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戰神皇叔下嫁小蠻王後 作者:埃熵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春日將盡, 百花衰敗。
鶴拓城的天氣不似中原, 即便春海棠零落成泥,還有如茵碧草和四季常紅的樹牡丹。
入夏的這日,整個南境下了很大一場雨。
雷聲轟鳴、青白色的閃電劃破天穹,榆川水漲, 騰起的濃濃白霧將河中的瀛海山整個吞沒。淩冽坐在樹屋窗前, 遠遠看著壓低黑雲下的滾滾河水,心中有一股說不出的煩悶壓抑。
嘩嘩水響, 幾乎將整片南境大陸都籠罩在了灰蒙蒙的紗帳裏。聽伊赤姆說,盛夏南境多暴雨, 很容易形成山洪,衝垮堤壩和房屋。
烏宇恬風這一日上, 也是早早就去了殿閣,同眾人商量著加固各處易澇的地方。
這樣陰沉的下雨天, 身邊又沒有那個金燦燦的小太陽, 淩冽難免心中悒悒, 忍不住地思索著京城、外戚、閹黨之間的勾心鬥角, 還有環伺在北境的戎狄——
在他第三次壓下眉心時,守在一旁的元宵終於忍不住, 他上前來給淩冽換了一盞熱茶, 小聲道:“王爺, 雖然您的腿傷恢複得不錯,但……憂思總是傷神,您歇一會兒, 別想了。”
淩冽捧著茶盞,無奈一笑,“行, 就你愛嘮叨。”
元宵抿抿嘴,“……待會兒王妃迴來,要是看見您苦著一張臉,我可要挨罵的。”
“哦?”淩冽好笑,“從前不都是我們家小元管事罵他的麽?”
元宵噎了一噎,羞臊地叫了聲“王爺”,正欲開口分辨什麽,樹屋的門就被從外推開,急匆匆走進來的影五甚至連身上的衣衫都沒來得及換,他渾身濕透、高高紮起的發髻有些散亂,“王爺,戎狄發兵了——”
淩冽深吸一口氣、麵色微沉,倒是元宵手中的茶碗應聲而落、濺起了好大的水花。
三日前,新任戎王伊稚查率部奇襲、不宣而戰,直越過北戎山攻到雲州城門下。雲州城門上的士兵,遠遠看見遠處浩浩蕩蕩壓境的戎狄騎兵,一個個都慌了神,忙著人往上封處報——
他們的上封是從江南調過來的,在江南匪禍中屢建奇功,最終卻陰差陽錯被調任到了這裏。上封得了消息,當即調撥人手嚴防死守,並欲讓人去找雲州太守,讓他加急給京城求援。
結果,雲州太守當麵滿口答應,轉頭就命家眷收拾了金銀細軟南奔,守城的上封隻能讓人往東北大營求援,在挑選前往求援的士兵時,他原本選中了在雲州五六年的韓鄉晨。
可話音剛落,其他士兵就冷笑道:“大人若選他,隻怕也會落得和當年鎮北軍一樣的下場。”
聽見鎮北軍三個字,素來欣賞韓鄉晨的上封瞬間變了臉色,他一把揪住韓鄉晨前襟,“當年!便是你、你延誤的戰機,害死郭雲老將軍一家麽?!”
