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武早年任燕山右護衛百戶,為人勇猛豁達。靖難之役時,跟隨朱棣起兵並攻克薊州、雄縣、鄚州。與眾將在真定擊敗耿炳文。累功至中軍都督府都督同知,封成陽侯,守衛北京。永樂元年(1403年),張武病逝,追封潞國公,諡號忠毅。無子,爵除。
朱棣看著張武,心中那叫一個興奮,這是自己肉身曆史上的一員猛將,為自己的靖難事業的成功立下了汗馬功勞,他用力地拍了拍張武的肩膀,大聲說道:“你就是張武?不錯,不錯。以後你我就一起共事,打下千秋功業!”
沒想到,張武卻一點都不領情,他歎了口氣,搖了搖頭說,在下愚鈍,不敢受百戶如此誇獎!然後就這樣走了,留下了一臉懵圈的朱棣。
朱棣心想:“我露出了王霸之氣,還以為這個張武會立刻拜倒在我的腳下呢,結果他竟然一點都不心動。”隻見周圍的一些軍士看著自己議論紛紛,自己就要上前詢問的時候,人們卻紛紛散去。搞得朱棣一臉鬱悶。
這時,剩下的官差們嘲諷地看著朱棣,其中一個人大聲說道:“這位百戶大人,您這是何苦呢?為了別人強出頭,結果卻碰了一鼻子灰。您搶了別人念念許久的位置,別人還會感激您嗎?我看您還是別指望了,別人可不會給您好臉色看!不過今天的事情沒有完,我會迴去稟告縣尊大人。”
說罷,他得意洋洋地揮了揮手,帶著其他官差揚長而去,留下朱棣一個人在風中淩亂。
朱棣感到自己的自尊心受到了極大的傷害。他原本是出於好心,想要幫助這些被官差欺負的人,結果有點熱臉貼冷屁股,好像其他兵士都有點抵觸。他站在原地,思考著自己的所作所為。他知道,自己並沒有做錯什麽,隻是這個世界上的人太多,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想法和利益,所以才會出現這樣的誤解和衝突。
朱棣帶著劉五等人來到了衛所的駐紮地,隻見這裏軍丁和普通百姓混居,有些與家室,有些沒有。他們的房屋都有點散而不亂,大多集中在一起。還有一個校場。估計是平時訓練的。因為朱棣隻是前世了解過這種製度,沒有親身見過,就詢問劉五。劉五便把衛所的整個情況講解給朱棣聽。
陛下以武功定天下,革元舊製,自京師達於郡縣,皆立衛所。外統之都司,內統於五軍都督府,而上下十二衛為天子親軍者不與焉。征伐則命將充總兵官,調衛所軍領之,既旋,則將上民所佩印,官軍各迴衛所。”凡是防區在一府之內的設所,一府以上者設衛。一衛有5600人,長官為指揮使。一衛轄屬5個千戶所,一千戶為1120人,長官為千戶。一個千戶所轄屬10個百戶所,一百戶為112人,長官為百戶。百戶下又分為兩總旗和十個小旗,每總旗轄50人每小旗轄10人。此外,還有堡和哨。各衛所分屬於各省的都指揮使司,統由中央的五軍都督府分別管轄。
為保證軍隊的兵源及供給,同時又推行了軍戶和屯田製度。凡軍士都是世襲的,單獨編戶籍,叫作軍戶。凡各地衛、所皆實行屯田,以保證軍餉的供應。軍士分為屯田與守城的兩部分,屯田者專事耕墾,供應軍糧;守城者專務防守操練。軍士守城與屯種的比例大致是邊地三分守城、七分屯種,內地二分守城、八分屯種。明初一個時期之內幾乎無軍不屯,軍隊大體能夠屯田自養,屯田的收入成為軍餉的主要來源,這就使國家免去養兵之費,大大減輕了人民的負擔。遇有戰事發生,則由兵部奉旨調衛、所之兵,臨時命將充總兵官,發給印信,統兵出征。戰事結束,總兵官交還印信,兵士迴到衛、所。這樣將不專軍,軍無私將,而軍權集於中央.
