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察哈台汗國阿力麻裏,宮廷內氣氛緊張而嚴肅。國王馬哈麻正與一眾重要大臣圍坐在一起,共同商討著如何應對即將到來的明朝軍事征討。馬哈麻內心深處其實並不希望與明朝發生衝突,他更傾向於維持兩國之間的友好關係。事實上,他甚至願意接受大明作為自己的宗主國,並欣然接受明朝的冊封。然而,現實卻讓他感到無奈和困惑。


    不久前,來自大明的使者抵達了阿力麻裏,向馬哈麻傳達了一個明確而堅定的信息:西域自古以來就是中原王朝的領土,大明絕不會容忍任何形式的分裂或獨立。這意味著馬哈麻必須成為大明皇帝名副其實的臣子,否則將麵臨明朝軍隊的討伐。這個消息對馬哈麻來說無疑是一個沉重的打擊,他原本期望通過外交手段解決問題,但現在看來情況似乎已經超出了他的控製範圍。


    馬哈麻深知,如果與明朝開戰,後果將不堪設想。他的國家雖然擁有一定的實力,但麵對龐大的明帝國,勝算微乎其微。而且,戰爭會給人民帶來巨大的痛苦和損失,破壞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因此,他決定再次嚐試與明朝進行談判,尋求和平解決方案。


    馬哈麻說:“諸位,我決定再次向大明皇帝表明態度,可以不用冊封可汗,做一個大明名義上的地方官員也可以,比如什麽指揮使之類的。”


    大殿之下,一群大臣們麵麵相覷,皆是沉默不語。他們都知道現在的形勢對東察哈台汗國來說非常不利。盡管東察哈台汗國如今正處於鼎盛時期,但與強大的大明相比,就如同螢火蟲與皓月之間的差距。過去,由於有蒙古的牽製,大明在西域雖一直保持著威嚴的態勢,但仍能維持一定程度的和平,雙方的貿易也頗為頻繁。然而,如今大明已將注意力轉向了西域,而蒙古更是早早地歸降於大明。麵對如此局勢,東察哈台汗國那點微薄的實力實在難以與之抗衡。


    大明的決心堅如鋼鐵,他們勢必要奪迴那片曾屬於自己的西域故土!而這次,他們派出了整整十萬精銳的鐵騎部隊,帶著破釜沉舟、一往無前的氣勢,浩浩蕩蕩地向西域進發。相比之下,東察哈台汗國的幾萬軍隊簡直就是小巫見大巫,渺小而脆弱得不堪一擊,完全無法與大明的強大力量相提並論。這個時候,你還想跟大明說,你隻想要一個名義上的指揮使職位,並且保證獨立性,你這不是開玩笑嗎?


    一一個武將見大家都毫無士氣,就站出來說道:“大汗,末將以為,這一次大明遠征,糧草轉運不易,他們也不可能一直在這裏打下去。隻要我們奮力抵抗,讓明軍無法輕易取勝,那麽他們自然會退兵。雖然現在明軍的勢頭確實很猛,但我們隻要安排好防禦工事,充分利用地形優勢,未必不能與之一戰!”他的聲音充滿了堅定和自信,仿佛已經看到了勝利的曙光。其他將領們聽了他的話,紛紛點頭表示讚同。畢竟,誰也不想就這樣輕易放棄自己的家園和族人。


    馬哈麻想了下說:“我們做好兩手準備,一是向大明派出使者表明我們的誠意,另一方麵我們也要做好備戰的準備!”


