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郭善,確有此事?”李世民問。
郭善忙持笏而出,道:“迴皇上,絕無此事。”
那禦史大怒,喝道:“郭善,你敢欺君?”
郭善冷笑,抬頭看著那禦史反問:“不知禦史大人說我欺君,欺在何處。”
那禦史聽言,好笑道:“既然你非要我說,那我可就不留情麵的說了。”他道:“郭善兩天前曾告病假,聲稱自己有疾。然則若是真生了疾病,怎麽還有氣力到陽化寺鬧事?且身為朝廷命官,卻毆打皇親國戚。”
郭善聽言,好笑的對李世民迴話道:“臣確實有告病假,臣也確實因病故而告的假,陛下不信請看。”
郭善摘下烏紗帽,果然露出裏麵的紗布。微微將紗布解下一圈,仍然可以看到郭善紗布裏裹著的額頭上的傷疤。
眾人看見郭善額頭上的傷口,都忍不住倒吸了口涼氣,暗想郭善這廝是不是被人給敲了悶棍了?
郭善冷眼望了禦史一眼,問:“禦史大人,不知道這算不算是傷。”
“你既然有傷,為何會出現在陽化寺?”那禦史反問。
郭善好笑道:“正因為時常受傷,所以才去寺裏求個平安罷了。”
那禦史道:“既然是求平安,為何尋釁鬧事?”
郭善怒問:“不知道禦史大人從哪裏知道我是在尋釁鬧事?”
禦史道:“毆打皇親國戚,還不是尋釁?”
郭善聽言,冷哼道:“你這是以偏概全不知道你們監察台有沒有仔細查察事情因緣,就這麽篤定我郭善在無理取鬧?須知道,徐王府之子李茂為人跋扈素來喜歡欺壓良善,做事囂張尤其擅長坑害好人。他結交的都是一幫蠅營狗苟之輩,做的都是人神共憤的事。我還聽說,這位徐王府的公子曾因調戲婢女不成就將人打死。似他這種自視為皇親國戚的少年公子,長安城裏還有許多。隻可惜我沒有一一撞到,要不然非告誡他們一番不可。”
這口氣就未免太大了,以至於讓李世民拍了桌子。
郭善誠惶誠恐的下跪,但也沒覺著自己說錯了什麽。
李世民冷哼一聲,道:“依你說來,你是故意去找的李茂的麻煩?”
郭善搖頭道:“臣不曾跟這幫人結交,也不曾見過麵,如何認得他是李茂?若非他自個兒在陽化寺裏跟人說‘我是徐王府的公子,乃是皇室宗親。這長安城女子盡可調戲得,誰也不許攔我’,我能知道他就是李茂?”
郭善這句話一出來,李世民臉就黑了。
是多麽傻的傻缺才會說‘這長安城女子盡可調戲得’啊?
李世民大怒,拍桌子喊了句‘混賬’,又問郭善:“這廝還說了些什麽?”
郭善道:“這李茂既然自承是皇親國戚,那旁人哪敢阻攔他去行兇?均隻能站在一旁,看著皇家如何欺淩女子了。我本也不打算管,但卻又不得不管”郭善不說話了,轉臉往禦史問:“不知道禦史大人碰上我這情形,是該管呢還是不管?”
那禦史臉就變了。
廢話,能說不管嗎?
既然身為朝廷命官,遇見這檔子事兒就必須站出來管。
見那禦史臉色難看卻不答話,郭善好笑道:“臣見事到臨頭,是非管不可了。哪知道那李茂的姨娘,徐王的小妾說要尋釁報複那位小娘子。臣就跟她說,郭府的部曲會每天十二個時辰在人家小娘子的府門口輪流換班,如果徐王府的人敢尋釁報複,那就見一次打一次。倘若其他皇親貴族敢鬧事,同樣見一次打一次。”
李世民聽言眯了眯眼,問郭善道:“皇親國戚犯事,各司自會處理。郭善,你不覺得你自行處置有些越俎代庖?”