被人當眾拆穿,韓鄉晨麵色漲得通紅,他還沒說什麽,旁邊的士兵就七嘴八舌地將他的那些破事兒抖落——說他原本是郭老將軍的得意門生,後來前往雲州求援,卻在半路上喝醉了酒、貽誤戰機,以至大軍全軍覆沒。
士兵們從前不說,隻是不屑於背後議論這小人,如今見上封竟叫此人求援,他們便紛紛跳出來,憤怒地指責韓鄉晨,用盡了他們此生知道的最惡毒的詞。
上封聽著,明明已揚起了拳頭,最終卻隻是恨恨將他推開,沒多說什麽,另外換了人,然後就再也沒看韓鄉晨一眼。
韓鄉晨被推得跌坐在地,眼看著那群士兵拿起長|槍、披上鎧甲湧上城樓,他張了張口,想說對麵是數十萬記的戎狄鐵騎,即便東北大營馳援、京中派出援兵,也得一兩日後。
而雲州軍備落後、人手凋零,根本擋不住戎狄一時半刻。
他想叫住上封、叫住那群從來看不起他的士兵,可仿佛又從他們那慨然而走的背影中,看見了昔日的恩師、看見了郭鸞聲、郭鸞鄰兩兄弟,看見了北寧王,看見了曾經一起並肩作戰的鎮北軍。
韓鄉晨僵硬地呆坐了一會兒,眼中閃過數抹複雜的神情,最終,他咬咬牙站起身來,倉皇地騎馬、丟下了城中的小妻子,直接加入了南下逃命的百姓裏——
一日後,雲州城破。
伊稚查下令屠城,雲州守城的士兵悉數戰死,前往東北大營求援的小兵,也在半路上被戎狄截獲、腦袋砍下來掛在馬背上帶迴。熊熊烈火焚燒,將這座矗立在北方數百年的城市化成了一片焦土。
而那些送往京城的軍報、急報,卻沒有一封順利送呈到小皇帝麵前,也沒有一封送上朝堂。
小皇帝和滿朝文武,直到戎狄大軍勢如破竹地揮師南下、連下北方數州郡、扣響京城北大門時,才得知這消息——素來在朝堂上高談闊論的文臣們白著臉,開始指責守邊武將的失察;而武將則諷刺文官隻管在朝堂上耍嘴皮子,大亂來時隻知相互指責。
朝廷上亂作一團,京中人心惶惶,可小皇帝淩玜卻下詔讓大太監黃憂勤守城,自己帶著金銀珠寶,由禁軍指揮使護送連夜南奔,甚至都沒顧得上宮中的母親和祖母。
朝臣中,原還有幾個欲戰、想要同戎狄拚個你死我活的,但當他們得知小皇帝棄城逃亡、將京城大事全權交給一個太監時,也是心有戚戚,幾位老將軍霎時老了好幾歲,最終也隻能吩咐家眷收拾東西、南避江南。
從影五帶迴來的急報看,守在北境的翰墨,一早也給東北大營和京城送了急報,可惜,東北大營的守將古板守舊,宣城沒有聖旨就絕不擅動,而送往京中的急報,卻是石沉大海。
淩冽皺眉,覺得其間必有貓膩,讓影五繼續說下去。
原來,小皇帝淩玜南逃時,心中竟還有算計——他明麵上將調兵統帥之權交給黃憂勤,以彰顯他對這人的信任,但守城這份差事並不好當。
戎狄鐵騎逼人,無論黃憂勤守不守得住、他將來都能找借口除掉這個肘腋之患。
小皇帝算計得頂頂好,卻不料,就在他南下行至齊魯之地時,京中卻傳來消息,稱黃憂勤並未守城,而是在戎狄大軍壓境時,直接下令打開了城門。
更有人見那太監,一改從前彎腰駝背、滿臉諂媚之模樣——挺直身板,走到戎王伊稚查麵前屈膝跪下,行了最標準的草原大禮,更用他那副極尖的太監嗓流利地說出了戎狄翟語。
這消息駭得小皇帝當場昏厥、發起高熱,再著人細查,才發現——
那黃憂勤,本是戎狄羯摩部落族人,在各部混戰中為二太子所救,從七歲到九歲一直養在伊稚查身邊,後來為了報恩,二太子將他送入中原,故意尋了個賴賭的潑皮養父掩人耳目,取了中原漢名:“黃小林”。
“黃小林”入宮後,因精明伶俐而被賜名“憂勤”,先後侍元徽、明真、建初三朝,最終來到小皇帝身邊,成了他信重的大太監,並掌朱批之權,便是他、扣下了所有送往京中的軍報和密信。
淩冽聽著,險些捏碎了手中的茶碗。
他氣得渾身顫抖,忍了又忍,終於還是找迴了理智,將手中茶碗重重地擱到一旁——
“黃憂勤”十一歲入宮,竟在中原宮廷內蟄伏了整整二十四年而無人察覺。他是被父皇親自拔擢到太子東宮的,又因為伺候得好,被皇兄留給了小皇帝淩玜……
誰說戎狄野蠻不知謀算?!