衛所軍隊都有固定的戍所。衛所由朝廷根據各地的防衛、戰略需要而設置,或數府一衛,或一府數衛,或一府、一州一個千戶所,視各地戰略地位之重要與否而定,固定駐屯戍守。
朱棣聽了劉五的介紹後,終於知道這裏為什麽會軍民混居。這才明白原來明朝的軍事製度是專職軍人與民兵預備役輪換的製度。在後世有專家授課講過曆史,都是一筆而帶過,畢竟這種頂層設計還不到自己這個級別去操心研究。隻是要讓軍校的學生知道軍事製度的曆史沿革。
朱棣步入自己的官房,其實也就是一棟獨立的宅院,辦公。開會、居住為一體的。與前世自己的情況差不多。隻是沒有那麽多東西而已。文件資料。奏折。筆墨都在辦公桌上。前世有文書,現在隻能自己處理。
朱棣走到辦公桌後,那張略顯陳舊的椅子上坐下,長歎了口氣,說道:“好吧,我們暫時就在這裏安置下來。”他轉向劉五,吩咐道:“你們去找好自己的住處,我自己來鋪床就行了。順便告訴下麵的總旗,明天早上卯時來這裏開會,我要和大家認識下。”
劉五看了看外麵,有些擔憂地說道:“殿下,要不然我們幫你鋪床吧?千金之軀怎麽能幹這些呢。”
朱棣搖了搖頭,笑道:“什麽千金之軀,這裏隻有百戶朱迪,我能夠搞定的。你們去吧,晚上我們一起做飯吃才是真的。不然我們隻有餓肚子了。”
劉五等人聽了朱棣的話後,雖然麵帶擔憂,但還是恭敬地領命而去。朱棣靜靜地注視著他們離去的背影,心中湧起一股難以言喻的感慨。他迴想起自己已經有十幾年未曾親手做過飯食了,更確切地說,如果算上前世,那已經有二十多年未曾真正下廚。
在軍隊的艱苦歲月中,他常常吃著食堂裏簡單卻充實的飯菜;當他帶領連隊時,甚至還親自研究過幾道菜肴,那些戰士們吃完後都讚不絕口。然而,隨著職務的升遷,他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漸漸失去了下廚的機會。在團部工作時,他幾乎每天都忙碌於各種任務,隻能依靠食堂來解決飲食問題。
轉業後,他的生活依然繁忙,無論是吃食堂、應酬還是外出就餐,他幾乎沒有再親手做過一頓飯。當然,偶爾在長假時,他也會心血來潮地走進廚房,為自己做上一頓豐盛的飯菜,但那更多是基於心情和興趣的驅使。
自從穿越到明朝後,他更是習慣了被人侍候的生活。然而,此刻他決定要改變這一切,開始過一種更加獨立和自給自足的生活。他想要重新找迴那份親手烹飪的樂趣和滿足感,讓自己在忙碌之餘也能享受到生活的美好。
朱棣站起身來,開始動手鋪床。他想起了前世的那些日子,那些和戰友們一起生活、一起戰鬥的日子。他心中不禁湧起一股豪情壯誌,無論身處何地何時他都能適應環境、奮發向前。鋪好床後他又開始思考晚上的飯菜該如何準備畢竟他已經很久沒有親自下廚了但他相信自己一定能夠做出一頓美味的晚餐來。
到了下午,當軍戶們開始忙碌地生火煮飯時,朱棣和其他七人才突然意識到一個問題:他們沒有鍋碗瓢盆,更沒有米和菜。他們從鳳陽出發時,隻帶了些寢具,完全忘記了在這裏需要自己解決夥食。
朱棣撓了撓頭,苦笑著說:“這可怎麽辦?難道我們要迴鳳陽去嗎?”
