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郭善很想迴答胡老漢:“娶你妹。”
但想到這迴答未免吃虧的是自己,所以狠狠瞪了胡老漢一眼道:“你就這般詆毀你家老爺嗎?”
胡老漢忙解釋道:“老爺,她們家雖說是皇族血脈,但卻也是落難時期。嫁給咱們家老爺,也不算辱沒她們家的身份啊。”
郭善差點沒一口老血噴出,他狠狠瞪了胡老漢一眼,無聲的警告後才扭過頭,這次親自敲響了蕭府的大門。
過了良久,門‘吱呀’一聲開了。
開門的還是那個楊姑娘,穿著淺黃色夾棉鬥篷,腳下也是一雙淺黃色的棉靴。一隻手抱著手爐,細細的往郭善和胡老漢打量著。
她與先前著裝又不相同,故而讓胡老漢有一種煥然一新之感,心裏暗自竊喜。看了看穿著黑色披風立於雪間手捧手爐英氣逼人。覺得一個是雍容華貴,一個是英氣逼人。真個是金童玉女,天作的一對。若能結成良緣,必定羨煞旁人。
這邊胡老漢在琢磨著自個兒的小心思對郭善和楊小娘子逐一打量,那邊郭善也是眯著眼細細琢磨楊氏的嬌容,再看楊氏蹙額盯著自己時,郭善開口一笑道:“實在抱歉,才不過盞茶功夫又來跟小娘子叨擾了。我此來別無他事,仍是想拜訪老太太的。”
楊氏臉色微變,俏臉寒霜道:“我家老祖宗還沒迴來,請公子迴去,等我家老祖宗迴來後我自會跟她通稟。”
郭善聽言,道:“也不知道老太太什麽時候能迴,我便在這外麵等她。”
楊氏聽言略一思量,旋即道:“公子這般執拗又是何苦。”搖了搖頭,轉而關上了門。
就在胡老漢失望時府門又打開了,走出來的是個穿著綾羅的丫鬟,提著一個食盒,食盒上搭著一個氈子。先將食盒放在門口,又提了一個火爐出來,對郭善和胡管家道:“我家三小姐說:府裏住的都是女眷,不便待客。外麵又實在寒冷,所以拿些酒菜招待公子。不到處還請原諒。”
郭善忙笑著上前接過,道:“是我二人叨擾了。”
那丫鬟做了禮,又迴身關門去了。
胡管家道:“老爺,咱們真在這裏等?”
郭善道:“光等也是沒用的,我瞧她們是不會讓我見蕭老太太的。既然她們不讓我見,我也隻好自己想辦法去見了。”
胡管家問:“沒人引咱們進去,如何能見到老太太?”
郭善道:“你瞧那楊姑娘先前服飾跟第一次開門時有什麽不同?我猜她穿了鬥篷抱著手爐是想要出門的,要不然她該不至於在屋裏換裝。咱們碰碰運氣,我仍在這裏守著,你去瞧瞧蕭府的角門、後門處,看看有沒有人出行。如果真有人出行,那就過來叫我。”
胡管家立刻點頭應是,提著袍子下擺下了石階轉而從夾道裏去了。
郭善依然站在蕭府的門口,抱著手爐目不斜視。也不搭理一旁蕭府送出來的食盒和炭爐,就這樣在寒風禮站著。
約莫過了一炷香的時間,就看見胡管家興奮的從夾道跑了出來。郭善看胡管家喜形於色,不用問就知道有好消息到了。好笑的道:“慌什麽?難道真被我猜中了?”
胡管家笑著道:“老爺神算,那後門處果然有了動靜。”
郭善忙問道:“可瞧見了蕭老太太?”