這二太子心機之深,讓人後背發涼。
前世,舒家並沒有被逼造反,戎狄發之時,外戚和閹黨在京中掣肘,最終,黃憂勤陪小皇帝南下,剩下外戚舒家則是聯合其他大家族登船浮海,舒明義死守,卻都沒能攔住戎狄鐵騎南下。
如今,小皇帝逼著舒家造反,自己又舍棄黃憂勤南逃,反而給了戎狄可趁之機——姓黃的一早調開了京城守軍,而部分精兵又被舒明義帶著南下剿匪,少了前世那個死守城樓的小將軍,伊稚查隻用了半日,就攻下了京城。
在草原上,伊稚查還約束著手下,不叫他們不要傷害無辜的牧民。
進入中原皇城後,他卻隻是笑著下令屠城,讓手底下人放開手腳——金銀珠寶、女人都各憑本事,城內一時血流成河,宮禁內也多是女子慘唿。
原本金碧輝煌的宮禁,瞬間成了人間煉獄。
小皇帝淩玜隻有八歲,後宮尚未選秀,宮中隻有宮女和前朝妃嬪。
可憐太妃們四散躲藏,最終還是被那幫魁梧的戎狄猛士捉出來,撕碎了身上的綾羅綢緞、打散了滿頭的珠翠。而小皇帝的生母舒氏太後,雖名“太後”,卻也隻得三十歲,尚未過壽,便被拖出去壓在了冰冷的石磚上。
這時候的戎狄猛士們,哪裏管這些女人是尊貴還是低賤,隻管她們是泄|欲的戰利品——
舒太後是被他們生折磨死的,幾位太妃也是渾身狼藉地倒在了血泊裏。
城內、宮中的女眷皆遭此禍,奇怪的是,被幽閉在冷宮內的舒氏太皇太後卻幸免於。,戎狄二太子沒殺她,反而叫人好吃好喝地供著她,似乎是有人故意保下了她的性命。
影五抹了一把臉,雙目已經赤紅,他自看不上小皇帝和各個高門南逃的行徑,卻更憤慨這幫畜生的所作所為。隻是現在生氣也無用,還需盡快想辦法、組織人反抗才是。
“翰墨大人已啟程前往東北大營,希望能親自說服守軍,”影五頓了頓,“羽書大人則離開了京城去了魯地,魯郡太守季鴻倒早早下令全城戒備,並往中原青州、秦州等地送信求援。”
聽見“季鴻”二字,淩冽想起來這位就是前世那位探花、如今的“狀元郎”,他讓羽書與之交好,在他調任到魯郡時,也隻讓羽書提點他、防備今年上的蝗災。
結果,陰錯陽差,蝗災未生,季鴻為防蟲患囤下來錢糧反成了前線最緊的物資,以至於羽書剛到魯郡,還被季鴻苦笑著問了一句,是不是他身後有未卜先知的高人。
淩冽捏了捏手指,歎了一息——
第81章
建初二年, 立夏。
淺紅的日光灑滿了江陽城南郊的一片空地, 也染紅了空地上數以萬計的蠻國軍帳。
中軍帳內,淩冽剛起身,烏宇恬風卻已帶著阿虎在附近跑了一圈,挑開簾帳的小蠻王披著漫天紅霞, 金燦燦的長卷發讓他看上去整個人都在發光。
“哥哥醒啦?”