郭善苦笑道:“迴皇上話,臣也是有苦衷,各司也是有苦衷的啊。”郭善道:“天下間李氏最貴,那些皇親國戚是陛下您的叔伯子侄,這般高高在上的人物,普通的官吏哪裏敢管?若真把他們帶到京兆府處置,恐怕會不了了之。他們不敢管,管了就犯了忌諱了。為官之道,重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為官者需要‘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李世民怒極而笑:“好一個為官之道若人人都如此做官,那誰替朕辦事?郭善,朕懂你的意思了。”
其實郭善說的,在場的人哪個不明白?
但是,這種事情事沒辦法,是必然的事情。這種事情,不是想要他不發生就能不發生的事情。
別說皇親國戚囂張跋扈,就是在場的大臣們的家裏的孩子們,哪一個沒坐過欺男霸女的事情?
大夥兒來做官,為的可不僅僅是大唐,也為自己能高人一等呢。
“就算如此,協律郎也不該將人打的半死。”禦史站了出來道。
郭善好笑道:“那是我製止他欺負人他不聽,無奈之下隻能下重手。再而言,我若不下重手挨打的可就是我而不是他了。”
“協律郎口口聲聲說李茂欺負人,但我怎麽不知道?”那禦史反問。
不待郭善迴答,蕭瑀站出來問道:“張禦史要不要我告訴你,他欺負的是我外甥孫女?”
禦史嚇了一跳,一種被坑了的感覺油然而生。
李世民也是一愣,沒想到一件小事兒引出來蕭瑀這隻大蟲。
這是皇親國戚欺負朝廷大員家啊,搞不好是要出大事兒的啊。
周遭的人都是一陣無語,暗想原來挨欺負的是‘蕭瑀’,這事兒鬧得。看起來,監察台的情報工作做的可不到位啊。
那邊禦史囁嚅了一下嘴,終於說不出啥了。
蕭瑀地位不一般,跟長孫無忌是差不多齊的人物。雖說現在遠不如長孫家那般如日中天,但也不是隨便就能欺負的人物。
本來先前一番品論就知道徐王府的不占理兒,如果還不知好歹的繼續品論下去的話到時候恐怕蕭瑀發起火來那就不是一桶水能澆滅的事兒。
李世民也大感頭痛的揉了揉腦袋,狠狠瞪了下麵的郭善一眼,道:“好了,此事就交給大理寺查辦好了。”又道:“王孫貴族,仗勢欺人之事不可不察。近年來我們都把目光都放在了民生、戰事之上,卻忽略了自身的家事。殊不知律法之下王子與庶民同等,若因為朕是皇上,諸愛卿是朝中大臣,就放任子侄為非作歹,那還能談大唐的律法公正嗎?”
李世民說了一番話,為表示決心,便讓王珪出任衛王師,以督導他膝下的皇子不會知法犯法。郭善打死也沒想到,一番鬧騰竟然給李泰找了個嚴苛的師傅。
在內侍省宦官的‘有事起奏,無事退朝’的吆喝下,郭善等人退班。
但剛要出去,就有宦官喚郭善進兩儀殿說話了。
猶豫了一下,隨那宦官轉入偏殿,在遠處看見胡床上坐著的李世民,在下方站著的李靖,侯君集還有李孝恭。
郭善忙上前跟李世民扣頭,起身又衝著李靖等人作禮。
郭善是真不知道李世民找他來幹嘛,暗想難道是李茂的事兒還沒過去?
卻聽李世民道:“郭善來了,現在你們有什麽問題可以問他。”
那邊侯君集當先問郭善道:“今日朝堂上聽聞協律郎談及吐蕃,不知所說的‘高原反應’是否屬實。”
郭善一愣,才知道原來找他是來問青藏高原的事兒的,忙道:“卑臣怎敢胡言?吐蕃人因常年在高原地區生長,所以十分適應當地的氣候。我關中男兒因屬於平原地區,進入吐蕃境內自然無法適應其氣候,難免會產生各種疾病。但這絕不是吐蕃人所謂的‘他們有天神保佑’,倘若我大唐子民也進這吐蕃稍住上幾個月,未必不能適應那裏的氣節。”
李靖聽言問郭善道:“若依協律郎所言,若我大**隊進入吐蕃,會怎麽樣?”