胡管家忙道:“彼時後門大開,有三頂轎子齊出,又簇擁了好些個丫鬟。形形**的一行人大約有二三十個,人太多,老奴沒瞧見也認不出蕭老太太是誰。但聽一旁旅舍的主人說,蕭老太太每到臨近過年時都會全府出動去陽化寺還願。我一聽,便猜蕭老太太一定也在人群當中了。”
郭善恍然,旋即道:“那咱們也別在這兒守著了,去平康坊的陽化寺去。”
也顧不得其他,郭善匆匆下了石階轉而上了馬車。
胡老漢從車廂裏拿出紅氈,旋即坐在氈上駕馬趕車。
郭家的馬都時健馬,是從西市馬肆的胡人手裏買來的。優勝於本地的良馬,更不是普通的癲馬可比。須臾的功夫穿過大街到了平康坊,在中曲處停下,拴馬在楓樹上。那邊陽化寺寺門大開,因為是臨歲,來陽化寺燒香許願的人頗多。窮困人家求平安的不少,富貴人家求富貴的人亦多。
郭善從未燒香禮佛過,亦不曾求神請願過。此次因事來了陽化寺,就進得寺門。
左右張望,瞧蕭府的人遲遲還沒有來到。他徑自去了大雄寶殿,在門口淨手。尋思既然來了此處,也不若拜一拜佛祖。
讓胡管家添了十來貫的香油錢,算是求郭府滿門上下三年內得平安。
知客見郭善舉止有禮富貴逼人,雖不獻媚卻也不敢怠慢。雙手合十謝過郭善的布施,郭善迴禮。然後進了大雄寶殿,又買了三支香點燃。先第一支插入香爐正中,口念‘供養佛’,而後另外兩支分別右左處插上,口中也按著規矩默念‘供養法、供養僧’。然後雙手合十。
他燒了香並不許願,而是出了大雄寶殿跟胡管家徑自等候。
片刻的功夫,就看見有僧人找知客說話。那知客引了那小僧出了門去,不多時又浩浩蕩蕩的引了一群人來。
為首的是一個拄著拐拿著佛珠兒的老嫗,如果不是看見她旁邊伺候著她的楊氏,郭善斷然不敢認為她就是那個一度傾國傾城的隋朝皇後。
這老嫗身子顫巍,但自有一種迫人的威嚴。倒是很和藹的跟僧人說過話,然後在門口淨了手進了大雄寶殿去了。
蕭府隨行的人中除了楊氏和另外一個小男童一起跟她進了大雄寶殿外,其餘人等都在外麵守候。而有趣的是這個時候從後院走出許多僧人出去,最後紛紛拿了許多僧衣僧袍去了。
方丈過來親自替蕭皇後還願,那邊知客便下了台階吩咐照客去齋堂準備齋飯。
郭善拉了拉胡管家的袖子,笑著道:“咱們去齋堂等候就是了,不需要在這兒候著。”
胡管家點頭,問了照客齋堂的去處後忙跟著郭善去了齋堂。
陽化寺的齋堂很大,裏麵吃齋飯的香客頗多。照客引郭善和胡管家找了個幹淨靠牆角的位置坐下,就去準備齋飯。
郭善抱著手爐靜候,齋飯上來時也不慌吃。等了約摸一炷香的功夫,齋堂已經來來去去了好幾波香客才終於等到了蕭府的人。
但她們並不是全部來的,而是幾個有地位的女子攙著蕭皇後進來的。
知客早備好了齋飯和桌子,就等她們到來呢。
相比郭善和胡管家的幾個胡餅和一碗稀粥,陽化寺僧人給蕭皇後的齋飯就要可口了許多。可見蕭皇後是陽化寺的常客,也是大客。
隨蕭皇後一起進齋的還有楊氏,她找了凳子坐下了。在周遭人打量中她並不去打量周遭的人,但還是一眼看到了牆角處的郭善。
郭善並不掩藏自己,而是端起水杯衝著楊氏舉起了杯,微微一笑。禮貌中竟然帶著一抹得意,以至於讓楊氏小眉頭微微蹙了蹙。
她斷沒想到郭善會出現在這裏,但也不難猜出郭善此行的目的。見郭善對她舉止輕佻,心裏有些微怒。因為不好發作,所以也就隻好無視郭善了。
雖說郭善自討了個沒趣,但也不惱不慌。不急不緩的拿了胡餅,咬了一口打量著齋堂的眾人。
胡管家扯了扯郭善的衣袖,輕聲跟他道:“老爺,咱們現在怎麽辦?”
