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洪承疇、左良玉、盧象升等大明將領看到皇上自責,自然怕殃及自己這條池子裏的魚,於是拿出了十二分的精神,加快了清繳的步伐,盡力將義軍各部圍堵在河南,將其一舉殲滅。
盧象升雖然不懂兵法,卻知道愣的怕橫的,橫的怕不要命的,大刀揮舞而起,下手來比誰人都狠辣。
一心繳賊的盧象升向崇禎要人,要的是袁崇煥餘部,祖寬的三千關寧鐵騎(1)。
要兵的還有洪承疇,不止一次的請求增兵,過去好幾個月了,洪承疇依然沒看到半個新兵的到來。發蒙的同時,卻不得不拚盡全力追趕義軍,但是他心中明白,官兵再厲害也不是二十幾萬義軍的對手。
所以,他就在後邊吊著打,正如曹操所說,不敢輕易進軍。但他也沒有向崇禎報功,因為六月期限已過,清繳之事卻越來越糟糕,崇禎不追究他的責任已經是皇恩浩蕩了。
張應昌被殺後,洪承疇更是心急如焚,急忙檄令左良玉與祖寬在河南靈寶擋住義軍的去路。
祖寬為什麽還在這兒?
此時盧象升的請求還沒到崇禎手裏,他當然還與左良玉在一起,共守河南。
高迎祥做為義軍的臨時統帥,自然也知道崇禎此舉的含義,更明白官兵集聚的時刻馬上就會到來,此時若不及時突出重圍,隻怕洪承疇與盧象升聯合起來,便沒有了機會。
經過再三權衡,決定出靈寶,攻打陝州,再取洛陽!
在高迎祥與李創沒出朱陽關之時,張獻忠不止一次與左良玉周旋,左良玉自然也沒討到什麽好處,被綿延幾十裏的義軍隊伍嚇破了膽。
此次奉命阻擋義軍前路,自然心有餘悸,看到二十幾萬大軍浩浩蕩蕩,鋪天蓋地地過來。盡管祖寬有一戰之心,卻也不想孤軍犯險。
於是乎,張獻忠、羅汝才通過朱陽關時的場景再次重演,二十幾萬大軍輕鬆地切斷了左良玉、祖寬似無還有的防線,轉眼間攻陷陝州。
義軍像極了南極的企鵝,萌萌地穿過左、祖的防線,再次向東,簇擁著直奔洛陽而去!
得到軍報義軍已經攻向洛陽,河南巡撫陳必謙急忙趕來,監督著左、祖二軍前去救援洛陽!
就在各部兵馬喜氣洋洋地靠近洛陽之時,李創心中煩躁不已,難以平靜下來。雖然說不清楚怎麽迴事,李創卻知道這是死亡的氣息。
作為過來人,不了解情況沒關係,想走自己的路,走不通也沒關係。若是感到災難的降臨還死挺著,哪比傻瓜都不如。
當下李創便與顧君恩、宋企郊說出了心中的想法,卻沒告訴他們這種情景似乎在某個夢裏出現過。
雖說是夢,其實李創認為那是遠於明代幾百年的記憶,正在從模糊走向清晰。
做夢的哪一刻,李創知道自己是醒著的,隻是潛意識裏在迴憶某些不明確碎片,一旦這些碎片組織成功,便是他前行最大的功力。
幾人前思後想地思量一番後,李創便找到了闖王,說出了不可攻打洛陽的理由。
先不論洛陽是不是能被輕鬆地攻下來,左良玉與祖寬在巡撫陳必謙的監督下必不會觀望,努力進軍的可能性,幾乎為百分之百。
就算二十萬大軍攻下洛陽城,進入城中不被餓死,也得被踩死,幾十萬人瞬間湧入洛陽,不被擠爆了才怪。
“祖寬帶迴來的關寧鐵騎雖隻有三千,卻不是好惹的勁旅,等他們商議好對策,必然對我軍造成難以想像的傷害,”高迎祥沉吟片刻後,平穩地道出了心中想法,“不如我們撤兵洛陽,定下兩個方向,迫使二人分兵而走,再行殺了他們!”
“闖王手下騎兵也是重騎兵,雖然配備不如關寧鐵騎,三個打一個總不會吃虧,”張獻忠也想到了問題的關鍵,分析著己方的力量。
“本王也是這樣想的,就算打不過他們,全身而退卻不是問題,”張獻忠指出自己的強處,高迎祥高興卻依然平靜,不見半點波動,“八大王與曹操亦有雄兵十幾萬,對上祖寬自然也不是問題。”
“這個自然,我們還是分兵兩路,我與曹操一路,闖王與自成兄弟,再加上孫昂,闖王認為如何?”對於高迎祥能獨自率領人馬從陝西抽身而出,張獻忠本就佩服的很,再加上哪讓人看不透的表情,張獻忠的話語自然也好聽了很多,不敢給高迎祥稱‘老子!’