淩冽揉揉眼, 打了個哈欠,見小蠻子身上掛著汗, 便衝他招招手,尋塊巾帕幫他擦幹。烏宇恬風乖乖坐到床邊, 將毛茸茸的大腦袋蹭他肩膀上,閉上眼睛、任他施為。
蜀中天氣與南境相似, 一日之內溫差極大:早晚冰寒若晚秋,午時悶熱如盛夏。烏宇恬風的腦袋上沾染了晨露, 蹭在臉上有些涼。
淩冽拿眼橫他, “小孩子都知道不能掛著汗吹風了……”
烏宇恬風嘿嘿笑, 伸出手圈他的腰。
他們自鶴拓城港口登舟, 乘坐蛇首龍紋的三帆大船沿榆川、金沙江北上,烏宇恬風點了朗達、基寧和遂耶三部相隨, 留下風、闞兩部駐守殿閣。
這次, 他沒帶伊赤姆, 讓人留下幫烏宇洛應對開鑿水渠一事。
除了戰象、戰狼和弓|弩|車,烏宇恬風還帶了一隊從百越新進的軍馬,以備不時之需。
蠻國與中原僅有一江之隔, 北岸是蜀地益州郡下江陽城,烏宇恬風原以為登岸就會有一場惡戰,怎料, 江陽城主直接打開城門高接遠迎——若非淩冽拒絕,他還妄圖備下流水席,給整個大軍接風洗塵。
最終,盛情難卻,淩冽隻帶上烏宇恬風到江陽城主家用便飯。
那江陽城主四十歲上下,留著一抹長及胸口的山羊胡,眼睛很小,愛笑,對淩冽十分殷勤,端茶倒水等事皆是親力親為,更準備了一頭小豬綁在院中,準備晚飯時親自操刀、宰來給他吃。
烏宇恬風盯著那城主的背影,若有所思地眯起了眼睛。
江陽城主陪著他們說了一會兒話後,便起身、笑著衝淩冽拱手、讓他們寬坐,他去準備晚飯。臨走到門口,城主又紅著臉解釋道:“原該請內子出來陪二位的,但、但她……好賭,今晨往城中買酒,至今未歸,隻怕又貪玩誤了,還請兩位勿怪……”
淩冽笑著擺擺手,這江陽城主懼內,他早就知道。
等江陽城主走遠了,烏宇恬風才問道:“哥哥,他是不是……喜歡你啊?”
“……噗?!”淩冽險些噴了口中的茶湯,“胡說什麽呢?人有老婆有孩子的。”
烏宇恬風卻撅起嘴來,“可他總看著哥哥你笑得怪怪的,還親自替你殺小豬、下廚做飯給你吃……這不是喜歡你、想討你歡心是什麽?”
“……”擱下茶碗,淩冽撣撣前襟起身,他刮了小蠻王鼻子一下,“我就是個饞鬼麽?”
烏宇恬風從後擁住他,“那哥哥告訴我,他憑什麽對你這麽好?”
淩冽斜他一眼,“在你眼裏,怎麽什麽人都要喜歡我?”
“自然是因為哥哥生得好,”烏宇恬風緊了緊手臂,“中原辣麽多壞蛋,哥哥可不許背著我偷腥!”
偷腥?
淩冽好笑,這小醋壇子的中原官話倒說得愈發好了。
“哥哥笑什麽,我跟你說真的。”
淩冽搖搖頭,轉身捏他臉頰一下,才說——從前,江陽城主上京辦事,因不懂京中高門相互傾軋的規矩,不慎叫人設計下獄,最終他的家人托到了當時還是七皇子的淩冽,這才將人給救出來。
“哪就成喜歡了?”
烏宇恬風哼了一聲,卻還是纏著淩冽,又討了兩個親親。
日暮時分,城主夫人從城外趕迴,她指尖挑著個紅粉流蘇的荷包,身上是一身橘色百褶裙,雲鬢歪斜、笑靨如花,還未進門,就遠遠扯開嗓吆喝,“當家的——!快出來看我給你帶迴來啷樣好東西!”
烏宇恬風和淩冽兩人正相擁著立在蓮池前,聽見女人聲音,淩冽下意識從烏宇恬風懷中脫出。
而江陽城主急急跑出,手中還捏著一柄染血的殺豬刀。
女人笑盈盈走進來,一見著淩冽和烏宇恬風兩個,她愣了一下,而後笑起來,“二位就是當家的請來的貴客吧?那二位有口福了,今天我可贏了不少,青梅酒管夠!”
