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曹孟德?”戲誌才的雙眸隨著他的語氣逐漸閉上,那道遮蔽天空,亮瞎華安狗眼的光芒也隨之收斂。似乎對於‘曹操’此人很感興趣,戲誌才不斷的重複著,“曹操,曹孟德!曹操,曹孟德!曹操,曹孟德……”
華安知道,此時的戲誌才還沒有加入到曹操帳下,可能是對此人有所耳聞,也或許就是荀彧已經來信讓他去投奔曹老板了。所以,他才聽到曹操的名字,變作感概的模樣。
遽然,戲子才一下子睜開眼睛來,話鋒一轉,問道:“你說的可是太尉曹嵩之子,沛國人曹操,曹孟德?”
華安聽得詢問,眼珠子略微一轉,迴道:“正是此人!”
“你說剛才那詩乃是曹操所著,可完整念來聽一聽?”
華安略微頷首,這才裝模作樣的念了起來:“咳!關東有義士,興兵討群兇。初期會盟津,乃心在鹹陽。軍合力不齊,躊躇而雁行。勢利使人爭,嗣還自相戕。淮南弟稱號,刻璽於北方。鎧甲生蟣虱,萬姓以死亡。白骨露於野,千裏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
華安才一念完,忽然的腦中靈光一閃,發現了此詩中的bug。這首《蒿裏行》乃是曹操所作傳承千年的名句,其中當然不會有什麽問題。而華安發現的bug乃是,這首詩應該是明年十八路聯軍解散後,才由曹操做出,而現在自己念出,卻有了問題,因為這詩裏講的一些事件,現在還沒發生呢。
首先,‘關東有義士,興兵討群兇。初期會盟津,乃心在鹹陽’這一句,沒啥問題,意思是——各方諸侯都希望團結一心,效法周武王那樣,會師於盟津,吊民伐罪,一心一意地除奸誅董卓,忠於國事,匡扶漢室,形勢是大好的。
然而,到了‘軍合力不齊,躊躇而雁行。勢利使人爭,嗣還自相戕。淮南弟稱號,刻璽於北方’這一句,講的乃是聯軍內部矛盾重重,自相殘殺,力量渙散。導致的原因是“淮南弟稱號,刻璽於北方”,袁術分裂,自立為帝;而袁紹也陰謀廢掉漢獻帝,立劉虞為帝;他們搞分裂、謀私利,造成的結果是:“軍合力不齊,躊躇而雁行。勢利使人爭,嗣還自相戕。”——貌合神離、互相觀望,畏縮不前、按兵不動甚至是自相殘殺。
bug就在這裏,此時的十八路聯軍雖然攻入洛陽,但還沒有解散,也還沒有互相攻擊。而現在的袁術更沒有稱帝的意思——袁術稱帝乃是因為明年孫堅戰死,其子孫策拿傳國玉璽向袁術借兵。現在,傳國玉璽變成精靈圖簽進入華安的身體內,華安也不知道還會不會有孫策拿傳國玉璽向袁術借兵這迴事兒。因而,袁術沒有傳國玉璽,也就不知道他到底之後會不會稱帝了,這就是華安這隻小蝴蝶帶來的最大影響。
果然,華安剛一念完,不但他自己,就連戲誌才都發現了這其中的不妥。隻聽他重複著詩句,喃喃道:“關東有義士,興兵討群兇。初期會盟津,乃心在鹹陽。軍合力不齊,躊躇而雁行。勢利使人爭,嗣還自相戕。淮南弟稱號,刻璽於北方……淮南弟稱號,刻璽於北方……淮南弟稱號,刻璽於北方?”
戲誌才眉頭再次皺了起來,越皺越深,而那蒼白的臉皮上也逐漸浮現除了一絲極其不正常的紅暈來。豁然,戲誌才抬起頭來,眼中眸光閃爍暗淡交替,咬著牙對華安嘶聲道:“你說此詩乃是曹孟德所做?但請問‘合力不齊,躊躇而雁行。勢利使人爭,嗣還自相戕。淮南弟稱號,刻璽於北方’,這一句該如何解釋?現在十八路聯軍正在洛陽結集,但此詩卻說諸侯即將展開內戰?而‘淮南弟稱號,刻璽於北方’這一句,又該何解?淮南弟這不就是袁術嗎?此詩說他會自立皇帝?陰謀篡漢?”
