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消息呢,怕是來不了了。」崔都使說道,「流沙郡那邊臨著範城呢不是。」
「不是來不了,怕是壓根就沒打算來吧。」徐謂長不以為意地笑了笑,「估摸著,就等著燕人大軍越過我三索郡,剛一進他流沙郡,就準備收拾細軟跑了。」
崔都使笑著點點頭,道:「也不能全怪他們,這些年來,三索、流沙二郡因一個臨著上穀郡一個臨著範城,被吸納抽走的流民,實在是太多了。咱們這兩個郡,本就殘破了。」
「家破了,就由得賊人來和去,就完全不管了?」徐謂長反問道。
「徐徐圖之嘛。」
「不是這個理,其實,真正貴重的,不是這房子,而是這蓋房子的地,燕人,怕是還真瞧不上咱們楚風的房子。
罷了,不說那些了,崔都使今日見到了無峰山上的守備了,覺得如何?」
「極有條理。」
「哦?」
「有傳聞說,這次領軍入三索郡的,是那位燕國攝政王的長子,也就是燕國曾經那位靖南王的世子。」
「名帥之後,而且是兩位名帥之後,如此看來,倒也算是不負家教。」
「還有一件事大人您可能不知,燕人剛出上穀郡時,過渭河,曾和我大楚定親王在登岸處打了一場,定親王小負,沒能啃得下。
領兵的,正是那位靖南王世子。」
「好吧,那老夫就收迴先前的話,不出意外的話,山上那位年輕後生,應該是比老夫要懂兵事的。」
「話也不能這般說,大人您……」
「不用遮掩什麽了,臨陣之前,老夫手裏還拿著人家老子寫的兵書看,這事兒要傳出去,怕是得丟死個人不是?」
「嗬嗬。」
「哈哈。」
二人皆笑起來。
「可也是沒辦法的事啊,老夫也難,雖說眼下搜羅全郡之地,也就湊出個三萬郡兵,再發動郡城內外的百姓丁壯,也能湊來個三萬之數。
六萬人馬,要是進大澤去,怕是能混得個風生水起了,可你我心裏都清楚,擱真正的戰場上,麵對的還是燕人,其實還是不夠看的。
這本兵書上就寫著,圍困囚敵,忌四方平正,可惜啊,老夫不是不曉得這般布置會顯得很蠢,可這書裏也說了,缺一麵,得補,亦或者以少部精兵以拖延敵陣。
這些人馬,都是靠著老夫的麵子拉扯過來的,如今也就勉強維繫住一個大軍的架子。
哪邊擺著少一些,燕人一衝下山,別說抵擋了,麵對等量的燕人,他們壓根就沒一戰的勇氣,怕是早就崩逃了。
燕軍不滿萬,滿萬不可敵。
到底是誰最先說的?」
「迴大人的話,沒記錯的話,應該是那位燕國的攝政王。」
「攻心之言啊,燕人又沒三頭六臂,但這話傳久了,下麵的人也還真信了。可惜了,我大楚本有希望藉助梁地大捷扳迴劣勢的,可幹人又被那位攝政王硬生生地破了國都。
有時候,老夫也在想,國事如此的話,這接下來,又能如何?」
未等崔都使迴答,
徐太守自嘲道:
「唯有盡力罷了。」
說完,
徐太守又將那本《鄭子兵法》拿起來,翻閱起來,同時道:
「崔都使,勞您巡營了。」
「這您放心,現如今好歹是我軍聲勢壯於燕軍,倒不至於有潰兵什麽的。」
「哈哈,這就好。」
徐太守繼續看著書。
崔都使走到帳篷口,停下腳步,迴頭問道:
「大人,您覺得這本書寫得如何?」
「細品下來,字字珠璣,迴味無窮。」
「陛下曾問過定親王爺,這本書寫得如何。」
「哦,那定親王爺如何迴答?」
「王爺答,不知兵的人,會越看越覺得妙不可言。」
「哦,哈哈哈哈。」
徐謂長指了指崔都使,倒是絲毫不見其生氣,反而感慨道:
「怕是山上的那個年輕娃娃,瞧見老夫這般的對手,也會感慨無趣乏味吧。」
隨即,
徐謂長丟下了《鄭子兵法》,拿起另一本冊子,
道:
「那老夫就不看兵書了,看看詩,幹國文聖曾罵過那位攝政王,說他將詩文之道,給玩兒成了街頭巷尾吹糖人的把戲。
其實,我最愛那位攝政王的那首滿江紅,愛的不是那句壯誌飢餐燕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而是那句: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徐謂長看著崔都使,
問道;
「崔都使,你說我大楚,日後真能有那『有朝一日』麽?」
「也不怕您笑話,我還真不擔心我大楚八百年江山社稷會亡。」
徐謂長點點頭,道:
「晉國也是這般想的。」
「得,卑職還是去巡營吧,這跟您是沒法聊了。」
崔都使走出了帳篷,
徐謂長的目光,則看向了茶幾上的燭火。
崔都使出去時,忘記將帳篷簾子收迴去,恰好外頭颳風進來,吹得燭焰開始不停搖晃,近有熄滅之勢。
徐謂長下意識地伸手想要擋住這風以保住燭焰,