烏宇恬風眨眨眼,疑惑地看向淩冽。
而淩冽隻含笑看著那夫人身後兩輛小板車,一輛堆滿了酒壇子,一輛則擺著各式各樣的綾羅綢緞。
江陽城主抱歉地衝兩人點點頭,“王爺,這位是內子。”
鶴拓城的天氣不似中原, 即便春海棠零落成泥,還有如茵碧草和四季常紅的樹牡丹。
入夏的這日,整個南境下了很大一場雨。
雷聲轟鳴、青白色的閃電劃破天穹,榆川水漲, 騰起的濃濃白霧將河中的瀛海山整個吞沒。淩冽坐在樹屋窗前, 遠遠看著壓低黑雲下的滾滾河水,心中有一股說不出的煩悶壓抑。
嘩嘩水響, 幾乎將整片南境大陸都籠罩在了灰蒙蒙的紗帳裏。聽伊赤姆說,盛夏南境多暴雨, 很容易形成山洪,衝垮堤壩和房屋。
烏宇恬風這一日上, 也是早早就去了殿閣,同眾人商量著加固各處易澇的地方。
這樣陰沉的下雨天, 身邊又沒有那個金燦燦的小太陽, 淩冽難免心中悒悒, 忍不住地思索著京城、外戚、閹黨之間的勾心鬥角, 還有環伺在北境的戎狄——
在他第三次壓下眉心時,守在一旁的元宵終於忍不住, 他上前來給淩冽換了一盞熱茶, 小聲道:“王爺, 雖然您的腿傷恢複得不錯,但……憂思總是傷神,您歇一會兒, 別想了。”
淩冽捧著茶盞,無奈一笑,“行, 就你愛嘮叨。”
元宵抿抿嘴,“……待會兒王妃迴來,要是看見您苦著一張臉,我可要挨罵的。”
“哦?”淩冽好笑,“從前不都是我們家小元管事罵他的麽?”
元宵噎了一噎,羞臊地叫了聲“王爺”,正欲開口分辨什麽,樹屋的門就被從外推開,急匆匆走進來的影五甚至連身上的衣衫都沒來得及換,他渾身濕透、高高紮起的發髻有些散亂,“王爺,戎狄發兵了——”
淩冽深吸一口氣、麵色微沉,倒是元宵手中的茶碗應聲而落、濺起了好大的水花。
三日前,新任戎王伊稚查率部奇襲、不宣而戰,直越過北戎山攻到雲州城門下。雲州城門上的士兵,遠遠看見遠處浩浩蕩蕩壓境的戎狄騎兵,一個個都慌了神,忙著人往上封處報——
他們的上封是從江南調過來的,在江南匪禍中屢建奇功,最終卻陰差陽錯被調任到了這裏。上封得了消息,當即調撥人手嚴防死守,並欲讓人去找雲州太守,讓他加急給京城求援。
結果,雲州太守當麵滿口答應,轉頭就命家眷收拾了金銀細軟南奔,守城的上封隻能讓人往東北大營求援,在挑選前往求援的士兵時,他原本選中了在雲州五六年的韓鄉晨。
可話音剛落,其他士兵就冷笑道:“大人若選他,隻怕也會落得和當年鎮北軍一樣的下場。”
聽見鎮北軍三個字,素來欣賞韓鄉晨的上封瞬間變了臉色,他一把揪住韓鄉晨前襟,“當年!便是你、你延誤的戰機,害死郭雲老將軍一家麽?!”
