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記錄眾生像


    芸芸眾生,大千世界。


    周遊愛看紀錄片,特別愛看,自然、動物、美食、社會、旅遊都喜歡看。國內國外的也喜歡看,最喜歡看的是國內社會之類的記錄片,因為想對這個世界了解更多,自從畢業後,就發現社會上的很多東西,和自己從小到大受到的教育有很大出入,比如:


    努力就有收獲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聽領導的話,好好幹活,別和同事鬧矛盾


    買房靠自己,啃老不道德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


    到了社會上才發現,現實是沒有邏輯的,現實更加魔幻,更加讓摸不透,利益糾紛無比複雜,深陷其中根本看不透,所以周遊經常看紀錄片,想了解社會真相,了解運行規律。


    讀萬卷書,行萬裏路,看各色人。


    這一直是周遊的夢想,紀錄片在很大程度上滿足了以前的周遊,但由於社會大環境及紀錄片生存現狀,現實類紀錄片很少,大都是浮於表麵,或以宣傳為導向的政策片,隻能偶爾發現一部好片子。


    現在周遊有點閑錢,未來也會有一點閑錢,想對這個行業付出一點,不能說不求迴報,隻能說滿足心安,畢竟以前白嫖了那麽多紀錄片。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兼濟天下做不到,隻希望對獨立紀錄片行業起到一點微小的幫助。


    國內紀錄片導演們按工作狀態,大概分為三種,體製內導演、市場化導演、自由導演。


    按創作狀態的話,分為項目導演和獨立導演。


    紀錄片類型國際分類分為詩意型、闡述型、參與型、觀察型、反射型、闡述型。


    國內分類則是以電影、曆史、科教、人文。


    紀錄片導演日子好過,是從央視紀錄片頻道創立和舌尖上的中國火了以後,兩個因素加在一起,紀錄片導演的待遇與日子好過了不少。


    無論什麽導演,一般都是先在單位或者被人聘請,在已經確定要拍的紀錄片裏擔任導演,這種項目,資金已經提前確定好,導演過去之後與製片人或兼職,一起確定拍攝腳本。


    目前紀錄片的類型,有時事、曆史、傳記、舞台、專題等,但是根據拍攝方式有再現,


    以前隻有體製內導演和少數紀錄片導演不愁創作的資金,慢慢的一些獨立紀錄片導演,以參與型和觀察型紀錄片進入市場,並以獨特的視角贏得了國外獵奇心理,能以較好的價格賣給國外片商,獲取不錯的經濟利益,但是需要不斷繼續的從底層獲取素材,並且被海外市場取向左右,繼續拍攝社會底層來獲得國外片商的資金。


    國內大型紀錄片之前一直都是電影紀錄片或者曆史記錄片天下,各地方台都有一大批紀錄片導演,八九十年代以地方資金拍攝地方曆史紀錄片,體製內沒有壓力,所以內容大多以本地曆史為主。


    隨著舌尖上的中國火了以後,飲食這種人文紀錄片著實讓不少人忙活了幾年,無論體製內還是體製外,照著舌尖上的中國模式拍了無數這類紀錄片,都是有模有樣,經費也不錯,播出效果也不錯。


    但是利潤最大一塊卻是各地各種旅遊配套的展館紀錄片,裏麵各種新概念新技術使用極為激進,但是受眾僅為展館參觀人員,所以普及麵極窄,一般人不會注意。


    國內目前自然紀錄片這一塊比較弱,這一塊需要極大的敬業精神,還有專業技能以及巨大時間投入,還有海量資金支持。


    國內多年都是通過購買方式來進行,近些年開始有人嚐試進入自然紀錄片領域,但是投入產出比極不成比例,涉足的人都是以電視台為主,而且沒有bbc那種巨量資金投入,以及發型渠道和拍攝經驗。這一塊目前還需要有人去填補,但是這個星球上目前能想到題材,都被bbc想到了。bbc想到沒拍的,別人也拍不了。


    詩意型紀錄片國內受眾較少,且需要極高內容表達技巧,投入資金也很高,這一塊目前也少有人拍攝。


    很多人都被徐童、周浩、陳為軍等的紀錄片所吸引,但是這類獨立紀錄片國內市場出價較低,基本都是獵奇的國外市場支持,並且這類紀錄片常年跟拍,需要較高交流技巧,一般初入社會的紀錄片導演很難勝任。


    現在很多影視公司在紀錄片拍攝方麵都比較謹慎,最後都是以項目製為主,年輕紀錄片導演都是以和公司合作為主。除非有強烈的社會表達意願,一般不會有人去走獨立紀錄片這條路,太難太辛苦。


    周遊以前看過的,大概知道目前比較有名的獨立紀錄片導演。


    徐童,代表作有《算命》、《麥收》、《老唐頭》號稱遊民三部曲。


    周浩,代表作有《棉花》、《急診》、《日子》、《差館2》、《差館》、《書記》、《龍哥》、《高三》、《厚街》、《大同》,其中高三最為有名,傳播度最高,書記和大同最為經典難得,以後估計也很難能拍到類似的影像。


    陳為軍,《好死不如賴活著》、《生門》、《生門》、《出路》、《中國夢》、《為什麽貧窮?》、《日出日落》、《世界最大的中國餐館》、《請為我投票》、《城市夢》等作品,其中好死不如賴活著,周遊看了幾次,才看完,因為這部紀錄片讓人看起來難受了,哀民生之多艱,時代的一點小變故,落到個人頭上就是一座大山,這部片子把這句話表達的淋漓盡致。


    鄭瓊,《出路》,和陳為軍的名字一樣,但內容差距較大,更像人生七年一些,選取了中國幾個階層的人進行了跟拍,跨度時間較大,讓人感悟更深,


    王兵,《鐵西區》,改革的一部分縮影。


    還有很多獨立紀錄片導演,但受限於作品的傳播,及家庭的承擔能力,很多都是無疾而終。


    紀錄片是以真實生活為創作素材,以真人真事為表現對象,並對其進行藝術的加工與展現的,以展現真實為本質,並用真實引發人們思考的電影或電視藝術形式。紀錄片的核心為真實。


    紀錄片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相冊,更是時代的見證者。


    求推薦票。


    感謝依舊雲齊,天宇未兩位大佬的不離不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之悠閑人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三和棄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三和棄徒並收藏重生之悠閑人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