的一係列稅收,固然是充盈了國庫,使得國庫曾達到一千六百萬兩之巨,但這傷第的,可是各家的地主老爺們呐!
這可比商稅這種毛毛細雨利害多了,真要讓新皇落下聖旨,隻怕好幾位大臣下了朝,就要被家鄉的商賈鬧翻天了!
那錢謙益當即站了出來,大義凜然道。
“皇上,微臣以為還是收繳礦商兩稅來得實在,此法收效甚快,乃治國安邦之良策。”
諸葛亮見了,那小扇子都扇得歡快了些,眼中的笑意已是不減。
此時此刻,他的耳邊忽然想起某個悠長又詭異的聲音。
那聲音道。
‘大臣們總是喜歡折中的,倘若你說要收繳礦商兩稅,他們是斷然不答應的。但你要是說全麵恢複張居正改革之法,那他們又會同意收繳礦商兩稅了。’
諸葛亮至此達成了目的,勉為其難道。
“既然諸位都認為此法甚妙,那便擬票,讓戶部在幾日內拿一個方案出來,盡快下派官員往江南收繳此稅。”
“皇上聖明。”
群臣們猶如劫後餘生一般,紛紛鬆了口氣,說出了這句話。
隻是他們越想越覺得不對勁,明明最開始他們,還是堅決反對收稅的一方,怎麽現在還答應了呢?
再抬起頭來,新皇又迴到了側位上,一幅笑而不語的模樣望著眾人。
那稚嫩的臉龐,明明就是個十六歲的少年啊!
隻是稍有聽過他剛剛高論的人,都會為被征收的百姓捏一把冷汗。那言語間,都不把底層農民當人。
諸葛亮眯縫著眼睛看了此人一眼,語氣平淡道。
“征遼餉,果真能鎮邊安民?”
錢謙益一聽這話,心中大喜過望。
他早就聽聞黃首輔前一月請發內帑時,新皇腦袋一熱,居然以天下為公之名,公布內帑收入,與戶部共管,讓黃首輔賺足了名聲。
這迴莫不是要輪到他了?
他忙一施禮,朗聲道。
“迴皇上,定能如此,神宗在時,亦是靠此法頂住遼東建奴進攻,就是先皇,也是靠此法取得支撐寧遠大捷的。”
錢謙益一說完,就等著這個腦袋容易發熱的新皇下聖旨了。
年輕皇帝嘛,總是容易被先輩的事跡所刺激,從而對戰事念念不忘。
有土木堡戰神之事跡在前,錢謙益不怕新皇不上當。
您那木匠哥哥都靠著此法取得大捷,您還不趕緊上鉤?
可就在此時,耳畔卻傳來新皇忽然大轉彎的話來。
“可我卻聽聞,除卻征收遼餉,神宗皇帝更收過江南各地的礦,商二稅,諸位以為如何?”
聽了這句話,莫說錢謙益,就是半個朝堂上的群臣,心裏都咯噔一下。
開甚麽玩笑,朝江南地區的收礦,商二稅?
此時閹黨已經倒,東林黨即將一家獨大,此刻重啟礦,商兩稅,豈不是要惹惱了東林黨人背後的商賈們?
要知道神宗下令收的這兩稅,主要針對的,就是位於江南地區的商賈們呐!
幸好神宗人死政消,這兩稅總算是不必上交了,畢竟繳稅這種事情,丟給那些窮鬼最好,怎麽能從他們身上動刀呢?
這時候錢謙益也意識到了事情的不對勁,他才剛從家鄉的商賈手中收了添頭,這會要是在朝堂上默不作聲,隻怕祖墳都要被人刨了,遂趕忙說道。
“皇上,萬萬不可啊!收此等稅收,那是與民爭利,是陷我大明於水火的下下策啊!”
“噢?這還是件奇事,怎麽收繳遼餉便不是下策,偏是這礦商二稅就是下策了呢?”
“迴皇上,江南地區乃是我大明錢糧之命脈,乃是對抗遼東建奴的重要後方,萬萬以穩為主。若是貿然收繳此稅,說不得會激起民變,莫說對抗建奴,我等甚至還要分兵安撫後方。屆時腹背受敵,那才萬萬不妙啊!”
不等諸葛亮開口,一旁還站著的周延儒也急了,拱手道。
“稟皇上,臣讚同禮部侍郎所言,不僅如此,臣還想補充幾點。”
“講。”
“是...神宗皇帝收繳二稅務之中,礦稅不必提,江南地區本就礦產不多,大頭都在商稅上。然而商稅乃是極高的三十稅一,我大明以農立國,商業為輔,江南地區的商賈們多是小本經營,此稅一開,不知有多少小商淪為難民,還請皇上萬望三思啊!”
