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謝駙馬爺。」
「客氣了,都是自家人。」
先前外麵的安排,都是鄭伯爺吩咐做下的。
之所以能做到這般貼心,是因為類似的故事在鄭伯爺熟悉的歷史裏真的出現過太多太多次,無非是拿來用用罷了。
但,
氣節這種東西,
講它的時候,
往往是隻剩下它的時候。
作為最後一塊遮羞布,不講它,就完全沒其他東西可講了。
無非是一些虛名,再者,燕人國內對這些「故事」是不會感興趣的,楚人會聞之涕零;
所以,鄭伯爺不介意抬這個轎子。
但這轎子,也不是白抬的。
接下來,
就得看自己那位大舅哥的態度了。
「咱就開門見山吧,本伯是不想再打了,想要班師迴國,但這場仗,總得對國內,對朝廷,有個交代。」
這般開門見山的談判方式,讓丁亮有些猝不及防,他這次來是帶著一個使節團的,就是為了和燕人唇槍舌戰。
隻是眼下看來,這位平野伯似乎懶得浪費這個時間。
這就好辦了,
當上麵兩位人物的態度都很清晰後,
他這下麵的人,就方便多了。
當然,丁亮也沒敢將平野伯當一個傻子擅自去更改攝政王給出的條件以期為大楚減少損失;
因為丁亮清楚,眼前坐著的這位平野伯,隻會比自己更不像傻子。
作為入侵的一方,
竟然能在這時極為嫻熟地幫自己走流程,抬聲望,刷故事,這等手腕和心計,證明對方不僅僅會打仗,哪怕是在朝堂上混,也必然會出頭,絕對不能當作一個尋常武夫去對待。
關鍵時刻,喜歡畫蛇添足的人,往往不是聰明人,而是自以為聰明的人。
所以,
丁亮直接將攝政王的底線說了出來:
「鎮南關,可以移交給……駙馬爺您。
上穀郡,也會移交給燕國。我楚軍撤迴渭河以南,燕軍同時得保證年大將軍的兵馬安全過渭河。」
其實,鎮南關那裏糧道被斷雖說是事實,但其關內,應該先前就儲備了一批糧草,吃,是吃不了多久的,但如果年堯真拿出來當年屈天南守玉盤城兩腳羊都抓來吃的狠辣勁兒,還是能夠在那裏死磕很長時間的。
與此同時,攝政王必定會徵調各路楚軍,為接應鎮南關的年堯不惜任何代價。
因為現在看來,年堯這一部,是攝政王用來清掃國內的依仗,他是斷不可能接受年堯那一路兵馬就這般敗亡的結果的。
再者,年堯本身也是一名極為優秀的帥才,眼下靖南軍本部精銳,也就是最能打的十多萬鐵騎分成兩部分,大頭在自己這裏,另外一部分在黃古縣的羅陵那裏,還要用來陪獨孤牧繞圈圈。
另外,李富勝在內的幾隻能打的部隊,也都過了渭河進入了楚國其他區域開拓戰局。
所以,留在上穀郡監視鎮南關的燕軍雖然不少,但若是年堯領著數十萬「歸心似箭」的楚軍出城往家跑,那裏的燕軍能否成功阻截下來,還真不好說。
最好的結果,也就是讓年堯斷尾求生,付出一定代價讓一部斷後,主力跳出來。
最差的結果則就是年堯在上穀郡來一場對燕軍的反擊戰,燕軍吃一場敗仗。
不管怎樣,這之後,一旦年堯那一部騰出手來,接下來,燕軍和楚軍將在廣袤的楚國北方疆域進行著近乎是無休止的廝殺征戰。
燕軍沒打算占據地盤,沒打算經營,所以隻是作騎兵突進,楚人占據主場之利,就是野戰能力上比不過燕軍,但完全可以用時間和空間去換取主動權。
總之,
再打下去,
除非鄭伯爺能夠有信心代替靖南王強行捏合各路燕軍,來幾次當初望江江畔擊潰野人王主力的大捷,將楚人主力打崩個幾次,徹底蕩平整個楚國北部所有可以威脅到己方的楚軍力量,否則,這場仗就註定得是糊塗仗。
況且,楚人不傻,那麽多例子在前,怎麽可能會傻乎乎地集結主力出來和你燕人拚幾波決戰?
