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戰神皇叔下嫁小蠻王後 作者:埃熵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是一本裝訂成冊的信箋和諫言,大部分是京中寒門人士和太學生給他寫的,還有一兩封來自郭雲老將軍的故友們,這幾位老爺子原本明哲保身、念著家中親眷,不知為何,突然慷慨激昂地給他寫了這許多肺腑之言。
正巧此刻元宵從外麵辦完了差事迴來,見淩冽在蓮池畔坐著,便興高采烈地上前,“王爺!您看什麽呢?”
淩冽沒迴答,隻麵色凝重地反問,“朝中可是出事兒了?”
“咦?”元宵奇了,“王爺您怎麽知道的?”他不知想到了什麽,臉上的笑容忍不住又放大了些,“可是有好事兒呢王爺,嘿嘿,可樂死我了。”
“嗯?”
“其實就您的事兒,”元宵笑嘻嘻地推著淩冽,日頭偏了,蓮池畔可風大得很,“那小皇帝之前迴去,第二天就在朝堂上將您和親這事兒一說,謔,可鬧出了不小的動靜。”
原來先帝駕崩後,朝堂一番動蕩後,局勢便極其涇渭分明地三分:
以舒家為首的外戚和其幾個姻親關係的高門,組成了後黨;而那些攀附不上他們的小權貴,則選擇了與黃憂勤這大太監合作勾結成閹黨;剩下寫科舉出生的寒門士人,便成了朝中清流。
寒門清流在朝的官階不高,平日裏本就說不上話。但偏生禦史台有個年輕的小諫官,聽聞了北寧王下嫁和親這事兒,竟是怒不可遏、連連上書直諫。
禦史中丞是舒家的人,當然是能攔他的奏折就攔。且司禮監掌印又是黃憂勤,即便奏折上去了,也會被他找各種理由打迴來。
一來二去,徹底激怒了小諫官,昨日他揣著奏折上殿,竟然一頭創在大殿的紅柱上。後來雖救迴來了,這件事兒卻因他這一出鬧大,京城文人激憤不已,太學生更是就此聯名上書,說朝廷不該如此苛待功臣。
如此,文人和清流世人們帶著太學生跪到了宣和門外,言辭懇切,說若非北寧王和鎮北軍,錦朝便不會有這五年多的太平盛世,也不會在北戎一戰後、讓戎狄退兵求和。
這些人多半是以清高自詡的文人,跪在宣和門外,還寫出不少佳句來,元宵驕傲地一仰頭,“現在啊,就連酒樓裏說書的,都含沙射影地喜歡講韓信的故事呢。”
淩冽怔了怔,最終歎了一口氣,將手中的書冊遞給元宵。
元宵接過來翻了幾頁,之乎者也的他大多看不懂,但幾句“性命換他恩,功成誰作主*”、“天與精忠不與時,堂堂心在路人悲*”卻叫他看出了士人們的怨憤和不平,“這……是什麽?”
淩冽簡單將剛才羽林衛的動作說了,搖搖頭,“書生的酸話罷了。”
“……?”元宵急了,“怎麽是酸話呢?王爺,這不正好說明天下明事理的人還挺多麽!”
“不過片刻熱鬧而已。”
“啊?”
“不懂?”淩冽睨了元宵一眼。
元宵搖了搖頭。
淩冽垂眸,無意識地摸索了一下那包藥菓子,輕歎道:“你是以北寧王府管事的身份來看待此事,但若你是皇上,瞧見如此場麵,隻怕會覺得——北寧王此人結黨營私、朋黨甚眾,有妄圖奪位之嫌。”
元宵一愣,霎時白了臉,他抖了抖嘴唇,急著想分辨什麽。
淩冽卻隻是搖搖頭,問道:“我叫你打聽的事兒呢?”
元宵本就是為著迴話而來,他認真答道:“新繼任的小蠻王十七歲,說是生得牛高馬大、兇猛異常,一雙眼睛有銅鈴那麽大,一到夜裏還會發綠光,他懂獸語、能驅策山中虎豹豺狼,還能乘孔雀從天而降,最厲害的是,一拳能打死大象!”
