迴到府中,軍師劉旻一踏入房門。
便急忙點亮了蠟燭。
然而,燭光初現,他便驚愕地發現,數個蒙古帶刀大漢已悄然將他包圍。
為首者沉聲道:“劉軍師,皇後有請。”
劉旻聞言,心中似乎已有所悟,輕輕轉身,步履匆匆地向著王庭行去。
抵達王庭大帳,隻見皇後滿都海端坐於榻上,身旁則是威嚴的巴圖孟克。
四周,一群帶刀侍衛如臨大敵,氣氛凝重。
劉旻上前一步,拱手問道:
“皇後,深夜召見,不知所為何事?”
滿都海微微一笑,那笑容中卻藏著幾分深意:“軍師一向睿智,想必已能猜到一二。
我又何必多言呢?”
劉旻聞言,心中更加明了,說道:
“臣已猜到幾分,莫非是皇後怪罪臣去見太師亦思馬因之事?”
滿都海輕輕點頭,目光如炬:“劉軍師,我一向對你信任有加,你也是我親手提拔的。
但今日,我還是要問問你。
你去太師那裏,究竟所為何事?”
劉旻深吸一口氣,坦然說道:“皇後,臣此行是去報信的,向太師匯報大汗已經仙逝的消息。”
一旁的巴圖孟克聞言,神色複雜:
“劉軍師,你曾是我的老師,教我諸多。
為何你要這麽做?”
滿都海也緊盯著劉旻,等待他的迴答。
劉旻早已料到會有此一問,他說道:
“請皇後屏退左右,臣即刻便說。”
滿都海微微頷首,示意侍衛退下。
待眾人散去,劉旻才緩緩開口:
“臣之所以立刻告訴太師,是因為此事遲早會傳入他耳中,瞞是瞞不住的。
再者,他肯定在皇後這邊安排了眼線,而皇後想必也在他那邊有所布置。”
滿都海聞言,讚許地點了點頭:
“不錯,你的確聰明。”
劉旻沉吟道:“此刻,若不去安撫太師亦思馬因,以他的性情,恐怕會對皇後不利。
大汗已逝,僅憑我等之力。
難以調動其他部落的兵馬。
原本,眾人對我等僅是表麵服從,內心卻未必臣服,如今大汗一去,他們更是肆無忌憚。
倘若此時亦思馬因領兵前來,僅憑我王庭之兵,勝負難料,即便勝出,亦是元氣大傷。
故此,我等賭不起,唯有主動出擊,穩住太師,同時讓他們自相殘殺,而我們則坐收漁翁之利,穩坐釣魚台。”
皇後滿都海聰慧過人,聞言後。
恍然大悟道:“原來如此,你是想讓亦思馬因與癿加思蘭部相爭?”
軍師劉旻點頭應道:“正是如此。
我大部兵力,此刻正駐守哈密與河套,此時若與各部首領直接衝突,實為不智之舉。”
巴圖孟克聞言,心中愧疚,躬身行禮道:“方才我錯怪了老師,實在抱歉。”
劉旻連忙擺手笑道:“無妨,這也怪我未曾與二位言明,近日太過操勞,隻想早些歇息。”
滿都海接著問道:
“那你方才所言,穩住各部首領,可有良策?”
劉旻微微一笑道:“大汗已逝,此消息即便皇後不說,三日之內,整個草原亦會傳遍。
因此,我們不如主動告知。
各部首領聞訊後,定會想盡辦法討好皇後。
此時,不論他們送來何物,我們都應笑納;不論他們提出何要求,我們都應表麵應允。
在巴圖孟克即位之前,我們切不可得罪任何一方勢力,以防他們狗急跳牆,特別是那科爾沁部的烏訥博羅特王。”
巴圖孟克好奇地問道:“老師,這是為何?”
劉旻笑道:“那烏訥博羅特王對皇後極為癡情,隻要將他穩住。
其餘人等亦不敢對皇後不敬。”
滿都海聞言,心中大定,說道:“好,接下來,就有勞軍師了,我們一切聽你的安排。
對了,還有一事相問,前些日,你給女真人寫信,信中究竟寫了些什麽?”
劉旻緩緩言道:“自然是為了一箭多雕之計。
那愛新覺羅·脫羅,果然采納了我的提議,創立了大清國,接下來,我欲令其揮師南下,征伐朝鮮,以拓疆土。”
皇後滿都海聞言,微微頷首:
“他們向西,難以匹敵明國;
向北,亦不敢輕易招惹我們,唯有向南拓展,方為上策。”
劉旻聞言,嘴角勾起一抹冷笑:“此言甚是。
況且那明國狗太子,非但未死,反而登基為帝,如此一來,明國文官便無法再公然輸送火器與糧草。
他們焦急萬分,隻能迫使大清揮兵南下。
然而,朝鮮軍隊又怎會是裝備火器的大清鐵騎的對手?一旦朝鮮難以支撐。
定會向明國求援,而那年輕的新皇,血氣方剛,定會毅然揮師,強行支援朝鮮。
如此,我們既可除去明國這個強大的附屬國朝鮮,又可大大消耗明國的實力。
如此一來,即便我們這邊局勢再亂,明國亦無暇他顧,待明年,巴圖孟克順利登基。
一切便塵埃落定,屆時,我們蒙古大軍便可自河套南下,一展宏圖。”
巴圖孟克聞言,不禁感歎道:
“我蒙古得軍師如此,真乃勝過十萬雄師!