劉五瞪大了眼睛,搖頭道:“那怎麽可能,迴去了明天就別想再迴來了。而且到了鳳陽,我們也沒地方吃飯啊。”
朱棣歎了口氣,無奈地說:“是啊,看來我們隻能先吃點幹糧了。可是問題是,大部分幹糧在中午的時候都已經被我們吃了。”
劉五和其他幾人麵麵相覷,一時間都不知道該怎麽辦才好。這時,劉五突然想到了什麽,他說道:“要不我們把身上剩下的幹糧都湊起來給殿下吃吧,他是我們的主心骨,不能讓他餓著。”
朱棣聽了這話,心中一陣感動,但他還是搖了搖頭說:“不行,我怎麽能吃你們的幹糧呢?這樣太不公平了。”
這時,旁邊的一個護衛夏榮提議道:“要不我們派一個人騎殿下的馬迴鳳陽去領取俸糧和購買些廚房用品吧?還要采買些東西 ”
朱棣眼睛一亮,覺得這個主意不錯。他點了點頭說:“這個主意好,就由你去吧。大家把吃的給他,讓他有力氣趕路。”
夏榮一聽趕忙推辭說:“我沒有事,我騎馬跑快點爭取看可以竄到附近的驛站尋口吃的不。你把吃的給我,你怎辦?現在正是殿下你長身體的時候。”
當朱棣、劉五以及幾位親兵圍坐在一張由幾塊木板拚湊而成的簡陋桌子旁,他們臉上的表情顯得既嚴肅又帶著幾分無奈。他們正在熱烈地討論著如何改善當前的夥食問題,然而,這似乎是一個無解的困境。隨著夜色漸濃,屋內的燈火搖曳,將他們的影子拉得長長的,映照在牆壁上。
就在此時,一個高大的身影悄然走近。這是一個總旗,他身穿戰甲,腰佩長劍,臉上的線條剛毅而堅定。他負責統領一定數量的士兵,是軍隊中不可或缺的一員。他剛好巡邏至此,無意間看到朱棣等人圍坐在一起,他們的臉上寫滿了困惑和無奈,他不禁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
總旗停下了腳步,他微微皺眉,心中升起一股探究的欲望。他走到桌前,微微欠身,以一種既恭敬又帶著幾分好奇的語氣問道:“大人,您們在討論何事?是否需要屬下幫忙?”
朱棣抬頭看到是總旗,他停下了手中的動作,臉上露出了尷尬的笑容。他指了指桌上的幹糧,說道:“哦,是總旗啊。我們正在商量如何解決大家的夥食問題。你也知道,我們來得匆忙,沒有帶任何鍋碗瓢盆還有口糧。”然後朱棣說了情況和打算
總旗聽了,心中更加好奇。他環顧四周,目光落在了桌上擺著的幹糧上,又看了看朱棣等人臉上的認真表情,他不禁問道:“大人,您們難道要餓肚子?”
朱棣點了點頭,他笑了笑,說道:“沒有辦法啊,我們缺糧食和做飯的家夥。”
總旗聽了,心中不禁感到有些驚訝。在他看來,像朱棣這樣的高級將領,通常是不會缺吃的。如今卻是要把幹糧給別人。他點了點頭,說道:“大人真是體恤下屬,如果你願意的話就到我那裏遷就一頓。”
朱棣聽了,頓時露出了欣喜的笑容。他可不是那種死要麵子活受罪的人,更不是寧願餓肚子也要體現高風亮潔。拍了拍總旗的肩膀,說道:“好,那就有勞你了。我們一起去年你那享受一頓豐盛的晚餐吧!”
總旗點了點頭,他轉身走出了屋子。不一會兒,他提著一個裝滿幹糧的袋子迴來了。他將袋子放在桌上,說道:“這是我家裏的幹糧,您們先拿去用吧。”
朱棣等人看著眼前的幹糧,心中充滿了感激之情。朱棣握住總旗的手,說道:“多謝你的理解。我們確實遇到了些困難,沒想到這裏需要自己解決夥食問題。實在是有些措手不及。”
總旗擺了擺手,他笑著說道:“我理解您的處境。這樣吧,讓那個去鳳陽的人把幹糧帶上,這兩天您們就暫時在我家裏將就一下吧。”
朱棣等人聽了這話,頓時感激不已。然而,朱棣卻有些擔心地說道:“我們吃了您的糧食,不就占了您的軍糧指標嗎?”
總旗聽了這話,哈哈大笑道:“大人不必擔心,我是分了地的,家裏人種地,所以軍糧指標對我來說並不是問題。”
朱棣等人聽了後紛紛向總旗表示感謝,並承諾以後會盡力迴報這份恩情。總旗擺了擺手說道:“不用謝我,我們都是一家人。互相幫助是應該的。您是新來的百戶,我們應該多支持您才是。”
在那個寒冷的夜晚,朱棣等人吃上了熱乎乎的飯菜。這不僅是一頓飯食,更是一份深深的情誼和溫暖。他們明白,在這個陌生的地方,他們並不孤單。因為有總旗這樣的將士在身邊,他們有信心克服一切困難,共同為國家和人民做出貢獻。
就這樣,在總旗的幫助下,朱棣等人暫時解決了夥食問題。他們感受到了這個新環境中的人情溫暖和團結力量。
朱棣看著張武,心中那叫一個興奮,這是自己肉身曆史上的一員猛將,為自己的靖難事業的成功立下了汗馬功勞,他用力地拍了拍張武的肩膀,大聲說道:“你就是張武?不錯,不錯。以後你我就一起共事,打下千秋功業!”
