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水一直是司徒皇室的心腹大患。
渭水三年泛濫一次,每次泛濫,輕則衝毀糧食、房屋,百姓流離失所;重則死傷連片,伴隨著突如其來的瘟疫,侵吞無數人命。
因此,自聖祖司徒禳以來,朝廷連年撥款並派遣無數能工巧匠前往,意圖製服渭水。
隻可惜大半的國庫都投進去,卻絲毫不見成效,不僅沒能控製住渭水,反倒是勞民傷財,惹得百姓唉聲載道。這也迫使司徒皇室不得不放棄製服渭水的念頭。
渭水如此囂張,惹不起還躲不起嗎?可渭水附近的村民世代不願離開。
雖說洪災惱人,但大水淹沒後的土地土壤肥沃,在上麵種植糧食產量更高。在少衣缺食的古代,淹死事小餓死事大,就為了這些許微薄的口糧,他們也舍不得走。
治又治不住,棄也棄不得。渭水成了燙手山芋一個,誰沾誰倒黴。
今年是渭水泛濫的時年,再加上欽天監夜觀天象,預測今年渭水暴虐程度又將上升,弄得朝廷上下一幹人等焦頭爛額。
季萬源正正是看準了這是件麻煩事,才要把它推到司徒嶽頭上。
當今皇帝司徒潛年邁,奪嫡進入白熱化階段。司徒潛八子中,共三人參與皇位爭奪。
一是以太子為首的正黨,包括皇二子、皇五子在內以及朝堂中支持正統、重視祖宗禮法的一幹老臣。
太子司徒離是先皇後之子,也是宮中唯一的嫡長子,在成年之際,便順理成章被封為太子。
司徒離自身也爭氣,自幼勤勉,文韜武略樣樣在行,把太子之位坐的穩穩當當,而且性情溫和、禮賢下士,連司徒潛都稱讚其有先祖遺風。
另一是以晉王司徒嶽為首的一夥人。
司徒嶽雖不是宮中嫡子,但其母赫連皇貴妃在先皇後仙逝後代為掌管後宮,獨攬六宮之權,雖然沒有明麵上的旨意,但暗中已有不少人把赫連月當做下任皇後看待。
更何況司徒嶽母族赫連家世代從軍,司徒嶽在軍中頗有威望,軍權在握,能為司徒嶽在皇位爭奪提供不小助力。
最後一派就是皇八子司徒源。
司徒源是皇帝的老來子,今年堪堪十四歲。於半百之際又得一子,讓司徒潛龍心大悅。
為司徒源洗三時,司徒潛大宴文武百官,並將司徒源的母妃陳妤封為四妃之一的貴妃,位居皇貴妃之下,以示隆恩。
司徒源的競爭力遠不如前麵二人。
其本身並無出彩之處,外加母族勢弱,隻憑借了皇帝老來子的名頭,才引得一班沒什麽名頭、插不進去其他兩個皇子身邊的人湊合著將寶押在司徒源身上。
因此,朝堂上還是以太子、晉王為主。
丞相府支持的便是太子正統。
他的兩個女兒一個嫁給了太子,一個嫁給了與太子交好的誠親王,站位意圖已經表現得明明白白了。
隻偏偏出了季越這麽個逆女,一時腦熱嫁給與太子作對的晉親王。
讓老丞相被人背後指指點點,說他是牆頭草,慣會做些見風使舵的事情,羞得季萬源幾近抬不起頭來做人。
甚至連太子都開始懷疑起季萬源的用心,在朝堂上隱隱將丞相一脈排斥在外,讓季萬源苦不堪言。
事已至此,季萬源隻能盡量彌補,以求重新贏得太子的信任,這才有了季萬源當眾與司徒嶽扯破臉皮這麽一出戲。
當然,渭水一事丟給司徒嶽本來也沒有多大毛病,司徒嶽封晉王後,是在工部任職,這渭水多多少少也有他的一份責任在。
最大的問題卻出在季萬源獻上的圖紙上。
司徒皇室傳到司徒潛手上至今不過五代,雖然一直沒能製服渭河,但是也摸索出一套路子--人口暫時性遷移。
也就是在渭水泛濫前將附近人口遷往其他地區,等到泛濫結束後,再將人遷迴。
這老路子雖說不出彩,好歹能用,可偏偏出了個不走尋常路的季萬源。
於早朝上,季萬源當眾獻上一份渭河治理修築圖,裏麵詳細注明了河道修建的各種信息,內容詳盡無遺漏。
季萬源甚至大膽放言若此事可成,天下百姓將永絕渭河之患。
季萬源開口保證,司徒潛當即召集工部上下及著名工匠們共同商議。眾人無一不稱讚此法之精妙。
司徒皇室苦渭水久已,現在出了這麽個機會,司徒潛怎麽也舍不得放棄。
況且這是他的幾代先祖都沒能完成的事情,在自己手上解決了,這不是昭示自己功勞高於先祖嘛!