郭善聽言好笑,道:“想必諸位大人已經讓人試過了吧?效果如何?”
李靖搖頭,顯然是沒有效果才問郭善的。
郭善道:“貿然進兵,自然非敗不可。要知道人力有時窮,大唐的兵士再威武,也抵擋不了高原與平原的氣候反差。且,進入吐蕃,士兵的食物問題如何解決?據我所知,那兒是不常能煮的熟食物的。我大唐百姓不慣吃生食,若進入吐蕃哪裏可以供應他們熟食?”
李孝恭好笑問:“不是有你的月餅作坊麽?”
郭善愕然,差點吧這茬兒給忘了。
“若用月餅做軍糧,食物問題差不多就可以解決了,但如果想要進軍吐蕃,還是得首先戰勝那兒的氣候。”郭善答。
李世民道:“找你來就是商談解決氣候問題的。”
郭善聽了,忍不住皺了皺眉頭,他有什麽辦法能解決這氣候問題?
“除非在軍中挑選一批軍士,常往吐蕃。不戰時讓他們練兵,戰時讓他們出戰。隻有這樣練出來的大唐士兵才能用作征戰吐蕃所用,否則再精銳的部隊如果無法適應高原反應,其戰鬥力也會十不存一。”郭善道。
李世民聽言皺眉,並不答話。
郭善一看,就知道李世民沒有真把吐蕃的戰事放在心上。因為眼下的吐蕃似乎還不足以讓他重視,而之所以找郭善過來詢問,也隻是出於對‘吐蕃’不夠了解的好奇而已。
“郭善,確有此事?”李世民問。
郭善忙持笏而出,道:“迴皇上,絕無此事。”
那禦史大怒,喝道:“郭善,你敢欺君?”
郭善冷笑,抬頭看著那禦史反問:“不知禦史大人說我欺君,欺在何處。”
那禦史聽言,好笑道:“既然你非要我說,那我可就不留情麵的說了。”他道:“郭善兩天前曾告病假,聲稱自己有疾。然則若是真生了疾病,怎麽還有氣力到陽化寺鬧事?且身為朝廷命官,卻毆打皇親國戚。”
郭善聽言,好笑的對李世民迴話道:“臣確實有告病假,臣也確實因病故而告的假,陛下不信請看。”
郭善摘下烏紗帽,果然露出裏麵的紗布。微微將紗布解下一圈,仍然可以看到郭善紗布裏裹著的額頭上的傷疤。
眾人看見郭善額頭上的傷口,都忍不住倒吸了口涼氣,暗想郭善這廝是不是被人給敲了悶棍了?
郭善冷眼望了禦史一眼,問:“禦史大人,不知道這算不算是傷。”
“你既然有傷,為何會出現在陽化寺?”那禦史反問。
郭善好笑道:“正因為時常受傷,所以才去寺裏求個平安罷了。”
那禦史道:“既然是求平安,為何尋釁鬧事?”
郭善怒問:“不知道禦史大人從哪裏知道我是在尋釁鬧事?”
禦史道:“毆打皇親國戚,還不是尋釁?”
郭善聽言,冷哼道:“你這是以偏概全不知道你們監察台有沒有仔細查察事情因緣,就這麽篤定我郭善在無理取鬧?須知道,徐王府之子李茂為人跋扈素來喜歡欺壓良善,做事囂張尤其擅長坑害好人。他結交的都是一幫蠅營狗苟之輩,做的都是人神共憤的事。我還聽說,這位徐王府的公子曾因調戲婢女不成就將人打死。似他這種自視為皇親國戚的少年公子,長安城裏還有許多。隻可惜我沒有一一撞到,要不然非告誡他們一番不可。”
這口氣就未免太大了,以至於讓李世民拍了桌子。
郭善誠惶誠恐的下跪,但也沒覺著自己說錯了什麽。
李世民冷哼一聲,道:“依你說來,你是故意去找的李茂的麻煩?”