他說完,兩手一攤,麵露憂國憂民之象,而朝堂之上盡是附和之人。
而那些站定在原地默不作聲的人,竟然還會被東林黨人瞪眼以待,被迫乖乖出列附和。
諸葛亮在龍台上看得一清二楚,卻默然不語。
而台下的錢謙益見有那麽多人強撐自己,心中大定,連腰杆子都直了不少,當即趁熱打鐵道。
“皇上,還是收繳遼餉,最為穩妥!”
諸葛亮凝視著如此朝堂,藏於長袖之下的雙拳微握。
經過這幾日的反複研究,他對於大明國的稅收已經有了一個初步的認知。
大明稅收分幾種,除開賦稅以外,大頭是關稅,所謂關稅,便是字麵意思。境內境外,入關即可收稅。
其中細分可分為,鈔關稅,意在收過往船舶,漕運等商稅務,種類繁多,大頭在此。
海關稅,這就是針對各地貢船上夾帶的私貨收取的,往往十抽其二,算是次一級的稅收來源。
還有今日的重頭戲,商稅,俗稱是三十稅一,針對市麵上百貨,飲食果蔬等進行收稅。明太祖時漸漸式微,因為當年實際上收不齊多少稅收來。
可那是當年,不是現在。萬曆年間收過一次該稅,收獲頗豐,遠非周延儒口中所說的小商小販那麽簡單。
若想改稅,最好的辦法便是往這些稅務身上改動。
要是再急征遼餉,以陝西遭荒這等情況來看,隻怕要激起更大的民變。
結果大臣們盡皆忽視,隻想著用天啟年間拿來應急的遼餉補齊,豈不是笑話!
這簡直就是漢末時期的翻版,稅收都往農民身上收,導致越收越反,而那些富商大賈們,卻一個個吃得紅光滿麵,半點稅也不肯交。
此刻要是真的遂了這些人的意思,隻怕這大明百姓,又要遭殃。
諸葛亮心念至此,已經有了主意,嘴角的微笑,也浮現了出來。
一旁的王承恩見了,冷不丁的打了一個哆嗦,旁人瞄了一眼,都以為他著涼了。
殊不知王承恩可清楚了,這是有人要倒黴的前兆。
這時諸葛亮大方起身,來到了台前,裝作一副顧慮重重的樣子,皺眉沉吟道。
“諸位之建議,我已知曉,那不如就……施行遼餉?”
群臣們一聽,當時就喜不自勝,忙說道。
“好哇,皇上您別再猶豫了!”
可諸葛亮話鋒猛得一轉,敲了敲額頭,又發愁道。
“然而遼餉終究會傷了農民,還不如收繳礦,商兩稅……”
群臣們又如喪考妣一般,連忙阻止道。
“萬萬不可啊,皇上,這是與民爭利啊!”
看著群臣如此快速的情緒變化,站在幕後低頭的王承恩也笑了。
因為在他眼中,自家新皇就像是在耍猴一般,將這些大臣們耍得團團轉。
果不其然,看似猶豫的諸葛亮忽然語氣堅決道。
“既然收繳遼餉又不妥,收繳商稅又與民爭利,兩害取其輕,不如全麵恢複張居正改革時曾推出的各項法製,重振國稅,諸位以為如何?”
群臣們,特別是那些東林黨人一聽,瞬間臉就綠了。
好嘛,這更是要他們的命啊!
當年張居正推出的一係列稅收,固然是充盈了國庫,使得國庫曾達到一千六百萬兩之巨,但這傷第的,可是各家的地主老爺們呐!
這可比商稅這種毛毛細雨利害多了,真要讓新皇落下聖旨,隻怕好幾位大臣下了朝,就要被家鄉的商賈鬧翻天了!
那錢謙益當即站了出來,大義凜然道。
“皇上,微臣以為還是收繳礦商兩稅來得實在,此法收效甚快,乃治國安邦之良策。”
諸葛亮見了,那小扇子都扇得歡快了些,眼中的笑意已是不減。
此時此刻,他的耳邊忽然想起某個悠長又詭異的聲音。
那聲音道。
‘大臣們總是喜歡折中的,倘若你說要收繳礦商兩稅,他們是斷然不答應的。但你要是說全麵恢複張居正改革之法,那他們又會同意收繳礦商兩稅了。’
諸葛亮至此達成了目的,勉為其難道。
“既然諸位都認為此法甚妙,那便擬票,讓戶部在幾日內拿一個方案出來,盡快下派官員往江南收繳此稅。”
“皇上聖明。”
群臣們猶如劫後餘生一般,紛紛鬆了口氣,說出了這句話。
隻是他們越想越覺得不對勁,明明最開始他們,還是堅決反對收稅的一方,怎麽現在還答應了呢?
再抬起頭來,新皇又迴到了側位上,一幅笑而不語的模樣望著眾人。
那稚嫩的臉龐,明明就是個十六歲的少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