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分家
穿越科舉,我馳騁官場 作者:落雪長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起床,起床,你個懶鬼還不起床下地”
趙櫟陽在一陣敲門聲中被吵醒了。
他原本是燕京大學大一的學生,開學一個月,由於從沒來過首都,趁著放假出去玩被車撞死了。可自己一覺醒來竟然穿越到了這個叫乘國的地方,附身在了一個叫趙櫟陽的人身上,隻是此人隻有十五歲,而自己上輩子已經19歲了。
趙櫟陽以前也是學霸,對於曆史談不上精通,還是有一定了解的,這個乘國曆史上並沒有。而在原來那個趙櫟陽的記憶裏,這裏叫乘國,也是以武立國,建國一百二十餘年,科舉發展隻有七十餘年。
自從高宗發展科舉以來,文人地位是一步步提升,特別是五十年前,高宗太子李宇出征定國,被打的丟盔棄甲,許多勳臣武將在此戰役中喪生。太子也因此被廢。從此文官地位徹底拔高。文人地位也隨之提高,特別是有功名在身的。所謂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就是貌似讀書人不多。而自己所在的地方叫寧遠縣鎮泉村。
聽著外麵的敲門聲,趙櫟陽很不情願的打開大門。就看見一個婦人
“你個懶貨,還在睡懶覺,從今天起你不用去私塾了,跟著你大伯一起下地。看你這窮酸樣,也不是個讀書的料。”
趙櫟陽很是頭疼,這個叫趙櫟陽的小子也是悲催,母親不在,父親雲遊,隻留下一封信,讓他好好讀書,家裏事務自己可以自行處理。自己病入膏肓也無人管,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離開了人世,偏偏自己一樣悲催的被車撞死,好處在於自己穿越了,附身在這小子身上。
記憶中,自己在私塾讀書,自己父親叫趙淩奕。八年前成了本村唯一的秀才。自己母親好像是大家族中的小姐,因為和父親兩情相悅不被族人接納,所以生下自己不久後就被族人帶迴去了,自己從來沒有見過母親,隻是偶爾有人捎吃穿給他,說是母親捎給他的。而眼前這個婦人是他大娘。
“大娘,我是讀書人,那些莊家活我幹不了”
婦人兩手叉腰道:“哼,你父親扔下一家子跑了出去,讀了二十多年書,也不過是個窮秀才,你如今也讀了十年書了,連個童秀才都不是,你還讀個屁呀!還是盡早認命,跟你大伯一起下地幹活,過兩年找個婆娘成親。”
在這個叫鎮泉村的小地方,這是很多哥兒最後的歸宿。
趙櫟陽看著婦人很是無奈,隻好迴去洗臉。
他們家和大伯住在一個院子裏,東麵兩間房子是大伯的,西麵是自己家的兩間。家徒四壁,像樣的家具都沒有一件,隻有一個破木箱子,還是他母親的。一張破桌子,牆角一個架子,上麵書倒是有不少。
就在此時,大伯趙恭扛著鋤頭走到門前:“陽哥兒,快點帶著鋤頭跟我一起去地裏。”
趙櫟陽看著大伯那張臉,無動於衷。
婦人見趙櫟陽沒動靜,立刻跑過來道:“你再不動身,今天就別吃飯了,養著你有什麽用?整天不幹活還要吃飯。”
趙櫟陽無奈隻能拿著鋤頭跟著大伯去地裏。