被人當眾拆穿,韓鄉晨麵色漲得通紅,他還沒說什麽,旁邊的士兵就七嘴八舌地將他的那些破事兒抖落——說他原本是郭老將軍的得意門生,後來前往雲州求援,卻在半路上喝醉了酒、貽誤戰機,以至大軍全軍覆沒。
士兵們從前不說,隻是不屑於背後議論這小人,如今見上封竟叫此人求援,他們便紛紛跳出來,憤怒地指責韓鄉晨,用盡了他們此生知道的最惡毒的詞。
上封聽著,明明已揚起了拳頭,最終卻隻是恨恨將他推開,沒多說什麽,另外換了人,然後就再也沒看韓鄉晨一眼。
韓鄉晨被推得跌坐在地,眼看著那群士兵拿起長|槍、披上鎧甲湧上城樓,他張了張口,想說對麵是數十萬記的戎狄鐵騎,即便東北大營馳援、京中派出援兵,也得一兩日後。
而雲州軍備落後、人手凋零,根本擋不住戎狄一時半刻。
他想叫住上封、叫住那群從來看不起他的士兵,可仿佛又從他們那慨然而走的背影中,看見了昔日的恩師、看見了郭鸞聲、郭鸞鄰兩兄弟,看見了北寧王,看見了曾經一起並肩作戰的鎮北軍。
韓鄉晨僵硬地呆坐了一會兒,眼中閃過數抹複雜的神情,最終,他咬咬牙站起身來,倉皇地騎馬、丟下了城中的小妻子,直接加入了南下逃命的百姓裏——
一日後,雲州城破。
伊稚查下令屠城,雲州守城的士兵悉數戰死,前往東北大營求援的小兵,也在半路上被戎狄截獲、腦袋砍下來掛在馬背上帶迴。熊熊烈火焚燒,將這座矗立在北方數百年的城市化成了一片焦土。
而那些送往京城的軍報、急報,卻沒有一封順利送呈到小皇帝麵前,也沒有一封送上朝堂。
小皇帝和滿朝文武,直到戎狄大軍勢如破竹地揮師南下、連下北方數州郡、扣響京城北大門時,才得知這消息——素來在朝堂上高談闊論的文臣們白著臉,開始指責守邊武將的失察;而武將則諷刺文官隻管在朝堂上耍嘴皮子,大亂來時隻知相互指責。
朝廷上亂作一團,京中人心惶惶,可小皇帝淩玜卻下詔讓大太監黃憂勤守城,自己帶著金銀珠寶,由禁軍指揮使護送連夜南奔,甚至都沒顧得上宮中的母親和祖母。
朝臣中,原還有幾個欲戰、想要同戎狄拚個你死我活的,但當他們得知小皇帝棄城逃亡、將京城大事全權交給一個太監時,也是心有戚戚,幾位老將軍霎時老了好幾歲,最終也隻能吩咐家眷收拾東西、南避江南。
從影五帶迴來的急報看,守在北境的翰墨,一早也給東北大營和京城送了急報,可惜,東北大營的守將古板守舊,宣城沒有聖旨就絕不擅動,而送往京中的急報,卻是石沉大海。
淩冽皺眉,覺得其間必有貓膩,讓影五繼續說下去。
原來,小皇帝淩玜南逃時,心中竟還有算計——他明麵上將調兵統帥之權交給黃憂勤,以彰顯他對這人的信任,但守城這份差事並不好當。
戎狄鐵騎逼人,無論黃憂勤守不守得住、他將來都能找借口除掉這個肘腋之患。
小皇帝算計得頂頂好,卻不料,就在他南下行至齊魯之地時,京中卻傳來消息,稱黃憂勤並未守城,而是在戎狄大軍壓境時,直接下令打開了城門。
更有人見那太監,一改從前彎腰駝背、滿臉諂媚之模樣——挺直身板,走到戎王伊稚查麵前屈膝跪下,行了最標準的草原大禮,更用他那副極尖的太監嗓流利地說出了戎狄翟語。
這消息駭得小皇帝當場昏厥、發起高熱,再著人細查,才發現——
那黃憂勤,本是戎狄羯摩部落族人,在各部混戰中為二太子所救,從七歲到九歲一直養在伊稚查身邊,後來為了報恩,二太子將他送入中原,故意尋了個賴賭的潑皮養父掩人耳目,取了中原漢名:“黃小林”。
“黃小林”入宮後,因精明伶俐而被賜名“憂勤”,先後侍元徽、明真、建初三朝,最終來到小皇帝身邊,成了他信重的大太監,並掌朱批之權,便是他、扣下了所有送往京中的軍報和密信。
淩冽聽著,險些捏碎了手中的茶碗。
他氣得渾身顫抖,忍了又忍,終於還是找迴了理智,將手中茶碗重重地擱到一旁——
“黃憂勤”十一歲入宮,竟在中原宮廷內蟄伏了整整二十四年而無人察覺。他是被父皇親自拔擢到太子東宮的,又因為伺候得好,被皇兄留給了小皇帝淩玜……
誰說戎狄野蠻不知謀算?!