沒想到,張武卻一點都不領情,他歎了口氣,搖了搖頭說,在下愚鈍,不敢受百戶如此誇獎!然後就這樣走了,留下了一臉懵圈的朱棣。
朱棣心想:“我露出了王霸之氣,還以為這個張武會立刻拜倒在我的腳下呢,結果他竟然一點都不心動。”隻見周圍的一些軍士看著自己議論紛紛,自己就要上前詢問的時候,人們卻紛紛散去。搞得朱棣一臉鬱悶。
這時,剩下的官差們嘲諷地看著朱棣,其中一個人大聲說道:“這位百戶大人,您這是何苦呢?為了別人強出頭,結果卻碰了一鼻子灰。您搶了別人念念許久的位置,別人還會感激您嗎?我看您還是別指望了,別人可不會給您好臉色看!不過今天的事情沒有完,我會迴去稟告縣尊大人。”
說罷,他得意洋洋地揮了揮手,帶著其他官差揚長而去,留下朱棣一個人在風中淩亂。
朱棣感到自己的自尊心受到了極大的傷害。他原本是出於好心,想要幫助這些被官差欺負的人,結果有點熱臉貼冷屁股,好像其他兵士都有點抵觸。他站在原地,思考著自己的所作所為。他知道,自己並沒有做錯什麽,隻是這個世界上的人太多,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想法和利益,所以才會出現這樣的誤解和衝突。
朱棣帶著劉五等人來到了衛所的駐紮地,隻見這裏軍丁和普通百姓混居,有些與家室,有些沒有。他們的房屋都有點散而不亂,大多集中在一起。還有一個校場。估計是平時訓練的。因為朱棣隻是前世了解過這種製度,沒有親身見過,就詢問劉五。劉五便把衛所的整個情況講解給朱棣聽。
陛下以武功定天下,革元舊製,自京師達於郡縣,皆立衛所。外統之都司,內統於五軍都督府,而上下十二衛為天子親軍者不與焉。征伐則命將充總兵官,調衛所軍領之,既旋,則將上民所佩印,官軍各迴衛所。”凡是防區在一府之內的設所,一府以上者設衛。一衛有5600人,長官為指揮使。一衛轄屬5個千戶所,一千戶為1120人,長官為千戶。一個千戶所轄屬10個百戶所,一百戶為112人,長官為百戶。百戶下又分為兩總旗和十個小旗,每總旗轄50人每小旗轄10人。此外,還有堡和哨。各衛所分屬於各省的都指揮使司,統由中央的五軍都督府分別管轄。
為保證軍隊的兵源及供給,同時又推行了軍戶和屯田製度。凡軍士都是世襲的,單獨編戶籍,叫作軍戶。凡各地衛、所皆實行屯田,以保證軍餉的供應。軍士分為屯田與守城的兩部分,屯田者專事耕墾,供應軍糧;守城者專務防守操練。軍士守城與屯種的比例大致是邊地三分守城、七分屯種,內地二分守城、八分屯種。明初一個時期之內幾乎無軍不屯,軍隊大體能夠屯田自養,屯田的收入成為軍餉的主要來源,這就使國家免去養兵之費,大大減輕了人民的負擔。遇有戰事發生,則由兵部奉旨調衛、所之兵,臨時命將充總兵官,發給印信,統兵出征。戰事結束,總兵官交還印信,兵士迴到衛、所。這樣將不專軍,軍無私將,而軍權集於中央.