郭善好笑道:“不急,等她們迴府時咱們跟著她們一起走。”
胡管家笑著點頭,道:“這樣一來她們就沒道理再拿‘老太太不在家’這句話誆我們了。”
郭善也是忍不住一笑,但抬頭時正好看見對麵楊氏正望著她們這一桌。看她臉色不善,看起來似乎對自己和胡管家的印象已經很不好了。
郭善不敢大意,正襟危坐的微笑著衝楊氏露出一個和藹的笑容。
楊氏不答他的話,不耐的撇開眼再次無視郭善。
“或許人家把咱們當作惡人了。”郭善無奈的跟胡管家說。
正說話時,又見一波照客引著幾個香客進了齋堂。
那是一行兩女一少,為首者是個端莊的美少婦,左右立著的兩人,女的是個丫鬟,少年則穿的闊綽。
因為看見知客對三人的客氣,郭善便覺這三人又是陽化寺的大主顧了。
“茂兒,尋個靠牆的地兒與我坐了。”那美少婦如此說。
少年便道:“姨娘吩咐,茂兒怎敢不從?”
目光掃射,望見郭善那桌正鄰著牆角。他立刻上前衝郭善道:“你往後挪挪,我要坐這旁邊。”
胡管家大怒,就要起身,卻被郭善一把抓了他的手勸阻道:“咱們是來吃齋的,不是來吵架的。挪個位置也沒什麽,並不吃虧。”
胡管家聽言這才作罷,郭善便讓兩邊照客幫忙挪了位置重新坐下。胡管家忍不住道:“老爺,主辱仆死,老奴無能啊。”
郭善好笑輕聲跟他道:“是我不願意尋釁生事,難道你望了張大人來我府上告誡我的那一番話?再說了,你沒瞧出這少年的身份,但我卻認得出他的地位。如果我猜的不錯,這少年也是個皇室宗親。”
胡管家一驚,問道:“老爺怎麽猜出來的?”
郭善道:“你看他的配飾也就不難猜的出了。”
胡管家暗暗抹了把汗,心想幸虧沒有魯莽給自家老爺招來大仇。
郭善很想迴答胡老漢:“娶你妹。”
但想到這迴答未免吃虧的是自己,所以狠狠瞪了胡老漢一眼道:“你就這般詆毀你家老爺嗎?”
胡老漢忙解釋道:“老爺,她們家雖說是皇族血脈,但卻也是落難時期。嫁給咱們家老爺,也不算辱沒她們家的身份啊。”
郭善差點沒一口老血噴出,他狠狠瞪了胡老漢一眼,無聲的警告後才扭過頭,這次親自敲響了蕭府的大門。
過了良久,門‘吱呀’一聲開了。
開門的還是那個楊姑娘,穿著淺黃色夾棉鬥篷,腳下也是一雙淺黃色的棉靴。一隻手抱著手爐,細細的往郭善和胡老漢打量著。
她與先前著裝又不相同,故而讓胡老漢有一種煥然一新之感,心裏暗自竊喜。看了看穿著黑色披風立於雪間手捧手爐英氣逼人。覺得一個是雍容華貴,一個是英氣逼人。真個是金童玉女,天作的一對。若能結成良緣,必定羨煞旁人。
這邊胡老漢在琢磨著自個兒的小心思對郭善和楊小娘子逐一打量,那邊郭善也是眯著眼細細琢磨楊氏的嬌容,再看楊氏蹙額盯著自己時,郭善開口一笑道:“實在抱歉,才不過盞茶功夫又來跟小娘子叨擾了。我此來別無他事,仍是想拜訪老太太的。”
楊氏臉色微變,俏臉寒霜道:“我家老祖宗還沒迴來,請公子迴去,等我家老祖宗迴來後我自會跟她通稟。”
郭善聽言,道:“也不知道老太太什麽時候能迴,我便在這外麵等她。”
楊氏聽言略一思量,旋即道:“公子這般執拗又是何苦。”搖了搖頭,轉而關上了門。
就在胡老漢失望時府門又打開了,走出來的是個穿著綾羅的丫鬟,提著一個食盒,食盒上搭著一個氈子。先將食盒放在門口,又提了一個火爐出來,對郭善和胡管家道:“我家三小姐說:府裏住的都是女眷,不便待客。外麵又實在寒冷,所以拿些酒菜招待公子。不到處還請原諒。”
郭善忙笑著上前接過,道:“是我二人叨擾了。”
那丫鬟做了禮,又迴身關門去了。
胡管家道:“老爺,咱們真在這裏等?”