司徒潛拒絕不了這種誘惑,甚至沒有再多加思慮,直接拍板,著舉朝廷上下之力,共同投身渭水防禦工程中。
並按照季萬源的意思,讓司徒嶽負責此事,不給司徒嶽任何拒絕的機會。
司徒嶽自幼舞槍弄棒,不喜讀書,長大後也是文采平平。現在讓他來弄這麽個複雜的東西,哪裏能看的懂!
現在又是競爭的激烈時刻,任何輕微的變動都有可能導致奪嫡失敗,更何況是被派遣到遠離京城的西北地帶。
朝廷裏的風吹草動不能及時知曉,就是萬一皇帝有個意外,也不能及時趕迴來,隻怕多生變故。
讓司徒嶽怎麽能不怨恨。
***
“你說你有法子?”司徒嶽難得正眼瞧了瞧他這個王妃。
渭水治理功過相對,若真能製服,也是大功一件,那個位置,自然唾手可得。
“王爺不妨一試。”
渭水三年泛濫一次,每次泛濫,輕則衝毀糧食、房屋,百姓流離失所;重則死傷連片,伴隨著突如其來的瘟疫,侵吞無數人命。
因此,自聖祖司徒禳以來,朝廷連年撥款並派遣無數能工巧匠前往,意圖製服渭水。
隻可惜大半的國庫都投進去,卻絲毫不見成效,不僅沒能控製住渭水,反倒是勞民傷財,惹得百姓唉聲載道。這也迫使司徒皇室不得不放棄製服渭水的念頭。
渭水如此囂張,惹不起還躲不起嗎?可渭水附近的村民世代不願離開。
雖說洪災惱人,但大水淹沒後的土地土壤肥沃,在上麵種植糧食產量更高。在少衣缺食的古代,淹死事小餓死事大,就為了這些許微薄的口糧,他們也舍不得走。
治又治不住,棄也棄不得。渭水成了燙手山芋一個,誰沾誰倒黴。
今年是渭水泛濫的時年,再加上欽天監夜觀天象,預測今年渭水暴虐程度又將上升,弄得朝廷上下一幹人等焦頭爛額。
季萬源正正是看準了這是件麻煩事,才要把它推到司徒嶽頭上。
當今皇帝司徒潛年邁,奪嫡進入白熱化階段。司徒潛八子中,共三人參與皇位爭奪。
一是以太子為首的正黨,包括皇二子、皇五子在內以及朝堂中支持正統、重視祖宗禮法的一幹老臣。
太子司徒離是先皇後之子,也是宮中唯一的嫡長子,在成年之際,便順理成章被封為太子。
司徒離自身也爭氣,自幼勤勉,文韜武略樣樣在行,把太子之位坐的穩穩當當,而且性情溫和、禮賢下士,連司徒潛都稱讚其有先祖遺風。
另一是以晉王司徒嶽為首的一夥人。
司徒嶽雖不是宮中嫡子,但其母赫連皇貴妃在先皇後仙逝後代為掌管後宮,獨攬六宮之權,雖然沒有明麵上的旨意,但暗中已有不少人把赫連月當做下任皇後看待。
更何況司徒嶽母族赫連家世代從軍,司徒嶽在軍中頗有威望,軍權在握,能為司徒嶽在皇位爭奪提供不小助力。
最後一派就是皇八子司徒源。
司徒源是皇帝的老來子,今年堪堪十四歲。於半百之際又得一子,讓司徒潛龍心大悅。
為司徒源洗三時,司徒潛大宴文武百官,並將司徒源的母妃陳妤封為四妃之一的貴妃,位居皇貴妃之下,以示隆恩。
