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了凡小和尚也提了一個要求,他不想混吃混喝地過下去,哪怕在侯府看來,他們的功勞足矣,但他依舊希望可以進行一些力所能及的勞動。
了凡小和尚掃地很勤快,再加上其偶有「手掐蘭花指」的本能,亦或者莫名的害羞,時不時地會本能地做出「小女兒」姿態,這就更討得這些婆姨們的歡心了,絲毫不覺得自己這群姊妹之間多了一個男人,更像是多了一個閨女。
小和尚沒穿袈裟,而是一身尋常衣服,幹淨整潔。
一見麵,
劉婆子身邊的一個婆姨就笑著問道;
「知了,聽說你師父昨日又收了幾個葫蘆?」
了凡小和尚麵對這個問題,有些尷尬地笑了笑。
侯府為他們師徒在奉新城置辦了小院子,而且還賜予了一筆錢財。
小和尚生活質樸,不賭不嫖,平日裏的吃食,也是素食為主,每個月侯府都會下發米麵糧油甚至是布匹等各種所需,按理說,錢財是花不出去的。
但自家師父整日渾渾噩噩的,要麽,就枯坐在院子裏一整天不動彈,但要麽,就會跑出院子,他不偷也不搶,更不會去發瘋;
但也不知道怎麽的,空緣老和尚對那葫蘆無比鍾情,走在路上,看見打酒的葫蘆,看見孩子手裏玩的葫蘆,就完全像是丟了魂一樣跟著人家一路走,跟著人家到家,甚至,跟著人家進了家門,非要人家將葫蘆給自己不可。
不偷,不搶,也不說話,就盯著你的葫蘆,對著你雙手合十。
大部分人,其實不清楚這老和尚和侯府的關係的,其實就算知道了也無所謂,該報官的還是會報官。
官差來了,也是以調解為主。
而調解的結果往往就是了凡小和尚過來,用銀錢向人家買了葫蘆,隻有葫蘆到手,師父才會一臉滿足地抱著葫蘆迴家。
第二天,可能安生了。
但第三天,師父又會出門,繼續盯著人家的葫蘆。
了凡小和尚見不得自己師父失望,就又拿銀子買。
周而復始之下,
奉新城內不少人都知道了這件事,一個「瘋」和尚,很喜歡葫蘆,「瘋」和尚還有一個徒弟,會幫他買葫蘆。
侯府腳下,治安自然是極好的,財露白了,也沒人敢起其他心思,但這直接導致了城內不少孩子,主動去外頭找葫蘆更有頭腦一點的販貨郎更是直接平價收葫蘆再賣到「瘋」和尚那裏去。
師徒倆原本住的房子格局,是侯府翻建奉新城後統一修建的那種小院兒,兩戶,加半堵牆,廚房單搭。
了凡小和尚為了照顧師父方便,晚上都是師父睡床,自己在旁邊打地鋪,空出來的那個房間,則基本堆滿了葫蘆。
侯府賞賜的錢財,基本都用來買了葫蘆,小和尚也是灑脫,大大方方地說,自己沒銀錢了,隻能拿米麵糧油來換,而且是每個月得留下師徒二人所需的才能拿出來換。
你們可以繼續送葫蘆給我師父,我給你們打欠條。
這得等到猴年馬月?
故而,那些孩童和貨郎也失去了繼續倒騰葫蘆到這裏來的動力。
但師父還是會一天隔一天地「發瘋」出去找葫蘆,好在是,這種頻率,小和尚靠掃地的收入還能支付,這件事,也就逐漸失去了熱度,但並不妨礙這些一同掃地的婆姨們經常拿這件事打趣兒小和尚。
在小和尚看來,許是因為師父曾有一個跟隨他大半輩子的飲水葫蘆,據說是師父的師父傳下來的,是師父極為鍾愛的一件隨身品,但遺失在了雪原上。
可能,師父雖然瘋了,但卻一直想求一個念想吧,就像是自己覺得師父在哪裏哪裏就是家一樣,師父也會這般想念他自己的師父吧。
劉婆子雖然上了年紀,但身體一直很硬朗,到底是被侯府二夫人三夫人一起攙扶過的老女人,也清楚自家「女婿」的不一般,雖說作威作福的事兒她幹不上手,但對手下的這些掃地婆姨們可謂是極其較真,一定要將自己劃分的街區給清掃得滿意。
哪個婆姨敢詐唬冒刺,她也會毫不猶豫地懟迴去,也不是沒得罪過人,再小的「衙門」,它裏頭的水也深,可劉婆子就這般坐在「掃地什長」的位置上巋然不動,久而久之,大家也就都習慣了。
畢竟是能住在侯府隔壁的人家,肯定不一般。
前些日子,劉婆子忙活了自己新外孫的百日,沒大半特辦,更沒收禮錢,倒是極為大方地帶著米糕、饅頭、點紅雞子來和大傢夥分。
而這日,劉婆子又帶來了不少東西,依舊是米糕、饅頭、點紅雞子。
了凡小和尚伸手接過,道謝後好奇地問道;
「這是又生了?」
旁邊一眾婆姨當即笑了起來,
劉婆子也沒好氣地啐道:
「下豬崽也沒這種下法啊,是我姑爺迴來了,百日宴就得再辦一次。」
「喲,這可真是丈母娘疼姑爺。」
「都說丈母娘看姑爺越看越喜歡,您這兒可是真比親兒子還疼啊。」
「您還有閨女麽?」
「去去去,去去去,少嘴碎,我家姑爺對我好,對我閨女好,就不興咱心疼心疼人家,這一家人過日子,就得這般貼著心互相哄著日子才能過得平順。」
理是這個理,