“……”淩冽皺了皺眉,心道你上哪兒聽的神話故事。
元宵卻認為這消息真得不得了,畢竟若非是天生異象,怎能短短數月就連下錦朝數城,將戰線從金沙江以南一路推到中原腹地,“都說他天生神力,有次喝醉了酒,在山中遇見青麵獠牙的百獸妖王,旁人都勸他改道,他卻說‘這有什麽可怕的’,上前一把就掐斷了那妖王的脖子!”
“……”淩冽歎了一口氣,無奈地戳了元宵一指頭,“還嫌我平日罰你抄書。”
元宵不解地眨了眨眼。
“‘高|祖被酒夜徑澤中,令一人前行,報前有大蛇當徑當還。高祖醉,曰:壯士何畏!乃拔劍斬蛇’這不是《劉邦斬蛇起義》麽?”
“……”這次,輪到元宵噎了一下,他又急急補充道:“還有呢、還有呢,說那小蠻王皮膚黝黑、金發碧眼,是羅刹鬼投胎轉世。出生時滿室紅光、百鳥飛翔,一瞧就是……”
得,淩冽無奈了,折騰完《史記》這是又瞄上《東周列國誌》了,也不等元宵說完,淩冽便抬手阻止了他,“罷了,你這些都從哪兒打聽來的?”
元宵抿了抿嘴:“就……京城的茶樓酒肆,還有說書人什麽的。”
“……”淩冽服了。
元宵大約也知道自己這事辦得差了,蔫巴巴道:“待會兒我去抄書便是。”
淩冽其實也沒怪元宵,這些消息也不算全無用處,畢竟京城去南境數千裏,前線戰況沒有那麽快能傳來,而小蠻王的模樣性格,自然也無從得知。
兩國開戰,人們對自己的敵手,總是不會有好措辭。
淩冽看了自家小管事一眼,卻沒有阻止元宵,畢竟這孩子定性不足,多認點兒字、磨一磨心性也是好的。隻是元宵那張小苦瓜臉太可憐見,淩冽便拍了拍他的手背,“行了,別苦著臉,抄完給你糖吃。”
“糖?”元宵眼睛一亮。
“嗯,”淩冽眉目舒展,看著竹林下跳躍的日光點點,“今日沒鴿子湯分你,但可以請你吃糖。”他摸索著懷裏的那包藥菓子,想到那個憨直的羽林衛,“給我這糖的人保證了,說這糖很甜。”
然後,淩冽就感覺元宵足下生風,上前來推著他就要迴屋。
兩人才走過石橋,外頭卻忽然來了人傳訊,說宮裏來了人,要王爺出迎接旨——
第4章
前來宣旨的小公公一張圓臉,笑起來嘴邊兒有個梨渦,看著人畜無害,實際上卻是黃憂勤的徒弟加義子,執掌明光殿,為首領太監,平日轉管伺候小皇帝起居。
北寧王淩冽腿上有傷,自不用“跪”接聖旨,小公公也從善如流,雙手將聖旨遞給淩冽後,笑眯眯地又著人奉上了金地貼紅麵兒的一份五開半硬套全折:“還有這是禮單,還請小元管事代收則個。”
折子同奏折一樣,都是用白質折成的小冊子。
分為全折和半折兩樣,長短大小不一。其中金地貼紅這種樣式兒,又在宮禁之中是最高規格。元宵撇了撇嘴,最終還是接過來、給了小公公麵子。
小公公笑嘻嘻地,一邊說了一溜吉祥話,一邊說宮中皇上、太後和太皇太後都念著淩冽,“王爺受傷,兩位娘娘憂心得很,更讓奴才選了兩個稱心的太醫,送入府上專供王爺您調遣。”
說著,小公公衝門外招了招手,便一前一後有兩個太醫跨過門檻邁入廳中。
“這兩位可都是太醫院的個中好手,醫術精湛、醫德高尚,王爺這幾日有什麽頭疼腦熱的,盡可以找他們倆。”
淩冽抬頭,在前一個太醫約莫十七八歲,是個滿臉堆笑的年輕人,他身上斜跨著藥箱,墨綠色的嶄新袍服袖口有些長,被淩冽看了一眼後,有些不好意思地摸了摸鼻子。而他身後的一個,則是個兩鬢斑白、胡子拉碴的老頭,身上的一套衣衫破破爛爛不說,還帶著滿身酒氣。
“哦,”淩冽收迴目光,看了那太監一眼,“有心了。”
小公公的神情僵了僵,找了個由頭便轉身告辭,出了王府後,他摸了摸後脖頸,濕漉漉地摸到了一手的冷汗,他搖了搖頭,打了個哆嗦,直覺得最後北寧王看他那一眼冷得叫人心裏發寒。
將聖旨和禮單隨手放到一旁,比起這些東西,淩冽對眼前的兩位太醫更感興趣,他漫不經心地端起旁邊的茶碗,“兩位怎麽稱唿?”
