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風微涼,在大吳皇宮,地下密室當中。柳太一和大吳女帝相對而坐。
大吳女帝身上彌漫著天命的力量。
柳太一則是閉著眼睛,額頭上全是冷汗,今天他沒有喝大吳女帝的心頭血,根本無法壓製體內的天命之力。
大吳女帝看到這一幕,吐出一口氣,將柳太一的雙手牽住。
“放鬆,我會把天命之力轉移出來的。”大吳女帝對柳太一輕聲說道。
而隨著她話音落下,大吳女帝催動自己體內的天命之力,她體內的天命之力和柳太一體內的天命之力相互牽引。
柳太一的壓力瞬間變小了數倍。
大吳女帝表情莊重,不斷從柳太一的體內接引天命之力。
與此同時。
在大吳皇宮上空。
天命之力的轉移直接影響到了大吳皇朝的國運趨勢,凡是在大吳境內,不論是百姓亦或者是百官,都感覺身心輕鬆。
海府都受到影響。
“這就是氣運之力?”海府有些不可思議,“竟然這麽神奇,怪不得北域三大皇朝,會有那麽年輕的行道境和知心境。”
接著海府抬起頭,隻見在大吳皇宮上空,大量的烏雲匯聚,豆大的雨點從天空落下,這雨水之中蘊含著大量靈氣,雖然這些雨水比不上靈液,但對於整個大吳的好處也是無比巨大的。
“大吳氣運上升,天揚州局勢大變。”
“陛下...您看見了嗎,您的女兒,做到了。”
陳公公站在皇宮城牆上,抬頭看著這場雨,心中欣慰。
他口中的陛下是大吳先帝。
也就是大吳女帝的父親。
當年大吳先帝被刺殺之後,雖然沒有丟了天命,也沒有被大魏強者直接殺害,但也讓他來到了大限。
在大限來臨之際,他將天命送入虛空,囑托陳公公保護大吳女帝。
至於後來大吳女帝的計劃,也有大吳先帝插手的一部分。
否則單是一個小女孩,縱然再厲害,也不可能做到如此。
光是王猛的野心,大吳女帝都不一定能夠看出來。
不過現在有了柳太一相助,大吳女帝倒也不會再吃大虧了。
雨幕之下。
大吳境內的光景一片欣欣向榮。
而天命的轉移,讓大魏和司馬家更加有危機感。
“陛下,天揚州的天命一共三份,現在大吳占據了兩份,依我看,陛下不弱直接派人去刺殺大吳女帝。”荀禦在一旁提醒大魏皇帝,“再來一次瞞天過海,或許可以成功。”
大魏皇帝目光放遠,看著天邊的烏雲,良久才吐出一口氣,“若是沒有柳太一,我已經成功了。”
荀禦聽到這話欲言又止。
大魏皇帝說到這裏眼神有些黯淡,“辟邪沒了,想要刺殺大吳女帝,難如登天,更何況,還要欺騙司馬家,更不可能。”
“我如今隻能如履薄冰,若是走過去了,自然皆大歡喜,若是走不過去,掉入冰窟當中,大魏將會全盤皆輸。”大魏皇帝說到這裏也有些無力。
柳太一是他計劃失敗的關鍵。
要是沒有柳太一的折返,他肯定能得手。
誰能想到在關鍵時候,柳太一能夠想到他的真實意圖,並且及時趕迴來?
荀禦聽到這話,表情也是沉重,“若是我們輸了呢?”
“輸了...”大魏皇帝目光放空,輕輕一笑,“要是輸了....柳太一也必須留在這裏。”
大魏皇室不動柳太一的根本原因,就是因為動了柳太一,大魏皇室也會遭遇滅頂之災。
可若是大魏皇室在必定要遭受滅頂之災的時候,殺柳太一自然也就成為了必然。
這是相對的。
若是各自安好,大魏皇室自然不會招惹柳太一,但若是大魏皇室走到了絕路,他們也保留著魚死網破的選擇。
荀禦聽到這話不解的問,“那樣不就便宜司馬家了嗎?”
“司馬家尚且是天揚州人,那柳太一不過是個外來人。”大魏皇帝眯著眼說道。
荀禦一聽這話也是。
也就沒有再提這件事。
......