趙櫟陽所在之地為北方,此地以種植粟米為主,此刻正是二月天,天氣剛開始轉熱,大地複蘇,整地的時節。耕牛少的可憐,隻有中戶人家才有,印象中趙櫟陽家以前也是有的,隻是後來為了自己父親讀書賣掉了。
一個上午趙櫟陽便累的不行,在這個國家,讀書人地位最高的時代,四體不勤五穀不分,是許多讀書人的標配。趙櫟陽也不例外。
“我不要下地幹活,我不要做這種累死累活的事,我要讀書,做人上人。”趙櫟陽扔掉鋤頭大聲喊道。
剛好被來送飯的大娘聽到:“你還想讀書,我告訴你,今春你大伯已經告知夏先生,你不讀書了,束修自然不送了。你自己看著辦,你不幹活就別想吃飯了,別想讓我們養著你。”
趙櫟陽扔掉鋤頭端著一碗粟米飯跑迴家,洗了洗臉,吃完飯。便隨便拿著架子上的一本書看了起來。
在趙櫟陽的記憶裏,乘國科舉鄉試前,流程雖然跟曆史上宋明相似,可科舉內容卻大不相同。乘國科舉考試童生縣試隻考算術,詩詞。府試加考公文製式應用。院士加考策問。至於鄉試和之後的會試,不在他記憶中。他也不知道考什麽。
趙櫟陽看了幾頁書本,都是些算術,小學一二年級的水平。又看了幾本都是詩詞,水平跟21世紀的打油詩差不多。下來就是應用文章,在原本趙櫟陽的記憶中,對這些東西爛熟於心。隻有策問,他還是似懂非懂,畢竟隻是15歲的孩子,況且在這個消息閉塞的時代。
到了晚上,趙櫟陽聽見大娘罵罵咧咧的聲音。他走出門去,看見大娘在刷鍋,刷完後迴到房裏,關上了門。
“我操,真的不給飯吃呀,雖然這裏的飯很難吃,可總比餓肚子強呀。”趙櫟陽心想。
歎了口氣,隻能關上門忍著饑餓倒頭睡下。
第二日一早,趙櫟陽起床後來到大伯門口,看到大伯母在家,就問道:“大娘,業哥兒人呢?上學去了嗎?”
大娘沒有搭理他。趙正業是大伯兒子,可比自己小。見大娘沒搭理自己,看來以後得自己想辦法了。可是自己想走科舉的路子,得讀書,就算自己目前掌握的知識暫時夠用,可自己也得吃飯。自己該如何是好?
自己那爹是指望不上了,能把兒子扔在家裏出去雲遊,還能指望嗎?看來一切得靠自己。
晚上趙櫟陽便找到村裏保長和家族耆老。表明自己要分家。
第二日一早,保長和趙姓族長便來到趙櫟陽家中,趙櫟陽起了個大早,來到院門口等候,其實根本餓的沒睡著。大伯見保長和族長都來了便問道:“保長,老叔,你們這是?”
族長趙信道:“陽哥兒昨晚找到我們要分家,今日我們來次就是來征求你的意見。”
此時正好路過趙櫟陽家的鄰居,聽見要分家,就吆喝了一聲,不一會院子裏就圍了一群人。
保長見一群人圍著便說道:“時下正是農忙時節,你們都不用下地嗎?趕緊下地去。”
結果他說他的,人群裏的人卻越來越多,看熱鬧是從古至今大家的習慣。
“分家,我什麽時候要分家了”大伯問道。
“不是你要分,是陽哥兒要分,你不同意也不行。這事隻要一方提出便可”保長道。
大娘聽到後,跑過來指著趙櫟陽罵道:“你個小兔崽子,我供你吃,供你喝,還供你讀書,如今你要分家,門都沒有。”
趙櫟陽眯著眼睛笑道:“大娘,你什麽時候供我吃喝了?又什麽時候供我讀書了?我吃喝讀書都是我家的米糧。”
在場的人都是一愣,這陽哥兒怎麽說瞎話。
“我給你算一筆賬,我家有十畝地,現在是大伯在種,這十畝地按時下地租來算,每年也得給三成租子。每畝地每年收粟米三石,每年十畝地你起碼得給我十石租子。這十石怎麽著也夠我一年吃了。至於我父親,他是廩生,每月六鬥廩米,自然也夠吃了”趙櫟陽說道。