也因此,鎮南關平穩交接,是建立在時下局勢之下的一種妥協,不存在誰單純付出不付出的問題。
這和當年玉盤城下屈天南投降是兩碼事。
燕人想撤,楚人想早點了結這場戰局,大家的需求,是一致的。
但,
談判嘛,
作為名義上也是實際上的戰勝方,
鄭伯爺並不會這般的知足,有便宜不占王八蛋。
「本伯以為,還是太簡略了些。」
「駙馬爺放心,派使節去燕京向燕皇陛下遞交求和國書,同時,納歲幣,稱子侄,這些事情,我家攝政王都應允了。」
意思就是,官麵上的文章,我們會做好的,無非就是個麵子的問題。
鄭凡搖搖頭,道:
「還是不夠,楚人違背道義在先,派刺客刺殺我大燕陛下,人神共怒,怎能就此輕飄飄地了結?」
「駙馬爺,那件刺殺到底是怎麽迴事兒,您心裏沒有數麽?」
「你的意思是說本伯不講道理?」
「不敢,不敢。」
「本伯就是在不講道理,怎麽了?」
「這……」
「古往今來,兩國邦交,說白了,無非是誰拳頭大誰的道理就越大。」
「客氣了,都是自家人。」
先前外麵的安排,都是鄭伯爺吩咐做下的。
之所以能做到這般貼心,是因為類似的故事在鄭伯爺熟悉的歷史裏真的出現過太多太多次,無非是拿來用用罷了。
但,
氣節這種東西,
講它的時候,
往往是隻剩下它的時候。
作為最後一塊遮羞布,不講它,就完全沒其他東西可講了。
無非是一些虛名,再者,燕人國內對這些「故事」是不會感興趣的,楚人會聞之涕零;
所以,鄭伯爺不介意抬這個轎子。
但這轎子,也不是白抬的。
接下來,
就得看自己那位大舅哥的態度了。
「咱就開門見山吧,本伯是不想再打了,想要班師迴國,但這場仗,總得對國內,對朝廷,有個交代。」
這般開門見山的談判方式,讓丁亮有些猝不及防,他這次來是帶著一個使節團的,就是為了和燕人唇槍舌戰。
隻是眼下看來,這位平野伯似乎懶得浪費這個時間。
這就好辦了,
當上麵兩位人物的態度都很清晰後,
他這下麵的人,就方便多了。
當然,丁亮也沒敢將平野伯當一個傻子擅自去更改攝政王給出的條件以期為大楚減少損失;
因為丁亮清楚,眼前坐著的這位平野伯,隻會比自己更不像傻子。
作為入侵的一方,
竟然能在這時極為嫻熟地幫自己走流程,抬聲望,刷故事,這等手腕和心計,證明對方不僅僅會打仗,哪怕是在朝堂上混,也必然會出頭,絕對不能當作一個尋常武夫去對待。
關鍵時刻,喜歡畫蛇添足的人,往往不是聰明人,而是自以為聰明的人。
所以,
丁亮直接將攝政王的底線說了出來:
「鎮南關,可以移交給……駙馬爺您。
上穀郡,也會移交給燕國。我楚軍撤迴渭河以南,燕軍同時得保證年大將軍的兵馬安全過渭河。」
其實,鎮南關那裏糧道被斷雖說是事實,但其關內,應該先前就儲備了一批糧草,吃,是吃不了多久的,但如果年堯真拿出來當年屈天南守玉盤城兩腳羊都抓來吃的狠辣勁兒,還是能夠在那裏死磕很長時間的。
與此同時,攝政王必定會徵調各路楚軍,為接應鎮南關的年堯不惜任何代價。
因為現在看來,年堯這一部,是攝政王用來清掃國內的依仗,他是斷不可能接受年堯那一路兵馬就這般敗亡的結果的。
再者,年堯本身也是一名極為優秀的帥才,眼下靖南軍本部精銳,也就是最能打的十多萬鐵騎分成兩部分,大頭在自己這裏,另外一部分在黃古縣的羅陵那裏,還要用來陪獨孤牧繞圈圈。
另外,李富勝在內的幾隻能打的部隊,也都過了渭河進入了楚國其他區域開拓戰局。
所以,留在上穀郡監視鎮南關的燕軍雖然不少,但若是年堯領著數十萬「歸心似箭」的楚軍出城往家跑,那裏的燕軍能否成功阻截下來,還真不好說。
最好的結果,也就是讓年堯斷尾求生,付出一定代價讓一部斷後,主力跳出來。
最差的結果則就是年堯在上穀郡來一場對燕軍的反擊戰,燕軍吃一場敗仗。
不管怎樣,這之後,一旦年堯那一部騰出手來,接下來,燕軍和楚軍將在廣袤的楚國北方疆域進行著近乎是無休止的廝殺征戰。
燕軍沒打算占據地盤,沒打算經營,所以隻是作騎兵突進,楚人占據主場之利,就是野戰能力上比不過燕軍,但完全可以用時間和空間去換取主動權。
總之,
再打下去,
除非鄭伯爺能夠有信心代替靖南王強行捏合各路燕軍,來幾次當初望江江畔擊潰野人王主力的大捷,將楚人主力打崩個幾次,徹底蕩平整個楚國北部所有可以威脅到己方的楚軍力量,否則,這場仗就註定得是糊塗仗。
況且,楚人不傻,那麽多例子在前,怎麽可能會傻乎乎地集結主力出來和你燕人拚幾波決戰?
也因此,鎮南關平穩交接,是建立在時下局勢之下的一種妥協,不存在誰單純付出不付出的問題。
這和當年玉盤城下屈天南投降是兩碼事。
燕人想撤,楚人想早點了結這場戰局,大家的需求,是一致的。
但,
談判嘛,
作為名義上也是實際上的戰勝方,
鄭伯爺並不會這般的知足,有便宜不占王八蛋。
「本伯以為,還是太簡略了些。」
「駙馬爺放心,派使節去燕京向燕皇陛下遞交求和國書,同時,納歲幣,稱子侄,這些事情,我家攝政王都應允了。」
意思就是,官麵上的文章,我們會做好的,無非就是個麵子的問題。
鄭凡搖搖頭,道:
「還是不夠,楚人違背道義在先,派刺客刺殺我大燕陛下,人神共怒,怎能就此輕飄飄地了結?」
「駙馬爺,那件刺殺到底是怎麽迴事兒,您心裏沒有數麽?」
「你的意思是說本伯不講道理?」
「不敢,不敢。」
「本伯就是在不講道理,怎麽了?」
「這……」
「古往今來,兩國邦交,說白了,無非是誰拳頭大誰的道理就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