    大明為了這一次的遠征,可謂是煞費苦心、做足了準備。不但囤積了大量的糧草和軍械,還派出了軍情局的人去收買當地的居民,並派遣了眾多的探子。這些探子分布在各個地方,時刻監視著敵軍的一舉一動。


    而東察哈台汗國作為一個遊牧國家,其統治方式與大明有所不同。除了首都王帳附近設有常備軍外,其他地區並沒有像大明那樣強大的控製力量。此外,由於長期以來一直奉行和平政策,使得他們逐漸失去了警惕性。因此,現在的西域戈壁或草原對於大明來說幾乎是透明的,所有的情況都一目了然。


    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每一處水源地、每一條適合行軍的道路都被大明摸得清清楚楚。更重要的是,許多當地的向導已經在預定的地點等待著大明軍隊的到來,為他們指引方向。這樣一來,大明軍隊就能夠更好地適應地形環境,提高行軍速度,減少不必要的損失。


    不僅如此,如今的大明軍隊裝備精良,遠非昔日的漢唐可比。在漫長的征途中,明軍每隔一段距離便會設置一個信鴿中轉站,以確保情報的快速傳遞。此外,隨隊出征的還有由欽天監精心培養的氣象員。這些專業人士能夠通過對天象的觀測和分析,提前預測天氣變化,並及時做出應對措施。當大軍安營紮寨時,天空中還會有熱氣球在空中巡邏偵查。這次大明出征的軍隊大部分都是精銳的騎兵,而少量的步兵則起到輔助作用。這樣的配置使得明軍在戰場上機動性更強,更具優勢。因此,整個行軍過程異常順利,沒有遇到太大阻礙。


    沿途西域各部見識到了這樣的強悍的大軍無不望風而降,當然也有些部落早已投靠了大明,通過與大明的貿易往來獲得了自己想要的生活。所以對於大明軍隊的到來毫不在意。


    帥帳之中,燈火通明,一群將領正圍坐在一張巨大的地圖前,熱烈地討論著。


    張輔站在眾人中央,目光凝重地看著地圖,手中拿著一根細長的指揮棒,指向地圖上的各個位置。他嚴肅地說道:\"各位將軍們,如今我軍已經抵達嘉峪關,接下來的路程將麵臨更多的挑戰和困難。我們必須認真分析沿途行軍中可能遇到的問題,並製定出相應的應對策略。同時,我們還要確定下一步的行動計劃,確保能夠順利完成這次任務。\"


    一名將領站起身來,指著地圖上的一處地方,憂慮地說:\"大人,據前方探子迴報,前方二十裏處有一片沙漠,若大軍要穿越這片沙漠,必然會消耗大量的水源和糧食。\"


    另一名將領也接著說道:\"而且這片沙漠地形複雜,容易迷失方向,如果不做好充分準備,很可能導致軍隊陷入困境。\"


    張輔點了點頭,表示同意他們的看法。他沉思片刻後,提出了解決方案:\"既然如此,我們需要提前準備足夠的水源和食物,讓士兵們帶上充足的幹糧和水袋。此外,我們可以派遣先遣部隊進入沙漠,尋找合適的路線並設置標記,以便後續大軍跟進。\"


    隨後,張輔又指向地圖上的另一處地方,語氣堅定地說:\"這裏是位於絲綢之路的咽喉要道,戰略地位十分重要。我們要加強防守,防止敵人從這裏進攻。同時,我們也要利用這個機會,與當地的部落和居民建立聯係,爭取他們的支持和合作。\"


    一名將領建議道:\"大人,我們可以向玉門關附近的部落提供一些物資援助,換取他們的信任和幫助。這樣一來,不僅能鞏固我們的防線,還能擴大我們的勢力範圍。\"


    張輔讚同地點頭表示認可,然後繼續說道:\"另外,關於下一步的行動,根據陛下與朝廷的意見,我們的主要目標是滅掉東察哈台汗國,收複整個西域地區。因此,我們需要保持謹慎,每到一個地方都要穩固自己的力量,盡可能收攏各部落,建立集鎮。這樣既能穩定局勢,又能增強我們的實力。\"


    最後,張輔總結道:\"時間並不是問題,關鍵在於穩步推進,確保萬無一失。我們絕不能為了追求速度而忽視了細節和大局。隻要大家齊心協力,相信我們一定能夠順利完成這次任務,為國家和人民帶來榮耀!\"


    眾將領紛紛表示讚同,士氣高昂地準備迎接新的挑戰。在張輔的帶領下,這支軍隊將繼續踏上征程,向著未知的前方奮勇前進。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永樂大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焚琴煮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焚琴煮魚並收藏永樂大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