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然,這種方式必然會使得晉地上晉人武將的勢力得以坐大,一旦調和不好,新納入版圖的晉地很容易會出現分崩叛亂的局麵,但大部分人都相信,隻要靖南王坐鎮穎都一日,這種局麵就不會出現。
開晉和驅逐野人之戰,讓靖南王在三晉之地的威望,一時無倆,三晉之地,無論是燕軍還是晉軍,都不敢在其麵前造次;
至於民間,因為靖南王當初自滅滿門的事情,用鄭凡的話來說,就是其對老百姓一直有一種「恐慌」和「震懾」的buff存在;
這看似不好,但站在統治者的角度來說,卻又是一種極好的加持。
對於講道理有原則在意名聲的人,人們總是會習慣蹬鼻子上臉,而對於那些將刺青秀在腦門上的人,絕大部分人一開始就會在衡量之後選擇認慫。
話糙理不糙,事實就是如此。
且在這種局麵下,伴隨著靖南王一聲令下,各部之中,無論是燕軍所屬還是晉軍所屬,都需選派精卒填入靖南軍鎮北軍序列。
敢陽奉陰違者,殺無赦!
自家精銳之士,對於那些軍頭子們而言,都是心頭肉,但奈何靖南王剛剛封王,沒人敢在這個時候去觸其「新王上任三把火」;另一方麵,甭管民間百姓對你風評如何,那些當兵的,無論燕人還是晉人,對加入鎮北軍和靖南軍都是無比地熱衷,尤其是對加入靖南軍。
一則,是強軍的招牌在這裏,軍伍之人,自然有著那股子爭先鬥勇的狠勁兒,同時,也不乏打不過就加入的灑脫;
二則,伴隨著靖南王的就封,誰都清楚,之後的數年時間裏,整個三晉之地的軍方,到底是誰說話管用,誰才是真正的「大爺」。
種種因素使然,使得靖南軍得以在戰後得到極快的恢復,甚至,還有所擴充。
不過,講道理,這種直接將友軍部隊當「預備役」的做法,也就隻有此時的靖南王敢做和能做,換做其他人在其他時候,敢這麽玩兒,那就別怪激起兵變了。
同時,大皇子在離開雪海關前對鄭凡所說的關於「補充兵員」的問題,也確實出現了。
雖說作為名義上的靖南王嫡係和跟前紅人以及大燕軍方年輕一代的冉冉升起甚至可以說是已成氣候的新貴,
但雪海關這裏,確實是沒有得到新兵馬的補充,連稍微派個千八百號人來敷衍一下的意思都沒有。
此外,雪海關外的無人區,鄭將軍就算是想要徵兵或者完全不要臉似的抓壯丁,也沒人給你去抓。
若非是還有瞎子四娘他們所帶領的盛樂遷移大隊還在路上,可以做一個盼頭,雪海關這兒,還真是一片蕭索的跡象。
按理說,雪海關位置極為重要,自家主上又作為嫡係,自然得第一時間得到「迴血」才是,偏偏又沒有這種待遇。
薛三和梁程私底下也猜測過,
拋開自家主上忽然「失寵」或者靖南王直接移情別戀這種顯然不存在的可能,
那就是有意而為之。
薛三覺得大皇子歸燕京途中,按理說,應該會再去求見靖南王,引蠻兵入雪海關以夷製夷的事兒,應該會和靖南王報備。
所以,在知道不久後雪海關將有近一萬蠻族騎兵入駐後,靖南王自然就不會再去給雪海關分配眼下如此珍貴的兵員。
且一萬蠻兵,不拆散,直接給一個人用,這無疑是上位者不喜歡看到的,不一定是信不過鄭凡,而是覺得這一萬人要是還「全須全尾」地在一起,可能會不適宜統禦。
若是此時給雪海關增補兵員,等到時候一萬蠻兵進來時,可能會被打折扣。
所以,放著這麽重要的一個地方不補兵,本就是為之後完全打包蠻兵做鋪墊,讓朝廷沒得選擇,隻能為大局著想強行認下這個安排。
梁程則想得更深入一些,因為蠻兵好消化,從洗腦角度上而言,蠻兵確實比燕人和晉人更容易去操控。
而此時補兵,派幾個軍頭子過來,反而不適合雪海軍以後的整合。
自家主上說過,靖南王當初在雪海關時的那番話,像是在手把手教授自己如何當軍閥一樣。
為雪海軍的穩定計,自然不會在這會兒給裏頭摻和沙子。
總之,最後的結論還是很簡單,那就是……等著吧。
小侯爺,哦不,現在是小王爺了,小王爺還在自己等人手上,靖南王的奶粉錢和撫養費,不可能斷的。
自打和野人王會麵後,鄭凡就將野人王給關押了起來,每天早晚都由三兒去負責送飯,不讓他去接觸任何人。
鄭伯爺則繼續過上了富貴閑人的生活,上午練刀,下午騎著馬,到處溜溜彎兒,同時掐著日子算四娘他們到底還有多少天才能過來。
眼瞅著這冬天進入尾巴了,春天的腳步也已經要來了,鄭將軍的這顆心,也逐漸開始躁動了起來。
也就在這一天,一名軍中信使過來,信中問的是,那隻寄養在穎都城外的貔貅,鄭伯爺到底何時打算取迴去?