戲誌才盯著華安的眼睛,迫得華安步步後退,一字一頓的說道:“你說此詩乃是曹孟德所作?嗯?嗯?嗯!”
華安被戲誌才盯得滿頭大汗,直想找個地縫鑽進去。尼瑪,哥們特麽的沒事兒裝什麽逼啊!念什麽詩啊!結果這下遭了吧!還有,你這個濃眉大眼的戲誌才,虧我還比較欣賞你,結果沒想到你這家夥居然是愛較真的人!
“我、我、我……這、這、這詩……”華安被逼迫之下,訥訥開不了口,盡管他這人有時候也有些急智,但此時麵對強勢如戲誌才,卻是腦中一團漿糊。
而戲誌才仍然的雙眼一眨不眨徑直盯著華安,步步朝前,緊追不舍。
就在華安陷入了如此窘境裏,幾乎都要被逼迫而死的時候,忽然……
噠噠噠!
一陣急促的馬蹄聲傳來,似有數十騎正往這邊而來。
也因為這一陣馬蹄聲突然傳來,打亂了戲誌才對華安的逼迫。兩人齊齊轉頭,就見在村子西邊有煙塵被卷起,似有大量騎兵正向這邊湧來。
還沒等華安和戲誌才有所反映,一隊騎著小火馬的騎兵從地平線盡頭疾馳而來,眨眼來到村莊之旁,似乎也看到這村子中的鬼域模樣,很快就撥轉馬頭,繞過了村子,奔著二人前來了。
華安在董卓軍隊裏呆了那麽幾天,很快就分辨出了這些人的衣甲裝飾並不屬於董卓的軍隊,看樣子倒似那十八路聯軍中的人。但,十八路聯軍主力此際都才入虎牢關,在向洛陽進軍,在東邊。而這些士卒卻是從西邊跑來,看他們衣甲散亂,有些人身上還帶著傷。華安一下就猜測到了——這些士卒必是曹操軍兵士,在曹操軍遭到了董卓埋伏後,被打亂了建製,然後個跑個的了。
也就是說,這些兵士其實已經變成了亂軍。在亂世中,什麽最可怕?最可怕的就是這些被敵人嚇破膽後倉皇逃竄的士卒。而在逃跑過程中,他們會把他們所遇到的恐懼,發泄在無辜的百姓身上!
華安知道,此時的戲誌才還沒有加入到曹操帳下,可能是對此人有所耳聞,也或許就是荀彧已經來信讓他去投奔曹老板了。所以,他才聽到曹操的名字,變作感概的模樣。
遽然,戲子才一下子睜開眼睛來,話鋒一轉,問道:“你說的可是太尉曹嵩之子,沛國人曹操,曹孟德?”
華安聽得詢問,眼珠子略微一轉,迴道:“正是此人!”
“你說剛才那詩乃是曹操所著,可完整念來聽一聽?”
華安略微頷首,這才裝模作樣的念了起來:“咳!關東有義士,興兵討群兇。初期會盟津,乃心在鹹陽。軍合力不齊,躊躇而雁行。勢利使人爭,嗣還自相戕。淮南弟稱號,刻璽於北方。鎧甲生蟣虱,萬姓以死亡。白骨露於野,千裏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
華安才一念完,忽然的腦中靈光一閃,發現了此詩中的bug。這首《蒿裏行》乃是曹操所作傳承千年的名句,其中當然不會有什麽問題。而華安發現的bug乃是,這首詩應該是明年十八路聯軍解散後,才由曹操做出,而現在自己念出,卻有了問題,因為這詩裏講的一些事件,現在還沒發生呢。
首先,‘關東有義士,興兵討群兇。初期會盟津,乃心在鹹陽’這一句,沒啥問題,意思是——各方諸侯都希望團結一心,效法周武王那樣,會師於盟津,吊民伐罪,一心一意地除奸誅董卓,忠於國事,匡扶漢室,形勢是大好的。
然而,到了‘軍合力不齊,躊躇而雁行。勢利使人爭,嗣還自相戕。淮南弟稱號,刻璽於北方’這一句,講的乃是聯軍內部矛盾重重,自相殘殺,力量渙散。導致的原因是“淮南弟稱號,刻璽於北方”,袁術分裂,自立為帝;而袁紹也陰謀廢掉漢獻帝,立劉虞為帝;他們搞分裂、謀私利,造成的結果是:“軍合力不齊,躊躇而雁行。勢利使人爭,嗣還自相戕。”——貌合神離、互相觀望,畏縮不前、按兵不動甚至是自相殘殺。
bug就在這裏,此時的十八路聯軍雖然攻入洛陽,但還沒有解散,也還沒有互相攻擊。而現在的袁術更沒有稱帝的意思——袁術稱帝乃是因為明年孫堅戰死,其子孫策拿傳國玉璽向袁術借兵。現在,傳國玉璽變成精靈圖簽進入華安的身體內,華安也不知道還會不會有孫策拿傳國玉璽向袁術借兵這迴事兒。因而,袁術沒有傳國玉璽,也就不知道他到底之後會不會稱帝了,這就是華安這隻小蝴蝶帶來的最大影響。
果然,華安剛一念完,不但他自己,就連戲誌才都發現了這其中的不妥。隻聽他重複著詩句,喃喃道:“關東有義士,興兵討群兇。初期會盟津,乃心在鹹陽。軍合力不齊,躊躇而雁行。勢利使人爭,嗣還自相戕。淮南弟稱號,刻璽於北方……淮南弟稱號,刻璽於北方……淮南弟稱號,刻璽於北方?”
