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鬆按照預定的計劃,來到了朱棣的王府。他的表麵理由是稟報關於動員士子參與科舉的事情,但實際上,他也是來與朱棣進一步溝通並了解其對內政事務的態度。
門房一眼認出了許鬆,這位常客無需多言,門房便知他的來意。在確定外麵沒有盯梢的人後,門房直接放許鬆進了王府,並親自領他去見德海。
德海是朱棣的親信,負責王府的日常事務。見到許鬆後,他並沒有多問,直接將他帶到了朱棣的書房。這種待遇,顯然不是一般人所能享有的。書房是朱棣處理政務和私人事務的地方,許鬆能被直接帶到這裏,足以看出朱棣對他的重視。
進入書房後,許鬆看到了正坐在書桌前審閱文件的朱棣。他走上前去,恭敬地行禮道:“見過殿下。”
朱棣抬頭看了許鬆一眼,微笑著說道:“許大人來了,快請坐。”他示意許鬆坐在一旁的椅子上,然後繼續說道:“聽說你那邊動員士子參與科舉的事情進展得不錯,辛苦了。”
許鬆坐下後,迴答道:“都是殿下英明,臣隻是按照殿下的指示行事。”
朱棣擺擺手,說道:“不要謙虛了,你的工作我都看在眼裏。對了,除了科舉的事情,我還有其他事情要和你商量一下。”
朱棣問:“現在北平的童生和秀才有多少?可有統計?”朱棣是關心取得了明政權認可的這些文化人的情況。
許鬆迴答:“目前來說,北平的童生因為許久未曾舉行過科舉考試,隻在洪武四年舉行一次,錄取的童生不多,就隻有1130人,秀才605名。”
朱棣又問:“你覺得這些人中有多少可能會中舉?中舉後多少能夠去應天參加會試?會試的入選率呢?”
許鬆在聽到朱棣的這一連串問題後,微微皺眉,顯得頗為慎重。他深知這些問題背後的含義,也了解朱棣對於科舉考試的重視。於是,他斟酌著詞句,開始迴答:
“殿下,關於這些人中可能中舉的數量,實在難以精確估計。科舉考試曆來競爭激烈,能夠中舉的畢竟隻是少數。然而,根據往年的經驗,我估計在參與鄉試的士子中,能夠中舉的或許能占到五百分之一,甚至更低。”
許鬆頓了頓,繼續說道:“至於中舉後能夠前往應天參加會試的人數,恐怕就更少了。因為除了要通過鄉試外,他們還需要籌集足夠的盤纏和準備相應的行裝,這對於許多家境貧寒的士子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挑戰。所以,我估計能夠參加會試的士子,或許隻能占到中舉人數的十分之一,甚至更少。”
最後,許鬆談到了會試的入選率:“至於會試的入選率,那就更是低得可憐了。全國各地的舉人匯聚一堂,競爭之激烈可想而知。往年來看,能夠通過會試的舉人,大約隻占到參試人數的百分之一左右。因此,能夠最終通過會試,獲得進士資格的士子,真可謂是鳳毛麟角。”
許鬆的迴答既客觀又實在,沒有誇大其詞,也沒有過分悲觀。他深知科舉考試的艱辛與不易,也明白朱棣對於選拔人才的重視和期望。因此,他希望通過自己的迴答,能夠讓朱棣更加清醒地認識到科舉考試的難度和重要性。
“而且,我是從南方過來的,從我熟悉的南方考官的風格來看,基本上不會有中舉的可能性?”
朱棣驚訝道:“哦?”
許鬆說:“北方多戰亂,人口凋敝,文教不張,你要他們如何和南方比?而且主考均是南方資深大儒。他們的審卷水平極高,要求也高。所以........”許鬆沒有說完。他知道朱棣應該明白自己的意思
朱棣站起身來,走到窗邊,眺望著窗外的景色。他的書房正對著一個大水池,池中荷花盛開,景色宜人。他不禁感歎自己的表兄真是有心人,將王府布置得如此雅致。
他心中好奇,不知道自己的兩個兄長——秦王朱樉和晉王朱惘的王府是否也是這般模樣。他猜想,作為皇家的子孫,他們的王府應該也是極盡奢華,但是否也有這樣一處寧靜的水池和荷花,卻不得而知。如果把水池攪渾是不是有什麽效果呢?
