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十六日,位於萬靈城西方的太和縣內,一片無邊無際的玻璃房內,一個分隔間內,一共有百畝小麥,正在收割。


    地頭上,一個老者正帶著一群人看著聯合收割機,滿臉都是期望之色。


    這個老者叫房傳華,是科學院院士,萬靈農業集團首席工程師、小麥實驗室負責人。


    地裏種的是他們新研究成果、萬靈麥一號,今天是收割的日子。


    百畝實驗田共分為十份,一份十畝,各自交給一個老百姓負責耕種。


    幾台收割機共同努力下,一塊塊小麥快速被收割。


    等待過程中,眾人都滿臉期待,卻又帶著忐忑。


    久久之後,一個中年男子終於忍不住,來到房傳華身邊,開口問道。


    “師父,萬靈麥一號,產量能達到多少?”


    這是房傳華的徒弟,叫郭五才,出身巨富之家,從小沒有接觸過種地,卻對種地很感興趣,作為家中獨子的他,家人早就給他安排好了一切,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都是在私立學校上的,本來高中畢業之後,就應該出國留學的,他卻第一次反抗家裏,進入到農業大學。


    大學畢業,本來應該迴家繼承億萬家產,他卻繼續讀研究生,還是農業研究生。


    這次,家裏人沒有慣著他,各種逼迫,可他都沒有屈服,斷了經濟來源,就勤工儉學。


    斷絕父子關係,我當沒有聽到,保持一天一個電話,一個月迴家一次,逢年過節寄東西迴家。


    過年迴家不給進門,直接在院子裏搭帳篷。


    帳篷給拆了,就睡屋簷下。


    至於報警,警察以家務事為由,直接拒絕。


    實在逼急了,直接勸他父親。


    這件事情,放到任何人眼中,都挑不出他的毛病。


    一個富家子弟,不僅沒有鬼混,反而老老實實紮根農業,而且為人孝順,已經難得可貴了。


    知道了他為了繼續上學,竟然勤工儉學,更加佩服了。


    還是那句話,一個富家子弟,從小都沒有吃過苦,根本幹不了底層工作,偏偏他什麽工作都幹過,比如說工地搬磚、卸水泥、進廠上流水線等等。


    到了研究生畢業,他父親終於妥協,隻提出一個要求,就是生一個孫子,給他練小號。


    後來,怕孫子跟他一樣,又讓生了兩個孫子。


    第一個孩子出世後,他就自由了,讀到博士後,先是留校,後來又進入到中科院,拜房傳華為師。


    聞言,房傳華看了郭五才一眼,搖搖頭道。


    “我們不是大概估算出來了嗎,你急什麽?”


    “沒有實實在在的數據,我心裏不踏實。”


    “實實在在的數據馬上就出來了,不要著急。


    就算你急,我也不知道,不要問我。”


    郭五才張張嘴,最終還是沒有說出來。


    時間不長,不斷有消息傳來。


    “一號田一共收糧一萬八千九百九十斤,平均畝產一千八百九十九斤。”


    畝產一千八百九十九斤,這個產量很高了,隻有實驗田裏才有,農民根本種不出來。


    這裏的實驗田,隻是模擬環境,好隨時可以耕種,更是找的農民種植,根本不是真正實驗田。


    真正的實驗田,每一步要求很苛刻,就拿水分來說,要是不夠了,立刻就進行灌溉,一句話,就是精細化到極致,讓小麥在最適合環境中生長,現實中根本沒有這樣的環境。


    正常來說,隻要不出現太大的災害,小麥畝產應該在一千斤到一千七百斤之間。


    超過一千七百斤,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情,除非算上地頭地腦,實際麵積遠遠超出。


    就像是有的地,中間有一條小溝,是不算地的,後來填平了,就可以正常耕種了,這樣一來,最少增加了幾分地,甚至一畝、一畝多。


    要是這塊地登記的有三畝地,實際上每畝都多幾分地,產量多增加幾百斤。


    第一塊實驗田畝產就達到一千八百九十九斤,這是開門紅。


    雖然實驗田是農民種出來的,可畢竟是在玻璃房內,沒有直麵大自然,產量應該偏高一點。


    小麥種在地裏,不可避免要經曆蟲害、農藥、雨水、幹旱的影響,產量有一定降低。


    “二號田一共收糧一萬九千六百九十斤,平均畝產一千九百六十九斤。”


    近兩千斤的平均畝產,產量得到進一步提升。


    要是繼續保持下去,就說明萬靈麥一號是成功的。


    “三號田一共收糧一萬八千一百九十斤,平均畝產一千八百一十九斤。”


    平均畝產快要跌落一千八百斤了,有點危險。


    “四號田一共收糧一萬九千九百九十斤,平均畝產一千九百九十九斤。”