年輕人連忙彎腰行了大禮,急急道:“我……不是,下官姓柳。”
“柳太醫。”淩冽衝他點點頭,又轉眼去看那老頭,結果老頭隻是搖晃了兩下,迷瞪著眼睛打了個大大的酒嗝。
這下,柳太醫更慌了,他連忙扶住老頭,尷尬地衝淩冽笑,“他、他姓孫,是我師傅。”
淩冽了然,意味深長地看了兩人一眼後,轉頭看向元宵,“給兩位太醫安排下住處。”
元宵嘟了嘟嘴,最後還是黑著臉衝那兩人一伸手,“兩位這邊走——”
太醫品階不高,但幹係甚廣,無論是後黨、閹黨還是清流,多多少少都希望自家在太醫院有親信可用。太醫雖是懸壺杏林的大夫,但因來往皇宮內外,他們到底還是會鑽營設計一番——於宦海沉浮中攀上對的大船。
雖不知這兩位太醫背後是否還有人,但淩冽看得出來這兩人在太醫院中的日子多少不算好過。
他雖是王爺,卻是個即將要南下和親的王爺,未來要落在那攫戾執猛、性子粗俗的蠻王手中,隻怕朝不保夕、前途堪憂。因此,前半個月裏,那些懂得揣摩聖意的太醫,便是一個都不願來王府。
淩冽正想著,那邊元宵卻已經迴來了,小管事氣唿唿地、走路踩下去的步子極重,“都什麽人啊!一個傻子、一個酒鬼!”
淩冽搖了搖頭,想想那兩位太醫,到沒由來覺得有點兒意思。
第二日清晨,淩冽便喚了柳太醫過來。
柳太醫給淩冽診了脈,又細細拆開淩冽腿上的繃帶看了看,竟直言道,“這也太慘了,好不了了。”
氣得在旁邊的元宵差點沒有跳起來打他。
淩冽卻神色泰然,隻重新整理了衣冠、在膝上蓋上絨毯,他看了看柳太醫的袖口,“柳太醫是宮裏的新人吧?”
“嗯!”柳太醫憨直地笑了一下,撓撓頭,“是啊,王爺你看出來啦?其實我是前天才突然被提拔上來的,以前我都是跟著師傅們背個藥箱、在太醫院謄方子來著。”
淩冽點點頭,旁邊的元宵卻翻了個大白眼,衣服不合身又新成這樣,憨包才看不出來!
“那你師傅呢?”
聽見淩冽問,柳太醫不笑了,有些低落地垂下眼睛,“王爺您別看師傅現在這樣,從前他很厲害的,太醫院首輔的位置差點兒就是他的了,可惜他性格耿直又不願意趨炎附勢,就被一個醫術不精但有後台的年輕小子拱下去了。而且那小子,自己不行,還不允許我師傅行,硬是編造了什麽東西構陷,害得我師傅差點連差事都丟了!”
他有些憤憤不平,一邊收拾藥箱一邊吸了吸鼻子,“真是小人得勢!”
朝中這等擠兌人的手段,元宵還算熟悉,隻是那個邋裏邋遢的老頭竟然差點當上太醫院首輔?他有些狐疑地看了柳太醫一眼,又看了看自家王爺。
果然,淩冽也有些懷疑,還隨口追問一句,“嗯?還有這等事兒?”