衛所軍隊都有固定的戍所。衛所由朝廷根據各地的防衛、戰略需要而設置,或數府一衛,或一府數衛,或一府、一州一個千戶所,視各地戰略地位之重要與否而定,固定駐屯戍守。
朱棣聽了劉五的介紹後,終於知道這裏為什麽會軍民混居。這才明白原來明朝的軍事製度是專職軍人與民兵預備役輪換的製度。在後世有專家授課講過曆史,都是一筆而帶過,畢竟這種頂層設計還不到自己這個級別去操心研究。隻是要讓軍校的學生知道軍事製度的曆史沿革。
朱棣步入自己的官房,其實也就是一棟獨立的宅院,辦公。開會、居住為一體的。與前世自己的情況差不多。隻是沒有那麽多東西而已。文件資料。奏折。筆墨都在辦公桌上。前世有文書,現在隻能自己處理。
朱棣走到辦公桌後,那張略顯陳舊的椅子上坐下,長歎了口氣,說道:“好吧,我們暫時就在這裏安置下來。”他轉向劉五,吩咐道:“你們去找好自己的住處,我自己來鋪床就行了。順便告訴下麵的總旗,明天早上卯時來這裏開會,我要和大家認識下。”
劉五看了看外麵,有些擔憂地說道:“殿下,要不然我們幫你鋪床吧?千金之軀怎麽能幹這些呢。”
朱棣搖了搖頭,笑道:“什麽千金之軀,這裏隻有百戶朱迪,我能夠搞定的。你們去吧,晚上我們一起做飯吃才是真的。不然我們隻有餓肚子了。”
劉五等人聽了朱棣的話後,雖然麵帶擔憂,但還是恭敬地領命而去。朱棣靜靜地注視著他們離去的背影,心中湧起一股難以言喻的感慨。他迴想起自己已經有十幾年未曾親手做過飯食了,更確切地說,如果算上前世,那已經有二十多年未曾真正下廚。
在軍隊的艱苦歲月中,他常常吃著食堂裏簡單卻充實的飯菜;當他帶領連隊時,甚至還親自研究過幾道菜肴,那些戰士們吃完後都讚不絕口。然而,隨著職務的升遷,他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漸漸失去了下廚的機會。在團部工作時,他幾乎每天都忙碌於各種任務,隻能依靠食堂來解決飲食問題。
轉業後,他的生活依然繁忙,無論是吃食堂、應酬還是外出就餐,他幾乎沒有再親手做過一頓飯。當然,偶爾在長假時,他也會心血來潮地走進廚房,為自己做上一頓豐盛的飯菜,但那更多是基於心情和興趣的驅使。
自從穿越到明朝後,他更是習慣了被人侍候的生活。然而,此刻他決定要改變這一切,開始過一種更加獨立和自給自足的生活。他想要重新找迴那份親手烹飪的樂趣和滿足感,讓自己在忙碌之餘也能享受到生活的美好。
朱棣站起身來,開始動手鋪床。他想起了前世的那些日子,那些和戰友們一起生活、一起戰鬥的日子。他心中不禁湧起一股豪情壯誌,無論身處何地何時他都能適應環境、奮發向前。鋪好床後他又開始思考晚上的飯菜該如何準備畢竟他已經很久沒有親自下廚了但他相信自己一定能夠做出一頓美味的晚餐來。
到了下午,當軍戶們開始忙碌地生火煮飯時,朱棣和其他七人才突然意識到一個問題:他們沒有鍋碗瓢盆,更沒有米和菜。他們從鳳陽出發時,隻帶了些寢具,完全忘記了在這裏需要自己解決夥食。
朱棣撓了撓頭,苦笑著說:“這可怎麽辦?難道我們要迴鳳陽去嗎?”
