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後審視著臉皮微紅,眼角含淚的臨安,滿意點頭:
「不錯,這才是膚如凝脂,吹彈可破。」
等吉時將近,宮女為臨安戴上鳳冠,太後眯著眼,審視片刻,嘆息道:
「真漂亮!
「你天生便是要當公主的,穿金戴銀,方能凸顯你的嬌貴與美貌。」
太後見過不少美人,自己便是傾國傾城的美人,但所謂美人萬千,妍態各異,不同的美人需要不同的裝扮,才能把美貌與氣質凸顯的淋漓盡致。
在太後見到的美人中,包括她在內,多多少少會被華美的首飾、服飾分去光彩。
越是打扮華麗,越能凸顯美貌的,便隻有臨安了。
太後繼續道:
「你兄長和母妃都不能參加婚禮,本宮作為你的母後,理當教你如何在夫家生活,與姑舅相處。」
臨安一本正經的坐著,耐心聆聽。
「你雖是金枝玉葉,公主之尊,但許銀鑼非一般夫婿,所以嫁到許府後,首先要學會收斂性子。」
過去的很多年裏,太後諸事不管,對後宮,對皇子皇女不聞不問,但也知道臨安時常找懷慶的麻煩。
她若有陳太妃一半的心機和手腕,倒也罷了,太後才懶得說這些。偏是個喜歡挑事,卻沒相應戰鬥力的姑娘。
去了許府若是不收斂,不知道要被欺負成什麽樣兒,而且還是不占理那種。
太後繼續說道:
「許家女眷裏,二房主母倒不必在意,我雖與她交集不多,但有過幾次試探,是個沒什麽彎彎繞繞的直腸子。雲州過來的那個女人,雖是許七安生母,但母子之間情意必然不深。
「她若是知道分寸,便不會拿捏你,而是客氣對待,你也這般對她就是。二房的大丫頭倒是個伶俐的,不過與你幹係不大,再過幾年也就嫁出去了。
「你真正要在意的是夫君的心意,以及他在外麵招惹的女子。」
寧宴的嬸嬸是個直腸子?可思慕說,這位嬸嬸分明是個極厲害極可怕的人物,是太後看錯了,還是她為安我的心,故意這般說……臨安心裏嘀咕,聽到「外麵招惹的女子」,頓時眉毛一揚。
「母後放心,臨安知道該如何對付她們,定把她們治的服服帖帖。」
太後看她一眼,把湧到喉嚨的那一聲「嗬」咽了迴去,頷首道:
「母後給你的建議是,多聽聽王思慕的意見。她和二郎已經訂婚,想來今年或明年便嫁到許家去了。」
有道理……臨安點點頭。
「遇到事不要隻顧著發脾氣,你和許銀鑼有情分在的,他微末之初,你幫他不少。受了委屈,便多提一提這方麵的事,他自會愧疚。」
……
直通皇城的主幹道,許七安坐在小母馬背上,由它馱著,馬蹄「噠噠」的朝皇城而去。
身後是李玉春、朱廣孝、宋廷風等相熟的同僚,以及苗有方這樣的親信,組建成一支規模不小的迎親隊伍。
城防軍分列街道兩側,把圍觀的百姓擋在街邊。
百姓高唿著「許銀鑼大喜」、「百年好合」等字眼,異常興奮。
在他們看來,許銀鑼迎娶皇室公主,這是強強聯合,永固大奉江山。
而且,除了身份高貴的公主,還有誰能配的上許銀鑼?
但也有些人對此深感失望。
「許銀鑼要娶公主了,唉,我家閨女看來是做不成正妻了。」
「就你閨女那姿色,當個丫鬟許銀鑼都嫌棄,做你的春秋大夢吧。我家妹妹年方二八,貌美如花,尚未婚嫁,唉,可惜許銀鑼看不見這顆沉埋沙底的明珠。」
「那還不簡單,你把自家妹妹送到教坊司去,既然這麽漂亮,奪個花魁過來不難吧,許銀鑼不就看到了嗎。誰不知道許銀鑼最愛和花魁廝混。」
邊上眾人鬧笑。
然後那兩人打了起來,很快被城防軍製服,秩序恢復。
朱廣孝望著前頭穿著便服的挺拔身影,小聲和身邊的宋廷風道:
「我以前以為,寧宴會娶懷慶殿下的。」
許七安還是銅鑼銀鑼的時候,逢著去皇宮,都是以見懷慶為由,雖說私底下沒少和臨安鬼混,但在朱廣孝看來,許寧宴分明是個懷慶公主走的更近。
以前查案的時候,也是三天兩頭往懷慶府跑。
結果冷不丁的,他選擇了妹妹,而不是姐姐。
宋廷風擠眉弄眼,嘿嘿笑道:
「不娶陛下,不意味著和陛下是清白的。」
朱廣孝吃了一驚,小聲道:
「不要妄議聖上。」
「怕什麽,寧宴都沒在意。」宋廷風用嘴努了努前頭的新郎官。
他們說的話,肯定躲不過許寧宴的嘴,他既然沒在意,那就不用擔心什麽陛下治罪了。
不過接下來的話,宋廷風就不好明目張膽的說了,傳音道:
「我聽說,近來朝中有人提議立太子的事兒。此為國本,那群讀書人最在意這個。」
朱廣孝淡淡道:
「以陛下的能力,輕而易舉就能壓下這些聲音。」
「蠢貨!」宋廷風搖頭:
「滿朝文武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你想,陛下登基不久,沒有子嗣再尋常不過。但現在叛亂已平,四海昇平,接下來是不是該考慮陛下的婚事了?