朱朱棣轉身對許鬆說:“我找你是想說兩件事。首先,我想建一所書院。這個書院的規模有點大,所以我想請你先給我選址。這個書院主要會做幾件事情。一是開設速成班,這個不需要等到書院完全建成就可以開始。這個速成班主要是麵向那些打算參加鄉試或者會試的士子,將他們集中起來,進行短期的培訓。培訓的內容主要是告訴他們一些會試要注意的事項,幫助他們打好基礎。
我們不期望這一批人都能進入一甲,但我們會盡力保證他們至少能進入三甲,有望進入二甲。我們的目標是讓他們有機會進入朝廷,為國家效力。這樣,即使他們不能成為狀元、榜眼或探花,也能在朝廷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實現自己的價值。
同時,我想強調的是,我們這次的重點不是放在考試技巧上,而是放在基礎教育上。我們要讓士子們真正掌握知識,提高他們的素質和能力。
對於家境貧寒但有潛力的學子,我們將提供資助,確保他們不會因為經濟困難而失去求學的機會。而對於家境優越的學生,我們將在他們未來的職位上給予適當的幫助。這樣,無論他們出身如何,我們都能吸引他們,使他們成為我們的人。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人將成為我們炎黃社的重要力量。
其次,我們要開設功名培訓類。從童生開始,不分家貧富,都要接受我們的新式教育。富者需支付學費,而貧者則可以免費入學,並得到額外的獎勵。我們的課程設置以科舉為主,輔以治國行政的知識。對於那些表現優秀的學生,我們會推薦他們參加會試。而那些表現平凡的學生,在通過鄉試後,可以留在北方擔任書吏,我們會盡可能為他們提供官身。
最後,我要你征召一些技術工匠,在書院裏教授技術,培養技術人才。無論他們的出身如何,隻要有技術、有能力,都可以來這裏教授學生。我們要打造一個技術人才的搖籃,為國家的建設和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持。
這三類學生,隻要培養得當,我們的書院將成為源源不斷的人才庫。他們中的絕大多數人,都將為我朱棣,為我們的炎黃社效力。這是一個宏偉的計劃,但我相信,隻要我們齊心協力,就一定能夠實現。”
許鬆聽了朱棣的計劃,心中充滿了敬意和欽佩。他深知這個計劃不僅周密而且具有前瞻性,對於吸引和培養人才具有極大的作用。他之前一直在為如何快速吸引自己人而發愁,但現在看來,有了朱棣的這個計劃,問題將迎刃而解。
朱棣看著許鬆的反應,滿意地點了點頭。他繼續說道:“許鬆,這個事情就全權委托給你去辦理。書院的地方暫時建在我的王莊裏,我已經讓王妃去摸清王莊的具體情況了。我樂觀估計,建成一個小型的書院學堂應該不會有太大的問題。當然,如果需要更多的土地或者房屋,可以讓福記分號出麵購買。記住,我們的目標是要打造一個優秀的人才培養基地,為朝廷和國家輸送更多的人才。”
許鬆聽後,立刻表態道:“王爺放心,我一定會竭盡全力去辦好這件事情。不辜負您的期望和信任。”
朱棣聽後,滿意地拍了拍許鬆的肩膀,表示對他的信任和期待。他知道,有了許鬆這樣得力的人手去執行這個計劃,他的書院計劃一定能夠順利實施,為朝廷和國家培養出更多的人才。
門房一眼認出了許鬆,這位常客無需多言,門房便知他的來意。在確定外麵沒有盯梢的人後,門房直接放許鬆進了王府,並親自領他去見德海。
德海是朱棣的親信,負責王府的日常事務。見到許鬆後,他並沒有多問,直接將他帶到了朱棣的書房。這種待遇,顯然不是一般人所能享有的。書房是朱棣處理政務和私人事務的地方,許鬆能被直接帶到這裏,足以看出朱棣對他的重視。
進入書房後,許鬆看到了正坐在書桌前審閱文件的朱棣。他走上前去,恭敬地行禮道:“見過殿下。”
朱棣抬頭看了許鬆一眼,微笑著說道:“許大人來了,快請坐。”他示意許鬆坐在一旁的椅子上,然後繼續說道:“聽說你那邊動員士子參與科舉的事情進展得不錯,辛苦了。”
許鬆坐下後,迴答道:“都是殿下英明,臣隻是按照殿下的指示行事。”
朱棣擺擺手,說道:“不要謙虛了,你的工作我都看在眼裏。對了,除了科舉的事情,我還有其他事情要和你商量一下。”
朱棣問:“現在北平的童生和秀才有多少?可有統計?”朱棣是關心取得了明政權認可的這些文化人的情況。
許鬆迴答:“目前來說,北平的童生因為許久未曾舉行過科舉考試,隻在洪武四年舉行一次,錄取的童生不多,就隻有1130人,秀才605名。”
朱棣又問:“你覺得這些人中有多少可能會中舉?中舉後多少能夠去應天參加會試?會試的入選率呢?”