郭善道:“光等也是沒用的,我瞧她們是不會讓我見蕭老太太的。既然她們不讓我見,我也隻好自己想辦法去見了。”
胡管家問:“沒人引咱們進去,如何能見到老太太?”
郭善道:“你瞧那楊姑娘先前服飾跟第一次開門時有什麽不同?我猜她穿了鬥篷抱著手爐是想要出門的,要不然她該不至於在屋裏換裝。咱們碰碰運氣,我仍在這裏守著,你去瞧瞧蕭府的角門、後門處,看看有沒有人出行。如果真有人出行,那就過來叫我。”
胡管家立刻點頭應是,提著袍子下擺下了石階轉而從夾道裏去了。
郭善依然站在蕭府的門口,抱著手爐目不斜視。也不搭理一旁蕭府送出來的食盒和炭爐,就這樣在寒風禮站著。
約莫過了一炷香的時間,就看見胡管家興奮的從夾道跑了出來。郭善看胡管家喜形於色,不用問就知道有好消息到了。好笑的道:“慌什麽?難道真被我猜中了?”
胡管家笑著道:“老爺神算,那後門處果然有了動靜。”
郭善忙問道:“可瞧見了蕭老太太?”
胡管家忙道:“彼時後門大開,有三頂轎子齊出,又簇擁了好些個丫鬟。形形**的一行人大約有二三十個,人太多,老奴沒瞧見也認不出蕭老太太是誰。但聽一旁旅舍的主人說,蕭老太太每到臨近過年時都會全府出動去陽化寺還願。我一聽,便猜蕭老太太一定也在人群當中了。”
郭善恍然,旋即道:“那咱們也別在這兒守著了,去平康坊的陽化寺去。”
也顧不得其他,郭善匆匆下了石階轉而上了馬車。
胡老漢從車廂裏拿出紅氈,旋即坐在氈上駕馬趕車。
郭家的馬都時健馬,是從西市馬肆的胡人手裏買來的。優勝於本地的良馬,更不是普通的癲馬可比。須臾的功夫穿過大街到了平康坊,在中曲處停下,拴馬在楓樹上。那邊陽化寺寺門大開,因為是臨歲,來陽化寺燒香許願的人頗多。窮困人家求平安的不少,富貴人家求富貴的人亦多。
郭善從未燒香禮佛過,亦不曾求神請願過。此次因事來了陽化寺,就進得寺門。
左右張望,瞧蕭府的人遲遲還沒有來到。他徑自去了大雄寶殿,在門口淨手。尋思既然來了此處,也不若拜一拜佛祖。
讓胡管家添了十來貫的香油錢,算是求郭府滿門上下三年內得平安。
知客見郭善舉止有禮富貴逼人,雖不獻媚卻也不敢怠慢。雙手合十謝過郭善的布施,郭善迴禮。然後進了大雄寶殿,又買了三支香點燃。先第一支插入香爐正中,口念‘供養佛’,而後另外兩支分別右左處插上,口中也按著規矩默念‘供養法、供養僧’。然後雙手合十。
他燒了香並不許願,而是出了大雄寶殿跟胡管家徑自等候。
片刻的功夫,就看見有僧人找知客說話。那知客引了那小僧出了門去,不多時又浩浩蕩蕩的引了一群人來。
為首的是一個拄著拐拿著佛珠兒的老嫗,如果不是看見她旁邊伺候著她的楊氏,郭善斷然不敢認為她就是那個一度傾國傾城的隋朝皇後。
這老嫗身子顫巍,但自有一種迫人的威嚴。倒是很和藹的跟僧人說過話,然後在門口淨了手進了大雄寶殿去了。
蕭府隨行的人中除了楊氏和另外一個小男童一起跟她進了大雄寶殿外,其餘人等都在外麵守候。而有趣的是這個時候從後院走出許多僧人出去,最後紛紛拿了許多僧衣僧袍去了。
方丈過來親自替蕭皇後還願,那邊知客便下了台階吩咐照客去齋堂準備齋飯。