但能讓一向節儉的劉婆子送出去兩份百日禮且不收禮錢,也讓眾人著實好奇。
了凡小和尚掃地很勤快,再加上其偶有「手掐蘭花指」的本能,亦或者莫名的害羞,時不時地會本能地做出「小女兒」姿態,這就更討得這些婆姨們的歡心了,絲毫不覺得自己這群姊妹之間多了一個男人,更像是多了一個閨女。
小和尚沒穿袈裟,而是一身尋常衣服,幹淨整潔。
一見麵,
劉婆子身邊的一個婆姨就笑著問道;
「知了,聽說你師父昨日又收了幾個葫蘆?」
了凡小和尚麵對這個問題,有些尷尬地笑了笑。
侯府為他們師徒在奉新城置辦了小院子,而且還賜予了一筆錢財。
小和尚生活質樸,不賭不嫖,平日裏的吃食,也是素食為主,每個月侯府都會下發米麵糧油甚至是布匹等各種所需,按理說,錢財是花不出去的。
但自家師父整日渾渾噩噩的,要麽,就枯坐在院子裏一整天不動彈,但要麽,就會跑出院子,他不偷也不搶,更不會去發瘋;
但也不知道怎麽的,空緣老和尚對那葫蘆無比鍾情,走在路上,看見打酒的葫蘆,看見孩子手裏玩的葫蘆,就完全像是丟了魂一樣跟著人家一路走,跟著人家到家,甚至,跟著人家進了家門,非要人家將葫蘆給自己不可。
不偷,不搶,也不說話,就盯著你的葫蘆,對著你雙手合十。
大部分人,其實不清楚這老和尚和侯府的關係的,其實就算知道了也無所謂,該報官的還是會報官。
官差來了,也是以調解為主。
而調解的結果往往就是了凡小和尚過來,用銀錢向人家買了葫蘆,隻有葫蘆到手,師父才會一臉滿足地抱著葫蘆迴家。
第二天,可能安生了。
但第三天,師父又會出門,繼續盯著人家的葫蘆。
了凡小和尚見不得自己師父失望,就又拿銀子買。
周而復始之下,
奉新城內不少人都知道了這件事,一個「瘋」和尚,很喜歡葫蘆,「瘋」和尚還有一個徒弟,會幫他買葫蘆。
侯府腳下,治安自然是極好的,財露白了,也沒人敢起其他心思,但這直接導致了城內不少孩子,主動去外頭找葫蘆更有頭腦一點的販貨郎更是直接平價收葫蘆再賣到「瘋」和尚那裏去。
師徒倆原本住的房子格局,是侯府翻建奉新城後統一修建的那種小院兒,兩戶,加半堵牆,廚房單搭。
了凡小和尚為了照顧師父方便,晚上都是師父睡床,自己在旁邊打地鋪,空出來的那個房間,則基本堆滿了葫蘆。
侯府賞賜的錢財,基本都用來買了葫蘆,小和尚也是灑脫,大大方方地說,自己沒銀錢了,隻能拿米麵糧油來換,而且是每個月得留下師徒二人所需的才能拿出來換。
你們可以繼續送葫蘆給我師父,我給你們打欠條。
這得等到猴年馬月?
故而,那些孩童和貨郎也失去了繼續倒騰葫蘆到這裏來的動力。
但師父還是會一天隔一天地「發瘋」出去找葫蘆,好在是,這種頻率,小和尚靠掃地的收入還能支付,這件事,也就逐漸失去了熱度,但並不妨礙這些一同掃地的婆姨們經常拿這件事打趣兒小和尚。
在小和尚看來,許是因為師父曾有一個跟隨他大半輩子的飲水葫蘆,據說是師父的師父傳下來的,是師父極為鍾愛的一件隨身品,但遺失在了雪原上。
可能,師父雖然瘋了,但卻一直想求一個念想吧,就像是自己覺得師父在哪裏哪裏就是家一樣,師父也會這般想念他自己的師父吧。
劉婆子雖然上了年紀,但身體一直很硬朗,到底是被侯府二夫人三夫人一起攙扶過的老女人,也清楚自家「女婿」的不一般,雖說作威作福的事兒她幹不上手,但對手下的這些掃地婆姨們可謂是極其較真,一定要將自己劃分的街區給清掃得滿意。
哪個婆姨敢詐唬冒刺,她也會毫不猶豫地懟迴去,也不是沒得罪過人,再小的「衙門」,它裏頭的水也深,可劉婆子就這般坐在「掃地什長」的位置上巋然不動,久而久之,大家也就都習慣了。
畢竟是能住在侯府隔壁的人家,肯定不一般。
前些日子,劉婆子忙活了自己新外孫的百日,沒大半特辦,更沒收禮錢,倒是極為大方地帶著米糕、饅頭、點紅雞子來和大傢夥分。
而這日,劉婆子又帶來了不少東西,依舊是米糕、饅頭、點紅雞子。
了凡小和尚伸手接過,道謝後好奇地問道;
「這是又生了?」
旁邊一眾婆姨當即笑了起來,
劉婆子也沒好氣地啐道:
「下豬崽也沒這種下法啊,是我姑爺迴來了,百日宴就得再辦一次。」
「喲,這可真是丈母娘疼姑爺。」
「都說丈母娘看姑爺越看越喜歡,您這兒可是真比親兒子還疼啊。」
「您還有閨女麽?」
「去去去,去去去,少嘴碎,我家姑爺對我好,對我閨女好,就不興咱心疼心疼人家,這一家人過日子,就得這般貼著心互相哄著日子才能過得平順。」
理是這個理,
但能讓一向節儉的劉婆子送出去兩份百日禮且不收禮錢,也讓眾人著實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