戲誌才眉頭再次皺了起來,越皺越深,而那蒼白的臉皮上也逐漸浮現除了一絲極其不正常的紅暈來。豁然,戲誌才抬起頭來,眼中眸光閃爍暗淡交替,咬著牙對華安嘶聲道:“你說此詩乃是曹孟德所做?但請問‘合力不齊,躊躇而雁行。勢利使人爭,嗣還自相戕。淮南弟稱號,刻璽於北方’,這一句該如何解釋?現在十八路聯軍正在洛陽結集,但此詩卻說諸侯即將展開內戰?而‘淮南弟稱號,刻璽於北方’這一句,又該何解?淮南弟這不就是袁術嗎?此詩說他會自立皇帝?陰謀篡漢?”
戲誌才盯著華安的眼睛,迫得華安步步後退,一字一頓的說道:“你說此詩乃是曹孟德所作?嗯?嗯?嗯!”
華安被戲誌才盯得滿頭大汗,直想找個地縫鑽進去。尼瑪,哥們特麽的沒事兒裝什麽逼啊!念什麽詩啊!結果這下遭了吧!還有,你這個濃眉大眼的戲誌才,虧我還比較欣賞你,結果沒想到你這家夥居然是愛較真的人!
“我、我、我……這、這、這詩……”華安被逼迫之下,訥訥開不了口,盡管他這人有時候也有些急智,但此時麵對強勢如戲誌才,卻是腦中一團漿糊。
而戲誌才仍然的雙眼一眨不眨徑直盯著華安,步步朝前,緊追不舍。
就在華安陷入了如此窘境裏,幾乎都要被逼迫而死的時候,忽然……
噠噠噠!
一陣急促的馬蹄聲傳來,似有數十騎正往這邊而來。
也因為這一陣馬蹄聲突然傳來,打亂了戲誌才對華安的逼迫。兩人齊齊轉頭,就見在村子西邊有煙塵被卷起,似有大量騎兵正向這邊湧來。
還沒等華安和戲誌才有所反映,一隊騎著小火馬的騎兵從地平線盡頭疾馳而來,眨眼來到村莊之旁,似乎也看到這村子中的鬼域模樣,很快就撥轉馬頭,繞過了村子,奔著二人前來了。
華安在董卓軍隊裏呆了那麽幾天,很快就分辨出了這些人的衣甲裝飾並不屬於董卓的軍隊,看樣子倒似那十八路聯軍中的人。但,十八路聯軍主力此際都才入虎牢關,在向洛陽進軍,在東邊。而這些士卒卻是從西邊跑來,看他們衣甲散亂,有些人身上還帶著傷。華安一下就猜測到了——這些士卒必是曹操軍兵士,在曹操軍遭到了董卓埋伏後,被打亂了建製,然後個跑個的了。
也就是說,這些兵士其實已經變成了亂軍。在亂世中,什麽最可怕?最可怕的就是這些被敵人嚇破膽後倉皇逃竄的士卒。而在逃跑過程中,他們會把他們所遇到的恐懼,發泄在無辜的百姓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