“賬不能這麽算,前年雨水少,莊家欠收,我每畝地收入還不到兩石,怎麽可能算一石租子?再說地本就是我們家的哪裏來的租子?”大伯道。
“嗬嗬!據我所知,租子是按畝產計算的,可不是按收成算的,家裏的地當初是祖父在的時候分給你家二十畝我兩家十畝,雖說沒有分家,可這十畝地確是實實在在的是我家的。你種別人地就得給租子。我這些年吃飯就當你交的租了。”趙信道。
“那你爹當年讀書花費那麽多錢?連牛都賣了”
“好,我再給你算算。當初祖父臨終前因為父親讀書花費,還有賣了牛。覺得虧欠你們,所以分給你們二十畝地,我家十畝,就是作為補償你家的,大伯你也是同意的,這不過才五年。這就抵了父親讀書的花費。我們沒有分家,所以我們家每年服徭役隻需一人,而我爹有秀才功名可以免徭役,所以你不用服徭役,據我所知,如今有錢人家可以雇人服徭役,每人兩貫,一石糧食不過一貫五百文。而我父親的秀才功名可以免稅。每年夏秋兩季的賦稅你們也免了。每年兩季賦稅也有三石糧食吧?折四貫五百文。加起來六貫錢,這還不夠我讀書?我上私塾不過也剛好五年,之前都是父親在教我。每年五貫束修,你們已經賺了。”
大伯啞口無言。此時族長趙信道:“好了,不爭辯了,老大你要沒意見就立契分家。”
大娘道:“你分了家,就憑你那樣子,又不能種地,你靠什麽生活?不如你別分家了,以後我們還供你吃喝,你不用幹活。”
“不了,我今天就是要分家。”
“你父親不在家,你個孩子說話做不得數”大伯說道。
“這是父親雲遊時留給我的信,讓我自己全權處理家事”說完趙櫟陽便將書信交給了保長。
此處讀過書的人有不少,可讀過幾年的隻有保長一人。保長看後便說道:“信中確實如此。”
大伯再無二話,立據分家。
趙櫟陽在一陣敲門聲中被吵醒了。
他原本是燕京大學大一的學生,開學一個月,由於從沒來過首都,趁著放假出去玩被車撞死了。可自己一覺醒來竟然穿越到了這個叫乘國的地方,附身在了一個叫趙櫟陽的人身上,隻是此人隻有十五歲,而自己上輩子已經19歲了。
趙櫟陽以前也是學霸,對於曆史談不上精通,還是有一定了解的,這個乘國曆史上並沒有。而在原來那個趙櫟陽的記憶裏,這裏叫乘國,也是以武立國,建國一百二十餘年,科舉發展隻有七十餘年。
自從高宗發展科舉以來,文人地位是一步步提升,特別是五十年前,高宗太子李宇出征定國,被打的丟盔棄甲,許多勳臣武將在此戰役中喪生。太子也因此被廢。從此文官地位徹底拔高。文人地位也隨之提高,特別是有功名在身的。所謂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就是貌似讀書人不多。而自己所在的地方叫寧遠縣鎮泉村。
聽著外麵的敲門聲,趙櫟陽很不情願的打開大門。就看見一個婦人
“你個懶貨,還在睡懶覺,從今天起你不用去私塾了,跟著你大伯一起下地。看你這窮酸樣,也不是個讀書的料。”
趙櫟陽很是頭疼,這個叫趙櫟陽的小子也是悲催,母親不在,父親雲遊,隻留下一封信,讓他好好讀書,家裏事務自己可以自行處理。自己病入膏肓也無人管,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離開了人世,偏偏自己一樣悲催的被車撞死,好處在於自己穿越了,附身在這小子身上。
