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的日本當政者是足利義滿,目前與大明的交好,當然根本原因是通過與大明貿易獲取了豐厚的利潤。室町幕府對日本地方的控製能力很弱,足利義滿在不能改變幕府體製的情況下隻能另尋財源來加強幕府的統治,而恢複與中國的朝貢貿易無疑是最佳選擇。但這就意味著日本必須向中國稱臣。
日本上層一直認為日本天皇與中國皇帝都是天子,堅決反對天皇向中國稱臣,足利義滿也無法改變這一點。事情一直僵持。
朱棣上台後,鼓勵海貿,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對日本采取的是,外交擱置,同意海貿!但是足利義滿隻能以私人名義進行海貿,官方使者不能入境!同時指定在泉州港交易,不得進入內地。
而今朱棣決定改變這一情況,永樂六年初,四艘龐大的大明戰艦出現在了日本的港口,惹得日本人戒備萬分,高大的艦船,伸出來的火炮足以讓人驚悚不已。但是通譯在船上通過喇叭筒對港口喊話:“各位日本國百姓們,大明水師是友好來訪,帶來了大明皇帝的的詔書。請轉告你們的國王。”
在京都的足利義滿聽說了這個事情後,不知道這明國葫蘆裏賣的什麽藥,既然別人的使節來了,自己就必須要接見!而且來的人口口聲聲的說日本國王,難道不知道日本的國君是天皇嗎?於是他派人去接應使者到了京都。
來的正是外務部侍郎陳誠,其是明初有名外交人員,此次是奉朱棣的旨意出使日本。他順利的在京都見到了足利義滿。隻見足利義滿端坐於上方,其餘日本高層人員分坐於兩側。
陳誠故作不知說:“大明使者陳誠奉聖上旨意前來冊封日本國王。賜予金印。不知道誰是君主?還不來接旨!”
經過通譯後,還沒有等足利義滿迴應,一個日本人站了起來說,這裏的君主不用你大明冊封,我們的君主是日本天皇!和你們大明皇帝是平等的!
陳誠說道:“我來是冊封日本國王的,我可不會認你什麽天皇,日本國多有商人在我朝貿易,不過其關稅始終居高不下,陛下深感其不易,要我來冊封立國,其商人可以享受優惠的關稅。而且可以在我朝港口區域投資商鋪。在我銀行存取款項。”
足利義滿站的高看得遠,也能夠俯首做小,如果接受了冊封,那麽就可以享受稅收優惠,可以在大明土地上做生意,他也知道大明的銀行。這對日本貿易來說非常有利。自己從明朝獲得財富越多實力越強,越有利於鞏固和增強自己的地位。
足利義滿與中國曆史上的權臣不一樣。他不是靠個人力量取得這樣的地位,而是一批小諸侯團聚在他的麾下共同戰鬥得到的勝利,可能把蒙古部落放在這裏比較貼切!
他說“:好了,暫時不爭了。讓明使先下去休息,等遲點,我和他單獨解釋!”
眾人見足利義滿如此說也就不作聲了,他們的目的一是不見得多高看明朝,二是也不想足利義滿獲利!
陳誠見狀也隻好下去了!
晚上。陳誠被單獨帶到足利義滿的後室,足利義滿一改白日的高傲,熱情的接待了陳誠。
足利義滿說:“還請明使諒解,某乃幕府將軍,代天皇牧守百姓。但是很多事情身不由己!”
陳誠故作恍然大悟說“:原來是大將軍,中原也有大將軍攝政,我十分理解!說句實話,我大明皇帝也想擴大貿易,冊封一事,也和將軍一樣,受限於禮法!”
足利義滿忽然有了知音!大倒苦水!
陳誠也配合著他演戲。最後陳誠冒了句“”:這國王何不如將軍來做?這樣將軍獲利,我們也完成了使命!”
足利義滿故意驚訝的說:“可以嗎?”這不是廢話嗎?
陳誠說:“昔日三國時期,漢有曹操攝政,而後封魏王,這就是先例啊!”
足利義滿一代梟雄,對中原頗為了解,而且日本與中原交往已久,怎麽會不知道呢!