可這吹進來的風在這帳篷內是打著旋兒的,
一下子,
「不是來不了,怕是壓根就沒打算來吧。」徐謂長不以為意地笑了笑,「估摸著,就等著燕人大軍越過我三索郡,剛一進他流沙郡,就準備收拾細軟跑了。」
崔都使笑著點點頭,道:「也不能全怪他們,這些年來,三索、流沙二郡因一個臨著上穀郡一個臨著範城,被吸納抽走的流民,實在是太多了。咱們這兩個郡,本就殘破了。」
「家破了,就由得賊人來和去,就完全不管了?」徐謂長反問道。
「徐徐圖之嘛。」
「不是這個理,其實,真正貴重的,不是這房子,而是這蓋房子的地,燕人,怕是還真瞧不上咱們楚風的房子。
罷了,不說那些了,崔都使今日見到了無峰山上的守備了,覺得如何?」
「極有條理。」
「哦?」
「有傳聞說,這次領軍入三索郡的,是那位燕國攝政王的長子,也就是燕國曾經那位靖南王的世子。」
「名帥之後,而且是兩位名帥之後,如此看來,倒也算是不負家教。」
「還有一件事大人您可能不知,燕人剛出上穀郡時,過渭河,曾和我大楚定親王在登岸處打了一場,定親王小負,沒能啃得下。
領兵的,正是那位靖南王世子。」
「好吧,那老夫就收迴先前的話,不出意外的話,山上那位年輕後生,應該是比老夫要懂兵事的。」
「話也不能這般說,大人您……」
「不用遮掩什麽了,臨陣之前,老夫手裏還拿著人家老子寫的兵書看,這事兒要傳出去,怕是得丟死個人不是?」
「嗬嗬。」
「哈哈。」
二人皆笑起來。
「可也是沒辦法的事啊,老夫也難,雖說眼下搜羅全郡之地,也就湊出個三萬郡兵,再發動郡城內外的百姓丁壯,也能湊來個三萬之數。
六萬人馬,要是進大澤去,怕是能混得個風生水起了,可你我心裏都清楚,擱真正的戰場上,麵對的還是燕人,其實還是不夠看的。
這本兵書上就寫著,圍困囚敵,忌四方平正,可惜啊,老夫不是不曉得這般布置會顯得很蠢,可這書裏也說了,缺一麵,得補,亦或者以少部精兵以拖延敵陣。
這些人馬,都是靠著老夫的麵子拉扯過來的,如今也就勉強維繫住一個大軍的架子。
哪邊擺著少一些,燕人一衝下山,別說抵擋了,麵對等量的燕人,他們壓根就沒一戰的勇氣,怕是早就崩逃了。
燕軍不滿萬,滿萬不可敵。
到底是誰最先說的?」
「迴大人的話,沒記錯的話,應該是那位燕國的攝政王。」
「攻心之言啊,燕人又沒三頭六臂,但這話傳久了,下麵的人也還真信了。可惜了,我大楚本有希望藉助梁地大捷扳迴劣勢的,可幹人又被那位攝政王硬生生地破了國都。
有時候,老夫也在想,國事如此的話,這接下來,又能如何?」
未等崔都使迴答,
徐太守自嘲道:
「唯有盡力罷了。」
說完,
徐太守又將那本《鄭子兵法》拿起來,翻閱起來,同時道:
「崔都使,勞您巡營了。」
「這您放心,現如今好歹是我軍聲勢壯於燕軍,倒不至於有潰兵什麽的。」
「哈哈,這就好。」
徐太守繼續看著書。
崔都使走到帳篷口,停下腳步,迴頭問道:
「大人,您覺得這本書寫得如何?」
「細品下來,字字珠璣,迴味無窮。」
「陛下曾問過定親王爺,這本書寫得如何。」
「哦,那定親王爺如何迴答?」
「王爺答,不知兵的人,會越看越覺得妙不可言。」
「哦,哈哈哈哈。」
徐謂長指了指崔都使,倒是絲毫不見其生氣,反而感慨道:
「怕是山上的那個年輕娃娃,瞧見老夫這般的對手,也會感慨無趣乏味吧。」
隨即,
徐謂長丟下了《鄭子兵法》,拿起另一本冊子,
道:
「那老夫就不看兵書了,看看詩,幹國文聖曾罵過那位攝政王,說他將詩文之道,給玩兒成了街頭巷尾吹糖人的把戲。
其實,我最愛那位攝政王的那首滿江紅,愛的不是那句壯誌飢餐燕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而是那句: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徐謂長看著崔都使,
問道;
「崔都使,你說我大楚,日後真能有那『有朝一日』麽?」
「也不怕您笑話,我還真不擔心我大楚八百年江山社稷會亡。」
徐謂長點點頭,道:
「晉國也是這般想的。」
「得,卑職還是去巡營吧,這跟您是沒法聊了。」
崔都使走出了帳篷,
徐謂長的目光,則看向了茶幾上的燭火。
崔都使出去時,忘記將帳篷簾子收迴去,恰好外頭颳風進來,吹得燭焰開始不停搖晃,近有熄滅之勢。
徐謂長下意識地伸手想要擋住這風以保住燭焰,
可這吹進來的風在這帳篷內是打著旋兒的,
一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