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等他滿門抄斬。
嘈亂的聲浪一下子起來,諸公麵麵相覷,相互低聲詢問著什麽,有人不停搖頭,表示自己沒有得到相應消息。
許新年站在隊伍的末尾,聽見最多的就是「他不是離京了嗎」、「什麽時候迴來的」、「這天殺的狗才迴來作甚」這類言語……
大理寺卿等黨魁臉色一沉。
張行英愕然的扭頭,看著劉洪。前魏黨的幾名成員同樣如此。
許七安迴來了?
他們竟沒收到半點消息。
那傢夥迴京了,迴京就好……這一刻,前魏黨成員心裏,居然是無比的踏實。
永興帝嘴角一挑,用眼神示意太監保持沉默,刻意沒打斷諸公的喧譁。
一群老狐狸,治你們的人來了……永興帝神清氣爽,隻覺得這些天的鬱氣,統統一掃而空。
等殿內喧譁稍歇,永興帝這才緩緩開口,道:
「據朕所知,許銀鑼早已離京,遊歷江湖去了。怎地又迴來了?」
劉洪高聲道:
「許銀鑼遊歷江湖,目睹百姓生計艱難,心中悲憫,每每迴憶魏公的教導,不禁潸然淚下,於是停止了遊歷江湖。
「想代魏公執掌打更人,還朝廷一個朗朗幹坤。」
眾勛貴、諸公,臉色狂變,紛紛高唿:
「陛下,不可!」
「許七安一介武夫,如何能執掌打更人。」
「此子桀驁不馴,當初在衙門任職時,便敢闖皇宮,若是他執掌了打更人,朝野上下,將不得安寧。」
當場,殿內諸公超過一半,表示反對,情緒之激烈,比強迫他們捐款要誇張很多倍。
勛貴之中,幾乎全員投出反對票。
可見那姓許的武夫有多不得人心。
當然,諸公中贊同者亦有,比如前魏黨成員,比如一部分王黨成員。
後者的心情要複雜很多,許七安是魏淵心腹,毫無疑問屬於魏黨,換成以前,王黨豁出命也要阻攔許七安執掌打更人。
可是現在……
所有人都知道,許二郎是王首輔的未來女婿。
有了這層關係,這個囂張跋扈的武夫似乎又可以成為盟友。
許七安這狗東西迴來了……刑部尚書臉色堪稱五味雜陳。
他對姓許的武夫,可以說又愛又恨,愛是因為此人利用價值極高,恨是因為這狗東西寫過詩罵他,以前還屢屢壞他好事。
老仇家了。
但不得不承認,眼下隻有這個狗東西能壓住滿朝文武。
「啪!」
太監甩動鞭子,抽打光亮可鑑的地麵,發出清脆的聲響。
永興帝掃視群臣,淡淡道:
「打更人糾察百官,守護皇宮和皇室,由誰統領打更人,是朕說了算。
「何時輪到諸位愛卿越俎代庖?」
他話剛說完,就看見定國公從勛貴隊伍裏邁步出列,沉聲道:
「陛下三思。」
定國公年約五旬,頭戴八梁冠,身穿赤羅衣,玉帶束腰,佩雲鳳四色花錦綬。
盡管已是半百年紀,雙眼明亮有神,氣血旺盛不見老態,一看便是有不俗的修為傍身。
定國公聲音中氣十足:
「陛下豈可任命一個弒君之人執掌打更人。」
見有人觸及到這個禁忌話題,殿內眾臣為之一靜。
定國公繼續道:
「父為子綱,先帝畢竟是陛下的父親,陛下任命許七安執掌打更人,百年之後,史書記上一筆,對陛下的名聲恐怕不好。
「朝野上下,必將生出非議。」
他這話說的很委婉,意思是,你任命一個殺父仇人當大官,這事傳出去,怎麽都不好聽。將來史書上也會記下來,讓你受後人詬病、非議。
永興帝最在乎的就是名聲。
「陛下,定國公言之有理,望三思。」
「此事,唉,確實不妥啊陛下。」
群臣紛紛附和。
就在眾人七嘴八舌,群情激昂之際,永興帝淡淡道:
「許銀鑼今早已入宮,來人,請他上殿。」
抗議聲忽然就沒了,殿內一片寂靜,落針可聞。
你把人都請進宮了,為什麽不早說……諸公怔怔的看著永興帝,臉上的表情仿佛寫著:
你玩我們?
沒人說話了。
定國公僵在那裏,進退兩難。
殿門口的許新年伸手捂嘴,才沒讓自己笑出聲。
諸公反對的厲害,叫囂著弒君之人,一聽大哥已經入宮,立刻不敢說話了。
就好比單方麵的隔著牆咒罵,沒想到對方搬來梯子翻過牆來,當場慫半邊。
讓人窒息般的沉默裏,殿內諸公聽見了腳步聲跨過高高的門檻。
紛紛側目,隻見一襲華麗青衣跨步而來,氣質沉穩,目光溫和,恍惚間,眾人險些以為昔日的大青衣死而復生。
靜默之中,腳步聲不疾不徐的迴蕩,走到禦座之前,走到定國公身邊。
噠!
