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日,在大破幹軍之後,
初代鎮北侯曾作了一首詩:
「揚鞭策馬逐銀浪,清溜迢遞看桃花。」
這裏的銀浪,指的是幹國五十萬大軍一潰千裏,銀浪郡的大道上,屍骸枕藉,幹國士卒身上穿的甲冑在陽光下反射著光澤,宛若銀浪翻滾。
後一句,則指的是追擊途中的清閑,這不是在打仗,也不是在廝殺,隻是在踏青看桃花。
戰術上鎮北侯有沒有重視對手後人是不知道的,反正幹國大軍一敗塗地自此被打斷了武運。
而這兩句詩,可以說是將初代鎮北侯在戰略上完全藐視幹國大軍的姿態給抒發得淋漓盡致。
再加上初代鎮北侯,其實是原本的「尹郎郡」人,是個地地道道的燕國南方人。
也因此,後來尹郎郡就幹脆改名成銀浪郡。
倒是幹國那邊和燕國官方的公文往來中,但凡涉及到銀浪郡,全都用「尹郎」來代替。
實在是「銀浪」倆字,太刺幹國人的眼睛,每次看見這個地名,幹國人都會下意識地想起初代鎮北侯的那首詩;
然後就想到了百年前的那場慘白,想到了自家子弟兵屍橫遍野的慘狀……
幹國邊軍,有七成,是拿來防禦燕國的,其餘三成則分布在和晉國以及楚國的邊境線上。
而燕國,硬生生地將三十萬全國最精銳的鎮北軍鐵騎放在了北方用以震懾蠻族,在自己帝國的南方邊境,則隻設立了一座邊防城鎮——南望城。
翠柳堡則就是依託南望城為核心的防禦鏈中的一環,類似翠柳堡這般存在的堡寨,還有八座。
和幹國那邊嚴陣以待相比,燕國這裏,就顯得敷衍了事得多。
沒辦法,百年的積威在這裏,心理優勢在這裏,強烈的自信在這裏,可能,這座南望城和翠柳堡在內的一係列防禦還是為了顧忌幹國人麵子更多一些。
畢竟,銀浪郡一直到天成郡也就是燕國的京城,完全是一馬平川。
一旦銀浪郡出現情況,燕國鐵騎旦夕可至。
百年以來,不知道多少燕國男兒夢想著能夠重走一遍初代鎮北侯當初的輝煌,封侯拜相!
無奈的是,幹國一直不給這個機會。
而這翠柳堡的名字,據說也是因為初代鎮北侯而來。
相傳,在這座堡被建起來時,初代鎮北侯曾在這裏插下過一根柳枝。
當時初代鎮北侯雄心壯誌,想著等這根柳枝長出翠柳之時,他大概已經率軍踏破幹國都城了吧。
隻可惜造化弄人,因為北方戰事緊急,燕國無法再從和蠻人決戰的前線給初代鎮北侯調撥更多兵馬。
初代鎮北侯隻得率軍踏破幹國北方三郡吸納人口財富迴國,後來,又為了製衡考慮,身為南人的初代鎮北侯受封於北,終生無法完成自己南下破幹的夙願。
「我說,這裏這麽多柳樹,到底哪條才是初代鎮北侯當年栽下的?」
騎在馬上的鄭凡對身邊的眾人問道。
「主上對這很感興趣麽?」策馬和鄭凡並行且易容過的四娘開口問道。
「萬一初代鎮北侯在那棵柳樹下還埋了什麽寶貝呢,比如,鎮北遺書?」
「這好辦,主上,您下個令,讓瞎子在這柳林裏用他的精神力去探查,不吃不喝不睡探查一個月,估摸著也就能找出來了。」
旁邊的瞎子北下意識地咳嗽了一聲,打斷了鄭凡和四娘不靠譜的聊天,指了指前方,
道:
「主上,前麵就是翠柳堡了。」
「不容易啊,終於到了,下令,加快速度,日落之前到堡裏休息!」
話音剛落,
鄭凡就策馬向前,
後麵的梁程揮手示意,五百多身穿著和鎮北軍無二甲冑的蠻族騎兵也開始了加速。
一時間,
柳林裏馬蹄陣陣,塵土飛揚。
隻是,才策馬出了柳林,鄭凡就不得不重新下令緩下馬速。
一出林子,視線就豁然開朗,絲毫沒有邊境堡壘的那種荒涼凋敝,反而是良田縱橫,一望無際。
甚至,地頭間還有不少正在忙活的農夫農婦,見忽然鑽出來這麽多騎兵,不由的放下了手中的活計開始好奇地打量著這些人。
鄭凡不由得迴頭看向身後的瞎子,問道:
「瞎子,你確定我們沒走錯路?」
這是邊塞?
這是邊塞?
這特娘的是邊塞?
不是說邊塞不能屯田,但這沃野一片的景象,加上這裏農夫農婦們臉上的紅潤;
北封郡那種苦寒北地自然無法比,但就是在趕路途中經過的燕國腹地虎威、三石兩郡甚至是天成郡這個大燕京畿之郡的百姓,這日子,這光景,也沒眼前這邊的富饒吧?