隻是,有一事尚需商榷。
那大清國皆為女真人,即便他們擁有火器,又能否穩勝兵馬眾多、且擅長守城的朝鮮?
畢竟,朝鮮素有明國手下最強附屬國之稱。”
皇後滿都海嫣然一笑,道:“聽軍師細細道來,我心中所感,似乎還遠不止於此。
明國的西南邊陲與日本,亦是他那翻雲覆雨手所布下的棋子,他必是早已成竹在胸。”
軍師劉旻微微頷首,緩緩言道:
“皇後所言極是。
我曾致書安南黎陽,指點迷津,他亦不負所望,重掌安南大權。
至於日本,一切盡在吾之掌控之中。
唯有一事稍顯意外,那便是大將軍足利義政亦被架空,形同虛設,與天皇無異。
日本此刻分為東西兩軍,東軍以細川家為尊,西軍則由山名與大內兩大勢力主導。
正因如此,我未曾貿然離去,而是深入探訪,終得真相。
大將軍背後,實乃細川家在暗中操控,而山名與大內則與明國過從甚密。
於是,我暗中聯絡細川家,與家主細川政元促膝長談,共謀大計。
我們助他們壯大,而他們則需助我征伐朝鮮,日本與大清,一南一北。
朝鮮豈能久立不倒?
皇後滿都海與巴圖孟克相視一笑。
由衷讚歎:“劉軍師真乃劉伯溫再世,甚至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劉旻聞言,嘴角勾起一抹冷笑:“若無我先祖,朱重八一介布衣,豈能登上帝位?
我要讓朱家皇室知曉,我祖先能助朱重八開創大明,我身為其後裔,亦能親手顛覆大明,讓那地下的朱重八悔不當初。
他當年有眼無珠,僅憑我劉祖之功,封王亦不為過,卻僅賜伯爵之位,真是有眼無珠!”
便急忙點亮了蠟燭。
然而,燭光初現,他便驚愕地發現,數個蒙古帶刀大漢已悄然將他包圍。
為首者沉聲道:“劉軍師,皇後有請。”
劉旻聞言,心中似乎已有所悟,輕輕轉身,步履匆匆地向著王庭行去。
抵達王庭大帳,隻見皇後滿都海端坐於榻上,身旁則是威嚴的巴圖孟克。
四周,一群帶刀侍衛如臨大敵,氣氛凝重。
劉旻上前一步,拱手問道:
“皇後,深夜召見,不知所為何事?”
滿都海微微一笑,那笑容中卻藏著幾分深意:“軍師一向睿智,想必已能猜到一二。
我又何必多言呢?”
劉旻聞言,心中更加明了,說道:
“臣已猜到幾分,莫非是皇後怪罪臣去見太師亦思馬因之事?”
滿都海輕輕點頭,目光如炬:“劉軍師,我一向對你信任有加,你也是我親手提拔的。
但今日,我還是要問問你。
你去太師那裏,究竟所為何事?”
劉旻深吸一口氣,坦然說道:“皇後,臣此行是去報信的,向太師匯報大汗已經仙逝的消息。”
一旁的巴圖孟克聞言,神色複雜:
“劉軍師,你曾是我的老師,教我諸多。
為何你要這麽做?”
滿都海也緊盯著劉旻,等待他的迴答。
劉旻早已料到會有此一問,他說道:
“請皇後屏退左右,臣即刻便說。”
滿都海微微頷首,示意侍衛退下。
待眾人散去,劉旻才緩緩開口:
“臣之所以立刻告訴太師,是因為此事遲早會傳入他耳中,瞞是瞞不住的。
再者,他肯定在皇後這邊安排了眼線,而皇後想必也在他那邊有所布置。”
滿都海聞言,讚許地點了點頭:
“不錯,你的確聰明。”
劉旻沉吟道:“此刻,若不去安撫太師亦思馬因,以他的性情,恐怕會對皇後不利。
大汗已逝,僅憑我等之力。
難以調動其他部落的兵馬。
原本,眾人對我等僅是表麵服從,內心卻未必臣服,如今大汗一去,他們更是肆無忌憚。
倘若此時亦思馬因領兵前來,僅憑我王庭之兵,勝負難料,即便勝出,亦是元氣大傷。
故此,我等賭不起,唯有主動出擊,穩住太師,同時讓他們自相殘殺,而我們則坐收漁翁之利,穩坐釣魚台。”
皇後滿都海聰慧過人,聞言後。
恍然大悟道:“原來如此,你是想讓亦思馬因與癿加思蘭部相爭?”