許七安停下腳步,側頭看向定國公,道:
「聞誅一賊矣,未聞弒君。
「定國公覺得呢?」
定國公臉皮火燒火燎,又尷尬又丟臉,強撐著哼道:
「許七安,你……」
話沒說完,忽然雙膝一軟,跪倒在地。
許七安嗤笑道:「凡夫俗子,不配與我說話。」
嘈亂的聲浪一下子起來,諸公麵麵相覷,相互低聲詢問著什麽,有人不停搖頭,表示自己沒有得到相應消息。
許新年站在隊伍的末尾,聽見最多的就是「他不是離京了嗎」、「什麽時候迴來的」、「這天殺的狗才迴來作甚」這類言語……
大理寺卿等黨魁臉色一沉。
張行英愕然的扭頭,看著劉洪。前魏黨的幾名成員同樣如此。
許七安迴來了?
他們竟沒收到半點消息。
那傢夥迴京了,迴京就好……這一刻,前魏黨成員心裏,居然是無比的踏實。
永興帝嘴角一挑,用眼神示意太監保持沉默,刻意沒打斷諸公的喧譁。
一群老狐狸,治你們的人來了……永興帝神清氣爽,隻覺得這些天的鬱氣,統統一掃而空。
等殿內喧譁稍歇,永興帝這才緩緩開口,道:
「據朕所知,許銀鑼早已離京,遊歷江湖去了。怎地又迴來了?」
劉洪高聲道:
「許銀鑼遊歷江湖,目睹百姓生計艱難,心中悲憫,每每迴憶魏公的教導,不禁潸然淚下,於是停止了遊歷江湖。
「想代魏公執掌打更人,還朝廷一個朗朗幹坤。」
眾勛貴、諸公,臉色狂變,紛紛高唿:
「陛下,不可!」
「許七安一介武夫,如何能執掌打更人。」
「此子桀驁不馴,當初在衙門任職時,便敢闖皇宮,若是他執掌了打更人,朝野上下,將不得安寧。」
當場,殿內諸公超過一半,表示反對,情緒之激烈,比強迫他們捐款要誇張很多倍。
勛貴之中,幾乎全員投出反對票。
可見那姓許的武夫有多不得人心。
當然,諸公中贊同者亦有,比如前魏黨成員,比如一部分王黨成員。
後者的心情要複雜很多,許七安是魏淵心腹,毫無疑問屬於魏黨,換成以前,王黨豁出命也要阻攔許七安執掌打更人。
可是現在……
所有人都知道,許二郎是王首輔的未來女婿。
有了這層關係,這個囂張跋扈的武夫似乎又可以成為盟友。
許七安這狗東西迴來了……刑部尚書臉色堪稱五味雜陳。
他對姓許的武夫,可以說又愛又恨,愛是因為此人利用價值極高,恨是因為這狗東西寫過詩罵他,以前還屢屢壞他好事。
老仇家了。
但不得不承認,眼下隻有這個狗東西能壓住滿朝文武。
「啪!」
太監甩動鞭子,抽打光亮可鑑的地麵,發出清脆的聲響。
永興帝掃視群臣,淡淡道:
「打更人糾察百官,守護皇宮和皇室,由誰統領打更人,是朕說了算。
「何時輪到諸位愛卿越俎代庖?」
他話剛說完,就看見定國公從勛貴隊伍裏邁步出列,沉聲道:
「陛下三思。」
定國公年約五旬,頭戴八梁冠,身穿赤羅衣,玉帶束腰,佩雲鳳四色花錦綬。
盡管已是半百年紀,雙眼明亮有神,氣血旺盛不見老態,一看便是有不俗的修為傍身。
定國公聲音中氣十足:
「陛下豈可任命一個弒君之人執掌打更人。」
見有人觸及到這個禁忌話題,殿內眾臣為之一靜。
定國公繼續道:
「父為子綱,先帝畢竟是陛下的父親,陛下任命許七安執掌打更人,百年之後,史書記上一筆,對陛下的名聲恐怕不好。
「朝野上下,必將生出非議。」
他這話說的很委婉,意思是,你任命一個殺父仇人當大官,這事傳出去,怎麽都不好聽。將來史書上也會記下來,讓你受後人詬病、非議。
永興帝最在乎的就是名聲。
「陛下,定國公言之有理,望三思。」
「此事,唉,確實不妥啊陛下。」
群臣紛紛附和。
就在眾人七嘴八舌,群情激昂之際,永興帝淡淡道:
「許銀鑼今早已入宮,來人,請他上殿。」
抗議聲忽然就沒了,殿內一片寂靜,落針可聞。
你把人都請進宮了,為什麽不早說……諸公怔怔的看著永興帝,臉上的表情仿佛寫著:
你玩我們?
沒人說話了。
定國公僵在那裏,進退兩難。
殿門口的許新年伸手捂嘴,才沒讓自己笑出聲。
諸公反對的厲害,叫囂著弒君之人,一聽大哥已經入宮,立刻不敢說話了。
就好比單方麵的隔著牆咒罵,沒想到對方搬來梯子翻過牆來,當場慫半邊。
讓人窒息般的沉默裏,殿內諸公聽見了腳步聲跨過高高的門檻。
紛紛側目,隻見一襲華麗青衣跨步而來,氣質沉穩,目光溫和,恍惚間,眾人險些以為昔日的大青衣死而復生。
靜默之中,腳步聲不疾不徐的迴蕩,走到禦座之前,走到定國公身邊。
噠!
許七安停下腳步,側頭看向定國公,道:
「聞誅一賊矣,未聞弒君。
「定國公覺得呢?」
定國公臉皮火燒火燎,又尷尬又丟臉,強撐著哼道:
「許七安,你……」
話沒說完,忽然雙膝一軟,跪倒在地。
許七安嗤笑道:「凡夫俗子,不配與我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