「主上,路,肯定是沒走錯。」瞎子北迴答道。
行吧,人形雷達說路沒走錯,鄭凡也就姑且信了。
當下,鄭凡隻能下令道:
「約束馬速,誰的戰馬踏了莊稼,殺無赦!」
鄭凡下令之後,
四娘就向阿銘伸手,
阿銘有些疑惑道:
「什麽?」
「你的指甲刀先給我。」
「做什麽?」
「待會兒說不定要幫主上剪頭髮。」
阿銘一開始還有些疑惑,隨即明悟了過來,和四娘相視一笑,倒是沒有把指甲刀給她。
初代鎮北侯曾作了一首詩:
「揚鞭策馬逐銀浪,清溜迢遞看桃花。」
這裏的銀浪,指的是幹國五十萬大軍一潰千裏,銀浪郡的大道上,屍骸枕藉,幹國士卒身上穿的甲冑在陽光下反射著光澤,宛若銀浪翻滾。
後一句,則指的是追擊途中的清閑,這不是在打仗,也不是在廝殺,隻是在踏青看桃花。
戰術上鎮北侯有沒有重視對手後人是不知道的,反正幹國大軍一敗塗地自此被打斷了武運。
而這兩句詩,可以說是將初代鎮北侯在戰略上完全藐視幹國大軍的姿態給抒發得淋漓盡致。
再加上初代鎮北侯,其實是原本的「尹郎郡」人,是個地地道道的燕國南方人。
也因此,後來尹郎郡就幹脆改名成銀浪郡。
倒是幹國那邊和燕國官方的公文往來中,但凡涉及到銀浪郡,全都用「尹郎」來代替。
實在是「銀浪」倆字,太刺幹國人的眼睛,每次看見這個地名,幹國人都會下意識地想起初代鎮北侯的那首詩;
然後就想到了百年前的那場慘白,想到了自家子弟兵屍橫遍野的慘狀……
幹國邊軍,有七成,是拿來防禦燕國的,其餘三成則分布在和晉國以及楚國的邊境線上。
而燕國,硬生生地將三十萬全國最精銳的鎮北軍鐵騎放在了北方用以震懾蠻族,在自己帝國的南方邊境,則隻設立了一座邊防城鎮——南望城。
翠柳堡則就是依託南望城為核心的防禦鏈中的一環,類似翠柳堡這般存在的堡寨,還有八座。
和幹國那邊嚴陣以待相比,燕國這裏,就顯得敷衍了事得多。
沒辦法,百年的積威在這裏,心理優勢在這裏,強烈的自信在這裏,可能,這座南望城和翠柳堡在內的一係列防禦還是為了顧忌幹國人麵子更多一些。
畢竟,銀浪郡一直到天成郡也就是燕國的京城,完全是一馬平川。
一旦銀浪郡出現情況,燕國鐵騎旦夕可至。
百年以來,不知道多少燕國男兒夢想著能夠重走一遍初代鎮北侯當初的輝煌,封侯拜相!
無奈的是,幹國一直不給這個機會。
而這翠柳堡的名字,據說也是因為初代鎮北侯而來。
相傳,在這座堡被建起來時,初代鎮北侯曾在這裏插下過一根柳枝。
當時初代鎮北侯雄心壯誌,想著等這根柳枝長出翠柳之時,他大概已經率軍踏破幹國都城了吧。
隻可惜造化弄人,因為北方戰事緊急,燕國無法再從和蠻人決戰的前線給初代鎮北侯調撥更多兵馬。
初代鎮北侯隻得率軍踏破幹國北方三郡吸納人口財富迴國,後來,又為了製衡考慮,身為南人的初代鎮北侯受封於北,終生無法完成自己南下破幹的夙願。
「我說,這裏這麽多柳樹,到底哪條才是初代鎮北侯當年栽下的?」
騎在馬上的鄭凡對身邊的眾人問道。
「主上對這很感興趣麽?」策馬和鄭凡並行且易容過的四娘開口問道。
「萬一初代鎮北侯在那棵柳樹下還埋了什麽寶貝呢,比如,鎮北遺書?」
「這好辦,主上,您下個令,讓瞎子在這柳林裏用他的精神力去探查,不吃不喝不睡探查一個月,估摸著也就能找出來了。」
旁邊的瞎子北下意識地咳嗽了一聲,打斷了鄭凡和四娘不靠譜的聊天,指了指前方,
道:
「主上,前麵就是翠柳堡了。」
「不容易啊,終於到了,下令,加快速度,日落之前到堡裏休息!」
話音剛落,
鄭凡就策馬向前,
後麵的梁程揮手示意,五百多身穿著和鎮北軍無二甲冑的蠻族騎兵也開始了加速。
一時間,
柳林裏馬蹄陣陣,塵土飛揚。
隻是,才策馬出了柳林,鄭凡就不得不重新下令緩下馬速。
一出林子,視線就豁然開朗,絲毫沒有邊境堡壘的那種荒涼凋敝,反而是良田縱橫,一望無際。
甚至,地頭間還有不少正在忙活的農夫農婦,見忽然鑽出來這麽多騎兵,不由的放下了手中的活計開始好奇地打量著這些人。
鄭凡不由得迴頭看向身後的瞎子,問道:
「瞎子,你確定我們沒走錯路?」
這是邊塞?
這是邊塞?
這特娘的是邊塞?
不是說邊塞不能屯田,但這沃野一片的景象,加上這裏農夫農婦們臉上的紅潤;
北封郡那種苦寒北地自然無法比,但就是在趕路途中經過的燕國腹地虎威、三石兩郡甚至是天成郡這個大燕京畿之郡的百姓,這日子,這光景,也沒眼前這邊的富饒吧?
「主上,路,肯定是沒走錯。」瞎子北迴答道。
行吧,人形雷達說路沒走錯,鄭凡也就姑且信了。
當下,鄭凡隻能下令道:
「約束馬速,誰的戰馬踏了莊稼,殺無赦!」
鄭凡下令之後,
四娘就向阿銘伸手,
阿銘有些疑惑道:
「什麽?」
「你的指甲刀先給我。」
「做什麽?」
「待會兒說不定要幫主上剪頭髮。」
阿銘一開始還有些疑惑,隨即明悟了過來,和四娘相視一笑,倒是沒有把指甲刀給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