記憶中,自己在私塾讀書,自己父親叫趙淩奕。八年前成了本村唯一的秀才。自己母親好像是大家族中的小姐,因為和父親兩情相悅不被族人接納,所以生下自己不久後就被族人帶迴去了,自己從來沒有見過母親,隻是偶爾有人捎吃穿給他,說是母親捎給他的。而眼前這個婦人是他大娘。
“大娘,我是讀書人,那些莊家活我幹不了”
婦人兩手叉腰道:“哼,你父親扔下一家子跑了出去,讀了二十多年書,也不過是個窮秀才,你如今也讀了十年書了,連個童秀才都不是,你還讀個屁呀!還是盡早認命,跟你大伯一起下地幹活,過兩年找個婆娘成親。”
在這個叫鎮泉村的小地方,這是很多哥兒最後的歸宿。
趙櫟陽看著婦人很是無奈,隻好迴去洗臉。
他們家和大伯住在一個院子裏,東麵兩間房子是大伯的,西麵是自己家的兩間。家徒四壁,像樣的家具都沒有一件,隻有一個破木箱子,還是他母親的。一張破桌子,牆角一個架子,上麵書倒是有不少。
就在此時,大伯趙恭扛著鋤頭走到門前:“陽哥兒,快點帶著鋤頭跟我一起去地裏。”
趙櫟陽看著大伯那張臉,無動於衷。
婦人見趙櫟陽沒動靜,立刻跑過來道:“你再不動身,今天就別吃飯了,養著你有什麽用?整天不幹活還要吃飯。”
趙櫟陽無奈隻能拿著鋤頭跟著大伯去地裏。
趙櫟陽所在之地為北方,此地以種植粟米為主,此刻正是二月天,天氣剛開始轉熱,大地複蘇,整地的時節。耕牛少的可憐,隻有中戶人家才有,印象中趙櫟陽家以前也是有的,隻是後來為了自己父親讀書賣掉了。
一個上午趙櫟陽便累的不行,在這個國家,讀書人地位最高的時代,四體不勤五穀不分,是許多讀書人的標配。趙櫟陽也不例外。
“我不要下地幹活,我不要做這種累死累活的事,我要讀書,做人上人。”趙櫟陽扔掉鋤頭大聲喊道。
剛好被來送飯的大娘聽到:“你還想讀書,我告訴你,今春你大伯已經告知夏先生,你不讀書了,束修自然不送了。你自己看著辦,你不幹活就別想吃飯了,別想讓我們養著你。”
趙櫟陽扔掉鋤頭端著一碗粟米飯跑迴家,洗了洗臉,吃完飯。便隨便拿著架子上的一本書看了起來。
在趙櫟陽的記憶裏,乘國科舉鄉試前,流程雖然跟曆史上宋明相似,可科舉內容卻大不相同。乘國科舉考試童生縣試隻考算術,詩詞。府試加考公文製式應用。院士加考策問。至於鄉試和之後的會試,不在他記憶中。他也不知道考什麽。
趙櫟陽看了幾頁書本,都是些算術,小學一二年級的水平。又看了幾本都是詩詞,水平跟21世紀的打油詩差不多。下來就是應用文章,在原本趙櫟陽的記憶中,對這些東西爛熟於心。隻有策問,他還是似懂非懂,畢竟隻是15歲的孩子,況且在這個消息閉塞的時代。
到了晚上,趙櫟陽聽見大娘罵罵咧咧的聲音。他走出門去,看見大娘在刷鍋,刷完後迴到房裏,關上了門。
“我操,真的不給飯吃呀,雖然這裏的飯很難吃,可總比餓肚子強呀。”趙櫟陽心想。
歎了口氣,隻能關上門忍著饑餓倒頭睡下。
第二日一早,趙櫟陽起床後來到大伯門口,看到大伯母在家,就問道:“大娘,業哥兒人呢?上學去了嗎?”
大娘沒有搭理他。趙正業是大伯兒子,可比自己小。見大娘沒搭理自己,看來以後得自己想辦法了。可是自己想走科舉的路子,得讀書,就算自己目前掌握的知識暫時夠用,可自己也得吃飯。自己該如何是好?