當即大喜!
陳誠說:“不過,皇帝陛下還有一些附加條件。”
足利義滿一下子警惕起來問:“有些什麽條件?”
陳誠說:“首先要允許我們在這裏投資設立商鋪,我們的人和船隻來往自由不受限製。其次,我們想把你們的港口租下來,由我們來運營。我們付給你們租金。再有就是我們想在這裏采礦。”
足利義滿疑惑的說:“采礦?日本貧瘠,缺乏資源。有什麽吸引您的!”
陳誠如實說:“你們的金礦,我們出資,你們出人,由我們付於薪水,開采所得,三分之一歸您。”
足利義滿一聽金礦,兩眼發光。陳誠知道他在想什麽。
陳誠說:“我知道您想什麽,但是您要明白我們的開礦技術絕對比你們成熟,所得比你們更好!”
足利義滿說:“但是一旦被人知道我們把金礦賣給你們,肯定會引起風波的!”
陳誠換了個說法:“隻要你允許我們在這裏辦理銀行,我們保證絕大部分黃金都留在你們這裏。除非大明國內需要,我們才把黃金運迴去。”
其實黃金的真正作用是作為錨定物,而不是流通貨幣,朱棣不急著把黃金運迴來,他要一步一步來,隻要黃金開采出來,由大明銀行保管。那麽大明在國內的紙幣發行就可以順利進行。一旦需要,難道大明的軍艦是吃素的嗎?
足利義滿想了下還能接受,這些都在自己的可控範圍。
陳誠最後說:“為了維護我們兩國的利益,我們想在港口駐紮一支軍隊!允許我們的護航戰船隨時到這補給!”
足利義滿警惕的問“:多少人?”
陳誠笑著說:“不多,150人!”
足利義滿的心理底線是600人,沒有想到隻有這麽點,當即答應下來!
陳誠說“:金礦還需要您的保護,我的建議是您出動軍隊保衛,由我們負責指揮訓練,所有權在您!您可以隨時收去!”
足利義滿認為這些都不是大明的最終目的,那點軍隊在眼裏聊勝於無!
他用懷疑的目光說:“大明皇帝陛下做這些就是想要賺取黃金,讓我稱臣?”
日本上層一直認為日本天皇與中國皇帝都是天子,堅決反對天皇向中國稱臣,足利義滿也無法改變這一點。事情一直僵持。
朱棣上台後,鼓勵海貿,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對日本采取的是,外交擱置,同意海貿!但是足利義滿隻能以私人名義進行海貿,官方使者不能入境!同時指定在泉州港交易,不得進入內地。
而今朱棣決定改變這一情況,永樂六年初,四艘龐大的大明戰艦出現在了日本的港口,惹得日本人戒備萬分,高大的艦船,伸出來的火炮足以讓人驚悚不已。但是通譯在船上通過喇叭筒對港口喊話:“各位日本國百姓們,大明水師是友好來訪,帶來了大明皇帝的的詔書。請轉告你們的國王。”
在京都的足利義滿聽說了這個事情後,不知道這明國葫蘆裏賣的什麽藥,既然別人的使節來了,自己就必須要接見!而且來的人口口聲聲的說日本國王,難道不知道日本的國君是天皇嗎?於是他派人去接應使者到了京都。
來的正是外務部侍郎陳誠,其是明初有名外交人員,此次是奉朱棣的旨意出使日本。他順利的在京都見到了足利義滿。隻見足利義滿端坐於上方,其餘日本高層人員分坐於兩側。
陳誠故作不知說:“大明使者陳誠奉聖上旨意前來冊封日本國王。賜予金印。不知道誰是君主?還不來接旨!”
經過通譯後,還沒有等足利義滿迴應,一個日本人站了起來說,這裏的君主不用你大明冊封,我們的君主是日本天皇!和你們大明皇帝是平等的!
