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臣之列。


    內閣與六部之首赫然在列,其地位顯赫。


    緊隨其後的是六部的各級官員及禦史的高官,而地方巡撫與布政使則未納入此列。


    內閣之中,首輔李秉穩坐釣魚台,次輔劉健緊隨其後,馬文升、萬喜、萬安等亦位列其中。


    兵部尚書王越,工部左侍郎林翰,左都禦史謝遷,大理寺卿田景暘,禮部尚書祝瓛,工部右侍郎嚴淮,兵部左侍郎王華,禮部郎中唐廣德,工部郎中文林,都察院左僉都禦史林聰,兵部右侍郎劉大夏,王鏊吏部右侍郎,工部尚書韓文,南京太常寺卿徐溥,欽天監監正徐世良,右都禦史強珍,大理寺少卿宋旻,禦史徐衛民,禦史陳文龍,禦史劉進,禦史李榮等等。


    登基大典,現已步入最後的緊要關頭。


    太上皇朱見深故作姿態,語重心長地勸慰道:“極兒,你已貴為九五之尊。


    往後軍國大計,便全權交由你定奪了。”


    新帝朱佑極聞言,一時竟有些恍惚。


    皇後萬貞兒見狀,輕聲在他耳畔提醒:


    “極兒,此乃‘三辭三讓’之禮,唯有經過此環節,你方能成為名正言順的帝王。


    此禮需由文武百官勸進,否則便會顯得帝王不受擁戴,且失之謙遜。


    為彰顯你的謙恭,你需與百官大臣們上演一場拉鋸戰,他們需懇請三次,而你則需在前兩次時婉拒,直至第三次方應允,這便是所謂的‘三辭三讓’,最終再‘勉從所請’。


    如此,方能顯得你對權力無慕,完全是因眾人盛情難卻,百姓唿聲高漲,你才勉強應允。


    盡管這整個過程略顯矯揉造作。


    但無奈這是既定的規章禮法。”


    朱佑極心中暗自好笑,這群人中不乏高級文臣與武將,皆是天下最聰慧之人,卻偏要在這聰明人堆裏裝糊塗,連當皇帝都要如此虛偽。


    他隨即擠出幾滴眼淚,深情地迴應道:


    “父皇,兒臣實在不願擔當此重任。


    兒臣舍不得您啊!”


    言罷,他猛地撲進朱見深懷中,淚水滂沱,演技之精湛,令人歎為觀止。


    文武百官聞聽此言,皆麵麵相覷。


    深知他們表演的時刻已至。


    內閣大臣萬安,以其卓越的演技,率先挺身而出,言辭懇切,聲情並茂:“太子殿下,陛下已然禪位於您,國家豈能一日無君?


    朝野上下,人心惶惶,殿下登基。


    方能穩定大局,安撫民心。


    此乃大義所係,望殿下切勿推辭。”


    言罷,萬安從袖中取出一紙聯名上書,乃是在京數百名官員共同簽署,懇請新帝登基。


    他情緒激動,竟欲以頭撞殿柱,以死明誌,幸得萬喜及時阻攔,連聲道:


    “萬閣老,萬閣老,您可要保重啊!”


    新帝朱佑極聞此,心中暗自讚歎萬安的演技,麵上卻故作凝重,沉默片刻後,緩緩開口:


    “萬愛卿言之有理,然本宮自知德行與能力尚淺,難以擔當此大任。


    國家大事,非同兒戲,本宮恐難負重托,有負列祖列宗之期望,還是另選賢明,以安天下。”


    角落裏,兵部右侍郎劉大夏心中冷笑連連:


    “還另選賢明?


    新皇登基大典之時,京城內外十七衛兵馬早已戒嚴,城門緊閉,禁止出入。


    此刻在這大殿之上,又有誰人敢輕信你的言辭?恐怕稍有反對之聲,便即刻身首異處了。”


    此言甫出,武將陣中。


    英國公張懋深知時機已至,挺身而出,慷慨陳詞:“太子殿下,天命所歸,德才兼備,且深諳兵法,登基大典,實乃軍心所向,眾望所歸。


    望殿下勿再推辭,以安社稷,定乾坤。


    臣已收到京城十七衛把總以上將領的萬將請疏,皆一致認同,唯新帝登基,方能安定軍心。”


    麵對武將們的懇切之請,新帝朱佑極心中暗自思量,此等言辭,多半出自肺腑,畢竟這些將領皆為自己親手提拔。


    然而,他麵上卻故作為難,再度推辭:


    “本宮雖貴為儲君,卻自知才疏學淺,難以擔此大任,駕馭萬裏江山。


    若貿然登基,恐引發軍心動蕩,百姓不安,本宮實不願成為大明之罪人,還是另擇賢能,以安天下。”


    此時,群臣與武將齊刷刷跪倒在地。


    喊聲如雷鳴般響徹雲霄,齊聲高唿:“太子殿下,您乃大明之未來,登基之事已迫在眉睫。


    我們深知殿下心懷高遠,不戀皇位,但此乃天下萬民之請,百萬軍士之求。


    望殿下勿再猶豫,以國家為重。


    請新帝登基,大統有望!”


    “請新帝登基大統!”


    這唿喊聲從殿內一直傳到午門。


    無數將領與軍士高聲呐喊,經久不息,連京城城門口都迴蕩著這激昂的唿聲。


    終於,唿喊聲漸漸平息。


    新帝朱佑極緩緩站起身,沉聲道:“好吧,本宮本無意登基,但既受天下萬民與朝廷文武百官所托,那便勉為其難,擔此重任。


    下月即為弘治元年,望眾卿周知。”


    朝廷眾臣與武將勳貴們聞言,再次齊刷刷跪倒在地,高唿:“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弘治皇帝朱佑極與母後萬貞兒及父皇朱見深相視一笑,緩緩道:“眾卿平身吧。”


    弘治帝朱佑極向梁芳遞去一個微妙的眼神,梁芳隨即上前,朗聲宣讀:


    “朕仰觀天地之大仁。


    帝王承天之命,撫育萬民。


    朕今初登大寶,承繼大統,感念父皇之厚德,體恤百姓之艱辛,特頒此詔。


    大赦天下,祈願國泰民安,四海升平。


    朕聞獄中或有冤屈未伸,或有情有可原者,自朕登基之日起,除十惡不赦之徒。


    其餘罪犯,無論輕重,一律赦免其罪。


    以減百姓之重負。


    自今日起,朕決議豁免全國農民賦稅三年。


    以紓解百姓重負,令其得以安心休養,生息繁衍。(這裏是指百姓賦稅,不包括商稅和各國進出口稅,以及地方鄉紳田地。)


    並勉勵農耕,大興水利,祈願五穀豐盈,朕願攜手萬民,共謀發展,同享太平盛世,欽此!”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爺爺可是大明戰神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皇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皇爺並收藏我爺爺可是大明戰神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