郭善拉了拉胡管家的袖子,笑著道:“咱們去齋堂等候就是了,不需要在這兒候著。”
胡管家點頭,問了照客齋堂的去處後忙跟著郭善去了齋堂。
陽化寺的齋堂很大,裏麵吃齋飯的香客頗多。照客引郭善和胡管家找了個幹淨靠牆角的位置坐下,就去準備齋飯。
郭善抱著手爐靜候,齋飯上來時也不慌吃。等了約摸一炷香的功夫,齋堂已經來來去去了好幾波香客才終於等到了蕭府的人。
但她們並不是全部來的,而是幾個有地位的女子攙著蕭皇後進來的。
知客早備好了齋飯和桌子,就等她們到來呢。
相比郭善和胡管家的幾個胡餅和一碗稀粥,陽化寺僧人給蕭皇後的齋飯就要可口了許多。可見蕭皇後是陽化寺的常客,也是大客。
隨蕭皇後一起進齋的還有楊氏,她找了凳子坐下了。在周遭人打量中她並不去打量周遭的人,但還是一眼看到了牆角處的郭善。
郭善並不掩藏自己,而是端起水杯衝著楊氏舉起了杯,微微一笑。禮貌中竟然帶著一抹得意,以至於讓楊氏小眉頭微微蹙了蹙。
她斷沒想到郭善會出現在這裏,但也不難猜出郭善此行的目的。見郭善對她舉止輕佻,心裏有些微怒。因為不好發作,所以也就隻好無視郭善了。
雖說郭善自討了個沒趣,但也不惱不慌。不急不緩的拿了胡餅,咬了一口打量著齋堂的眾人。
胡管家扯了扯郭善的衣袖,輕聲跟他道:“老爺,咱們現在怎麽辦?”
郭善好笑道:“不急,等她們迴府時咱們跟著她們一起走。”
胡管家笑著點頭,道:“這樣一來她們就沒道理再拿‘老太太不在家’這句話誆我們了。”
郭善也是忍不住一笑,但抬頭時正好看見對麵楊氏正望著她們這一桌。看她臉色不善,看起來似乎對自己和胡管家的印象已經很不好了。
郭善不敢大意,正襟危坐的微笑著衝楊氏露出一個和藹的笑容。
楊氏不答他的話,不耐的撇開眼再次無視郭善。
“或許人家把咱們當作惡人了。”郭善無奈的跟胡管家說。
正說話時,又見一波照客引著幾個香客進了齋堂。
那是一行兩女一少,為首者是個端莊的美少婦,左右立著的兩人,女的是個丫鬟,少年則穿的闊綽。
因為看見知客對三人的客氣,郭善便覺這三人又是陽化寺的大主顧了。
“茂兒,尋個靠牆的地兒與我坐了。”那美少婦如此說。
少年便道:“姨娘吩咐,茂兒怎敢不從?”
目光掃射,望見郭善那桌正鄰著牆角。他立刻上前衝郭善道:“你往後挪挪,我要坐這旁邊。”
胡管家大怒,就要起身,卻被郭善一把抓了他的手勸阻道:“咱們是來吃齋的,不是來吵架的。挪個位置也沒什麽,並不吃虧。”
胡管家聽言這才作罷,郭善便讓兩邊照客幫忙挪了位置重新坐下。胡管家忍不住道:“老爺,主辱仆死,老奴無能啊。”
郭善好笑輕聲跟他道:“是我不願意尋釁生事,難道你望了張大人來我府上告誡我的那一番話?再說了,你沒瞧出這少年的身份,但我卻認得出他的地位。如果我猜的不錯,這少年也是個皇室宗親。”
胡管家一驚,問道:“老爺怎麽猜出來的?”
郭善道:“你看他的配飾也就不難猜的出了。”
胡管家暗暗抹了把汗,心想幸虧沒有魯莽給自家老爺招來大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