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張上的字跡龍飛鳳舞,力透紙背,轉筆和撇捺之間,透出一股淩厲之意。
「這是張先生的字。」有學子認了出來。
更多的學子則凝神看紙上的詩。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慚愧,慚愧啊。秋闈之後,我便再也沒有挑燈夜讀了。」
「這首詩乍一看樸素平常,卻揭示著深刻的道理,發人深省啊。」
「哪裏樸素平常了,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大道至簡,至理名言盡在其中。」
「白首方悔讀書遲……我以前太多鬆懈了,沉迷手談、遊山,放在讀書上的精力越來越少,看到這首詩,我才意識到將來絕對會後悔的。」
「這首詩出自哪位大儒之手?」
越來越多的人擠在矮牆下,抬頭看著牆上的詩,當情緒沉浸其中後,對這首勸學詩產生了極大的共鳴。
第一聯所描繪的景象,讓學子們汗顏。盡管讀書也盡心盡力了,但誰能做到三更燈火五更雞?
可這不是虛言,因為確實存在這樣的例子,學院的大儒和先生們,時常以自身例子告誡學子。
而學子中個別非常刻苦的,也是這般熬夜苦讀的。
真正讓年輕學子們心悸的是第二聯: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仿佛是在宣告他們將來的遭遇,一些近來怠於學業的年輕人,捫心自問之後,紛紛湧起心悸的感覺,害怕將來白首之後,追悔莫及。
於心底油然而生不負春光,發奮讀書的情緒。
不遠處,大坪邊緣位置,三位大儒旁觀著這一幕,陳泰撫須大笑:「都說詩詞無用,殊不知,詩詞最動人心。許寧宴,當真是絕世詩才。」
見勸學詩積極調動起學子們的情緒,張慎臉上也不禁笑容擴散:「這話不假,他隻用了一盞茶的功夫,這份水準,別說如今,便是縱觀歷史,也能名列前茅。」
李慕白忽然問道:「他說自己早已荒廢學業,你們信嗎?」
兩位大儒同時點頭,李慕白忍不住笑了一下:「何以見得?」
「作詩時,他讓辭舊代筆了。」張慎說。
「身為讀書人,作詩豈會讓他人代筆。」陳泰補充道:「除非他不精書法。」
但凡讀書人,個個都是精通書法的,這是基本功。
李慕白感慨道:「可惜啊,他已是及冠之年,轉修儒道為時晚矣。」
陳泰痛心疾首:「如此才華,竟然學了武,簡直是暴殄天物。」
粗坯的武夫,配不上許寧宴的驚才絕艷。
張慎似乎想起了什麽,不忿道:「聽辭舊說,兩人年幼時,其父便定下,辭舊讀書,寧宴習武。」
「那許平誌不當人子,白白荒廢了一個讀書種子,實在可恨、可惡。」李慕白恨聲道。
兩位大儒深表贊同。
第四十章 爭鬥
李慕白望著公告牆邊,學子越聚越多,甚至學院的先生們也聞風而來,激動的拍大腿,稱讚此詩大巧不工,樸素至理。
李大儒耳廓一動,捕捉著山風送來斷斷續續的交談:
「先有一首天下誰人不識君,如今再出一首勸學詩,難道我大奉儒林的詩詞之道,要再次崛起了嗎?」
「兩百年來,詩詞佳作寥寥無幾,如今出了這兩首,我們這幾代讀書人,總算是有臉麵對後人了。」
「相比起天下誰人不識君,這首勸學詩必定流傳更廣,會被時時拿出來訓誡讀書人。」
「怎麽沒有署名啊,是哪位大儒所作?」
沒有署名……此詩必定流傳甚廣……李慕白心裏一動,瞅了眼低聲交談的兩位好友,他不動聲色的後退,離開。
張慎忽然發現李慕白不見了,「純靖兄呢?」
「方才還在此處……」陳泰左顧右盼,抬手指著矮牆方向:「在那裏。」
張慎循聲望去,看見李慕白屏退眾學子,持筆在巨幅紙張上書寫著什麽。
張慎和陳泰凝神聚意,瞳孔一下變的深邃,百米開外纖毫畢現。
兩人看清了,李慕白在《勸學詩》三個字邊上,寫下這樣一行小字:
「庚子末辛醜初,吾師慕白勸學,有感,作此詩。」
意思是,庚子末辛醜初,老師李慕白勸我奮發圖強,我深表贊同,於是寫下這首詩。
這也能蹭?兩位大儒瞬間心態炸裂。
「無恥老賊,快放下筆!」
……
書院後的雅閣,依山而建,東邊毗鄰著六疊瀑,西邊是四季常青的竹林。
竹子在北方是稀罕物,不易養活,不易繁殖,一夜驚雷雨後春筍的景象,隻有在南方才能看到。
書院的先生們從南方移植竹子,辛勤培育,耗費五十年時間,才養出這片鬱鬱蔥蔥的竹林。
讀書人對竹子有一種特別的喜愛,讚賞它的風骨,常常以竹喻人、喻己(讚賞劃重點)。
雲鹿書院的院長某天過來一看,呦,竹林這麽茂密了,竹不懼嚴寒,四季風骨,形容的不就是我嗎。
大家都出克,以後我就住這裏了。
於是,雅閣就成了院長的閉關之地。
簡潔雅致的茶室,一位穿麻衣的老者與一位華服女子對坐飲茶,一列披堅執銳的甲士守衛在雅閣之外。
老者花白的頭髮隨意披散,凸顯出幾分邋遢和灑脫不羈,法令紋和眉心的川字紋極深,而笑起來的時候,魚尾紋則勝過前兩者。
「這是張先生的字。」有學子認了出來。
更多的學子則凝神看紙上的詩。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慚愧,慚愧啊。秋闈之後,我便再也沒有挑燈夜讀了。」
「這首詩乍一看樸素平常,卻揭示著深刻的道理,發人深省啊。」
「哪裏樸素平常了,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大道至簡,至理名言盡在其中。」
「白首方悔讀書遲……我以前太多鬆懈了,沉迷手談、遊山,放在讀書上的精力越來越少,看到這首詩,我才意識到將來絕對會後悔的。」
「這首詩出自哪位大儒之手?」
越來越多的人擠在矮牆下,抬頭看著牆上的詩,當情緒沉浸其中後,對這首勸學詩產生了極大的共鳴。
第一聯所描繪的景象,讓學子們汗顏。盡管讀書也盡心盡力了,但誰能做到三更燈火五更雞?
