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往東南行,就要到鎮南關了吧?」
「是。」田無鏡答道。
「鎮南關要是破了,大楚,也就危在旦夕了吧?」
田無鏡搖搖頭,道:「隻能說,若是沒了鎮南關,燕楚之間,局麵就完全不同了。」
「身為史官,為師希望這次你能破鎮南關,直搗郢都,滅了楚國,再行攻幹,平滅幹國。
一輩子史官,修的四國史,看似風光,實則無趣;
自大夏覆滅,八百多年前天下為現大一統,未能修大一統史,實乃我史家八百年先賢後輩共有之大憾。
打,再打出一個大夏,再打出一個大一統來,後世史家,就不用再像為師這般奔波勞苦了。」
「徒兒,會盡力。」
「但……身為楚人,雖半輩子在外飄零,卻依舊未曾忘記楚地華美,覓江江畔浣足,郢都城頭賞雪,楚辭悠悠……
多好的大楚啊,多好的大楚啊,
要是就這般沒了,
也未免怪可惜的,說句心裏話,為師這心裏,還真捨不得。」
「老師畢竟是楚人。」
「是啊,我畢竟是楚人,所以《燕史》一修完,為師就向陛下請辭歸國了,好在,為師也就一老叟,頂不得一兵一卒,否則,為師就算能過得了陛下那一關,等到了徒兒你這兒,怕是也會行那玉盤城下舊例,將為師斬殺於此了。」
田無鏡沒說話,麵色平靜。
「好在,為師不中用,也省得我徒兒身上,再添一筆。
其實,為師之所以想要歸楚,還有一因。
在史料史書上躺了一輩子,卻未能親眼見過歷史,這次,為師就準備在郢都城頭,等著見見,徒兒,切莫讓為師失望。」
「是,徒兒謹記老師教誨。」
「嗯。」
孟壽伸手,其隨行僕人取來紙筆。
「行一處,記一處,寫一處,陛下還在,鎮北王還在,你,也還在,燈等火滅,人等蓋棺;
但為師想著,要是能多寫點,多記錄點,也能讓後世人讀之此段時,更為懂你。
別急,
為師知道徒兒你不在意這些,
但為師我在意。
不是為了徒兒你,還是為了為師我自己。
筆下春秋,基本皆為化骨之人,所幸大爭之世於前,天下起浪潮,所幸徒兒你乃浪中撐蒿人,所幸為師還能有這個麵子;
須知,
千年之後再迴看今朝,怎麽著都不可能跳得過你去。
若是後人讀史至此段,
甭管是對你咬牙切齒破口大罵,是對你不敢認同覺得你心如蛇蠍,是對你諱莫如深不得加引,亦或者,能讀懂你田無鏡一二者,能共鳴你一二者;
總之,
他們必然都會怪罪老夫我在你的本紀中,為何不多寫點,為何不再多寫點,為何不能再多留一些關於你的筆墨,留與他們看?
鎮北王,為師不熟,他也不稀罕搭理我這腐儒;
陛下,為師是怕問得太多,就離不得燕了,哈哈哈,當初在晉地聞人家,為師沒怕,明言其三家分晉;在上京,為師也沒怕,直記其得國不正;
但臨老,臨了,卻變得有些惜命了。
扯遠了,扯遠了,
來來來,來來來。
自古史料之中,最喜色彩添融,讀他人色彩時,為師常常嗤之以鼻,但對我徒弟,為師願為你增彩!」
所謂增彩,就是用藝術加工的手法對歷史人物進行渲染,讓其更立體,比如編一些他沒做過的事兒以及他沒說過的話。
若是鄭伯爺此時在這裏,馬上就能聽懂,這不就是「燕雀安知鴻鵠之誌哉」麽?對的,司馬公當初就是陳勝身邊的那根鋤頭,他親耳聽到的。
「為師這裏,預備為你添彩三段,一段,於你年幼時,為師與你的問答:為師問你,誌當如何?你答曰:男兒當有淩雲誌,橫刀立馬,再塑天下!」
田無鏡搖搖頭,這是編造的,他拜師於孟壽門下時,已經不是孩童了,心智也已成熟,怎會這般說話。
他師傅,身為史家,卻當著自己這個徒弟也是當事人的麵,編造他的童年故事。
孟壽繼續道:
「第二段,則是『天下門閥之覆,自我田家起!』」
說到這裏,
孟壽一拍大腿,
道:
「徒兒,你可知,就因為這句話,其後千年,但凡有人讀史,都將繞不開你這句!