“這樣更好,我們來商量下行軍路線吧,到時候也好有個照應!”得到張獻忠的的同意,其他人根本不用問,都是多年共事的人,他們兩個就能代表一切人。
此時的李創自然沒有那麽強的實力,隻因為肩膀上站著高高在上的闖王。
忍耐是最好的辦法,人怕出名豬怕壯!
李創在等一個機會,一個讓自己翻身的機會,誰都明白,卻沒人願意說出來。所以,李創並不想落個弑舅的罪名,讓他自然地來,自然的去,豈不更好!
“自成已與兩位先生商討一番了,就由自成來說吧!”正沉思之時,對李創來說永遠溫和的聲音,響了起來,這個聲音隻屬於高迎祥。
“好的,舅王,”抬眼之間,兩眼相對,目光中更多的是信任與賞識。
“現在我們有兩條路可以選擇,能最大限度地躲開官兵主力,”李創語氣非常自信,隻因為他們做了深入的分析,掃視眾人後,扯過大明疆域圖,朗聲說道,“一是西走偃師、鞏縣,再是東走蒿縣,這樣左良玉與祖寬必然分兵而走!”
“好,我與曹操退走蒿縣,闖王與自成兄弟、老迴迴領兵五萬退走偃師,如何?”張獻忠自然不笨,往迴走連基本的吃喝問題都解決不了,他自然想去富饒的河南腹地發筆小財。
他卻沒想到這個決定差點要了他的老命!
走那條路不重要,重要的是遊戲的主動權不在義軍的手中,而是在陳必謙手裏攥著。
高迎祥顯然也沒將三千關寧鐵騎放在眼中,欣然同意張獻忠的提議,便率領李創、孫昂向偃師退去。
(1)《明朝哪些事兒》中說是關寧鐵騎,但是史書中似乎沒有這個稱唿,叫的是關寧軍。無從考證便將《明朝哪些事兒》中的定義借來一用,這樣才更凸顯祖寬三千兵馬的實力。嘿嘿,汗!)
洪承疇、左良玉、盧象升等大明將領看到皇上自責,自然怕殃及自己這條池子裏的魚,於是拿出了十二分的精神,加快了清繳的步伐,盡力將義軍各部圍堵在河南,將其一舉殲滅。
盧象升雖然不懂兵法,卻知道愣的怕橫的,橫的怕不要命的,大刀揮舞而起,下手來比誰人都狠辣。
一心繳賊的盧象升向崇禎要人,要的是袁崇煥餘部,祖寬的三千關寧鐵騎(1)。
要兵的還有洪承疇,不止一次的請求增兵,過去好幾個月了,洪承疇依然沒看到半個新兵的到來。發蒙的同時,卻不得不拚盡全力追趕義軍,但是他心中明白,官兵再厲害也不是二十幾萬義軍的對手。
所以,他就在後邊吊著打,正如曹操所說,不敢輕易進軍。但他也沒有向崇禎報功,因為六月期限已過,清繳之事卻越來越糟糕,崇禎不追究他的責任已經是皇恩浩蕩了。
張應昌被殺後,洪承疇更是心急如焚,急忙檄令左良玉與祖寬在河南靈寶擋住義軍的去路。
祖寬為什麽還在這兒?
此時盧象升的請求還沒到崇禎手裏,他當然還與左良玉在一起,共守河南。
高迎祥做為義軍的臨時統帥,自然也知道崇禎此舉的含義,更明白官兵集聚的時刻馬上就會到來,此時若不及時突出重圍,隻怕洪承疇與盧象升聯合起來,便沒有了機會。
經過再三權衡,決定出靈寶,攻打陝州,再取洛陽!
在高迎祥與李創沒出朱陽關之時,張獻忠不止一次與左良玉周旋,左良玉自然也沒討到什麽好處,被綿延幾十裏的義軍隊伍嚇破了膽。
此次奉命阻擋義軍前路,自然心有餘悸,看到二十幾萬大軍浩浩蕩蕩,鋪天蓋地地過來。盡管祖寬有一戰之心,卻也不想孤軍犯險。
於是乎,張獻忠、羅汝才通過朱陽關時的場景再次重演,二十幾萬大軍輕鬆地切斷了左良玉、祖寬似無還有的防線,轉眼間攻陷陝州。
義軍像極了南極的企鵝,萌萌地穿過左、祖的防線,再次向東,簇擁著直奔洛陽而去!