當晚,鄭將軍二話不說,直接披上甲冑,騎著馬,帶著一百騎兵護衛從雪海關離開,直奔穎都而去。
原本,那隻貔貅,鄭凡是打算讓瞎子和四娘他們遷移經過穎都時,一起帶過來的,且最重要的是,無論寄存多久,以鄭伯爺如今的身份,也不可能有人追著自己要什麽飼養費,怕自己賴帳什麽的。
開晉和驅逐野人之戰,讓靖南王在三晉之地的威望,一時無倆,三晉之地,無論是燕軍還是晉軍,都不敢在其麵前造次;
至於民間,因為靖南王當初自滅滿門的事情,用鄭凡的話來說,就是其對老百姓一直有一種「恐慌」和「震懾」的buff存在;
這看似不好,但站在統治者的角度來說,卻又是一種極好的加持。
對於講道理有原則在意名聲的人,人們總是會習慣蹬鼻子上臉,而對於那些將刺青秀在腦門上的人,絕大部分人一開始就會在衡量之後選擇認慫。
話糙理不糙,事實就是如此。
且在這種局麵下,伴隨著靖南王一聲令下,各部之中,無論是燕軍所屬還是晉軍所屬,都需選派精卒填入靖南軍鎮北軍序列。
敢陽奉陰違者,殺無赦!
自家精銳之士,對於那些軍頭子們而言,都是心頭肉,但奈何靖南王剛剛封王,沒人敢在這個時候去觸其「新王上任三把火」;另一方麵,甭管民間百姓對你風評如何,那些當兵的,無論燕人還是晉人,對加入鎮北軍和靖南軍都是無比地熱衷,尤其是對加入靖南軍。
一則,是強軍的招牌在這裏,軍伍之人,自然有著那股子爭先鬥勇的狠勁兒,同時,也不乏打不過就加入的灑脫;
二則,伴隨著靖南王的就封,誰都清楚,之後的數年時間裏,整個三晉之地的軍方,到底是誰說話管用,誰才是真正的「大爺」。
種種因素使然,使得靖南軍得以在戰後得到極快的恢復,甚至,還有所擴充。
不過,講道理,這種直接將友軍部隊當「預備役」的做法,也就隻有此時的靖南王敢做和能做,換做其他人在其他時候,敢這麽玩兒,那就別怪激起兵變了。
同時,大皇子在離開雪海關前對鄭凡所說的關於「補充兵員」的問題,也確實出現了。
雖說作為名義上的靖南王嫡係和跟前紅人以及大燕軍方年輕一代的冉冉升起甚至可以說是已成氣候的新貴,
但雪海關這裏,確實是沒有得到新兵馬的補充,連稍微派個千八百號人來敷衍一下的意思都沒有。
此外,雪海關外的無人區,鄭將軍就算是想要徵兵或者完全不要臉似的抓壯丁,也沒人給你去抓。
若非是還有瞎子四娘他們所帶領的盛樂遷移大隊還在路上,可以做一個盼頭,雪海關這兒,還真是一片蕭索的跡象。
按理說,雪海關位置極為重要,自家主上又作為嫡係,自然得第一時間得到「迴血」才是,偏偏又沒有這種待遇。
薛三和梁程私底下也猜測過,
拋開自家主上忽然「失寵」或者靖南王直接移情別戀這種顯然不存在的可能,
那就是有意而為之。
薛三覺得大皇子歸燕京途中,按理說,應該會再去求見靖南王,引蠻兵入雪海關以夷製夷的事兒,應該會和靖南王報備。
所以,在知道不久後雪海關將有近一萬蠻族騎兵入駐後,靖南王自然就不會再去給雪海關分配眼下如此珍貴的兵員。
且一萬蠻兵,不拆散,直接給一個人用,這無疑是上位者不喜歡看到的,不一定是信不過鄭凡,而是覺得這一萬人要是還「全須全尾」地在一起,可能會不適宜統禦。
若是此時給雪海關增補兵員,等到時候一萬蠻兵進來時,可能會被打折扣。
所以,放著這麽重要的一個地方不補兵,本就是為之後完全打包蠻兵做鋪墊,讓朝廷沒得選擇,隻能為大局著想強行認下這個安排。
梁程則想得更深入一些,因為蠻兵好消化,從洗腦角度上而言,蠻兵確實比燕人和晉人更容易去操控。
而此時補兵,派幾個軍頭子過來,反而不適合雪海軍以後的整合。
自家主上說過,靖南王當初在雪海關時的那番話,像是在手把手教授自己如何當軍閥一樣。
為雪海軍的穩定計,自然不會在這會兒給裏頭摻和沙子。
總之,最後的結論還是很簡單,那就是……等著吧。
小侯爺,哦不,現在是小王爺了,小王爺還在自己等人手上,靖南王的奶粉錢和撫養費,不可能斷的。
自打和野人王會麵後,鄭凡就將野人王給關押了起來,每天早晚都由三兒去負責送飯,不讓他去接觸任何人。
鄭伯爺則繼續過上了富貴閑人的生活,上午練刀,下午騎著馬,到處溜溜彎兒,同時掐著日子算四娘他們到底還有多少天才能過來。
眼瞅著這冬天進入尾巴了,春天的腳步也已經要來了,鄭將軍的這顆心,也逐漸開始躁動了起來。
也就在這一天,一名軍中信使過來,信中問的是,那隻寄養在穎都城外的貔貅,鄭伯爺到底何時打算取迴去?
當晚,鄭將軍二話不說,直接披上甲冑,騎著馬,帶著一百騎兵護衛從雪海關離開,直奔穎都而去。
原本,那隻貔貅,鄭凡是打算讓瞎子和四娘他們遷移經過穎都時,一起帶過來的,且最重要的是,無論寄存多久,以鄭伯爺如今的身份,也不可能有人追著自己要什麽飼養費,怕自己賴帳什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