可這不是虛言,因為確實存在這樣的例子,學院的大儒和先生們,時常以自身例子告誡學子。
而學子中個別非常刻苦的,也是這般熬夜苦讀的。
真正讓年輕學子們心悸的是第二聯: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仿佛是在宣告他們將來的遭遇,一些近來怠於學業的年輕人,捫心自問之後,紛紛湧起心悸的感覺,害怕將來白首之後,追悔莫及。
於心底油然而生不負春光,發奮讀書的情緒。
不遠處,大坪邊緣位置,三位大儒旁觀著這一幕,陳泰撫須大笑:「都說詩詞無用,殊不知,詩詞最動人心。許寧宴,當真是絕世詩才。」
見勸學詩積極調動起學子們的情緒,張慎臉上也不禁笑容擴散:「這話不假,他隻用了一盞茶的功夫,這份水準,別說如今,便是縱觀歷史,也能名列前茅。」
李慕白忽然問道:「他說自己早已荒廢學業,你們信嗎?」
兩位大儒同時點頭,李慕白忍不住笑了一下:「何以見得?」
「作詩時,他讓辭舊代筆了。」張慎說。
「身為讀書人,作詩豈會讓他人代筆。」陳泰補充道:「除非他不精書法。」
但凡讀書人,個個都是精通書法的,這是基本功。
李慕白感慨道:「可惜啊,他已是及冠之年,轉修儒道為時晚矣。」
陳泰痛心疾首:「如此才華,竟然學了武,簡直是暴殄天物。」
粗坯的武夫,配不上許寧宴的驚才絕艷。
張慎似乎想起了什麽,不忿道:「聽辭舊說,兩人年幼時,其父便定下,辭舊讀書,寧宴習武。」
「那許平誌不當人子,白白荒廢了一個讀書種子,實在可恨、可惡。」李慕白恨聲道。
兩位大儒深表贊同。
第四十章 爭鬥
李慕白望著公告牆邊,學子越聚越多,甚至學院的先生們也聞風而來,激動的拍大腿,稱讚此詩大巧不工,樸素至理。
李大儒耳廓一動,捕捉著山風送來斷斷續續的交談:
「先有一首天下誰人不識君,如今再出一首勸學詩,難道我大奉儒林的詩詞之道,要再次崛起了嗎?」
「兩百年來,詩詞佳作寥寥無幾,如今出了這兩首,我們這幾代讀書人,總算是有臉麵對後人了。」
「相比起天下誰人不識君,這首勸學詩必定流傳更廣,會被時時拿出來訓誡讀書人。」
「怎麽沒有署名啊,是哪位大儒所作?」
沒有署名……此詩必定流傳甚廣……李慕白心裏一動,瞅了眼低聲交談的兩位好友,他不動聲色的後退,離開。
張慎忽然發現李慕白不見了,「純靖兄呢?」
「方才還在此處……」陳泰左顧右盼,抬手指著矮牆方向:「在那裏。」
張慎循聲望去,看見李慕白屏退眾學子,持筆在巨幅紙張上書寫著什麽。
張慎和陳泰凝神聚意,瞳孔一下變的深邃,百米開外纖毫畢現。
兩人看清了,李慕白在《勸學詩》三個字邊上,寫下這樣一行小字:
「庚子末辛醜初,吾師慕白勸學,有感,作此詩。」
意思是,庚子末辛醜初,老師李慕白勸我奮發圖強,我深表贊同,於是寫下這首詩。
這也能蹭?兩位大儒瞬間心態炸裂。
「無恥老賊,快放下筆!」
……
書院後的雅閣,依山而建,東邊毗鄰著六疊瀑,西邊是四季常青的竹林。
竹子在北方是稀罕物,不易養活,不易繁殖,一夜驚雷雨後春筍的景象,隻有在南方才能看到。
書院的先生們從南方移植竹子,辛勤培育,耗費五十年時間,才養出這片鬱鬱蔥蔥的竹林。
讀書人對竹子有一種特別的喜愛,讚賞它的風骨,常常以竹喻人、喻己(讚賞劃重點)。
雲鹿書院的院長某天過來一看,呦,竹林這麽茂密了,竹不懼嚴寒,四季風骨,形容的不就是我嗎。
大家都出克,以後我就住這裏了。
於是,雅閣就成了院長的閉關之地。
簡潔雅致的茶室,一位穿麻衣的老者與一位華服女子對坐飲茶,一列披堅執銳的甲士守衛在雅閣之外。
老者花白的頭髮隨意披散,凸顯出幾分邋遢和灑脫不羈,法令紋和眉心的川字紋極深,而笑起來的時候,魚尾紋則勝過前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