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馬車出了開化坊,時已開春,冰雪消融。又是未時,陽光已鋪滿整個長安城的街道。


    胡老漢揚鞭催馬,至來庭坊才停下馬車。車簾掀開,郭善從馬車上走下,撣了撣風塵,進了府邸。郭善悶聲不吭,胡老漢自然不敢多嘴。


    天井下正好碰上從堂屋出來的小悠,她疾步上來,道:“老爺,寧姑娘已來多時了。”


    郭善停下腳步,問道:“隻她一人?”


    小悠搖頭,說:“沒有,隻有她一個人。”


    她倒是想問郭善去蕭府發生了什麽,但見郭善不說卻又不敢問。引郭善去了穿過花牆進了月亮門後的後院,即看見庭院裏寧姐兒在煮茶。


    “大郎,去了蕭府了?”她先看見的郭善,起身迎了上來。


    郭善牽強笑了一下,道:“嗯,才迴來的。”


    看郭善不大精神,寧姐兒就猜到事情恐怕沒往好的方向發展,笑著上前攬著郭善,說道:“事兒沒談成?沒談成還好些,省得將來那老太婆鬧騰。你府上家大業大往後還怕討不到一個好的老婆?別惱,好不好?你寧姐兒幫你打聽打聽長安城有哪家千金是待字閨中的。”


    郭善被她這麽一攬一摟,又被她這麽一說,心裏的鬱結舒散不少。從寧姐兒懷裏掙脫,解釋說:“我生什麽氣,又有什麽氣好生的?您也別安慰我,這事兒就這麽揭了成不成?”


    郭善顯然不想談這事兒,說沒生氣那肯定是假的。郭善他哪怕今世加上前世年齡總和起來也算不上是飽經風霜,還沒達到那種心空開闊看一切如浮雲的境界呢。


    蕭府悔婚,多多少少對他的名聲有影響。在長安城裏他惹過的人還挺多,指不定有多少人在他背後偷笑。


    “蕭府毀婚,蕭瑀怎麽跟皇後娘娘交代?”寧姐兒不解的問郭善。


    郭善讓下人搬來凳子坐在了寧姐兒對麵,解釋說:“當時長孫皇後也隻是說說,又不是讓皇上下旨,蕭家真悔婚了也算不了什麽。無非是惹皇室憎恨,然而我聽說蕭瑀大人任職以來從來少有不惹皇上生氣的。”


    郭善又道:“難道就因為悔婚,皇上還能滅了楊家滅了蕭家?天下人看著的呢。”


    寧姐兒聽了又說:“話是這個理兒,但事情畢竟是因為皇後娘娘起的。現在事情成了這樣的局麵,皇後娘娘恐怕該跟你擔些責。”


    郭善歎了口氣,道:“憑娘娘怎麽樣吧,原本她也是一番好意,我難道還要向她老人家求補償?現在既然婚事解除了,往後就不提這事兒,風波也是一陣子就過去了。”


    見郭善似乎真把事情看開了,寧姐兒也就沒再多勸。


    正月,癸未,突厥頡利可汗卒。


    在這件事後郭善的事情幾乎不算事兒,也即是在初十的那天昔日東突厥的可汗阿史那咄苾死亡,其死時距離他進入長安投降有三年餘。這位昔日讓李淵大感頭痛,李世民受辱的東突厥的狼王在630年兵敗押解進京,終於病死在長安城。不知道他是否留下遺憾,也不知道對於這位半生與自己為敵的‘臣子’的死,李世民是什麽樣的看法。


