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他們身上帶著禦賜之物,都沒能敲開侯府的大門,根本就由不得他們像之前來宣旨的同僚們那般再灰溜溜地迴去。
屍首,自然是被處理了,但侯府門口的兩尊石獅上依舊滲著血。
古往今來,但凡大將這種姿態應對皇命的,基本都相當於直接擺明姿態要反了。
但朝廷不僅沒有去斥責靖南侯,反而還在繼續地派遣宣旨太監,像是自己左臉被抽了再主動地送上右臉一般。
文寅這陣子,已經不停地收到燕京太子的來信,詢問其歷天城的情況,甚至還問了自己歷天城附近靖南軍的動向以及糧草軍需準備。
傻子。
這是文寅對太子的評價。
當然了,你不能說太子的反應是錯的,身為一國儲君,想提前洞悉情況也是理所應當,但在這個時候,就算全天下的人都認為靖南侯要反,在官麵上,依舊不能說出來。
話在心裏,和說出口,是兩種不同的概念。
和太子的近乎兩日一封書信不停送來的頻率比起來,自打這事兒出了後,六殿下那邊,就沒向自己這裏投過一封信詢問情況。
想來,六殿下已經清楚地明白此間之事的味道,所以打一開始,就沒想去攙和,這才是真正地明智之舉啊!
文寅不知道的是,小六子早就被燕皇貶謫去當了一個地方縣城的捕頭,且對外宣稱六皇子染病在家養病,這件事由魏忠河操持,外人自然查不出破綻。
而已經成了燕小六的六殿下,自然不可能再隔著那麽遠去調用自己的情報網去下達和發布希麽命令,也不會冒險去這麽做。
「唿……」
文寅抿了一口黃酒,又捏了幾粒花生米丟入嘴裏,隨即搓了搓手,感慨道:
「天兒冷了啊。」
……
一名身著紅色宦官服的太監率一隊侍衛直接從歷天城西門而入,不做絲毫的耽擱,直接去往靖南侯府。
放在其他地方,麵對這種宣旨太監,當地百姓也會圍觀過來瞧個稀奇,雖說太監沒了命根子,但大家也清楚,能夠接這種差事的太監,在宮內那必然也是有頭有臉的人物。
且對於這些身處內宮的太監們來說,出宮宣旨這種差事,那可真是得搶破了頭的,一應待遇油水兒那先不提,其實也不重要,最重要的,還是在宮內地位再高的奴才,那終究也是奴才,出了宮,手裏聖旨一兜,得,終於可以過一把當爺的癮了!
隻不過,對於這次來宣旨的黃公公而言,滋味卻極為不同,同時,進城後圍觀的百姓,看著他的目光,不是那種敬畏,而是……憐憫。
越是靠近靖南侯府,黃公公眼裏就越是噙滿了淚水。
雜家心裏苦喲,但雜家還不能說!
以往的這種美差,大家可是搶破了頭的要去,為此還得上下使勁兒,甚至也得付出點兒利益關係。
但往歷天城宣旨的差事,卻是內宮諸位管事太監們避而不及的事兒。
如果說一開始,隻是靖南侯不接旨意,你大不了再灰頭土臉地迴來硬著頭皮交個差聽個訓斥也就罷了。
從燕京到歷天城這麽老遠地路,跑一個來迴,身子骨都散架了,連丁點兒風光甚至連半點兒待見都沒撈著,確實沒什麽滋味兒,但對於善於隱忍的宮中大太監而言,倒也不是不能忍。
但現在可好,
自打東征大軍戰事失利,朝廷要命靖南侯重新掛帥,宣旨太監還得帶著陛下的信物,這意義可就不同了。
以前旨意沒宣到,無非吃個掛落勞累個筋骨,現在是:你還有臉迴來?
已經死了倆了,
這次抓鬮黃公公手背,抓中了,隻能過來。
宣旨的差事,根據宣旨對象的不同,所來宣旨的公公級別也就不同,能給靖南侯宣旨的,至少也得是宮內管事太監一級,都是多年媳婦兒熬成婆的,有今日這番地位可真不容易,在宮內,也能收那些小內侍和小宮女做幹兒子幹閨女的了;
大好閹生才剛剛開始,
就得排隊抓鬮來上這斷頭台,
早知今日,何苦當年給自己一刀入這勞什子的皇宮啊!
所以,在出燕京前,黃公公就將自己當年的寶貝取出來,交給了自己最信任的一個幹兒子;
在入歷天城前,也就是昨夜,又單獨派一個手下明日和自己分開進歷天城給自己買一副棺材,方便自己死了後將屍身送迴燕京和自己的寶貝團圓了再下葬。
都安排妥當了,黃公公覺得自己可以去死了,哦不,是可以去宣旨了。
直娘賊,
雜家隻是一個沒欒子的閹人,為什麽這種慷慨赴死的事兒會輪到我?
路,
終究是要走完的,
終於,
靖南侯府的大門,就在眼前了。
門口,甲士林立,秩序森然。
黃公公的目光下意識地看向門口的那兩座石獅子,獅子上確實還留著血哩,你說這靖南侯府也真一點都不怕晦氣和忌諱,都不使勁擦擦幹淨或者說幹脆換倆石獅子。
緊接著,
黃公公開始看向其他地方,石獅子已經被前麵倆倒黴貨一人一個撞過了,我該撞哪個呢?
撞台階?