郭善搖頭道:“臣不曾跟這幫人結交,也不曾見過麵,如何認得他是李茂?若非他自個兒在陽化寺裏跟人說‘我是徐王府的公子,乃是皇室宗親。這長安城女子盡可調戲得,誰也不許攔我’,我能知道他就是李茂?”
郭善這句話一出來,李世民臉就黑了。
是多麽傻的傻缺才會說‘這長安城女子盡可調戲得’啊?
李世民大怒,拍桌子喊了句‘混賬’,又問郭善:“這廝還說了些什麽?”
郭善道:“這李茂既然自承是皇親國戚,那旁人哪敢阻攔他去行兇?均隻能站在一旁,看著皇家如何欺淩女子了。我本也不打算管,但卻又不得不管”郭善不說話了,轉臉往禦史問:“不知道禦史大人碰上我這情形,是該管呢還是不管?”
那禦史臉就變了。
廢話,能說不管嗎?
既然身為朝廷命官,遇見這檔子事兒就必須站出來管。
見那禦史臉色難看卻不答話,郭善好笑道:“臣見事到臨頭,是非管不可了。哪知道那李茂的姨娘,徐王的小妾說要尋釁報複那位小娘子。臣就跟她說,郭府的部曲會每天十二個時辰在人家小娘子的府門口輪流換班,如果徐王府的人敢尋釁報複,那就見一次打一次。倘若其他皇親貴族敢鬧事,同樣見一次打一次。”
李世民聽言眯了眯眼,問郭善道:“皇親國戚犯事,各司自會處理。郭善,你不覺得你自行處置有些越俎代庖?”
郭善苦笑道:“迴皇上話,臣也是有苦衷,各司也是有苦衷的啊。”郭善道:“天下間李氏最貴,那些皇親國戚是陛下您的叔伯子侄,這般高高在上的人物,普通的官吏哪裏敢管?若真把他們帶到京兆府處置,恐怕會不了了之。他們不敢管,管了就犯了忌諱了。為官之道,重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為官者需要‘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李世民怒極而笑:“好一個為官之道若人人都如此做官,那誰替朕辦事?郭善,朕懂你的意思了。”
其實郭善說的,在場的人哪個不明白?
但是,這種事情事沒辦法,是必然的事情。這種事情,不是想要他不發生就能不發生的事情。
別說皇親國戚囂張跋扈,就是在場的大臣們的家裏的孩子們,哪一個沒坐過欺男霸女的事情?
大夥兒來做官,為的可不僅僅是大唐,也為自己能高人一等呢。
“就算如此,協律郎也不該將人打的半死。”禦史站了出來道。
郭善好笑道:“那是我製止他欺負人他不聽,無奈之下隻能下重手。再而言,我若不下重手挨打的可就是我而不是他了。”
“協律郎口口聲聲說李茂欺負人,但我怎麽不知道?”那禦史反問。
不待郭善迴答,蕭瑀站出來問道:“張禦史要不要我告訴你,他欺負的是我外甥孫女?”