「立太子隻是個由頭,諸公是想催促陛下盡早完婚,誕下子嗣。」
「不錯,這才是膚如凝脂,吹彈可破。」
等吉時將近,宮女為臨安戴上鳳冠,太後眯著眼,審視片刻,嘆息道:
「真漂亮!
「你天生便是要當公主的,穿金戴銀,方能凸顯你的嬌貴與美貌。」
太後見過不少美人,自己便是傾國傾城的美人,但所謂美人萬千,妍態各異,不同的美人需要不同的裝扮,才能把美貌與氣質凸顯的淋漓盡致。
在太後見到的美人中,包括她在內,多多少少會被華美的首飾、服飾分去光彩。
越是打扮華麗,越能凸顯美貌的,便隻有臨安了。
太後繼續道:
「你兄長和母妃都不能參加婚禮,本宮作為你的母後,理當教你如何在夫家生活,與姑舅相處。」
臨安一本正經的坐著,耐心聆聽。
「你雖是金枝玉葉,公主之尊,但許銀鑼非一般夫婿,所以嫁到許府後,首先要學會收斂性子。」
過去的很多年裏,太後諸事不管,對後宮,對皇子皇女不聞不問,但也知道臨安時常找懷慶的麻煩。
她若有陳太妃一半的心機和手腕,倒也罷了,太後才懶得說這些。偏是個喜歡挑事,卻沒相應戰鬥力的姑娘。
去了許府若是不收斂,不知道要被欺負成什麽樣兒,而且還是不占理那種。
太後繼續說道:
「許家女眷裏,二房主母倒不必在意,我雖與她交集不多,但有過幾次試探,是個沒什麽彎彎繞繞的直腸子。雲州過來的那個女人,雖是許七安生母,但母子之間情意必然不深。
「她若是知道分寸,便不會拿捏你,而是客氣對待,你也這般對她就是。二房的大丫頭倒是個伶俐的,不過與你幹係不大,再過幾年也就嫁出去了。
「你真正要在意的是夫君的心意,以及他在外麵招惹的女子。」
寧宴的嬸嬸是個直腸子?可思慕說,這位嬸嬸分明是個極厲害極可怕的人物,是太後看錯了,還是她為安我的心,故意這般說……臨安心裏嘀咕,聽到「外麵招惹的女子」,頓時眉毛一揚。
「母後放心,臨安知道該如何對付她們,定把她們治的服服帖帖。」
太後看她一眼,把湧到喉嚨的那一聲「嗬」咽了迴去,頷首道:
「母後給你的建議是,多聽聽王思慕的意見。她和二郎已經訂婚,想來今年或明年便嫁到許家去了。」
有道理……臨安點點頭。
「遇到事不要隻顧著發脾氣,你和許銀鑼有情分在的,他微末之初,你幫他不少。受了委屈,便多提一提這方麵的事,他自會愧疚。」
……
直通皇城的主幹道,許七安坐在小母馬背上,由它馱著,馬蹄「噠噠」的朝皇城而去。
身後是李玉春、朱廣孝、宋廷風等相熟的同僚,以及苗有方這樣的親信,組建成一支規模不小的迎親隊伍。
城防軍分列街道兩側,把圍觀的百姓擋在街邊。
百姓高唿著「許銀鑼大喜」、「百年好合」等字眼,異常興奮。
在他們看來,許銀鑼迎娶皇室公主,這是強強聯合,永固大奉江山。
而且,除了身份高貴的公主,還有誰能配的上許銀鑼?
但也有些人對此深感失望。
「許銀鑼要娶公主了,唉,我家閨女看來是做不成正妻了。」
「就你閨女那姿色,當個丫鬟許銀鑼都嫌棄,做你的春秋大夢吧。我家妹妹年方二八,貌美如花,尚未婚嫁,唉,可惜許銀鑼看不見這顆沉埋沙底的明珠。」
「那還不簡單,你把自家妹妹送到教坊司去,既然這麽漂亮,奪個花魁過來不難吧,許銀鑼不就看到了嗎。誰不知道許銀鑼最愛和花魁廝混。」
邊上眾人鬧笑。
然後那兩人打了起來,很快被城防軍製服,秩序恢復。
朱廣孝望著前頭穿著便服的挺拔身影,小聲和身邊的宋廷風道:
「我以前以為,寧宴會娶懷慶殿下的。」
許七安還是銅鑼銀鑼的時候,逢著去皇宮,都是以見懷慶為由,雖說私底下沒少和臨安鬼混,但在朱廣孝看來,許寧宴分明是個懷慶公主走的更近。
以前查案的時候,也是三天兩頭往懷慶府跑。
結果冷不丁的,他選擇了妹妹,而不是姐姐。
宋廷風擠眉弄眼,嘿嘿笑道:
「不娶陛下,不意味著和陛下是清白的。」
朱廣孝吃了一驚,小聲道:
「不要妄議聖上。」
「怕什麽,寧宴都沒在意。」宋廷風用嘴努了努前頭的新郎官。
他們說的話,肯定躲不過許寧宴的嘴,他既然沒在意,那就不用擔心什麽陛下治罪了。
不過接下來的話,宋廷風就不好明目張膽的說了,傳音道:
「我聽說,近來朝中有人提議立太子的事兒。此為國本,那群讀書人最在意這個。」
朱廣孝淡淡道:
「以陛下的能力,輕而易舉就能壓下這些聲音。」
「蠢貨!」宋廷風搖頭:
「滿朝文武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你想,陛下登基不久,沒有子嗣再尋常不過。但現在叛亂已平,四海昇平,接下來是不是該考慮陛下的婚事了?
「立太子隻是個由頭,諸公是想催促陛下盡早完婚,誕下子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