許鬆在聽到朱棣的這一連串問題後,微微皺眉,顯得頗為慎重。他深知這些問題背後的含義,也了解朱棣對於科舉考試的重視。於是,他斟酌著詞句,開始迴答:
“殿下,關於這些人中可能中舉的數量,實在難以精確估計。科舉考試曆來競爭激烈,能夠中舉的畢竟隻是少數。然而,根據往年的經驗,我估計在參與鄉試的士子中,能夠中舉的或許能占到五百分之一,甚至更低。”
許鬆頓了頓,繼續說道:“至於中舉後能夠前往應天參加會試的人數,恐怕就更少了。因為除了要通過鄉試外,他們還需要籌集足夠的盤纏和準備相應的行裝,這對於許多家境貧寒的士子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挑戰。所以,我估計能夠參加會試的士子,或許隻能占到中舉人數的十分之一,甚至更少。”
最後,許鬆談到了會試的入選率:“至於會試的入選率,那就更是低得可憐了。全國各地的舉人匯聚一堂,競爭之激烈可想而知。往年來看,能夠通過會試的舉人,大約隻占到參試人數的百分之一左右。因此,能夠最終通過會試,獲得進士資格的士子,真可謂是鳳毛麟角。”
許鬆的迴答既客觀又實在,沒有誇大其詞,也沒有過分悲觀。他深知科舉考試的艱辛與不易,也明白朱棣對於選拔人才的重視和期望。因此,他希望通過自己的迴答,能夠讓朱棣更加清醒地認識到科舉考試的難度和重要性。
“而且,我是從南方過來的,從我熟悉的南方考官的風格來看,基本上不會有中舉的可能性?”
朱棣驚訝道:“哦?”
許鬆說:“北方多戰亂,人口凋敝,文教不張,你要他們如何和南方比?而且主考均是南方資深大儒。他們的審卷水平極高,要求也高。所以........”許鬆沒有說完。他知道朱棣應該明白自己的意思
朱棣站起身來,走到窗邊,眺望著窗外的景色。他的書房正對著一個大水池,池中荷花盛開,景色宜人。他不禁感歎自己的表兄真是有心人,將王府布置得如此雅致。
他心中好奇,不知道自己的兩個兄長——秦王朱樉和晉王朱惘的王府是否也是這般模樣。他猜想,作為皇家的子孫,他們的王府應該也是極盡奢華,但是否也有這樣一處寧靜的水池和荷花,卻不得而知。如果把水池攪渾是不是有什麽效果呢?
朱朱棣轉身對許鬆說:“我找你是想說兩件事。首先,我想建一所書院。這個書院的規模有點大,所以我想請你先給我選址。這個書院主要會做幾件事情。一是開設速成班,這個不需要等到書院完全建成就可以開始。這個速成班主要是麵向那些打算參加鄉試或者會試的士子,將他們集中起來,進行短期的培訓。培訓的內容主要是告訴他們一些會試要注意的事項,幫助他們打好基礎。
我們不期望這一批人都能進入一甲,但我們會盡力保證他們至少能進入三甲,有望進入二甲。我們的目標是讓他們有機會進入朝廷,為國家效力。這樣,即使他們不能成為狀元、榜眼或探花,也能在朝廷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實現自己的價值。
同時,我想強調的是,我們這次的重點不是放在考試技巧上,而是放在基礎教育上。我們要讓士子們真正掌握知識,提高他們的素質和能力。
對於家境貧寒但有潛力的學子,我們將提供資助,確保他們不會因為經濟困難而失去求學的機會。而對於家境優越的學生,我們將在他們未來的職位上給予適當的幫助。這樣,無論他們出身如何,我們都能吸引他們,使他們成為我們的人。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人將成為我們炎黃社的重要力量。
其次,我們要開設功名培訓類。從童生開始,不分家貧富,都要接受我們的新式教育。富者需支付學費,而貧者則可以免費入學,並得到額外的獎勵。我們的課程設置以科舉為主,輔以治國行政的知識。對於那些表現優秀的學生,我們會推薦他們參加會試。而那些表現平凡的學生,在通過鄉試後,可以留在北方擔任書吏,我們會盡可能為他們提供官身。
最後,我要你征召一些技術工匠,在書院裏教授技術,培養技術人才。無論他們的出身如何,隻要有技術、有能力,都可以來這裏教授學生。我們要打造一個技術人才的搖籃,為國家的建設和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持。
這三類學生,隻要培養得當,我們的書院將成為源源不斷的人才庫。他們中的絕大多數人,都將為我朱棣,為我們的炎黃社效力。這是一個宏偉的計劃,但我相信,隻要我們齊心協力,就一定能夠實現。”
許鬆聽了朱棣的計劃,心中充滿了敬意和欽佩。他深知這個計劃不僅周密而且具有前瞻性,對於吸引和培養人才具有極大的作用。他之前一直在為如何快速吸引自己人而發愁,但現在看來,有了朱棣的這個計劃,問題將迎刃而解。
朱棣看著許鬆的反應,滿意地點了點頭。他繼續說道:“許鬆,這個事情就全權委托給你去辦理。書院的地方暫時建在我的王莊裏,我已經讓王妃去摸清王莊的具體情況了。我樂觀估計,建成一個小型的書院學堂應該不會有太大的問題。當然,如果需要更多的土地或者房屋,可以讓福記分號出麵購買。記住,我們的目標是要打造一個優秀的人才培養基地,為朝廷和國家輸送更多的人才。”
許鬆聽後,立刻表態道:“王爺放心,我一定會竭盡全力去辦好這件事情。不辜負您的期望和信任。”
朱棣聽後,滿意地拍了拍許鬆的肩膀,表示對他的信任和期待。他知道,有了許鬆這樣得力的人手去執行這個計劃,他的書院計劃一定能夠順利實施,為朝廷和國家培養出更多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