大吳的這場雨下了很久,等柳太一將天命徹底交給大吳女帝的時候,時間已經來到了後半夜。
大吳女帝臉色紅潤飽滿,境界也已經從悟法境六重天跨越到了悟法境七重天。
而反觀柳太一,則是體內靈氣虧空,異常虛弱。
“走吧,帶你出去。”大吳女帝將虛弱的柳太一抱在懷中,雖然她的個子比柳太一要矮一些,但也能將柳太一公主抱起。
海府在密室之外,瞧見這一幕,趕緊將柳太一接了過來。
“多謝陛下了。”海府由衷感謝道。
“各有所得,你帶他下去之後,照顧好他,他應該會虛弱幾天時間,別讓他動用靈力。”大吳女帝囑咐道,“還有就是,我在他體內留下了一個天命印記,對他有好處,他醒來若是不懂的話,讓他來找我就行。”
“好的。”海府認真點頭,接著抱著柳太一消失在雨幕當中。
而等柳太一和海府離開之後。
陳公公才出現在大吳女帝身後。
“陛下,大魏那邊,好像和司馬家聯手了。”陳公公輕聲說道。
大吳女帝聽到這話表情略微下沉,“他們打算強攻?”
“不知。”陳公公搖了搖頭,“大魏和司馬家的動作非常隱秘,不好調查,但從各方得到的信息來看,他們應該是沒有這個打算的。”
“哦?”大吳女帝有些詫異。
大魏和司馬家不選擇強攻。
難不成要選擇拖延時間?
可現在大吳手握兩份氣運,拖延的時間越長,大吳的發展就越快,到時候大魏和司馬想要強攻都沒有機會了。
除非司馬家的行道境願意犧牲自己,強行壓製天命之力。
可司馬家絕對不會這樣做。
因為一旦司馬家沒了行道境,大魏可就不會再忌憚司馬家一絲一毫了。
“通知百官,雨停之後,朝堂議事。”大吳女帝見陳公公不說話,在雨幕下轉身,甩動鳳袍,下達吩咐。
“是。”陳公公連忙點頭,緊跟著大吳女帝,緩緩融入雨幕當中。
大吳女帝身上彌漫著天命的力量。
柳太一則是閉著眼睛,額頭上全是冷汗,今天他沒有喝大吳女帝的心頭血,根本無法壓製體內的天命之力。
大吳女帝看到這一幕,吐出一口氣,將柳太一的雙手牽住。
“放鬆,我會把天命之力轉移出來的。”大吳女帝對柳太一輕聲說道。
而隨著她話音落下,大吳女帝催動自己體內的天命之力,她體內的天命之力和柳太一體內的天命之力相互牽引。
柳太一的壓力瞬間變小了數倍。
大吳女帝表情莊重,不斷從柳太一的體內接引天命之力。
與此同時。
在大吳皇宮上空。
天命之力的轉移直接影響到了大吳皇朝的國運趨勢,凡是在大吳境內,不論是百姓亦或者是百官,都感覺身心輕鬆。
海府都受到影響。
“這就是氣運之力?”海府有些不可思議,“竟然這麽神奇,怪不得北域三大皇朝,會有那麽年輕的行道境和知心境。”
接著海府抬起頭,隻見在大吳皇宮上空,大量的烏雲匯聚,豆大的雨點從天空落下,這雨水之中蘊含著大量靈氣,雖然這些雨水比不上靈液,但對於整個大吳的好處也是無比巨大的。
“大吳氣運上升,天揚州局勢大變。”
“陛下...您看見了嗎,您的女兒,做到了。”
陳公公站在皇宮城牆上,抬頭看著這場雨,心中欣慰。
他口中的陛下是大吳先帝。
也就是大吳女帝的父親。
當年大吳先帝被刺殺之後,雖然沒有丟了天命,也沒有被大魏強者直接殺害,但也讓他來到了大限。
在大限來臨之際,他將天命送入虛空,囑托陳公公保護大吳女帝。
至於後來大吳女帝的計劃,也有大吳先帝插手的一部分。
否則單是一個小女孩,縱然再厲害,也不可能做到如此。
光是王猛的野心,大吳女帝都不一定能夠看出來。
不過現在有了柳太一相助,大吳女帝倒也不會再吃大虧了。
雨幕之下。
大吳境內的光景一片欣欣向榮。
而天命的轉移,讓大魏和司馬家更加有危機感。
“陛下,天揚州的天命一共三份,現在大吳占據了兩份,依我看,陛下不弱直接派人去刺殺大吳女帝。”荀禦在一旁提醒大魏皇帝,“再來一次瞞天過海,或許可以成功。”
大魏皇帝目光放遠,看著天邊的烏雲,良久才吐出一口氣,“若是沒有柳太一,我已經成功了。”
荀禦聽到這話欲言又止。
大魏皇帝說到這裏眼神有些黯淡,“辟邪沒了,想要刺殺大吳女帝,難如登天,更何況,還要欺騙司馬家,更不可能。”
“我如今隻能如履薄冰,若是走過去了,自然皆大歡喜,若是走不過去,掉入冰窟當中,大魏將會全盤皆輸。”大魏皇帝說到這裏也有些無力。
柳太一是他計劃失敗的關鍵。
要是沒有柳太一的折返,他肯定能得手。
誰能想到在關鍵時候,柳太一能夠想到他的真實意圖,並且及時趕迴來?