“真的真的,”柳太醫瞪大眼睛,“這事兒當時鬧得可大了,我那會兒小不知道,但是聽其他同僚說起過,說是明帝朝的事情了,時間大概、大概在……元徽六年吧。”
他這話讓淩冽挑了挑眉,寒星似的眼眸更冷了幾分,不等柳太醫說什麽,淩冽忽然取過旁邊那本羽林衛冒死帶進來的信箋書冊交給元宵,沒頭沒尾地吩咐道:“拿去燒了。”
元宵一怔,“啊?”
淩冽卻隻是閉上眼睛,輕聲道,“正巧柳太醫來了,你不若問問他前幾日朝堂上的事兒。”
柳太醫不明所以,茫然地衝元宵眨巴眼睛。元宵撇了撇嘴,將前幾日朝廷上小諫官死諫那事兒還有太學生聯名上書這件事提了提。
不想,那柳太醫一聽這個就可生氣,“那位小大人公正嚴明、是個清廉的好官!昨天硬是被人安了個罪名,說是昧了江南河工的白銀,大理寺去抄家,明明連一枚銅板都沒尋著,他們偏生將他下了獄!”
元宵也急了,“那、那幾個太學生呢?”
“也被尋各種理由抓了,帶頭那位被翻出來入學試作弊,打了三十大板遣返原籍,”柳太醫吸了吸鼻子,“我聽說他們家在江陵,這麽遠的路也不知能不能活著迴去……”
他說著痛快,但很快就意識到不對勁兒,連連捂著嘴害怕地看向淩冽。
淩冽卻隻是在緩過了心裏那陣勁兒後,慢慢睜開眼睛,無神地看向窗外飄飛的柳絮,“書生意氣,可惜了……”
元宵卻悶悶不樂,心裏憋著好大一口氣,一邊捧著書冊去燒,一邊啪嗒啪嗒掉眼淚兒。柳太醫看見自己來看個診就鬧出這麽多事兒,也不敢久留,找了個由頭就背著藥箱開溜。
淩冽看著偷偷哭的元宵,在心裏歎了一口氣,這些事兒他從前也氣過,但生氣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奸臣當道、外戚擅權,這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的。
“行了,別掉金豆豆了,”淩冽自己挪動輪椅到火盆邊,輕輕拍了拍元宵的腦袋,“去幫我找點好酒。”
“嗚……酒?!”元宵瞪大了眼淚汪汪的雙眸,“王爺您再難過也別糟踐自己身子!”
“……”淩冽沒好氣地睨了他一眼,“不是給我,是送去給那孫太醫。”
元宵疑惑地皺了皺眉,卻還是遵循本能地抹了抹淚,站起身來去辦了。王府後院中有一個很大的酒窖,北寧王雖然不喜喝酒,多年來皇兄的賞賜和來往的交情上,卻也窖藏了不少好酒。
元宵叫了兩個人,去酒窖中尋了幾壇子年份也夠、品相也足的好酒,親自帶著人送去了柳太醫和孫太醫所在的景瀾軒中。景瀾軒是個位於王府西南腳、遍植白梅的小院,院內原還有許多山石園景,在淩冽雙腿受傷後,便悉數撤了去。
即便一路上元宵都不斷告誡自己,要禮貌、寬和、彬彬有禮,但當真正進到小院,看著白石地板上布滿了一灘灘的嘔吐穢物、幾盆蘭花被打碎在地時,他還是忍不住惡狠狠地瞪向那姓孫的老頭。
老頭半夢半醒,靠著石凳子還舉著酒杯高歌。
柳太醫在旁邊尷尬得臉都紅了,上前去勸也勸不住、喊也喊不答應,額角冷汗都冒了出來。
元宵咬牙切齒的,險些將自己的衣服都揪出一個洞,他咬牙命人將酒壇子都放下,還不等說一句話,那孫太醫就好像是聞到了肉的狼,餓虎撲食般上來直接抱住了酒壇。
柳太醫都快急哭了,止不住地對元宵道歉,元宵深吸了好幾口氣,才憋著將王爺的話帶到,說這些美酒都是王爺請他們喝的。說完,元宵也不等他們道謝,直接轉身就走,生怕自己多呆一會兒就要動手。
迴到淩冽處複命,元宵終於忍不住了,氣鼓鼓地罵道:“這不整個一大酒鬼嗎!王爺你幹什麽送他那麽好的酒!”