司徒源的競爭力遠不如前麵二人。
其本身並無出彩之處,外加母族勢弱,隻憑借了皇帝老來子的名頭,才引得一班沒什麽名頭、插不進去其他兩個皇子身邊的人湊合著將寶押在司徒源身上。
因此,朝堂上還是以太子、晉王為主。
丞相府支持的便是太子正統。
他的兩個女兒一個嫁給了太子,一個嫁給了與太子交好的誠親王,站位意圖已經表現得明明白白了。
隻偏偏出了季越這麽個逆女,一時腦熱嫁給與太子作對的晉親王。
讓老丞相被人背後指指點點,說他是牆頭草,慣會做些見風使舵的事情,羞得季萬源幾近抬不起頭來做人。
甚至連太子都開始懷疑起季萬源的用心,在朝堂上隱隱將丞相一脈排斥在外,讓季萬源苦不堪言。
事已至此,季萬源隻能盡量彌補,以求重新贏得太子的信任,這才有了季萬源當眾與司徒嶽扯破臉皮這麽一出戲。
當然,渭水一事丟給司徒嶽本來也沒有多大毛病,司徒嶽封晉王後,是在工部任職,這渭水多多少少也有他的一份責任在。
最大的問題卻出在季萬源獻上的圖紙上。
司徒皇室傳到司徒潛手上至今不過五代,雖然一直沒能製服渭河,但是也摸索出一套路子--人口暫時性遷移。
也就是在渭水泛濫前將附近人口遷往其他地區,等到泛濫結束後,再將人遷迴。
這老路子雖說不出彩,好歹能用,可偏偏出了個不走尋常路的季萬源。
於早朝上,季萬源當眾獻上一份渭河治理修築圖,裏麵詳細注明了河道修建的各種信息,內容詳盡無遺漏。
季萬源甚至大膽放言若此事可成,天下百姓將永絕渭河之患。
季萬源開口保證,司徒潛當即召集工部上下及著名工匠們共同商議。眾人無一不稱讚此法之精妙。
司徒皇室苦渭水久已,現在出了這麽個機會,司徒潛怎麽也舍不得放棄。
況且這是他的幾代先祖都沒能完成的事情,在自己手上解決了,這不是昭示自己功勞高於先祖嘛!
司徒潛拒絕不了這種誘惑,甚至沒有再多加思慮,直接拍板,著舉朝廷上下之力,共同投身渭水防禦工程中。
並按照季萬源的意思,讓司徒嶽負責此事,不給司徒嶽任何拒絕的機會。
司徒嶽自幼舞槍弄棒,不喜讀書,長大後也是文采平平。現在讓他來弄這麽個複雜的東西,哪裏能看的懂!
現在又是競爭的激烈時刻,任何輕微的變動都有可能導致奪嫡失敗,更何況是被派遣到遠離京城的西北地帶。
朝廷裏的風吹草動不能及時知曉,就是萬一皇帝有個意外,也不能及時趕迴來,隻怕多生變故。
讓司徒嶽怎麽能不怨恨。
***
“你說你有法子?”司徒嶽難得正眼瞧了瞧他這個王妃。
渭水治理功過相對,若真能製服,也是大功一件,那個位置,自然唾手可得。
“王爺不妨一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