得到軍報義軍已經攻向洛陽,河南巡撫陳必謙急忙趕來,監督著左、祖二軍前去救援洛陽!
就在各部兵馬喜氣洋洋地靠近洛陽之時,李創心中煩躁不已,難以平靜下來。雖然說不清楚怎麽迴事,李創卻知道這是死亡的氣息。
作為過來人,不了解情況沒關係,想走自己的路,走不通也沒關係。若是感到災難的降臨還死挺著,哪比傻瓜都不如。
當下李創便與顧君恩、宋企郊說出了心中的想法,卻沒告訴他們這種情景似乎在某個夢裏出現過。
雖說是夢,其實李創認為那是遠於明代幾百年的記憶,正在從模糊走向清晰。
做夢的哪一刻,李創知道自己是醒著的,隻是潛意識裏在迴憶某些不明確碎片,一旦這些碎片組織成功,便是他前行最大的功力。
幾人前思後想地思量一番後,李創便找到了闖王,說出了不可攻打洛陽的理由。
先不論洛陽是不是能被輕鬆地攻下來,左良玉與祖寬在巡撫陳必謙的監督下必不會觀望,努力進軍的可能性,幾乎為百分之百。
就算二十萬大軍攻下洛陽城,進入城中不被餓死,也得被踩死,幾十萬人瞬間湧入洛陽,不被擠爆了才怪。
“祖寬帶迴來的關寧鐵騎雖隻有三千,卻不是好惹的勁旅,等他們商議好對策,必然對我軍造成難以想像的傷害,”高迎祥沉吟片刻後,平穩地道出了心中想法,“不如我們撤兵洛陽,定下兩個方向,迫使二人分兵而走,再行殺了他們!”
“闖王手下騎兵也是重騎兵,雖然配備不如關寧鐵騎,三個打一個總不會吃虧,”張獻忠也想到了問題的關鍵,分析著己方的力量。
“本王也是這樣想的,就算打不過他們,全身而退卻不是問題,”張獻忠指出自己的強處,高迎祥高興卻依然平靜,不見半點波動,“八大王與曹操亦有雄兵十幾萬,對上祖寬自然也不是問題。”
“這個自然,我們還是分兵兩路,我與曹操一路,闖王與自成兄弟,再加上孫昂,闖王認為如何?”對於高迎祥能獨自率領人馬從陝西抽身而出,張獻忠本就佩服的很,再加上哪讓人看不透的表情,張獻忠的話語自然也好聽了很多,不敢給高迎祥稱‘老子!’
“這樣更好,我們來商量下行軍路線吧,到時候也好有個照應!”得到張獻忠的的同意,其他人根本不用問,都是多年共事的人,他們兩個就能代表一切人。
此時的李創自然沒有那麽強的實力,隻因為肩膀上站著高高在上的闖王。
忍耐是最好的辦法,人怕出名豬怕壯!
李創在等一個機會,一個讓自己翻身的機會,誰都明白,卻沒人願意說出來。所以,李創並不想落個弑舅的罪名,讓他自然地來,自然的去,豈不更好!
“自成已與兩位先生商討一番了,就由自成來說吧!”正沉思之時,對李創來說永遠溫和的聲音,響了起來,這個聲音隻屬於高迎祥。
“好的,舅王,”抬眼之間,兩眼相對,目光中更多的是信任與賞識。
“現在我們有兩條路可以選擇,能最大限度地躲開官兵主力,”李創語氣非常自信,隻因為他們做了深入的分析,掃視眾人後,扯過大明疆域圖,朗聲說道,“一是西走偃師、鞏縣,再是東走蒿縣,這樣左良玉與祖寬必然分兵而走!”
“好,我與曹操退走蒿縣,闖王與自成兄弟、老迴迴領兵五萬退走偃師,如何?”張獻忠自然不笨,往迴走連基本的吃喝問題都解決不了,他自然想去富饒的河南腹地發筆小財。
他卻沒想到這個決定差點要了他的老命!
走那條路不重要,重要的是遊戲的主動權不在義軍的手中,而是在陳必謙手裏攥著。
高迎祥顯然也沒將三千關寧鐵騎放在眼中,欣然同意張獻忠的提議,便率領李創、孫昂向偃師退去。
(1)《明朝哪些事兒》中說是關寧鐵騎,但是史書中似乎沒有這個稱唿,叫的是關寧軍。無從考證便將《明朝哪些事兒》中的定義借來一用,這樣才更凸顯祖寬三千兵馬的實力。嘿嘿,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