劉五瞪大了眼睛,搖頭道:“那怎麽可能,迴去了明天就別想再迴來了。而且到了鳳陽,我們也沒地方吃飯啊。”
朱棣歎了口氣,無奈地說:“是啊,看來我們隻能先吃點幹糧了。可是問題是,大部分幹糧在中午的時候都已經被我們吃了。”
劉五和其他幾人麵麵相覷,一時間都不知道該怎麽辦才好。這時,劉五突然想到了什麽,他說道:“要不我們把身上剩下的幹糧都湊起來給殿下吃吧,他是我們的主心骨,不能讓他餓著。”
朱棣聽了這話,心中一陣感動,但他還是搖了搖頭說:“不行,我怎麽能吃你們的幹糧呢?這樣太不公平了。”
這時,旁邊的一個護衛夏榮提議道:“要不我們派一個人騎殿下的馬迴鳳陽去領取俸糧和購買些廚房用品吧?還要采買些東西 ”
朱棣眼睛一亮,覺得這個主意不錯。他點了點頭說:“這個主意好,就由你去吧。大家把吃的給他,讓他有力氣趕路。”
夏榮一聽趕忙推辭說:“我沒有事,我騎馬跑快點爭取看可以竄到附近的驛站尋口吃的不。你把吃的給我,你怎辦?現在正是殿下你長身體的時候。”
當朱棣、劉五以及幾位親兵圍坐在一張由幾塊木板拚湊而成的簡陋桌子旁,他們臉上的表情顯得既嚴肅又帶著幾分無奈。他們正在熱烈地討論著如何改善當前的夥食問題,然而,這似乎是一個無解的困境。隨著夜色漸濃,屋內的燈火搖曳,將他們的影子拉得長長的,映照在牆壁上。
就在此時,一個高大的身影悄然走近。這是一個總旗,他身穿戰甲,腰佩長劍,臉上的線條剛毅而堅定。他負責統領一定數量的士兵,是軍隊中不可或缺的一員。他剛好巡邏至此,無意間看到朱棣等人圍坐在一起,他們的臉上寫滿了困惑和無奈,他不禁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
總旗停下了腳步,他微微皺眉,心中升起一股探究的欲望。他走到桌前,微微欠身,以一種既恭敬又帶著幾分好奇的語氣問道:“大人,您們在討論何事?是否需要屬下幫忙?”
朱棣抬頭看到是總旗,他停下了手中的動作,臉上露出了尷尬的笑容。他指了指桌上的幹糧,說道:“哦,是總旗啊。我們正在商量如何解決大家的夥食問題。你也知道,我們來得匆忙,沒有帶任何鍋碗瓢盆還有口糧。”然後朱棣說了情況和打算
總旗聽了,心中更加好奇。他環顧四周,目光落在了桌上擺著的幹糧上,又看了看朱棣等人臉上的認真表情,他不禁問道:“大人,您們難道要餓肚子?”
朱棣點了點頭,他笑了笑,說道:“沒有辦法啊,我們缺糧食和做飯的家夥。”
總旗聽了,心中不禁感到有些驚訝。在他看來,像朱棣這樣的高級將領,通常是不會缺吃的。如今卻是要把幹糧給別人。他點了點頭,說道:“大人真是體恤下屬,如果你願意的話就到我那裏遷就一頓。”
朱棣聽了,頓時露出了欣喜的笑容。他可不是那種死要麵子活受罪的人,更不是寧願餓肚子也要體現高風亮潔。拍了拍總旗的肩膀,說道:“好,那就有勞你了。我們一起去年你那享受一頓豐盛的晚餐吧!”
總旗點了點頭,他轉身走出了屋子。不一會兒,他提著一個裝滿幹糧的袋子迴來了。他將袋子放在桌上,說道:“這是我家裏的幹糧,您們先拿去用吧。”
朱棣等人看著眼前的幹糧,心中充滿了感激之情。朱棣握住總旗的手,說道:“多謝你的理解。我們確實遇到了些困難,沒想到這裏需要自己解決夥食問題。實在是有些措手不及。”
總旗擺了擺手,他笑著說道:“我理解您的處境。這樣吧,讓那個去鳳陽的人把幹糧帶上,這兩天您們就暫時在我家裏將就一下吧。”
朱棣等人聽了這話,頓時感激不已。然而,朱棣卻有些擔心地說道:“我們吃了您的糧食,不就占了您的軍糧指標嗎?”
總旗聽了這話,哈哈大笑道:“大人不必擔心,我是分了地的,家裏人種地,所以軍糧指標對我來說並不是問題。”
朱棣等人聽了後紛紛向總旗表示感謝,並承諾以後會盡力迴報這份恩情。總旗擺了擺手說道:“不用謝我,我們都是一家人。互相幫助是應該的。您是新來的百戶,我們應該多支持您才是。”
在那個寒冷的夜晚,朱棣等人吃上了熱乎乎的飯菜。這不僅是一頓飯食,更是一份深深的情誼和溫暖。他們明白,在這個陌生的地方,他們並不孤單。因為有總旗這樣的將士在身邊,他們有信心克服一切困難,共同為國家和人民做出貢獻。
就這樣,在總旗的幫助下,朱棣等人暫時解決了夥食問題。他們感受到了這個新環境中的人情溫暖和團結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