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請教大家。
那就是,
在諸位看來,
生恩和養恩,
到底孰輕孰重?」
沉默,
沉默,
沉默……
終於,
也不是誰先動了,更像是一種不約而同。
在場十餘位進士老爺各部官員,
向著坐在首座的姬成玦跪伏了下來,
齊聲道:
「拜見恩主。」
第一百七十三章 紅艷艷
令人倍感煎熬的冬天,終於要過去了。
冬天,對於老人而言,是一個坎兒;
踏過去了,就能再經歷一次春夏秋,再賞一遍四季風光;踏不過去,那就隻能將自己永遠留在這冬天裏。
而對於三晉之地的百姓而言,這個冬天格外難熬,不僅僅是老人,男女老少,都經歷了一次兵戈的耕犁,路邊那無人收斂的枯骨,才是當下最為常見的風景。
對於燕京的百姓來說,這個冬天,也一樣煎熬,但終究,是熬過去了。
燕軍的先敗後勝,讓大家將注意力,又放迴到了自己的生活上。
對於他們而言,生活,無非就是柴米油鹽醬醋,再上點兒滋味兒的,就加一個「茶」。
所以,朝堂上的風,並不會真正地影響到他們,畢竟越高的地方風才越大。
燕國的朝堂,確實是颳風了,風不大,但也吹倒了一位尚書。
先是有禦史聞風奏報,上疏彈劾當朝戶部尚書徐廣懷,言其家族在老家風評不檢。
麵對彈劾,徐廣懷一開始沒怎麽當一迴事兒,隻是上了一份自辯的摺子呈交給了燕皇。
其實,按照以往習慣,當有禦史彈劾你時,你應該做的標準流程是告病迴府,等陛下下旨問詢於你,從而再上自辯摺子。
這是規則,大家約定俗成的默契。
其實,也就是走一個流程。
但眼下一則是因為和楚國的盟約已經敲定到最後一個環節,徐廣懷不想出什麽紕漏,所以想著自己繼續把關;
二則是燕國的禦史和幹國那邊的比起來,在戰鬥力上,明顯差了很多,根本不是一個量級。
畢竟,規矩是死的,人是活的不是?
不過,徐廣懷還是抽空,派人給三石煦縣的家人送了一封信,提點他們要注意品行,維護好鄰裏口碑雲雲。
這件事,本該就這般過去了,就像是被一隻蚊子叮了一口。
但隨即,
三石郡煦縣縣令,去歲新科外放進士趙程明上折彈劾當朝戶部尚書徐廣懷家人在煦縣兼併良田魚肉鄉裏,言徐家人在煦縣仗著徐廣懷的身份,作威作福,當地百姓間傳之曰:隻把煦縣當徐縣!
這可是地方父母官的彈劾,性質立馬就變了,而且還是你家鄉當地的父母官。
尤其是摺子裏的那句:「隻把煦縣當徐縣!」有著極為恐怖的殺傷力。
徐廣懷無法再淡定了,馬上告病迴府,也不再參加早朝,而是主動上了請罪的摺子,等待燕皇派人來讓自己自辯。
但事情還沒完,
沒幾天,
三石郡的密諜司抓捕到了一批門閥餘孽,經審訊得知,之前一段時間,這一批餘孽曾在煦縣被收留包庇,收容人,正是徐家大公子,也就是徐廣懷的長子。
徐廣懷人在燕京做官,二兒子和三兒子都在其跟前,長子則留在老家處理家裏宗族和田產事宜。
密諜司那裏,證據確鑿,無法抵賴。
馬踏門閥,這是燕皇的手筆,可以說是,國策。
這件事,無關對錯,因為門閥就算有罪,但也不可能每個門閥都欺淩鄉裏或者是意圖不軌,但政治上的事情,向來極少區分對錯的。
門閥餘孽,要麽被發配充軍,要麽被收做官奴。
可能,在太子繼位甚至得等到太孫繼位後才有可能去赦免一些門閥餘孽,但在此時,就是為門閥餘孽說兩句好話表達一些同情,都是絕對的政治不正確!
你徐家居然敢收留包庇門閥餘孽,到底是何居心?
在聽到這一則消息後,徐廣懷整個人懵了。
到這個時候了,如果他還不知道自己被人針對了,那就真的是一把年紀活到狗身上去了,也枉費他宦海一生。
但他實在想不明白的是,在這個時間點上,到底是誰在對自己出手,且一出手,這一連串的攻勢,從放風到鋪墊,再到這一刀,讓人根本就無法招架。
他的那個長子是什麽品性,他是知道的,什麽都好,但就是喜歡附庸風雅,喜好文事,早些年,就喜歡和那些門閥大族弟子一起遊樂開詩會。
徐廣懷並沒有單純地認為這是來自密諜司的栽贓陷害,因為他那個長子,是真的很可能耐不住以前舊友的哭求,收留他們一二的。
隻是,這逆子,這次是真的把自己這個親爹給坑了!