荀禦聽到這話,表情也是沉重,“若是我們輸了呢?”
“輸了...”大魏皇帝目光放空,輕輕一笑,“要是輸了....柳太一也必須留在這裏。”
大魏皇室不動柳太一的根本原因,就是因為動了柳太一,大魏皇室也會遭遇滅頂之災。
可若是大魏皇室在必定要遭受滅頂之災的時候,殺柳太一自然也就成為了必然。
這是相對的。
若是各自安好,大魏皇室自然不會招惹柳太一,但若是大魏皇室走到了絕路,他們也保留著魚死網破的選擇。
荀禦聽到這話不解的問,“那樣不就便宜司馬家了嗎?”
“司馬家尚且是天揚州人,那柳太一不過是個外來人。”大魏皇帝眯著眼說道。
荀禦一聽這話也是。
也就沒有再提這件事。
......
大吳的這場雨下了很久,等柳太一將天命徹底交給大吳女帝的時候,時間已經來到了後半夜。
大吳女帝臉色紅潤飽滿,境界也已經從悟法境六重天跨越到了悟法境七重天。
而反觀柳太一,則是體內靈氣虧空,異常虛弱。
“走吧,帶你出去。”大吳女帝將虛弱的柳太一抱在懷中,雖然她的個子比柳太一要矮一些,但也能將柳太一公主抱起。
海府在密室之外,瞧見這一幕,趕緊將柳太一接了過來。
“多謝陛下了。”海府由衷感謝道。
“各有所得,你帶他下去之後,照顧好他,他應該會虛弱幾天時間,別讓他動用靈力。”大吳女帝囑咐道,“還有就是,我在他體內留下了一個天命印記,對他有好處,他醒來若是不懂的話,讓他來找我就行。”
“好的。”海府認真點頭,接著抱著柳太一消失在雨幕當中。
而等柳太一和海府離開之後。
陳公公才出現在大吳女帝身後。
“陛下,大魏那邊,好像和司馬家聯手了。”陳公公輕聲說道。
大吳女帝聽到這話表情略微下沉,“他們打算強攻?”
“不知。”陳公公搖了搖頭,“大魏和司馬家的動作非常隱秘,不好調查,但從各方得到的信息來看,他們應該是沒有這個打算的。”
“哦?”大吳女帝有些詫異。
大魏和司馬家不選擇強攻。
難不成要選擇拖延時間?
可現在大吳手握兩份氣運,拖延的時間越長,大吳的發展就越快,到時候大魏和司馬想要強攻都沒有機會了。
除非司馬家的行道境願意犧牲自己,強行壓製天命之力。
可司馬家絕對不會這樣做。
因為一旦司馬家沒了行道境,大魏可就不會再忌憚司馬家一絲一毫了。
“通知百官,雨停之後,朝堂議事。”大吳女帝見陳公公不說話,在雨幕下轉身,甩動鳳袍,下達吩咐。
“是。”陳公公連忙點頭,緊跟著大吳女帝,緩緩融入雨幕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