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的眼中閃爍著睿智的光芒,他緩緩開口,聲音深沉而堅定:“首先,我大明將全力支持李成桂將軍為兩國和平所采取的行動。然而,一旦李成桂將軍成功推翻舊政,他必須與過去的一切做一個徹底的了斷,特別是要清除蒙元在朝鮮國內遺留的影響。這是為了兩國未來的長久和平與穩定。”


    接著,朱棣繼續道:“其次,新政權必須向大明稱臣納貢,以示尊重與忠誠。新政權的國王、王後、王儲、國相以及高級軍事將領,必須由大明皇帝親自冊封,以彰顯大明的威儀。而其餘中樞官員的名單,也需在大明備案,以便我們了解朝鮮的政權結構。”


    朱棣微微一頓,然後說道:“再者,兩國人民應該能夠自由來往,自由經商,不得有任何限製。這樣不僅可以促進兩國之間的經濟交流,更能加深兩國人民之間的友誼與理解。”


    朱棣還針對此項提出了建立海關的建議:“為了規範兩國的貿易往來,我們需要在邊境建立海關,對進出貨物進行征稅。這不僅可以維護兩國的經濟利益,也能確保貿易的公平與秩序。”


    最後朱棣要求由自己派兵進駐,同時將皮島劃歸大明所有。


    朱棣靜靜地注視著李成桂等人,他的目光深邃而堅定。他明白,這些條件對於李成桂等人來說,確實意味著他們將要放棄一部分獨立性和自主權。但他同樣清楚,這是大明王朝為了維護地區穩定與和平所必需的。


    他緩緩開口,聲音中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威嚴:“諸位,大明對朝鮮的支持並非無條件的。我們需要的不僅僅是表麵上的和平,更是深層次的合作與忠誠。藩鎮與藩屬國雖有一字之差,但實則大相徑庭。藩鎮乃是地方割據,而藩屬國則是與大明共進退的盟友。我希望你們能明白,大明之所以提出這些條件,正是為了兩國能夠長久和平共處,共同抵禦外敵。”


    對於李成桂等人不願大明無故駐軍國內的要求,朱棣也給予了迴應:“關於駐軍一事,我可以理解你們的擔憂。大明並非想要幹涉朝鮮內政,更無意在朝鮮國內長期駐軍。然而,為了維護兩國邊境的安全與穩定,我們需要在關鍵地區派駐一定數量的軍隊。這些軍隊將受到嚴格的約束和管理,絕不會幹涉朝鮮的內部事務。”


    朱棣的話語中充滿了誠懇與堅定,他希望通過自己的解釋和承諾,能夠消除李成桂等人的疑慮和抵觸情緒。他深知,和談並非易事,需要雙方的共同努力和理解。但他也相信,隻要雙方能夠坦誠相待、相互尊重,就一定能夠克服分歧、達成共識。


    經過一係列激烈的談判和深思熟慮的權衡,朱棣最終做出了讓步,取消了對朝鮮王後的冊封要求。這一決定體現了朱棣的靈活與務實,他明白在某些方麵做出妥協,有助於維護兩國關係的和諧與穩定。


    然而,對於王儲和國相的冊封,朱棣堅持認為這是維護大明尊嚴和地位的必要舉措。他強調,這不僅是形式上的尊重,更是對兩國關係的深度綁定。李成桂等人雖然對此有所抵觸,但在權衡利弊後,最終也接受了這一條件。


    在駐軍問題上,朱棣同意將原本計劃駐紮在朝鮮本土的軍隊改為駐紮在江華島。這一調整既考慮到了朝鮮方麵的擔憂,又確保了大明對朝鮮的軍事影響力。江華島作為朝鮮的重要據點,其戰略地位不言而喻,大明軍隊的駐紮無疑為兩國關係的穩定增添了一道保障。


    此外,朱棣還明確了鴨綠江旁的皮島歸大明所有。這一決策不僅鞏固了大明在東北地區的地位,也為兩國之間的邊界劃定了明確的界限,避免了未來可能出現的爭端。


    這次談判的結果可謂是雙贏的。朱棣通過靈活調整策略,既維護了大明的尊嚴和利益,又贏得了朝鮮方麵的尊重與合作。而朝鮮則在保持一定獨立性的同時,得到了大明的支持和保護。兩國之間的關係也因此得以進一步鞏固和發展。