自己那爹是指望不上了,能把兒子扔在家裏出去雲遊,還能指望嗎?看來一切得靠自己。
晚上趙櫟陽便找到村裏保長和家族耆老。表明自己要分家。
第二日一早,保長和趙姓族長便來到趙櫟陽家中,趙櫟陽起了個大早,來到院門口等候,其實根本餓的沒睡著。大伯見保長和族長都來了便問道:“保長,老叔,你們這是?”
族長趙信道:“陽哥兒昨晚找到我們要分家,今日我們來次就是來征求你的意見。”
此時正好路過趙櫟陽家的鄰居,聽見要分家,就吆喝了一聲,不一會院子裏就圍了一群人。
保長見一群人圍著便說道:“時下正是農忙時節,你們都不用下地嗎?趕緊下地去。”
結果他說他的,人群裏的人卻越來越多,看熱鬧是從古至今大家的習慣。
“分家,我什麽時候要分家了”大伯問道。
“不是你要分,是陽哥兒要分,你不同意也不行。這事隻要一方提出便可”保長道。
大娘聽到後,跑過來指著趙櫟陽罵道:“你個小兔崽子,我供你吃,供你喝,還供你讀書,如今你要分家,門都沒有。”
趙櫟陽眯著眼睛笑道:“大娘,你什麽時候供我吃喝了?又什麽時候供我讀書了?我吃喝讀書都是我家的米糧。”
在場的人都是一愣,這陽哥兒怎麽說瞎話。
“我給你算一筆賬,我家有十畝地,現在是大伯在種,這十畝地按時下地租來算,每年也得給三成租子。每畝地每年收粟米三石,每年十畝地你起碼得給我十石租子。這十石怎麽著也夠我一年吃了。至於我父親,他是廩生,每月六鬥廩米,自然也夠吃了”趙櫟陽說道。
“賬不能這麽算,前年雨水少,莊家欠收,我每畝地收入還不到兩石,怎麽可能算一石租子?再說地本就是我們家的哪裏來的租子?”大伯道。
“嗬嗬!據我所知,租子是按畝產計算的,可不是按收成算的,家裏的地當初是祖父在的時候分給你家二十畝我兩家十畝,雖說沒有分家,可這十畝地確是實實在在的是我家的。你種別人地就得給租子。我這些年吃飯就當你交的租了。”趙信道。
“那你爹當年讀書花費那麽多錢?連牛都賣了”
“好,我再給你算算。當初祖父臨終前因為父親讀書花費,還有賣了牛。覺得虧欠你們,所以分給你們二十畝地,我家十畝,就是作為補償你家的,大伯你也是同意的,這不過才五年。這就抵了父親讀書的花費。我們沒有分家,所以我們家每年服徭役隻需一人,而我爹有秀才功名可以免徭役,所以你不用服徭役,據我所知,如今有錢人家可以雇人服徭役,每人兩貫,一石糧食不過一貫五百文。而我父親的秀才功名可以免稅。每年夏秋兩季的賦稅你們也免了。每年兩季賦稅也有三石糧食吧?折四貫五百文。加起來六貫錢,這還不夠我讀書?我上私塾不過也剛好五年,之前都是父親在教我。每年五貫束修,你們已經賺了。”
大伯啞口無言。此時族長趙信道:“好了,不爭辯了,老大你要沒意見就立契分家。”
大娘道:“你分了家,就憑你那樣子,又不能種地,你靠什麽生活?不如你別分家了,以後我們還供你吃喝,你不用幹活。”
“不了,我今天就是要分家。”
“你父親不在家,你個孩子說話做不得數”大伯說道。
“這是父親雲遊時留給我的信,讓我自己全權處理家事”說完趙櫟陽便將書信交給了保長。
此處讀過書的人有不少,可讀過幾年的隻有保長一人。保長看後便說道:“信中確實如此。”
大伯再無二話,立據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