    正月二十八日,東、西王洞兩個地區的獠民反叛,行軍總管張士貴平定了該地區。


    在這貞觀八年開春就頻頻大事的氣氛下,李世民派出尚書右仆射李靖、蕭瑀、楊恭仁乃及剛迴長安不久的禮部尚書王珪等出使四方,觀察民情懲治貪官。


    二月的唯一大事記,即是郭善見到了曾經跟寧姐兒有怨隙自己卻一直不知道他是誰的那位‘王爺’,皇太子李承乾。皇太子李承乾加元服,普天同慶。


    三月初八,李世民避暑移步離宮九成宮。太常寺音聲人輪番去九成宮奏樂,四月時,郭善帶著第三波樂人趕到九成宮。


    蒼山入百裏,崖斷如杵臼。曾宮憑風迴,岌嶪土囊口。立神扶棟梁,鑿翠開戶牖。其陽產靈芝,其陰宿牛鬥。


    這是杜甫眼中的九成宮,事實上這處依山傍水間休憩的宮殿確實是消暑的好地方。


    幾天裏,李世民都是在大寶殿審批奏折,在丹霄殿飲用膳食。勤政時也不忘享樂,攜挺著大肚子的長孫皇後還有侍立左右的李泰,李雪雁夜下望著瀑布飛懸,舒暢的想要高歌一曲。


    “我聽說郭善來了?讓他帶著琴兒來見朕,朕要在這兒觀景。”李世民衝身後的九成監說話。


    哪怕郭善不願意,仍然是被從飯桌上喚了過來。


    夜晚刮的不是暖風,反而有些微涼。郭善身後跟著個侍女給她抱著琴,緊隨郭善往前走。


    遠遠的可以看見帝王的儀仗,而李世民負手站在灰色的石護欄前,憑欄遠眺。李泰攜著李雪雁站在其後,當先看見郭善從遠處而來。


    近李世民十步,郭善停下腳步叩拜道:“臣郭善見過皇上。”


    李世民手一抬,指著夜下黑乎乎的山水,道:“楊廣昔日避暑,讓人繪畫山水進獻。最終選出此青山間已造離宮,邀其妃子同住。我雖然治國之策與楊廣相佐,但卻不得不歎服他選址的眼光。郭善,你以為這九成宮如何?”


    郭善抬了抬頭,看了看夜下烏漆墨黑的一片山林,暗想這大晚上的我成了瞎子,怎麽看的見?你認為我以為如何?我以為也不怎麽地。但話不能這麽說,便迴答道:“臣也以為此處風景絕佳,哪怕沒有這山野清香,微風拂徐,光看著青山綠水,聽這水流激蕩也讓人心靜舒暢。”


    李世民大樂,道:“既然如此,何不高歌一曲?郭善,朕讓你抱琴來,就是想聽你彈琴一首。”


    郭善一陣無言,暗想您太把我高看了。雖說都傳言我能即興作詩,能隨性作曲,但傳言也不過是傳言罷了。


    這時,長孫皇後開口道:“郭善,你若能作得好曲,陛下說不準會幫你解決你這幾天頭疼的問題。本宮也已經聽說了蕭家悔婚的事兒,倘若你能讓本宮和陛下開心,本宮說不準會請皇上幫你。”


    郭善聽言,倒不是真想讓長孫皇後幫他,隻是知道趕鴨子上架是不作曲也得作了。


    見郭善抱琴就地盤坐,李雪雁訝然道:“大哥哥的弦怎麽與我們的不一樣。”


    郭善壓著琴弦微微頷首,才解釋道:“我加了兩根弦。”


    李世民皺眉問道:“琴有五音,何已加至七弦。”


    郭善說:“宮商角徵羽五音後,臣加了另根少宮和少商兩音”


    郭善說罷不再多說,因李世民知道郭善在太常寺常讓人研究稀奇古怪的樂器。


    已經不管曲是否與情境想通,郭善便彈的是‘陽關三疊’。也不融入身心,暗想敷衍了事也就罷了。琴聲卻跟水流聲和,山中亦傳來不知什麽鳥兒的鳴叫。


    正彈的忘我,遠處有侍女提著宮燈攜人而來。


    腳步聲逼近,急促沉重的讓郭善的琴聲混亂起來。郭善不得不停下撫琴,望向被侍女帶來的柴紹。


    “皇上,臣有事要奏。”柴紹也不管李世民臉色不善了,忙遞上折子。


    李世民接過奏折,卻沒有翻看,問道:“你行色匆匆,所為何事?”


    柴紹哢哢捂著嘴喘了口氣,才道:“皇上,鄯州都督急奏,吐穀渾扣邊劫掠我大唐而去。”


    李世民眉頭微蹙,這才打開奏折。良久抬頭,道:“他吐穀渾今年進京的使臣還沒走呢,竟然敢寇我大唐邊關?”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唐朝三世祖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真如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真如並收藏唐朝三世祖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