    在得到朱棣的保證後,李成桂如同獲得了春風般的助力,他的心中充滿了信心和決心。他深知,有了大明的支持,自己重整兵力的計劃將能夠順利展開。


    於是,李成桂迅速行動起來,開始重整自己的軍隊。他首先整頓了軍隊的組織架構,使得各級軍官的職責更加明確,軍隊的戰鬥力得到了顯著提升。同時,他還加強了對士兵的訓練,提高了他們的戰鬥技能和紀律性。


    在這個過程中,朱棣也展現出了他的誠意和支持。他下令將部分俘虜和武器歸還給了李成桂,這無疑是對李成桂實力的一次巨大補充。有了這些俘虜的加入和武器的支持,李成桂的軍隊實力得到了進一步增強,他的信心也更加堅定。


    隨著軍隊的整頓和實力的增強,李成桂開始著手實施自己的戰略計劃。他利用大明的支持和自己的智慧,成功地擊敗了國內的敵對勢力,鞏固了自己的地位。


    最終李成桂從威化島迴軍國內,聯合曹氏發動政變,將崔瑩等親蒙元勢力進行清除,沒有隔多久,,右侍中裴克廉等脅迫恭湣王妃廢黜恭讓王。七月十七日丙申,在右侍中裴克廉、判三司事趙浚、奉化郡忠義君鄭道傳、同知密直司事南訚等親信的勸進下,李成桂在開京壽昌宮即位。


    在朱棣的安排下,李成桂的使者前往金陵請求朱元璋進行冊封,遣藝文館學士韓尚質至明朝上表:“竊念小邦王氏之裔瑤,昏迷不道,自底於亡,一國臣民推戴臣權監國事。驚惶戰栗,措躬無地間,欽蒙聖慈許臣權知國事,仍問國號,臣與國人感喜尤切。臣竊思惟,有國立號誠非小臣所敢擅便。謹將“朝鮮”(箕子所建古國名)、“和寧”(李成桂誕生之地)等號聞達天聰,伏望取自聖裁。”禮部複以明太祖旨意答複:“東夷之號,惟朝鮮之稱美,且其來遠,可以本其名而祖之。體天牧民,永昌後嗣。”


    隨著李成桂在開京壽昌宮的即位,高麗的曆史畫上了句號,朝鮮時代正式拉開帷幕。這一政治變革不僅震撼了朝鮮半島,更在遠東地區引起了廣泛的關注。而在這其中,朱棣的名字無疑是最為耀眼的。


    朱棣的威望自此不再局限於北疆,而是如日中天,傳遍了大明的每一寸土地。他的名字與開疆拓土、英武善戰緊密相連,成為了大明子民心中的傳奇。人們傳頌著他的事跡,講述著他如何憑借智慧和勇氣,打敗了高麗,使其亡國,為大明贏得了一個藩屬國。


    在內地,無論是繁華的都市還是偏遠的鄉村,人們都在談論著朱棣的英名。他的形象被塑造成了一位英勇無畏、智慧過人的君主,他的故事被一遍又一遍地傳唱,激勵著人們為國家的繁榮富強而努力奮鬥。


    而對於朝鮮來說,朱棣的名字同樣具有深遠的意義。他不僅是朝鮮新政權得以建立的推手,更是朝鮮未來發展的重要保障。在朱棣的支持下,朝鮮得以清除蒙元殘餘勢力,穩定國內局勢,為未來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可以說,朱棣與朝鮮的關係已經成為了遠東地區的一種新的政治格局。大明的威望在朝鮮半島得到了進一步的鞏固和提升,而朝鮮也作為大明的藩屬國,開始了與大明更為緊密的合作與交流。


    這一曆史變革不僅改變了高麗和朝鮮的命運,更對遠東地區的政治格局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朱棣的名字將永遠鐫刻在這一曆史時刻中,成為後人傳頌的英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永樂大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焚琴煮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焚琴煮魚並收藏永樂大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