陳誠說道:“我來是冊封日本國王的,我可不會認你什麽天皇,日本國多有商人在我朝貿易,不過其關稅始終居高不下,陛下深感其不易,要我來冊封立國,其商人可以享受優惠的關稅。而且可以在我朝港口區域投資商鋪。在我銀行存取款項。”
足利義滿站的高看得遠,也能夠俯首做小,如果接受了冊封,那麽就可以享受稅收優惠,可以在大明土地上做生意,他也知道大明的銀行。這對日本貿易來說非常有利。自己從明朝獲得財富越多實力越強,越有利於鞏固和增強自己的地位。
足利義滿與中國曆史上的權臣不一樣。他不是靠個人力量取得這樣的地位,而是一批小諸侯團聚在他的麾下共同戰鬥得到的勝利,可能把蒙古部落放在這裏比較貼切!
他說“:好了,暫時不爭了。讓明使先下去休息,等遲點,我和他單獨解釋!”
眾人見足利義滿如此說也就不作聲了,他們的目的一是不見得多高看明朝,二是也不想足利義滿獲利!
陳誠見狀也隻好下去了!
晚上。陳誠被單獨帶到足利義滿的後室,足利義滿一改白日的高傲,熱情的接待了陳誠。
足利義滿說:“還請明使諒解,某乃幕府將軍,代天皇牧守百姓。但是很多事情身不由己!”
陳誠故作恍然大悟說“:原來是大將軍,中原也有大將軍攝政,我十分理解!說句實話,我大明皇帝也想擴大貿易,冊封一事,也和將軍一樣,受限於禮法!”
足利義滿忽然有了知音!大倒苦水!
陳誠也配合著他演戲。最後陳誠冒了句“”:這國王何不如將軍來做?這樣將軍獲利,我們也完成了使命!”
足利義滿故意驚訝的說:“可以嗎?”這不是廢話嗎?
陳誠說:“昔日三國時期,漢有曹操攝政,而後封魏王,這就是先例啊!”
足利義滿一代梟雄,對中原頗為了解,而且日本與中原交往已久,怎麽會不知道呢!
當即大喜!
陳誠說:“不過,皇帝陛下還有一些附加條件。”
足利義滿一下子警惕起來問:“有些什麽條件?”
陳誠說:“首先要允許我們在這裏投資設立商鋪,我們的人和船隻來往自由不受限製。其次,我們想把你們的港口租下來,由我們來運營。我們付給你們租金。再有就是我們想在這裏采礦。”
足利義滿疑惑的說:“采礦?日本貧瘠,缺乏資源。有什麽吸引您的!”
陳誠如實說:“你們的金礦,我們出資,你們出人,由我們付於薪水,開采所得,三分之一歸您。”
足利義滿一聽金礦,兩眼發光。陳誠知道他在想什麽。
陳誠說:“我知道您想什麽,但是您要明白我們的開礦技術絕對比你們成熟,所得比你們更好!”
足利義滿說:“但是一旦被人知道我們把金礦賣給你們,肯定會引起風波的!”
陳誠換了個說法:“隻要你允許我們在這裏辦理銀行,我們保證絕大部分黃金都留在你們這裏。除非大明國內需要,我們才把黃金運迴去。”
其實黃金的真正作用是作為錨定物,而不是流通貨幣,朱棣不急著把黃金運迴來,他要一步一步來,隻要黃金開采出來,由大明銀行保管。那麽大明在國內的紙幣發行就可以順利進行。一旦需要,難道大明的軍艦是吃素的嗎?
足利義滿想了下還能接受,這些都在自己的可控範圍。
陳誠最後說:“為了維護我們兩國的利益,我們想在港口駐紮一支軍隊!允許我們的護航戰船隨時到這補給!”
足利義滿警惕的問“:多少人?”
陳誠笑著說:“不多,150人!”
足利義滿的心理底線是600人,沒有想到隻有這麽點,當即答應下來!
陳誠說“:金礦還需要您的保護,我的建議是您出動軍隊保衛,由我們負責指揮訓練,所有權在您!您可以隨時收去!”
足利義滿認為這些都不是大明的最終目的,那點軍隊在眼裏聊勝於無!
他用懷疑的目光說:“大明皇帝陛下做這些就是想要賺取黃金,讓我稱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