這二太子心機之深,讓人後背發涼。
前世,舒家並沒有被逼造反,戎狄發之時,外戚和閹黨在京中掣肘,最終,黃憂勤陪小皇帝南下,剩下外戚舒家則是聯合其他大家族登船浮海,舒明義死守,卻都沒能攔住戎狄鐵騎南下。
如今,小皇帝逼著舒家造反,自己又舍棄黃憂勤南逃,反而給了戎狄可趁之機——姓黃的一早調開了京城守軍,而部分精兵又被舒明義帶著南下剿匪,少了前世那個死守城樓的小將軍,伊稚查隻用了半日,就攻下了京城。
在草原上,伊稚查還約束著手下,不叫他們不要傷害無辜的牧民。
進入中原皇城後,他卻隻是笑著下令屠城,讓手底下人放開手腳——金銀珠寶、女人都各憑本事,城內一時血流成河,宮禁內也多是女子慘唿。
原本金碧輝煌的宮禁,瞬間成了人間煉獄。
小皇帝淩玜隻有八歲,後宮尚未選秀,宮中隻有宮女和前朝妃嬪。
可憐太妃們四散躲藏,最終還是被那幫魁梧的戎狄猛士捉出來,撕碎了身上的綾羅綢緞、打散了滿頭的珠翠。而小皇帝的生母舒氏太後,雖名“太後”,卻也隻得三十歲,尚未過壽,便被拖出去壓在了冰冷的石磚上。
這時候的戎狄猛士們,哪裏管這些女人是尊貴還是低賤,隻管她們是泄|欲的戰利品——
舒太後是被他們生折磨死的,幾位太妃也是渾身狼藉地倒在了血泊裏。
城內、宮中的女眷皆遭此禍,奇怪的是,被幽閉在冷宮內的舒氏太皇太後卻幸免於。,戎狄二太子沒殺她,反而叫人好吃好喝地供著她,似乎是有人故意保下了她的性命。
影五抹了一把臉,雙目已經赤紅,他自看不上小皇帝和各個高門南逃的行徑,卻更憤慨這幫畜生的所作所為。隻是現在生氣也無用,還需盡快想辦法、組織人反抗才是。
“翰墨大人已啟程前往東北大營,希望能親自說服守軍,”影五頓了頓,“羽書大人則離開了京城去了魯地,魯郡太守季鴻倒早早下令全城戒備,並往中原青州、秦州等地送信求援。”
聽見“季鴻”二字,淩冽想起來這位就是前世那位探花、如今的“狀元郎”,他讓羽書與之交好,在他調任到魯郡時,也隻讓羽書提點他、防備今年上的蝗災。
結果,陰錯陽差,蝗災未生,季鴻為防蟲患囤下來錢糧反成了前線最緊的物資,以至於羽書剛到魯郡,還被季鴻苦笑著問了一句,是不是他身後有未卜先知的高人。
淩冽捏了捏手指,歎了一息——
第81章
建初二年, 立夏。
淺紅的日光灑滿了江陽城南郊的一片空地, 也染紅了空地上數以萬計的蠻國軍帳。
中軍帳內,淩冽剛起身,烏宇恬風卻已帶著阿虎在附近跑了一圈,挑開簾帳的小蠻王披著漫天紅霞, 金燦燦的長卷發讓他看上去整個人都在發光。
“哥哥醒啦?”