禦史嚇了一跳,一種被坑了的感覺油然而生。
李世民也是一愣,沒想到一件小事兒引出來蕭瑀這隻大蟲。
這是皇親國戚欺負朝廷大員家啊,搞不好是要出大事兒的啊。
周遭的人都是一陣無語,暗想原來挨欺負的是‘蕭瑀’,這事兒鬧得。看起來,監察台的情報工作做的可不到位啊。
那邊禦史囁嚅了一下嘴,終於說不出啥了。
蕭瑀地位不一般,跟長孫無忌是差不多齊的人物。雖說現在遠不如長孫家那般如日中天,但也不是隨便就能欺負的人物。
本來先前一番品論就知道徐王府的不占理兒,如果還不知好歹的繼續品論下去的話到時候恐怕蕭瑀發起火來那就不是一桶水能澆滅的事兒。
李世民也大感頭痛的揉了揉腦袋,狠狠瞪了下麵的郭善一眼,道:“好了,此事就交給大理寺查辦好了。”又道:“王孫貴族,仗勢欺人之事不可不察。近年來我們都把目光都放在了民生、戰事之上,卻忽略了自身的家事。殊不知律法之下王子與庶民同等,若因為朕是皇上,諸愛卿是朝中大臣,就放任子侄為非作歹,那還能談大唐的律法公正嗎?”
李世民說了一番話,為表示決心,便讓王珪出任衛王師,以督導他膝下的皇子不會知法犯法。郭善打死也沒想到,一番鬧騰竟然給李泰找了個嚴苛的師傅。
在內侍省宦官的‘有事起奏,無事退朝’的吆喝下,郭善等人退班。
但剛要出去,就有宦官喚郭善進兩儀殿說話了。
猶豫了一下,隨那宦官轉入偏殿,在遠處看見胡床上坐著的李世民,在下方站著的李靖,侯君集還有李孝恭。
郭善忙上前跟李世民扣頭,起身又衝著李靖等人作禮。
郭善是真不知道李世民找他來幹嘛,暗想難道是李茂的事兒還沒過去?
卻聽李世民道:“郭善來了,現在你們有什麽問題可以問他。”
那邊侯君集當先問郭善道:“今日朝堂上聽聞協律郎談及吐蕃,不知所說的‘高原反應’是否屬實。”
郭善一愣,才知道原來找他是來問青藏高原的事兒的,忙道:“卑臣怎敢胡言?吐蕃人因常年在高原地區生長,所以十分適應當地的氣候。我關中男兒因屬於平原地區,進入吐蕃境內自然無法適應其氣候,難免會產生各種疾病。但這絕不是吐蕃人所謂的‘他們有天神保佑’,倘若我大唐子民也進這吐蕃稍住上幾個月,未必不能適應那裏的氣節。”
李靖聽言問郭善道:“若依協律郎所言,若我大**隊進入吐蕃,會怎麽樣?”
郭善聽言好笑,道:“想必諸位大人已經讓人試過了吧?效果如何?”
李靖搖頭,顯然是沒有效果才問郭善的。
郭善道:“貿然進兵,自然非敗不可。要知道人力有時窮,大唐的兵士再威武,也抵擋不了高原與平原的氣候反差。且,進入吐蕃,士兵的食物問題如何解決?據我所知,那兒是不常能煮的熟食物的。我大唐百姓不慣吃生食,若進入吐蕃哪裏可以供應他們熟食?”
李孝恭好笑問:“不是有你的月餅作坊麽?”
郭善愕然,差點吧這茬兒給忘了。
“若用月餅做軍糧,食物問題差不多就可以解決了,但如果想要進軍吐蕃,還是得首先戰勝那兒的氣候。”郭善答。
李世民道:“找你來就是商談解決氣候問題的。”
郭善聽了,忍不住皺了皺眉頭,他有什麽辦法能解決這氣候問題?
“除非在軍中挑選一批軍士,常往吐蕃。不戰時讓他們練兵,戰時讓他們出戰。隻有這樣練出來的大唐士兵才能用作征戰吐蕃所用,否則再精銳的部隊如果無法適應高原反應,其戰鬥力也會十不存一。”郭善道。
李世民聽言皺眉,並不答話。
郭善一看,就知道李世民沒有真把吐蕃的戰事放在心上。因為眼下的吐蕃似乎還不足以讓他重視,而之所以找郭善過來詢問,也隻是出於對‘吐蕃’不夠了解的好奇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