俗人看的是你的絕情,你的冷酷,你的六親不認;
但必然也有人,看到的是你的不易,你的付出,你的苦!」
田無鏡依舊平靜。
孟壽指了指四周,
道:
「來來來,接下來為師還打算再增彩一個,待會兒大楚將軍年堯將親自來這裏接為師歸楚,年堯會問徒兒你一句話……」
田無鏡道:
「年堯不敢來的。」
不是不會來,而是不敢來。
因為有了鄭伯爺當初在雪海關前的風騷之舉,
導致這之後,什麽兩國交戰不斬來使以及什麽陣前對答問話,變成了沒人敢做的事兒,都怕被來個斬首。
且田無鏡本身,就是三品巔峰武夫。
他年堯,絕對不敢來。
孟壽猛地一拍桌子,
怒道:
「是。」田無鏡答道。
「鎮南關要是破了,大楚,也就危在旦夕了吧?」
田無鏡搖搖頭,道:「隻能說,若是沒了鎮南關,燕楚之間,局麵就完全不同了。」
「身為史官,為師希望這次你能破鎮南關,直搗郢都,滅了楚國,再行攻幹,平滅幹國。
一輩子史官,修的四國史,看似風光,實則無趣;
自大夏覆滅,八百多年前天下為現大一統,未能修大一統史,實乃我史家八百年先賢後輩共有之大憾。
打,再打出一個大夏,再打出一個大一統來,後世史家,就不用再像為師這般奔波勞苦了。」
「徒兒,會盡力。」
「但……身為楚人,雖半輩子在外飄零,卻依舊未曾忘記楚地華美,覓江江畔浣足,郢都城頭賞雪,楚辭悠悠……
多好的大楚啊,多好的大楚啊,
要是就這般沒了,
也未免怪可惜的,說句心裏話,為師這心裏,還真捨不得。」
「老師畢竟是楚人。」
「是啊,我畢竟是楚人,所以《燕史》一修完,為師就向陛下請辭歸國了,好在,為師也就一老叟,頂不得一兵一卒,否則,為師就算能過得了陛下那一關,等到了徒兒你這兒,怕是也會行那玉盤城下舊例,將為師斬殺於此了。」
田無鏡沒說話,麵色平靜。
「好在,為師不中用,也省得我徒兒身上,再添一筆。
其實,為師之所以想要歸楚,還有一因。
在史料史書上躺了一輩子,卻未能親眼見過歷史,這次,為師就準備在郢都城頭,等著見見,徒兒,切莫讓為師失望。」
「是,徒兒謹記老師教誨。」
「嗯。」
孟壽伸手,其隨行僕人取來紙筆。
「行一處,記一處,寫一處,陛下還在,鎮北王還在,你,也還在,燈等火滅,人等蓋棺;
但為師想著,要是能多寫點,多記錄點,也能讓後世人讀之此段時,更為懂你。
別急,
為師知道徒兒你不在意這些,
但為師我在意。
不是為了徒兒你,還是為了為師我自己。
筆下春秋,基本皆為化骨之人,所幸大爭之世於前,天下起浪潮,所幸徒兒你乃浪中撐蒿人,所幸為師還能有這個麵子;
須知,
千年之後再迴看今朝,怎麽著都不可能跳得過你去。
若是後人讀史至此段,
甭管是對你咬牙切齒破口大罵,是對你不敢認同覺得你心如蛇蠍,是對你諱莫如深不得加引,亦或者,能讀懂你田無鏡一二者,能共鳴你一二者;
總之,
他們必然都會怪罪老夫我在你的本紀中,為何不多寫點,為何不再多寫點,為何不能再多留一些關於你的筆墨,留與他們看?
鎮北王,為師不熟,他也不稀罕搭理我這腐儒;
陛下,為師是怕問得太多,就離不得燕了,哈哈哈,當初在晉地聞人家,為師沒怕,明言其三家分晉;在上京,為師也沒怕,直記其得國不正;
但臨老,臨了,卻變得有些惜命了。
扯遠了,扯遠了,
來來來,來來來。
自古史料之中,最喜色彩添融,讀他人色彩時,為師常常嗤之以鼻,但對我徒弟,為師願為你增彩!」
所謂增彩,就是用藝術加工的手法對歷史人物進行渲染,讓其更立體,比如編一些他沒做過的事兒以及他沒說過的話。
若是鄭伯爺此時在這裏,馬上就能聽懂,這不就是「燕雀安知鴻鵠之誌哉」麽?對的,司馬公當初就是陳勝身邊的那根鋤頭,他親耳聽到的。
「為師這裏,預備為你添彩三段,一段,於你年幼時,為師與你的問答:為師問你,誌當如何?你答曰:男兒當有淩雲誌,橫刀立馬,再塑天下!」
田無鏡搖搖頭,這是編造的,他拜師於孟壽門下時,已經不是孩童了,心智也已成熟,怎會這般說話。
他師傅,身為史家,卻當著自己這個徒弟也是當事人的麵,編造他的童年故事。
孟壽繼續道:
「第二段,則是『天下門閥之覆,自我田家起!』」
說到這裏,
孟壽一拍大腿,
道:
「徒兒,你可知,就因為這句話,其後千年,但凡有人讀史,都將繞不開你這句!
俗人看的是你的絕情,你的冷酷,你的六親不認;
但必然也有人,看到的是你的不易,你的付出,你的苦!」
田無鏡依舊平靜。
孟壽指了指四周,
道:
「來來來,接下來為師還打算再增彩一個,待會兒大楚將軍年堯將親自來這裏接為師歸楚,年堯會問徒兒你一句話……」
田無鏡道:
「年堯不敢來的。」
不是不會來,而是不敢來。
因為有了鄭伯爺當初在雪海關前的風騷之舉,
導致這之後,什麽兩國交戰不斬來使以及什麽陣前對答問話,變成了沒人敢做的事兒,都怕被來個斬首。
且田無鏡本身,就是三品巔峰武夫。
他年堯,絕對不敢來。
孟壽猛地一拍桌子,
怒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