淩冽揉揉眼, 打了個哈欠,見小蠻子身上掛著汗, 便衝他招招手,尋塊巾帕幫他擦幹。烏宇恬風乖乖坐到床邊, 將毛茸茸的大腦袋蹭他肩膀上,閉上眼睛、任他施為。
蜀中天氣與南境相似, 一日之內溫差極大:早晚冰寒若晚秋,午時悶熱如盛夏。烏宇恬風的腦袋上沾染了晨露, 蹭在臉上有些涼。
淩冽拿眼橫他, “小孩子都知道不能掛著汗吹風了……”
烏宇恬風嘿嘿笑, 伸出手圈他的腰。
他們自鶴拓城港口登舟, 乘坐蛇首龍紋的三帆大船沿榆川、金沙江北上,烏宇恬風點了朗達、基寧和遂耶三部相隨, 留下風、闞兩部駐守殿閣。
這次, 他沒帶伊赤姆, 讓人留下幫烏宇洛應對開鑿水渠一事。
除了戰象、戰狼和弓|弩|車,烏宇恬風還帶了一隊從百越新進的軍馬,以備不時之需。
蠻國與中原僅有一江之隔, 北岸是蜀地益州郡下江陽城,烏宇恬風原以為登岸就會有一場惡戰,怎料, 江陽城主直接打開城門高接遠迎——若非淩冽拒絕,他還妄圖備下流水席,給整個大軍接風洗塵。
最終,盛情難卻,淩冽隻帶上烏宇恬風到江陽城主家用便飯。
那江陽城主四十歲上下,留著一抹長及胸口的山羊胡,眼睛很小,愛笑,對淩冽十分殷勤,端茶倒水等事皆是親力親為,更準備了一頭小豬綁在院中,準備晚飯時親自操刀、宰來給他吃。
烏宇恬風盯著那城主的背影,若有所思地眯起了眼睛。
江陽城主陪著他們說了一會兒話後,便起身、笑著衝淩冽拱手、讓他們寬坐,他去準備晚飯。臨走到門口,城主又紅著臉解釋道:“原該請內子出來陪二位的,但、但她……好賭,今晨往城中買酒,至今未歸,隻怕又貪玩誤了,還請兩位勿怪……”
淩冽笑著擺擺手,這江陽城主懼內,他早就知道。
等江陽城主走遠了,烏宇恬風才問道:“哥哥,他是不是……喜歡你啊?”
“……噗?!”淩冽險些噴了口中的茶湯,“胡說什麽呢?人有老婆有孩子的。”
烏宇恬風卻撅起嘴來,“可他總看著哥哥你笑得怪怪的,還親自替你殺小豬、下廚做飯給你吃……這不是喜歡你、想討你歡心是什麽?”
“……”擱下茶碗,淩冽撣撣前襟起身,他刮了小蠻王鼻子一下,“我就是個饞鬼麽?”
烏宇恬風從後擁住他,“那哥哥告訴我,他憑什麽對你這麽好?”
淩冽斜他一眼,“在你眼裏,怎麽什麽人都要喜歡我?”
“自然是因為哥哥生得好,”烏宇恬風緊了緊手臂,“中原辣麽多壞蛋,哥哥可不許背著我偷腥!”
偷腥?
淩冽好笑,這小醋壇子的中原官話倒說得愈發好了。
“哥哥笑什麽,我跟你說真的。”
淩冽搖搖頭,轉身捏他臉頰一下,才說——從前,江陽城主上京辦事,因不懂京中高門相互傾軋的規矩,不慎叫人設計下獄,最終他的家人托到了當時還是七皇子的淩冽,這才將人給救出來。
“哪就成喜歡了?”
烏宇恬風哼了一聲,卻還是纏著淩冽,又討了兩個親親。
日暮時分,城主夫人從城外趕迴,她指尖挑著個紅粉流蘇的荷包,身上是一身橘色百褶裙,雲鬢歪斜、笑靨如花,還未進門,就遠遠扯開嗓吆喝,“當家的——!快出來看我給你帶迴來啷樣好東西!”
烏宇恬風和淩冽兩人正相擁著立在蓮池前,聽見女人聲音,淩冽下意識從烏宇恬風懷中脫出。
而江陽城主急急跑出,手中還捏著一柄染血的殺豬刀。
女人笑盈盈走進來,一見著淩冽和烏宇恬風兩個,她愣了一下,而後笑起來,“二位就是當家的請來的貴客吧?那二位有口福了,今天我可贏了不少,青梅酒管夠!”
烏宇恬風眨眨眼,疑惑地看向淩冽。
而淩冽隻含笑看著那夫人身後兩輛小板車,一輛堆滿了酒壇子,一輛則擺著各式各樣的綾羅綢緞。
江陽城主抱歉地衝兩人點點頭,“王爺,這位是內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