正巧此刻元宵從外麵辦完了差事迴來,見淩冽在蓮池畔坐著,便興高采烈地上前,“王爺!您看什麽呢?”
淩冽沒迴答,隻麵色凝重地反問,“朝中可是出事兒了?”
“咦?”元宵奇了,“王爺您怎麽知道的?”他不知想到了什麽,臉上的笑容忍不住又放大了些,“可是有好事兒呢王爺,嘿嘿,可樂死我了。”
“嗯?”
“其實就您的事兒,”元宵笑嘻嘻地推著淩冽,日頭偏了,蓮池畔可風大得很,“那小皇帝之前迴去,第二天就在朝堂上將您和親這事兒一說,謔,可鬧出了不小的動靜。”
原來先帝駕崩後,朝堂一番動蕩後,局勢便極其涇渭分明地三分:
以舒家為首的外戚和其幾個姻親關係的高門,組成了後黨;而那些攀附不上他們的小權貴,則選擇了與黃憂勤這大太監合作勾結成閹黨;剩下寫科舉出生的寒門士人,便成了朝中清流。
寒門清流在朝的官階不高,平日裏本就說不上話。但偏生禦史台有個年輕的小諫官,聽聞了北寧王下嫁和親這事兒,竟是怒不可遏、連連上書直諫。
禦史中丞是舒家的人,當然是能攔他的奏折就攔。且司禮監掌印又是黃憂勤,即便奏折上去了,也會被他找各種理由打迴來。
一來二去,徹底激怒了小諫官,昨日他揣著奏折上殿,竟然一頭創在大殿的紅柱上。後來雖救迴來了,這件事兒卻因他這一出鬧大,京城文人激憤不已,太學生更是就此聯名上書,說朝廷不該如此苛待功臣。
如此,文人和清流世人們帶著太學生跪到了宣和門外,言辭懇切,說若非北寧王和鎮北軍,錦朝便不會有這五年多的太平盛世,也不會在北戎一戰後、讓戎狄退兵求和。
這些人多半是以清高自詡的文人,跪在宣和門外,還寫出不少佳句來,元宵驕傲地一仰頭,“現在啊,就連酒樓裏說書的,都含沙射影地喜歡講韓信的故事呢。”
淩冽怔了怔,最終歎了一口氣,將手中的書冊遞給元宵。
元宵接過來翻了幾頁,之乎者也的他大多看不懂,但幾句“性命換他恩,功成誰作主*”、“天與精忠不與時,堂堂心在路人悲*”卻叫他看出了士人們的怨憤和不平,“這……是什麽?”
淩冽簡單將剛才羽林衛的動作說了,搖搖頭,“書生的酸話罷了。”
“……?”元宵急了,“怎麽是酸話呢?王爺,這不正好說明天下明事理的人還挺多麽!”
“不過片刻熱鬧而已。”
“啊?”
“不懂?”淩冽睨了元宵一眼。
元宵搖了搖頭。
淩冽垂眸,無意識地摸索了一下那包藥菓子,輕歎道:“你是以北寧王府管事的身份來看待此事,但若你是皇上,瞧見如此場麵,隻怕會覺得——北寧王此人結黨營私、朋黨甚眾,有妄圖奪位之嫌。”
元宵一愣,霎時白了臉,他抖了抖嘴唇,急著想分辨什麽。
淩冽卻隻是搖搖頭,問道:“我叫你打聽的事兒呢?”
元宵本就是為著迴話而來,他認真答道:“新繼任的小蠻王十七歲,說是生得牛高馬大、兇猛異常,一雙眼睛有銅鈴那麽大,一到夜裏還會發綠光,他懂獸語、能驅策山中虎豹豺狼,還能乘孔雀從天而降,最厲害的是,一拳能打死大象!”