    隻差一斤,平均畝產就能達到二千斤了。


    事實上,平均畝產已經達到二千斤了,用聯合收割機收麥,每畝地最少丟麥一斤以上。


    “五號田一共收糧二萬零九百九十斤,平均畝產二千零九十九斤。”


    平均畝產竟然達到了二千多斤,還是將近二千一百斤了,太恐怖了。


    這一下子,把萬靈麥一號的期望值提高了一大截,這讓研究人員都高興起來,就連任明信也不例外。


    “六號田一共收糧二萬零一百九十斤,平均畝產二千零十九斤。”


    平均畝產達到二千零十九斤,雖然比五號田產量低,卻依舊達到畝產兩千斤以上,是一個了不得數據。


    “七號田一共收糧一萬九千三百九十斤,平均畝產一千九百三十九斤。”


    “八號田一共收糧一萬九千九百三十斤,平均畝產一千九百九十三斤。”


    “九號田一共收糧二萬一千九百九十斤,平均畝產二千一百九十九斤。”


    “一號田一共收二萬零五百九十斤,平均畝產二千零五十九斤。”


    平均畝產沒有低於一千八百斤的,這預示著萬靈麥一號的成功。


    研究人員歡唿雀躍起來,房傳華默默走開,走進另一片實驗田,看著長勢喜人的麥苗,臉上笑容更盛了,這是萬靈麥二號。


    小麥實驗室雖然沒有大豆實驗室進度快,可也不慢,如今已經研究出萬靈麥一號、萬靈麥二號、萬靈麥三號、萬靈麥四號,正在研究萬靈麥五號。


    萬靈麥一號已經收割,萬靈麥二號、萬靈麥三號正在生長,萬靈麥四號就要種到地裏了。


    時間不長,郭五才走了過來,輕聲道。


    “師父,您怎麽一個人跑過來了,不跟我們一起慶祝?”


    房傳華搖搖手道。


    “年紀大了,不喜歡熱鬧了,你們好好慶祝,不要管我。”


    郭五才遲疑一下,還是開口道。


    “我也不喜歡熱鬧,就在這裏陪陪您。”


    聞言,房傳華扭頭看向郭五才一眼,點點頭道。


    “也好。”


    說著,邊往前走,邊開口問道。


    “你覺得,萬靈麥一號要是正常種植,產量能達到多少?”


    郭五才沉思一番,才開口道。


    “我覺得,應該在一千五百斤到二千斤之間。”


    不要看這個數量少,事實上已經是一個炸裂數據了。


    一千五百斤到二千斤之間,就是最少產量能達到一千五百斤。


    這個產量,無論放到哪裏都是高產了,就算是豐收年,也很少達到這個產量。


    也就是說,萬靈麥一號的最低產量,就達到正常產量的天花板。


    最高產量兩千斤,更是突破了正常產量的極限,達到一個新高度。


    整體來說,種植萬靈麥一號,產量隨便就能達到一千八百斤。


    這要是推廣開來,得把糧食產量推高一層。


    房傳華沉思一番,點點頭道。


    “出入不大,不過,還要看能不能經過大自然考驗。


    接下來,要做好抗風險實驗。”


    “是,師父。”


    房傳華指著麵前的小麥,問道。


    “你覺得,萬靈麥二號的產量能達到多少?”


    郭五才仔細打量一番麵前小麥長勢,又沉思一番,開口道。


    “我覺得,萬靈麥二號的產量應該能達到一千九百斤到二千三百斤之間。”


    “根據什麽判斷出來的?”


    “根據萬靈麥一號產量、虛擬推演、萬靈麥二號長勢計算出來的。”


    “希望能有這樣的產量。”


    “一定有。”


    “我聽說,大豆實驗室來一個神人,讓大豆實驗室的進度遠遠超越了其它實驗室?”


    郭五才麵露遲疑之色,卻還是開口道。


    “我也聽說了,隻是,任院士把人藏的很嚴,從來沒有見過。”


    聞言,房傳華搖搖頭道。


    “這個老任,就是小氣,不就是一個人才,還這麽藏著掖著,難道別人還能搶走?”


    郭五才小聲道。


    “師父,我聽說,這個人是一個老農民,種地很厲害,在沒有任何農業知識的情況下,無論種什麽糧食,產量都比別人多很多。


    來到我們萬靈農業集團之後,被任院士發現,直接帶到大豆實驗室,隻是學一些知識,就仿佛開了竅一樣,解決了大豆實驗室很多難題。


    隨著掌握的知識越多,研究能力越強,如今已經成為大豆實驗室主力,任院士都甘願給他打下手。


    在他的帶領下,大豆實驗室進度突飛猛進,如今已經研究出萬靈豆九號,正在研究萬靈豆十號。”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覺醒外掛:打破西方芯片封鎖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從無到有總是悲傷的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從無到有總是悲傷的並收藏覺醒外掛:打破西方芯片封鎖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