然而,又沒幾日,戶部下轄七大清吏司之一的三石郡清吏司員外郎呈遞摺子,裏麵記錄了大皇子東征大軍組建開拔時的戶部出錢糧冊目,冊目中其他各地軍頭都隻撥付半餉,而三石鄧家則被撥付了八成餉銀。
這位員外郎本是沒資格遞摺子的,但燕皇在去年開科舉後就下旨,凡進士出身為官者,無論在京或者在外,都可上奏禦案。
偏偏這位戶部的員外郎,就是去歲的進士出身。
那就是,
在諸位看來,
生恩和養恩,
到底孰輕孰重?」
沉默,
沉默,
沉默……
終於,
也不是誰先動了,更像是一種不約而同。
在場十餘位進士老爺各部官員,
向著坐在首座的姬成玦跪伏了下來,
齊聲道:
「拜見恩主。」
第一百七十三章 紅艷艷
令人倍感煎熬的冬天,終於要過去了。
冬天,對於老人而言,是一個坎兒;
踏過去了,就能再經歷一次春夏秋,再賞一遍四季風光;踏不過去,那就隻能將自己永遠留在這冬天裏。
而對於三晉之地的百姓而言,這個冬天格外難熬,不僅僅是老人,男女老少,都經歷了一次兵戈的耕犁,路邊那無人收斂的枯骨,才是當下最為常見的風景。
對於燕京的百姓來說,這個冬天,也一樣煎熬,但終究,是熬過去了。
燕軍的先敗後勝,讓大家將注意力,又放迴到了自己的生活上。
對於他們而言,生活,無非就是柴米油鹽醬醋,再上點兒滋味兒的,就加一個「茶」。
所以,朝堂上的風,並不會真正地影響到他們,畢竟越高的地方風才越大。
燕國的朝堂,確實是颳風了,風不大,但也吹倒了一位尚書。
先是有禦史聞風奏報,上疏彈劾當朝戶部尚書徐廣懷,言其家族在老家風評不檢。
麵對彈劾,徐廣懷一開始沒怎麽當一迴事兒,隻是上了一份自辯的摺子呈交給了燕皇。
其實,按照以往習慣,當有禦史彈劾你時,你應該做的標準流程是告病迴府,等陛下下旨問詢於你,從而再上自辯摺子。
這是規則,大家約定俗成的默契。
其實,也就是走一個流程。
但眼下一則是因為和楚國的盟約已經敲定到最後一個環節,徐廣懷不想出什麽紕漏,所以想著自己繼續把關;
二則是燕國的禦史和幹國那邊的比起來,在戰鬥力上,明顯差了很多,根本不是一個量級。
畢竟,規矩是死的,人是活的不是?
不過,徐廣懷還是抽空,派人給三石煦縣的家人送了一封信,提點他們要注意品行,維護好鄰裏口碑雲雲。
這件事,本該就這般過去了,就像是被一隻蚊子叮了一口。
但隨即,
三石郡煦縣縣令,去歲新科外放進士趙程明上折彈劾當朝戶部尚書徐廣懷家人在煦縣兼併良田魚肉鄉裏,言徐家人在煦縣仗著徐廣懷的身份,作威作福,當地百姓間傳之曰:隻把煦縣當徐縣!
這可是地方父母官的彈劾,性質立馬就變了,而且還是你家鄉當地的父母官。
尤其是摺子裏的那句:「隻把煦縣當徐縣!」有著極為恐怖的殺傷力。
徐廣懷無法再淡定了,馬上告病迴府,也不再參加早朝,而是主動上了請罪的摺子,等待燕皇派人來讓自己自辯。
但事情還沒完,
沒幾天,
三石郡的密諜司抓捕到了一批門閥餘孽,經審訊得知,之前一段時間,這一批餘孽曾在煦縣被收留包庇,收容人,正是徐家大公子,也就是徐廣懷的長子。
徐廣懷人在燕京做官,二兒子和三兒子都在其跟前,長子則留在老家處理家裏宗族和田產事宜。
密諜司那裏,證據確鑿,無法抵賴。
馬踏門閥,這是燕皇的手筆,可以說是,國策。
這件事,無關對錯,因為門閥就算有罪,但也不可能每個門閥都欺淩鄉裏或者是意圖不軌,但政治上的事情,向來極少區分對錯的。
門閥餘孽,要麽被發配充軍,要麽被收做官奴。
可能,在太子繼位甚至得等到太孫繼位後才有可能去赦免一些門閥餘孽,但在此時,就是為門閥餘孽說兩句好話表達一些同情,都是絕對的政治不正確!
你徐家居然敢收留包庇門閥餘孽,到底是何居心?
在聽到這一則消息後,徐廣懷整個人懵了。
到這個時候了,如果他還不知道自己被人針對了,那就真的是一把年紀活到狗身上去了,也枉費他宦海一生。
但他實在想不明白的是,在這個時間點上,到底是誰在對自己出手,且一出手,這一連串的攻勢,從放風到鋪墊,再到這一刀,讓人根本就無法招架。
他的那個長子是什麽品性,他是知道的,什麽都好,但就是喜歡附庸風雅,喜好文事,早些年,就喜歡和那些門閥大族弟子一起遊樂開詩會。
徐廣懷並沒有單純地認為這是來自密諜司的栽贓陷害,因為他那個長子,是真的很可能耐不住以前舊友的哭求,收留他們一二的。
隻是,這逆子,這次是真的把自己這個親爹給坑了!
然而,又沒幾日,戶部下轄七大清吏司之一的三石郡清吏司員外郎呈遞摺子,裏麵記錄了大皇子東征大軍組建開拔時的戶部出錢糧冊目,冊目中其他各地軍頭都隻撥付半餉,而三石鄧家則被撥付了八成餉銀。
這位員外郎本是沒資格遞摺子的,但燕皇在去年開科舉後就下旨,凡進士出身為官者,無論在京或者在外,都可上奏禦案。
偏偏這位戶部的員外郎,就是去歲的進士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