“……”淩冽皺了皺眉,心道你上哪兒聽的神話故事。
元宵卻認為這消息真得不得了,畢竟若非是天生異象,怎能短短數月就連下錦朝數城,將戰線從金沙江以南一路推到中原腹地,“都說他天生神力,有次喝醉了酒,在山中遇見青麵獠牙的百獸妖王,旁人都勸他改道,他卻說‘這有什麽可怕的’,上前一把就掐斷了那妖王的脖子!”
“……”淩冽歎了一口氣,無奈地戳了元宵一指頭,“還嫌我平日罰你抄書。”
元宵不解地眨了眨眼。
“‘高|祖被酒夜徑澤中,令一人前行,報前有大蛇當徑當還。高祖醉,曰:壯士何畏!乃拔劍斬蛇’這不是《劉邦斬蛇起義》麽?”
“……”這次,輪到元宵噎了一下,他又急急補充道:“還有呢、還有呢,說那小蠻王皮膚黝黑、金發碧眼,是羅刹鬼投胎轉世。出生時滿室紅光、百鳥飛翔,一瞧就是……”
得,淩冽無奈了,折騰完《史記》這是又瞄上《東周列國誌》了,也不等元宵說完,淩冽便抬手阻止了他,“罷了,你這些都從哪兒打聽來的?”
元宵抿了抿嘴:“就……京城的茶樓酒肆,還有說書人什麽的。”
“……”淩冽服了。
元宵大約也知道自己這事辦得差了,蔫巴巴道:“待會兒我去抄書便是。”
淩冽其實也沒怪元宵,這些消息也不算全無用處,畢竟京城去南境數千裏,前線戰況沒有那麽快能傳來,而小蠻王的模樣性格,自然也無從得知。
兩國開戰,人們對自己的敵手,總是不會有好措辭。
淩冽看了自家小管事一眼,卻沒有阻止元宵,畢竟這孩子定性不足,多認點兒字、磨一磨心性也是好的。隻是元宵那張小苦瓜臉太可憐見,淩冽便拍了拍他的手背,“行了,別苦著臉,抄完給你糖吃。”
“糖?”元宵眼睛一亮。
“嗯,”淩冽眉目舒展,看著竹林下跳躍的日光點點,“今日沒鴿子湯分你,但可以請你吃糖。”他摸索著懷裏的那包藥菓子,想到那個憨直的羽林衛,“給我這糖的人保證了,說這糖很甜。”
然後,淩冽就感覺元宵足下生風,上前來推著他就要迴屋。
兩人才走過石橋,外頭卻忽然來了人傳訊,說宮裏來了人,要王爺出迎接旨——
第4章
前來宣旨的小公公一張圓臉,笑起來嘴邊兒有個梨渦,看著人畜無害,實際上卻是黃憂勤的徒弟加義子,執掌明光殿,為首領太監,平日轉管伺候小皇帝起居。
北寧王淩冽腿上有傷,自不用“跪”接聖旨,小公公也從善如流,雙手將聖旨遞給淩冽後,笑眯眯地又著人奉上了金地貼紅麵兒的一份五開半硬套全折:“還有這是禮單,還請小元管事代收則個。”
折子同奏折一樣,都是用白質折成的小冊子。
分為全折和半折兩樣,長短大小不一。其中金地貼紅這種樣式兒,又在宮禁之中是最高規格。元宵撇了撇嘴,最終還是接過來、給了小公公麵子。
小公公笑嘻嘻地,一邊說了一溜吉祥話,一邊說宮中皇上、太後和太皇太後都念著淩冽,“王爺受傷,兩位娘娘憂心得很,更讓奴才選了兩個稱心的太醫,送入府上專供王爺您調遣。”
說著,小公公衝門外招了招手,便一前一後有兩個太醫跨過門檻邁入廳中。
“這兩位可都是太醫院的個中好手,醫術精湛、醫德高尚,王爺這幾日有什麽頭疼腦熱的,盡可以找他們倆。”
淩冽抬頭,在前一個太醫約莫十七八歲,是個滿臉堆笑的年輕人,他身上斜跨著藥箱,墨綠色的嶄新袍服袖口有些長,被淩冽看了一眼後,有些不好意思地摸了摸鼻子。而他身後的一個,則是個兩鬢斑白、胡子拉碴的老頭,身上的一套衣衫破破爛爛不說,還帶著滿身酒氣。
“哦,”淩冽收迴目光,看了那太監一眼,“有心了。”
小公公的神情僵了僵,找了個由頭便轉身告辭,出了王府後,他摸了摸後脖頸,濕漉漉地摸到了一手的冷汗,他搖了搖頭,打了個哆嗦,直覺得最後北寧王看他那一眼冷得叫人心裏發寒。
將聖旨和禮單隨手放到一旁,比起這些東西,淩冽對眼前的兩位太醫更感興趣,他漫不經心地端起旁邊的茶碗,“兩位怎麽稱唿?”