軍師劉旻點頭應道:“正是如此。
我大部兵力,此刻正駐守哈密與河套,此時若與各部首領直接衝突,實為不智之舉。”
巴圖孟克聞言,心中愧疚,躬身行禮道:“方才我錯怪了老師,實在抱歉。”
劉旻連忙擺手笑道:“無妨,這也怪我未曾與二位言明,近日太過操勞,隻想早些歇息。”
滿都海接著問道:
“那你方才所言,穩住各部首領,可有良策?”
劉旻微微一笑道:“大汗已逝,此消息即便皇後不說,三日之內,整個草原亦會傳遍。
因此,我們不如主動告知。
各部首領聞訊後,定會想盡辦法討好皇後。
此時,不論他們送來何物,我們都應笑納;不論他們提出何要求,我們都應表麵應允。
在巴圖孟克即位之前,我們切不可得罪任何一方勢力,以防他們狗急跳牆,特別是那科爾沁部的烏訥博羅特王。”
巴圖孟克好奇地問道:“老師,這是為何?”
劉旻笑道:“那烏訥博羅特王對皇後極為癡情,隻要將他穩住。
其餘人等亦不敢對皇後不敬。”
滿都海聞言,心中大定,說道:“好,接下來,就有勞軍師了,我們一切聽你的安排。
對了,還有一事相問,前些日,你給女真人寫信,信中究竟寫了些什麽?”
劉旻緩緩言道:“自然是為了一箭多雕之計。
那愛新覺羅·脫羅,果然采納了我的提議,創立了大清國,接下來,我欲令其揮師南下,征伐朝鮮,以拓疆土。”
皇後滿都海聞言,微微頷首:
“他們向西,難以匹敵明國;
向北,亦不敢輕易招惹我們,唯有向南拓展,方為上策。”
劉旻聞言,嘴角勾起一抹冷笑:“此言甚是。
況且那明國狗太子,非但未死,反而登基為帝,如此一來,明國文官便無法再公然輸送火器與糧草。
他們焦急萬分,隻能迫使大清揮兵南下。
然而,朝鮮軍隊又怎會是裝備火器的大清鐵騎的對手?一旦朝鮮難以支撐。
定會向明國求援,而那年輕的新皇,血氣方剛,定會毅然揮師,強行支援朝鮮。
如此,我們既可除去明國這個強大的附屬國朝鮮,又可大大消耗明國的實力。
如此一來,即便我們這邊局勢再亂,明國亦無暇他顧,待明年,巴圖孟克順利登基。
一切便塵埃落定,屆時,我們蒙古大軍便可自河套南下,一展宏圖。”
巴圖孟克聞言,不禁感歎道:
“我蒙古得軍師如此,真乃勝過十萬雄師!
隻是,有一事尚需商榷。
那大清國皆為女真人,即便他們擁有火器,又能否穩勝兵馬眾多、且擅長守城的朝鮮?
畢竟,朝鮮素有明國手下最強附屬國之稱。”
皇後滿都海嫣然一笑,道:“聽軍師細細道來,我心中所感,似乎還遠不止於此。
明國的西南邊陲與日本,亦是他那翻雲覆雨手所布下的棋子,他必是早已成竹在胸。”
軍師劉旻微微頷首,緩緩言道:
“皇後所言極是。
我曾致書安南黎陽,指點迷津,他亦不負所望,重掌安南大權。
至於日本,一切盡在吾之掌控之中。
唯有一事稍顯意外,那便是大將軍足利義政亦被架空,形同虛設,與天皇無異。
日本此刻分為東西兩軍,東軍以細川家為尊,西軍則由山名與大內兩大勢力主導。
正因如此,我未曾貿然離去,而是深入探訪,終得真相。
大將軍背後,實乃細川家在暗中操控,而山名與大內則與明國過從甚密。
於是,我暗中聯絡細川家,與家主細川政元促膝長談,共謀大計。
我們助他們壯大,而他們則需助我征伐朝鮮,日本與大清,一南一北。
朝鮮豈能久立不倒?
皇後滿都海與巴圖孟克相視一笑。
由衷讚歎:“劉軍師真乃劉伯溫再世,甚至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劉旻聞言,嘴角勾起一抹冷笑:“若無我先祖,朱重八一介布衣,豈能登上帝位?
我要讓朱家皇室知曉,我祖先能助朱重八開創大明,我身為其後裔,亦能親手顛覆大明,讓那地下的朱重八悔不當初。
他當年有眼無珠,僅憑我劉祖之功,封王亦不為過,卻僅賜伯爵之位,真是有眼無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