不那麽好發力啊。
對了,撞柱子吧。
黃公公身後的一眾隨從護衛都很默契地沒有去催促正在發呆的黃公公,
屍首,自然是被處理了,但侯府門口的兩尊石獅上依舊滲著血。
古往今來,但凡大將這種姿態應對皇命的,基本都相當於直接擺明姿態要反了。
但朝廷不僅沒有去斥責靖南侯,反而還在繼續地派遣宣旨太監,像是自己左臉被抽了再主動地送上右臉一般。
文寅這陣子,已經不停地收到燕京太子的來信,詢問其歷天城的情況,甚至還問了自己歷天城附近靖南軍的動向以及糧草軍需準備。
傻子。
這是文寅對太子的評價。
當然了,你不能說太子的反應是錯的,身為一國儲君,想提前洞悉情況也是理所應當,但在這個時候,就算全天下的人都認為靖南侯要反,在官麵上,依舊不能說出來。
話在心裏,和說出口,是兩種不同的概念。
和太子的近乎兩日一封書信不停送來的頻率比起來,自打這事兒出了後,六殿下那邊,就沒向自己這裏投過一封信詢問情況。
想來,六殿下已經清楚地明白此間之事的味道,所以打一開始,就沒想去攙和,這才是真正地明智之舉啊!
文寅不知道的是,小六子早就被燕皇貶謫去當了一個地方縣城的捕頭,且對外宣稱六皇子染病在家養病,這件事由魏忠河操持,外人自然查不出破綻。
而已經成了燕小六的六殿下,自然不可能再隔著那麽遠去調用自己的情報網去下達和發布希麽命令,也不會冒險去這麽做。
「唿……」
文寅抿了一口黃酒,又捏了幾粒花生米丟入嘴裏,隨即搓了搓手,感慨道:
「天兒冷了啊。」
……
一名身著紅色宦官服的太監率一隊侍衛直接從歷天城西門而入,不做絲毫的耽擱,直接去往靖南侯府。
放在其他地方,麵對這種宣旨太監,當地百姓也會圍觀過來瞧個稀奇,雖說太監沒了命根子,但大家也清楚,能夠接這種差事的太監,在宮內那必然也是有頭有臉的人物。
且對於這些身處內宮的太監們來說,出宮宣旨這種差事,那可真是得搶破了頭的,一應待遇油水兒那先不提,其實也不重要,最重要的,還是在宮內地位再高的奴才,那終究也是奴才,出了宮,手裏聖旨一兜,得,終於可以過一把當爺的癮了!
隻不過,對於這次來宣旨的黃公公而言,滋味卻極為不同,同時,進城後圍觀的百姓,看著他的目光,不是那種敬畏,而是……憐憫。
越是靠近靖南侯府,黃公公眼裏就越是噙滿了淚水。
雜家心裏苦喲,但雜家還不能說!
以往的這種美差,大家可是搶破了頭的要去,為此還得上下使勁兒,甚至也得付出點兒利益關係。
但往歷天城宣旨的差事,卻是內宮諸位管事太監們避而不及的事兒。
如果說一開始,隻是靖南侯不接旨意,你大不了再灰頭土臉地迴來硬著頭皮交個差聽個訓斥也就罷了。
從燕京到歷天城這麽老遠地路,跑一個來迴,身子骨都散架了,連丁點兒風光甚至連半點兒待見都沒撈著,確實沒什麽滋味兒,但對於善於隱忍的宮中大太監而言,倒也不是不能忍。
但現在可好,
自打東征大軍戰事失利,朝廷要命靖南侯重新掛帥,宣旨太監還得帶著陛下的信物,這意義可就不同了。
以前旨意沒宣到,無非吃個掛落勞累個筋骨,現在是:你還有臉迴來?
已經死了倆了,
這次抓鬮黃公公手背,抓中了,隻能過來。
宣旨的差事,根據宣旨對象的不同,所來宣旨的公公級別也就不同,能給靖南侯宣旨的,至少也得是宮內管事太監一級,都是多年媳婦兒熬成婆的,有今日這番地位可真不容易,在宮內,也能收那些小內侍和小宮女做幹兒子幹閨女的了;
大好閹生才剛剛開始,
就得排隊抓鬮來上這斷頭台,
早知今日,何苦當年給自己一刀入這勞什子的皇宮啊!
所以,在出燕京前,黃公公就將自己當年的寶貝取出來,交給了自己最信任的一個幹兒子;
在入歷天城前,也就是昨夜,又單獨派一個手下明日和自己分開進歷天城給自己買一副棺材,方便自己死了後將屍身送迴燕京和自己的寶貝團圓了再下葬。
都安排妥當了,黃公公覺得自己可以去死了,哦不,是可以去宣旨了。
直娘賊,
雜家隻是一個沒欒子的閹人,為什麽這種慷慨赴死的事兒會輪到我?
路,
終究是要走完的,
終於,
靖南侯府的大門,就在眼前了。
門口,甲士林立,秩序森然。
黃公公的目光下意識地看向門口的那兩座石獅子,獅子上確實還留著血哩,你說這靖南侯府也真一點都不怕晦氣和忌諱,都不使勁擦擦幹淨或者說幹脆換倆石獅子。
緊接著,
黃公公開始看向其他地方,石獅子已經被前麵倆倒黴貨一人一個撞過了,我該撞哪個呢?
撞台階?
不那麽好發力啊。
對了,撞柱子吧。
黃公公身後的一眾隨從護衛都很默契地沒有去催促正在發呆的黃公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