年輕人連忙彎腰行了大禮,急急道:“我……不是,下官姓柳。”
“柳太醫。”淩冽衝他點點頭,又轉眼去看那老頭,結果老頭隻是搖晃了兩下,迷瞪著眼睛打了個大大的酒嗝。
這下,柳太醫更慌了,他連忙扶住老頭,尷尬地衝淩冽笑,“他、他姓孫,是我師傅。”
淩冽了然,意味深長地看了兩人一眼後,轉頭看向元宵,“給兩位太醫安排下住處。”
元宵嘟了嘟嘴,最後還是黑著臉衝那兩人一伸手,“兩位這邊走——”
太醫品階不高,但幹係甚廣,無論是後黨、閹黨還是清流,多多少少都希望自家在太醫院有親信可用。太醫雖是懸壺杏林的大夫,但因來往皇宮內外,他們到底還是會鑽營設計一番——於宦海沉浮中攀上對的大船。
雖不知這兩位太醫背後是否還有人,但淩冽看得出來這兩人在太醫院中的日子多少不算好過。
他雖是王爺,卻是個即將要南下和親的王爺,未來要落在那攫戾執猛、性子粗俗的蠻王手中,隻怕朝不保夕、前途堪憂。因此,前半個月裏,那些懂得揣摩聖意的太醫,便是一個都不願來王府。
淩冽正想著,那邊元宵卻已經迴來了,小管事氣唿唿地、走路踩下去的步子極重,“都什麽人啊!一個傻子、一個酒鬼!”
淩冽搖了搖頭,想想那兩位太醫,到沒由來覺得有點兒意思。
第二日清晨,淩冽便喚了柳太醫過來。
柳太醫給淩冽診了脈,又細細拆開淩冽腿上的繃帶看了看,竟直言道,“這也太慘了,好不了了。”
氣得在旁邊的元宵差點沒有跳起來打他。
淩冽卻神色泰然,隻重新整理了衣冠、在膝上蓋上絨毯,他看了看柳太醫的袖口,“柳太醫是宮裏的新人吧?”
“嗯!”柳太醫憨直地笑了一下,撓撓頭,“是啊,王爺你看出來啦?其實我是前天才突然被提拔上來的,以前我都是跟著師傅們背個藥箱、在太醫院謄方子來著。”
淩冽點點頭,旁邊的元宵卻翻了個大白眼,衣服不合身又新成這樣,憨包才看不出來!
“那你師傅呢?”
聽見淩冽問,柳太醫不笑了,有些低落地垂下眼睛,“王爺您別看師傅現在這樣,從前他很厲害的,太醫院首輔的位置差點兒就是他的了,可惜他性格耿直又不願意趨炎附勢,就被一個醫術不精但有後台的年輕小子拱下去了。而且那小子,自己不行,還不允許我師傅行,硬是編造了什麽東西構陷,害得我師傅差點連差事都丟了!”
他有些憤憤不平,一邊收拾藥箱一邊吸了吸鼻子,“真是小人得勢!”
朝中這等擠兌人的手段,元宵還算熟悉,隻是那個邋裏邋遢的老頭竟然差點當上太醫院首輔?他有些狐疑地看了柳太醫一眼,又看了看自家王爺。
果然,淩冽也有些懷疑,還隨口追問一句,“嗯?還有這等事兒?”
