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錦衣衛那陰森森的鎮撫司內,李景隆被孤零零地扔在一個密不透光的房間裏。房間雖小,但基本的飲食倒是沒缺他的,隻是這滋味,跟家裏那錦衣玉食的日子比起來,簡直是天壤之別。


    他試圖推開門窗,卻發現早已被牢牢鎖住,根本無法逃脫。更讓他難受的是,這裏連個說話的人都沒有,整天隻能麵對四堵冰冷的牆壁,聽著自己心跳的迴響。


    “紀綱這家夥,真是夠狠的。”李景隆在心裏暗暗罵道,他知道,自己被軟禁在這裏,絕對不會是簡單的待遇問題。


    而另一邊,紀綱卻像是完全忘記了李景隆的存在,他轉而開始著手調查李景隆的周圍。手下們四散開來,搜集著與李景隆有關的任何蛛絲馬跡。


    “大人,這李景隆平日裏跟哪些人有往來?”一個手下問道。


    “都給我查清楚,一個都不能放過!”紀綱冷冷地迴應,他的眼神裏透露出一股不容置疑的堅定。


    這一切,都是朱棣的授意。在麵授紀綱審訊經驗時,朱棣曾語重心長地說:“對付這些狡猾的家夥,不能一味地用刑。要先軟禁他們,讓他們心生恐懼,再從他們的周圍搜集證據,最後再一舉攻破他們的心理防線。”


    紀綱深以為然,他覺得朱棣這招真是太高明了。以往錦衣衛的嚴刑拷打雖然有效,但往往也會逼得犯人狗急跳牆,說出一些真假難辨的話來。而現在這種方法,既能讓犯人時刻處於緊張狀態,又能從源頭上找到真相,實在是屢試不爽。


    於是,紀綱便按照朱棣的指示,一步步地實施著計劃。而李景隆,則在這無聲的煎熬中,等待著未知的命運降臨……


    半個多月過去,已經頹廢不已,幾乎渾身發酸臭了的李景隆終於被帶出了禁閉室,被人看管著洗了個澡,梳理了頭發和剃了胡子。


    最後,當紀綱覺得時機成熟,李景隆被兩名錦衣衛粗暴地架起,帶進了那間令人膽寒的審訊室。審訊室內異常昏暗,隻有兩根粗壯的大蠟燭搖曳著微弱的光芒,勉強照亮了這個陰冷的空間。


    “李大人,久違了。”紀綱的聲音從黑暗中傳來,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冷笑。他坐在審訊桌後,陰影中的臉龐顯得格外陰森。


    李景隆被按在一張冰冷的鐵椅上,他能感覺到背後的寒意直透心底。四周靜得隻能聽到蠟燭燃燒的劈啪聲和錦衣衛們沉重的唿吸聲。


    “紀大人,你這是何意?”李景隆強作鎮定,試圖保持自己的尊嚴。


    紀綱沒有直接迴答,而是輕輕揮了揮手,示意手下將一份份證據和證詞放在審訊桌上。那些紙張在微弱的燭光下顯得格外刺眼,仿佛每一頁都承載著李景隆無法逃避的罪行。


    “李大人,你看看這些,可都是你的‘傑作’啊。”紀綱的聲音低沉而有力,每一個字都像是一把鋒利的刀,刺向李景隆的心髒。


    李景隆顫抖著手,拿起那些證據,一頁頁地翻閱著。他的臉色逐漸變得蒼白,額頭上的汗珠在微弱的燭光下閃爍著。


    “這些……這些都是偽造的!紀大人,你不能相信這些!”李景隆終於無法保持鎮定,他大聲喊道,試圖用聲音來掩蓋內心的恐懼。


    然而,紀綱隻是冷冷地笑了笑,他站起身來,走到李景隆麵前,用那雙冰冷的眼睛直視著他。


    “李大人,你覺得我還會相信你的狡辯嗎?你已經沒有退路了。”紀綱的聲音低沉而堅定,仿佛已經宣判了李景隆的命運。


    在那一刻,李景隆徹底崩潰了。他知道,自己無論如何也無法逃脫這個審訊室的牢籠,更無法擺脫即將到來的懲罰。他隻能默默地等待著命運的降臨,心中充滿了無盡的悔恨和絕望……


    數日後,內閣的官員們圍坐在昏暗而莊重的會議室內,仔細審閱著錦衣衛提交的關於李景隆的詳盡案卷。每一頁都記錄著李景隆的罪行,以及錦衣衛在調查過程中收集到的各種證據。這些證據無疑將李景隆推向了風口浪尖,使得他的罪行昭然若揭。


    經過長時間的討論和審議,內閣成員們最終達成共識,認為此案已經超出了錦衣衛的審理範圍,需要移交大理寺進行更為公正的審判。然而,由於李景隆身為曹國公,擁有顯赫的爵位,因此這一決定需要事先呈報給皇帝朱棣,並征得他的同意。


    朱棣在接到內閣的奏報後,立即展現出了他作為皇帝的決斷力。他深知李景隆的罪行已經嚴重損害了朝廷的威嚴,也威脅到了皇權的穩定。因此,他沒有絲毫猶豫,立即下詔免去了李景隆的曹國公爵位,以示對其罪行的嚴厲譴責。


    這一決定迅速在朝廷內外傳開,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和討論。人們紛紛猜測李景隆接下來的命運,以及此案將如何影響朝廷的政治格局。而李景隆本人,在得知自己被免去爵位後,更是陷入了深深的絕望和悔恨之中。


    大理寺在接到內閣移交的案件後,立即展開了緊張的審理工作。他們仔細研究了案卷中的每一項證據,對李景隆進行了深入的審問。經過一段時間的審理,大理寺最終作出了公正的判決,李景隆因多項罪名被判處重刑,他的政治生涯也徹底走到了盡頭。


    這一案件的處理不僅彰顯了朝廷對貪腐和犯罪的嚴厲打擊,也向世人展示了皇權的威嚴和公正。而李景隆的隕落,更是成為了朝廷內外一個深刻的教訓,提醒著人們要時刻保持清醒和警惕,不要觸碰法律的底線。


    李景隆一案經過公布後,眾多勳貴意識到皇帝陛下這是在殺雞儆猴。不支持新思想的推廣的,那麽你就等著被清算吧。


    於是乎,很多勳貴開始把自己的仍舊在閨中的女眷送去應聘大明銀行的職位以及一些重要國企的崗位。同時把還沒有到出閣年紀的都給送到女校讀書。


    至此,男女平等的思想開始深入人心,但是有些地方開始興起女權思想,頗有一朝翻身做主的景象,但是同樣被列入清算的對象。朱棣要的不是男尊女卑,同樣也不是要牝雞司晨。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永樂大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焚琴煮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焚琴煮魚並收藏永樂大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