“真的真的,”柳太醫瞪大眼睛,“這事兒當時鬧得可大了,我那會兒小不知道,但是聽其他同僚說起過,說是明帝朝的事情了,時間大概、大概在……元徽六年吧。”
他這話讓淩冽挑了挑眉,寒星似的眼眸更冷了幾分,不等柳太醫說什麽,淩冽忽然取過旁邊那本羽林衛冒死帶進來的信箋書冊交給元宵,沒頭沒尾地吩咐道:“拿去燒了。”
元宵一怔,“啊?”
淩冽卻隻是閉上眼睛,輕聲道,“正巧柳太醫來了,你不若問問他前幾日朝堂上的事兒。”
柳太醫不明所以,茫然地衝元宵眨巴眼睛。元宵撇了撇嘴,將前幾日朝廷上小諫官死諫那事兒還有太學生聯名上書這件事提了提。
不想,那柳太醫一聽這個就可生氣,“那位小大人公正嚴明、是個清廉的好官!昨天硬是被人安了個罪名,說是昧了江南河工的白銀,大理寺去抄家,明明連一枚銅板都沒尋著,他們偏生將他下了獄!”
元宵也急了,“那、那幾個太學生呢?”
“也被尋各種理由抓了,帶頭那位被翻出來入學試作弊,打了三十大板遣返原籍,”柳太醫吸了吸鼻子,“我聽說他們家在江陵,這麽遠的路也不知能不能活著迴去……”
他說著痛快,但很快就意識到不對勁兒,連連捂著嘴害怕地看向淩冽。
淩冽卻隻是在緩過了心裏那陣勁兒後,慢慢睜開眼睛,無神地看向窗外飄飛的柳絮,“書生意氣,可惜了……”
元宵卻悶悶不樂,心裏憋著好大一口氣,一邊捧著書冊去燒,一邊啪嗒啪嗒掉眼淚兒。柳太醫看見自己來看個診就鬧出這麽多事兒,也不敢久留,找了個由頭就背著藥箱開溜。
淩冽看著偷偷哭的元宵,在心裏歎了一口氣,這些事兒他從前也氣過,但生氣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奸臣當道、外戚擅權,這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的。
“行了,別掉金豆豆了,”淩冽自己挪動輪椅到火盆邊,輕輕拍了拍元宵的腦袋,“去幫我找點好酒。”
“嗚……酒?!”元宵瞪大了眼淚汪汪的雙眸,“王爺您再難過也別糟踐自己身子!”
“……”淩冽沒好氣地睨了他一眼,“不是給我,是送去給那孫太醫。”
元宵疑惑地皺了皺眉,卻還是遵循本能地抹了抹淚,站起身來去辦了。王府後院中有一個很大的酒窖,北寧王雖然不喜喝酒,多年來皇兄的賞賜和來往的交情上,卻也窖藏了不少好酒。
元宵叫了兩個人,去酒窖中尋了幾壇子年份也夠、品相也足的好酒,親自帶著人送去了柳太醫和孫太醫所在的景瀾軒中。景瀾軒是個位於王府西南腳、遍植白梅的小院,院內原還有許多山石園景,在淩冽雙腿受傷後,便悉數撤了去。
即便一路上元宵都不斷告誡自己,要禮貌、寬和、彬彬有禮,但當真正進到小院,看著白石地板上布滿了一灘灘的嘔吐穢物、幾盆蘭花被打碎在地時,他還是忍不住惡狠狠地瞪向那姓孫的老頭。
老頭半夢半醒,靠著石凳子還舉著酒杯高歌。
柳太醫在旁邊尷尬得臉都紅了,上前去勸也勸不住、喊也喊不答應,額角冷汗都冒了出來。
元宵咬牙切齒的,險些將自己的衣服都揪出一個洞,他咬牙命人將酒壇子都放下,還不等說一句話,那孫太醫就好像是聞到了肉的狼,餓虎撲食般上來直接抱住了酒壇。
柳太醫都快急哭了,止不住地對元宵道歉,元宵深吸了好幾口氣,才憋著將王爺的話帶到,說這些美酒都是王爺請他們喝的。說完,元宵也不等他們道謝,直接轉身就走,生怕自己多呆一會兒就要動手。
迴到淩冽處複命,元宵終於忍不住了,氣鼓鼓地罵道:“這不整個一大酒鬼嗎!王爺你幹什麽送他那麽好的酒!”